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9|回复: 0

[航天] 全国首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白静主任团队 率先成功完成高龄ICD术后患者可回收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w2.jpg

365医学网 分享

2025年1月16日上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82岁老人植入一枚长寿命、主动螺旋固定、可取出无导线起搏器,这标志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心内科在心脏起搏器植入领域迈上新台阶,实现在无线起搏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也成为全国首批成功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

患者病史

w3.jpg

    患者:尹某,男,82岁;

    9年前急性心梗植入了冠脉支架,慢性心衰,心脏射血分数31%,经外院植入双腔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现ICD电量即将耗竭。患者目前持续性房颤,射血分数由31%提升到51%,药物控制下猝死风险降低。


治疗方案



患者符合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适应症。原有的ICD使用寿命远低于预期。如果拔除电极,其风险极高。如果重新植入,患者体内将存在至少三根电极,有可能造成三尖瓣反流并加重心衰。基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分析,心内科团队认为关闭原来的ICD,永久保留体内不拔除,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可以避免患者体内导线过多,也避免瓣膜反流引起的心衰。经过充分沟通,最终决定采用国际最新可回收、主动螺旋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

w5.jpg

w6.jpg

手术过程



为确保手术过程安全,程控患者体内ICD关闭除颤功能,术前CT和心脏彩超综合评估,除颤电极在低位间隔,同时也增加手术难度,对术者要求更高,需选择合理位置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w8.jpg

w9.jpg

李军杰医生在手术中

北京阜外医院知名电生理专家樊晓寒教授现场指导手术

1.借助右心室猪尾导管造影,初步确认右心室结构,明确心缘(心尖、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三尖瓣、室间隔位置,规避后续手术操作风险。

w10.jpg

2.无导线起搏器在IVC内激活,新型主动螺旋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与程控仪建立无线传导通讯,实现全程手术参数远程监测,保障手术安全后将传送鞘管及输送导管依次平稳地进下腔静脉。

w11.jpg

3.下腔静脉和右房交界处调弯顺利进入右室,左前斜下参考除颤电极导线位置贴靠间隔部。

w12.jpg

4.清晰造影确认抵达位置,缓慢后撤保护套筒,让无导线起搏器紧密贴靠心肌。经测试,预置部位的起搏参数(Mapping)表现良好,其中损伤、阻抗、感知与阈值等各项参数均与预期相符。该步骤操作,无需螺旋旋入心肌,实现参数测试的同时,减少心肌损伤。

w13.jpg

w14.jpg

5.旋入无导线起搏器,于每个操作阶段均开展参数测试工作,以此保障起搏器植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w15.jpg

6.迅速进入对接栓模式。轻柔地调弯测试,验证旋入牢固后,参数也良好,快速释放无导线起搏器。CEGM均有抬高,阻抗随着旋入逐步上升,提示无导线起搏器旋入的有效性。

w16.jpg

7.撤出输送系统、八字缝合右腹股沟伤口并进行压迫,消毒并覆盖无菌纺纱、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安返病房。

由于患者曾植入心室除颤电极于低位间隔部,导致无导线起搏器选择植入位点和术者操作上存在诸多难题。但得益于雅培无导线起搏器创新的主动螺旋固定模式,术中可植入位点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和安全。经过专业的医生团队和技术团队不懈努力、反复沟通,终于为患者选择了一个不干扰三尖瓣、避开原有心室除颤电极、以及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植入风险高)的位点。经Mapping测试,该位点预期电学参数良好。旋入之后再次进行参数测试和调弯测试,从电学和机械双重验证了植入位点的安全、可靠!

w17.jpg

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起搏器作为创新技术,相较于传统起搏器,避免了囊袋和电极的后续问题,给临床患者带来获益, 同时也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将持续紧跟国际前沿进展,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w18.jpg

w19.jpg

w20.jpg

专家简介

w21.jpg

w22.jpg

w23.jpg
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家学术空间

白静,主任医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学科带头人。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医学院获硕士及博士学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0年,清华大学附属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2年。拥有12年CCU病房及心脏移植、冠脉搭桥、血管外科危重症患者管理经验,15年急诊胸痛绿色通道救治。擅长复杂冠脉介入治疗,独立完成介入手术超过10000例。

丰台区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



w25.jpg



专家简介

w27.jpg



w29.jpg
扫描二维码进入专家学术空间

李军杰,毕业于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博士,现于航天七三一医院心内科工作,任心脏电生理组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共病精准诊疗分会会员。

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市空军总医院、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及急危重症的救治,擅长各类心律失常的微创消融及心脏起搏器的植入,近年完成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600多例、心脏起搏器植入100余例。





往期回顾(上下滑动阅览)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全国首批植入主动固定式无导线成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心脏起搏技术新突破,全国首批主动螺旋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顺利植入

无线无忧——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一例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起搏器和SICD联合应用

“长寿命”“可取出”“心人生”——成都双楠医院成功开展全国首批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无线搏动,长久守护——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开展新型主动固定螺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厚德精术,济众博施——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顺利开展全国首批新型螺旋主动固定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



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完成高龄患者 全国首批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

无线“新生”让“心”动起来——宁夏首批主动固定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4病区在超声指导下穿刺成功植入 主动螺旋固定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广医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独立完成番禺区首例长寿命、可回收无导线起搏器手术
“螺旋固定,无线心动”——新型主动螺旋固定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案例分享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一例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完成两例大心脏和超高龄患者全国首批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脏起搏技术新突破,生命律动新篇章 全国首批主动螺旋固定式无导线起搏器顺利植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例主动螺旋固定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顺利植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完成高龄患者全国首批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
创新型可回收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持续领航介入诊疗技术新发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成功完成超高龄患者全国首批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
沧州市人民医院袁琛教授团队成功完成超高龄患者全国首批新型主动螺旋固定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

w32.jpg







w36.jpg

w37.jpg
学术热词


扫描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w39.jpg
欢迎扫码入群交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进入沟通交流群

w40.jpg

END
w41.jpg
免责声明:365医学网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65医学网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010-63717246 editor@365yixue.com
w42.jpg

w43.jpg

w44.jpg
点分享
w45.jpg
点收藏
w46.jpg
点在看
w47.jpg
点点赞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08:07 , Processed in 1.615633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