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邀请函
除了发产品、搞系统,苹果这几年还在发力「果产应用」赛道:前几年的「翻译」,去年的「密码」和「体育」,本周又推出了全新的「活动邀请(Apple Invites)」,推出一天已火速登上美国 App Store 排行第一。
两大热门 AI 都不是对手使用这个应用还有一点「门槛」:还没上架国区,需要一个外区苹果账户;仅限 iCloud+ 订阅用户使用。一封精美的电子请柬先来看看 Apple Invites 的图标:一个信封,装着充满彩色斑点的白色卡片,初看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结合应用名字和用途,就能发现是在象征一封色彩纷呈的派对邀请函。
除此之外,如果发起者有 Apple Music 账户,还能把派对 BGM 歌单贴上去,不过没有联动 Apple Music「共享歌单」功能,参加者只能看歌单而不能加歌。Apple Invites 最让我惊喜的,其实不是这些功能,而是它不仅限于苹果用户圈地自萌,这次 Android 用户也被「邀请」了。比起一个应用,Apple Invites 更像是一个「服务」,有网页版本。Android 用户收到邀请的链接,可以直接用浏览器打开对应的页面,如果没有 Apple 账户,可以留下邮箱、名字、头像等个人信息,对邀请进行回应。
图源:9to5Google而如果登录了 iCloud+ 账户,就能解锁 Apple Invites 几乎全部功能,可以在网页上直接创建邀请分发,甚至能从 Android 手机本地图库中上传照片至活动共享相册,无需提前将这些照片备份到 iCloud 上。活动日程的安排也能下载到本地日历当中。
图源:9to5Google由于刚刚起步,Apple Invites 的功能还比较局限,例如即使双方都安装了应用,邀请却无法通过应用本身推送通知,还是需要 iMessage 等渠道。活动页面可以张贴的内容也还比较少,像是外国人比较重视的着装、礼物等等礼仪细节都没有专门的板块。在国内也有用武之地即使没在国内上架,功能也比较陌生,自带流量的 Apple Invites 还是立马引发了大量的关注,不少符合条件的用户也纷纷下载把玩。而对于这个服务会不会在国内有用武之地,更多人不太看好:更像是美国的「派对」文化延伸,不适合中国人体质。但真是如此吗?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需要聚会了?大大小小的聚餐先不提,这几年很火的「围炉煮茶」「Citywalk」「屋顶夜话」等等的聚会活动,完全称得上是中国特色「派对」形式。
图源:CSDN @iamlaosong虽然都是「电子邀请函」,Apple Invites 和上述这些功能却不太是同一个路子:前者除了用来通知和报名,更重要的是通过亮眼设计的邀请函,提前把聚会的氛围渲染到位,让参加者先感受到组织者的用心。而即使在中国,我们也能时不时收到亲朋好友制作非常精美的 H5 请柬,只是不像 Apple Invites 这么低门槛。
H5 请柬模版,图源:易企秀现在微信已经能发多样封面的红包,「包装」精美的群礼物,风格同样美轮美奂的「活动邀请」说不定在明年春节上线,瞄准大大小小的亲朋好友聚餐。毕竟,我们搞的是聚会不是「应酬」,主打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全世界皆是如此,也是 Apple Invites 为何成立的重要原因。我们需要有意义的社交体验在海的那边,Apple Invites 其实是一个晚到的「挑战者」,类似的电子活动邀请服务已经火了有一段时间。Google Play Store 去年评选的年度应用「Partiful」,就是一款与 Apple Invites 极其相似的派对邀请服务。二者不管是功能还是界面都十分雷同,就是 Partiful 的设计要更偏 TikTok 一点,功能也更丰富。
Partiful 的邀请函,图源:The New York Times在 Apple Invites 推出之后,Partiful 开发者公开表达了不满,认为苹果抄袭了自己的应用。虽然 Partiful 的跨平台体验更好,也无需订阅,但 iPhone 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第一方的 Apple Invites,并且后者还有支持 iCloud 共享相册的独家优势。Partiful 这种平台能火起来,其实也出乎了外国人的预料。毕竟在当下,人们已经厌倦了「App 泛滥」:用一个耳机需要下一个 App,点杯咖啡需要下一个 App,而明明看起来完全不需要单独 App 来完成的「聚会邀请」,却成就了 Google 的年度应用,成为苹果的全新业务。背后当然有一定的时代原因:在前几年的居家隔离结束后,美国青少年无比渴望线下见面,Partiful 的开发者开始向周围的朋友介绍这个平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城市,甚至走出国门。对比 Evite、Facebook Events 这些功能类似的老平台,Partiful 采用的设计语言更潮流,提供的聚会主题都是时下网络流行的话题。
Partiful 上的海报素材即使没那么时尚的 Apple Invites,也有久经验证的苹果设计加持,简约好看的风格已经征服了国内小红书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