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
Governing the Gree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a concept to institutional changes
治理绿色“一带一路”倡议:
从理念到制度改革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正处于从重商主义方法向全面国际发展议程转变的门槛。本文分析了绿色“一带一路”概念这一战略变化核心要素的思想根源。通过应用话语制度主义框架,我们考察了这些思想变化对中国国内“一带一路”倡议治理制度框架的影响。首先,我们回顾了中国国际战略几十年的演变,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头十年。然后,我们考察了作为“一带一路”2.0话语一部分的绿色“一带一路”思想组合。我们确定了三种嵌入的政策理念:1)与全球治理系统和发展议程接轨;2)与全球南方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3)解决重商主义时代显现的不足。这些政策理念正在推动中国国内的制度变化,新的政策联盟正在重商主义制度之外形成,促使现有利益相关者考虑更环保的规范或实践。然而,实现成功的绿色“一带一路”需要深刻的制度改革。我们还发现,减少中国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足迹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根深蒂固的重商主义思想和制度,而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主导技术和商业能力的情况下,推动绿色产业海外投资则相对较为迅速。
作者
Wei Shen,英国苏塞克斯大学资源政治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Yao Wang,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绿色金融研究所
来源
Shen, W., & Wang, Y. (2025). Governing the Green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a concept to institutional changes.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36.
三种新时代的政策理念
1. 与全球治理系统和发展议程接轨该理念强调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主要的发展议程和治理系统相结合,如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气候协定等。中国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展示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领导力和贡献,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这标志着中国从单纯参与全球治理向更积极主动的角色转变,通过与国际规则和目标对接,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2. 与全球南方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这一理念侧重于将中国在绿色工业发展、污染控制、减贫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全球南方国家。中国通过技术转移、能力建设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分享自身的发展经验,中国不仅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发展能力,还能在国际社会中塑造积极的“发展伙伴”形象,增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 解决重商主义时代显现的不足
该理念关注于解决“一带一路”倡议在重商主义阶段出现的问题,如环境风险评估不足、社会影响考虑不够等。通过加强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提升项目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等措施,减少“一带一路”项目对当地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这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接受度,增强中国海外投资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声誉。
结论
1. 绿色“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希望在国际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展示其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力:文章指出,绿色“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环境层面的倡议,更是中国试图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自身发展经验,来塑造国际规范和价值观的一种努力。这一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向更全面的国际发展议程转变的雄心。2. 实现绿色“一带一路”需要深刻的制度改革和观念更新:文章强调,尽管绿色“一带一路”理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要真正落实这一理念,中国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深刻的改革。这包括更新现有政策框架、加强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推动绿色金融等。同时,既得利益集团和根深蒂固的重商主义思想可能会对这一转变构成阻力。3. 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优势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了机遇:文章指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绿色技术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优势,这为推动绿色产业的海外投资和合作提供了基础。通过输出绿色技术和经验,中国不仅能够促进参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自身在全球绿色经济中的地位。
4. 绿色“一带一路”的成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取决于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文章最后强调,绿色“一带一路”的推进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制度改革的难度、国际社会的接受度、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决定绿色“一带一路”能否最终成功。
来源 |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
排版 | 刘卜玮
欢迎关注
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