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73|回复: 0

AI赋能 探索生长课堂新样态|师专三附小语文大教研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AI赋能 探索生长课堂新样态|师专三附小语文大教研活动

      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语文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6月11日下午,师专三附小开展“AI赋能 探索生长课堂新样态”专题语文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AI赋能课堂”为主题,通过示范课展示、专家评课的形式,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路径。

w1.jpg

w2.jpg

     方小童老师执教丰子恺散文《手指》,巧妙引入“AI智能体对话”形式,课堂瞬间变身思维碰撞的舞台。学生们不再只是被动聆听者,而是化身“手指代言人”,与AI智能体展开深度互动问答。课堂成为语言运用的实战场,表达的逻辑性与精准度在即时互动中得以锤炼。

w3.jpg

w4.jpg

    于智明老师执教文言文《杨氏之子》,借助“文生视频+AI配音”技术,为抽象的文字插上视听翅膀。在为杨氏子配音时,“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学生尝试不同语气——或天真俏皮,或自信从容。技术降低了演绎门槛,让学生在反复试听与调整中,深切感受文言语言的精妙与人物应答的智慧。

w5.jpg

w6.jpg

      连云港市海州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陈培达老师高度评价了两节课的探索价值,并聚焦AI技术对语文核心素养三大维度的积极作用进行深度剖析。陈老师指出,AI创建了高频、即时反馈的真实语言运用情境。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高阶思维的催化剂。AI技术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视觉意象,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而学生参与画面描述创作、为角色配音的过程,本身就是基于文本理解的二度审美创造。技术拓展了“创造”的边界,让每个学生都能更直观地体验和参与“美”的构建。  

w7.jpg

w8.jpg

w9.jpg

     AI技术并非替代教师的“魔法棒”,而是激活课堂、赋能生长的“催化剂”。本次研讨活动清晰地传递出这样的理念:当AI深度融入语文课堂,能构建更真实的语言实践场域,激发更深度的思维碰撞,延展更广阔的审美创造空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课堂正借助AI的力量,向着更高效、更灵动、更富创造力的未来生长。

感谢您关注连云港师专三附小!

动动手指,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如您有建议,请留言

学校信箱及热线:lygszsfx2023@163.com

0518-85838579

w10.jpg

供稿:方小童

编辑:于智明

校对:张   钺

审核:陈   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17 12:04 , Processed in 0.13847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