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33|回复: 0

AI预测降雨,到底有多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2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去年的台风“格美”、“摩羯”再到今年首台“蝴蝶”,大家听多了AI模式在台风路径预测上战胜传统电脑模式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深圳气象局联手华为国产的“盘古2.0”(AI派)预测能力究竟有多强,顺便将其与当下气象台常用于业务预测强对流的北京短临数值“ium”(传统派)进行比较。

w1.jpg

6月16-18日,受西南季风全面加强,广东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暴雨,超过12个市出现特大暴雨,其中茂名局地最大24小时雨量超过650毫米,阳江局地最大1小时超过140毫米,经广东省气象局综合判定12-18日(含台风“蝴蝶”暴雨)发生在广东的暴雨强度等级为“特强”。  此轮过程是典型的纯西南季风气流场下的暖区暴雨,是典型的华南前汛期暴雨形势,沿海地区受925百帕(750米)超低空南风辐合激发的暖区对流影响,内陆地区受850百帕(1500米)低空南风辐合激发的暖区对流影响,出现典型的“南北双雨带”配置。这类配置的暴雨通常是预测上的“Final boss”,比台风、冷空气更加难以预测,暖区对流的暴雨范围尺度极小导致华南地区经常出现”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而一旦分散的暖区暴雨开始集结并出现”列车效应“,又可以造成大范围极端暴雨,这给预报造成极大的困难。

w2.jpg

整体来看,AI模式对暴雨落区把控比传统模式好,但对于粤北地区的暴雨预测而言,准确度就不及传统模式,而沿海地区则相反,甚至更夸张,传统模式全程几乎没有预测出沿海的特大暴雨带,AI模式则一直高度强调沿海暴雨,预测和实际落区几乎一致。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降雨强度普遍报弱,不过该情况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善。

经历此轮过程,我们看到AI模式预测降雨的无限潜力,也希望之后的AI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度。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10 01:50 , Processed in 0.10686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