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户曾希望用 AI "提升用户体验"——这个需求和"荔枝要新鲜"一样模糊。用户体验好的标准是什么?是速度快、噪音小还是更省电?靠人工很难理清所有维度。
我们帮这家客户用 AI 分析自己和竞品的20万条用户反馈后,自动识别出17个量化指标:噪音≤55分贝、能耗降低12%、启动时间≤3秒、温度精度±1°C、故障率≤2%…… AI 不仅从海量评论中提取出关键问题,还计算出了优先级。比如噪音问题被提及6847次,占投诉总量的23%,自然成为首要优化项。
企业应用 AI 做量化的核心价值在于,用 AI 实现从"模糊感受"到"精确参数"的跃迁。原本需要市场部几个月的调研工作,AI 在48小时内完成,而且颗粒度更细、覆盖更全。就像李善德把"新鲜"拆解成时间、路径等具体要素,AI 将"体验好"拆解成17个可测量的技术指标,让工程师有了明确的交付标准。
小步快跑,多路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