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59|回复: 0

[关税] 附下载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税战对医药板块影响有限,看好创新主线及国产替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PS:公众号后台回复“1103”,下载原文

摘要(以下文字内容由衍因智研云-AI文献助手自动生成,欢迎免费注册体验:www.yanyin.tech)







报告摘要

在2025年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持续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医药生物产业正面临新一轮挑战与机遇。近期市场对美国潜在药品关税政策的担忧引发板块波动,但深度分析表明,关税战对中国医药板块影响有限,行业基本面依然稳健。

本报告基于东吴证券最新发布的《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系统梳理了当前医药板块的市场表现、核心研发进展、关税政策影响评估及未来投资主线。报告指出,中国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对外授权)和NewCo(新设海外公司) 等BD交易模式出海,本质为知识产权交易,不受实体关税制约;而CRO/CDMO、原料药及医疗器械等领域也因全球供应链深度绑定和内需市场驱动,具备强大韧性。

未来,创新药、科研服务、CXO及国产替代将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企业需坚定创新投入,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强化内需市场的自主可控能力,以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在全球医药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关键词

医药生物、关税政策、创新药、国产替代、License-out、NewCo模式、CDK2抑制剂、TROP2 ADC、CRO/CDMO、原料药、医疗器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

报告内容

一、市场表现:港股创新药回调,A股结构性分化




本周(10月6日-10月10日),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医药板块表现呈现显著分化。


    A股市场:医药生物指数周跌幅1.20%,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1.87%,跑赢沪深300指数4.54个百分点。板块内部结构性特征明显:中药(+1.51%) 和医药商业(+0.64%) 表现亮眼,而化学制药(-2.23%)、原料药(-0.73%) 及医疗器械(-0.14%) 则出现回调。

    港股市场:受外围情绪影响更为显著,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周跌幅达-7.06%,尽管年初至今仍录得高达94.11%的惊人涨幅。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主流标的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跌幅约20%,市场情绪短期承压。


个股表现方面:


    A股涨幅居前:振德医疗(+21.00%)、万邦德(+12.01%)、常山药业(+8.69%)

    A股跌幅居前:南新制药(-29.55%)、荣昌生物(-20.97%)、诺诚健华-U(-14.83%)

    H股涨幅居前:佳兆业健康(+48.84%)、奥星生命科技(+25.96%)、先健科技(+9.14%)

    H股跌幅居前:荣昌生物(-25.32%)、诺诚健华(-22.17%)、中国卫生集团(-21.19%)


市场表现特点:短期情绪受外部政策扰动,但长期逻辑未变。创新药板块的大幅回调更多是市场对潜在关税政策的过度反应,而非基本面恶化。






二、研发突破:CDK2抑制剂、TROP2 ADC迎来重大进展




尽管市场波动,全球医药研发领域捷报频传,彰显行业创新活力。

    首个选择性CDK2抑制剂进入III期临床

    10月9日,Incyte公司启动了其CDK2抑制剂INCB123667的III期临床试验(MAESTRA 2),这是全球首个进入III期阶段的选择性CDK2抑制剂,标志着在细胞周期调控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多种癌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TROP2 ADC实现三阴乳腺癌一线治疗OS显著获益

    10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其TROP2靶向ADC药物德达博妥单抗(Datroway)在III期TROPION-Breast02研究中,作为免疫治疗不适用的局部复发性不可手术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一线治疗,在总生存期(OS)上取得了统计学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这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该人群中实现显著OS获益的治疗方案,具有里程碑意义。

    默沙东启动抗TL1A抗体三项IIb期临床

    同日,默沙东宣布启动其在研抗TL1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ulisokibart(MK-7240)的三项IIb期临床试验,评估其在三种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拓展其免疫管线布局。








三、关税迷雾解析:影响有限,无需过度担忧




近期,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关于将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并逐步提高税率的言论,引发了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担忧。然而,深入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实际影响非常有限。


    资本市场已充分消化预期

    自2025年8月5日特朗普释放关税信号以来,医药板块在2天内快速下跌至低点,随后进入阶段性上涨和震荡调整。截至10月10日,板块已基本调整至8月7日左右水平,表明市场已充分反应并消化了该预期。

    创新药出海:知识产权交易,绕开关税

    中国创新药企主流出海模式为License-out和NewCo,其本质是知识产权(IP)的授权或交易,不涉及实体药品的跨境出口,因此完全不受关税政策影响。

    CRO/CDMO:服务属性,影响可控

    CRO(研发外包)服务完全不受关税影响。CDMO(生产外包)虽涉及实体药品,但其客户多为跨国药企,生产地点灵活,且中国在成本、效率和供应链完整性上具备显著优势,短期难以被替代。长期看,全球医药供应链分工趋势难以逆转。

    原料药:深度依赖,难以脱钩

    美国市场对中国原料药(API)的供应存在深度依赖,在中短期内无法实现有效替代,因此加征关税将首先伤害美国本土制药企业和患者利益,实施难度大。

    医疗器械:看好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

    关税对医疗器械的直接影响较小。当前更应关注的是国内医疗设备更新改造政策推动下的内需市场国产替代机遇,以及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趋势。




四、投资主线:聚焦创新,布局国产替代




基于对行业趋势的研判,东吴证券给出了明确的子行业投资排序与标的建议。

子行业排序:

创新药 > 科研服务 > CXO > 中药 > 医疗器械 > 药店

重点推荐标的:


    中药:佐力药业、方盛制药、东阿阿胶

    医疗器械:联影医疗、鱼跃医疗

    AI制药:晶泰控股

    GLP-1赛道:联邦制药、博瑞医药、众生药业、信达生物

    PD1/VEGF双抗:三生制药、康方生物、荣昌生物

    创新药龙头: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恒瑞医药、泽璟制药、百利天恒、科伦博泰、迪哲医药、海思科

    CXO及科研服务:药明康德、奥浦迈、金斯瑞生物


核心看点



一、市场情绪与基本面背离,回调或是布局良机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的大幅回调,更多是受外部政策传闻引发的短期情绪冲击。从基本面看,国内创新药研发进展顺利,出海模式成熟,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对于优质标的而言,此次回调或是中长期布局的良机。

二、“License-out + NewCo”模式成出海主流,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中国药企已从早期的原料药、仿制药出口,成功升级为以创新药BD交易为核心的出海模式。License-out和NewCo不仅实现了技术价值的变现,更通过与国际资本和药企的深度合作,加速了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同时巧妙地规避了实体贸易的关税和准入壁垒。

三、研发创新持续突破,中国力量闪耀全球




从首个CDK2抑制剂进入III期,到TROP2 ADC实现OS显著获益,这些重大进展不仅属于跨国巨头,也激励着中国本土创新企业。中国医药研发正从“跟随”走向“并跑”甚至“领跑”,在ADC、双抗、小核酸、AI制药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四、国产替代加速,内需市场成“压舱石”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内需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家大力推动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在科研试剂、生命科学上游工具等领域,国产替代进程也在加速,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增长潜力。









结论与展望

尽管2025年第四季度初,医药板块因外部政策传闻经历了一轮震荡,但深入分析表明,“关税战”的实际影响被市场高估。中国医药产业凭借成熟的出海模式、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未来,投资主线将更加清晰:


    坚定看好创新药:继续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及前沿技术平台。

    拥抱科研服务与CXO:作为创新的“卖水人”,长期受益于全球研发投入增长。

    把握国产替代机遇:在医疗器械、中药及上游供应链领域,优选具备核心技术的国产龙头。


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政策,长期看创新与出海。中国医药生物企业正破浪前行,在全球化浪潮中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投资者应保持战略定力,聚焦核心赛道,共享行业长期成长红利。



PS:公众号后台回复“1103”,下载原文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更多行业资料或入交流群,欢迎添加“小助手”衍因科技是中国领先的分子生物学科研平台,致力于成为全球AI for R&D Cloud领导者。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AI大模型的企业级生物科研协作平台——衍因智研云,推行“3 +1 + N”的科研AI First战略框架,集成了生物信学套件、科研知识库套件、实验室协作套件、基因尺度大模型平台和多个智能助手。

目前,衍因科技已为数百家生物医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助力他们高效开展科研实验和数据分析,显著提升科研效率与成果质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4 10:56 , Processed in 0.1016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