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2|回复: 0

AI孤独经济|为什么越智能,越孤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1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CELINA | AI与孤独

当AI开始迎合



AI的便利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冰箱的“磁控冷鲜技术”与AI系统协同工作实现更精准的智能保鲜”,大大提升了我的食材处理效率;AI帮我10分钟写完周报预测孩子的数学薄弱点...这一切,对于在育儿和事业之间苦苦寻求平衡的我,太友好!





但有个残酷真相:


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决定了AI是助手还是毒药




当我问"怎么提高工作效率",它给一堆鸡汤;当我用"请从帕金森定律角度分析管理者时间浪费"这种"刁钻角度"提问,它输出真知灼见。




我感到,AI不会拒绝你,但会迎合你,而这种迎合,会成为最温柔的陷阱。




w3.jpg





当AI开始迎合




有一个非常残酷的案例:

2024年2月,美国14岁少年塞维尔与AI聊天机器人对话两个月后,

用继父的枪结束生命。

他最后的对话是:"我很快就要回家了。"

AI回:"请尽快回来,我的天使。"



警察封存了他的手机,发现AI在87%的对话中使用了"迎合式回应"这种"迎合式回应"可能是他不曾得到过的"无条件认同"。




w5.jpg




|被创造的“孤独经济”|






AI的迎合”、"顺从",正在制造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孤独经济。




在马克•扎克伯格的商业愿景中,他曾提到我们“将用与人工智能伙伴聊天来打发空闲时间”。



美国作家、学者萨曼莎•罗斯•希尔对此的观点是:“这是孤独经济的一个绝佳例子。科技让人们感到孤独,然后以科技的形式向他们兜售解决方案。无尽的盈利可能性。




另外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实是:


Meta的AI用户日均对话时长已超40分钟。70%用户承认:AI聊天减少了他们与家人/邻居的真实互动。




不是巧合,是设计


AI产品经理的核心KPI就是"用户停留时长"。




w6.jpg




然而,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鲜活的灵感创造力来自人和人之间“线下”面对面的碰撞而非AI的"完美迎合"




格特鲁德·斯坦因的巴黎客厅、梁思成&林徽因的北平“太太客厅”、木心先生的“纽约客厅课”带来了无数让后人津津乐道、无限景仰的艺术成就和传奇故事




w7.jpg

w8.jpg




令人担心的是,AI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的靡,以后还会有这样美好的传奇吗?


因为,AI的"完美迎合",正在悄无声息中,杀死碰撞




多家明星企业深谙这个现实,他们的绝佳策略是,把‘偶遇-寒暄-碰撞’做成系统工程,写进了自己的办公楼“空间说明书”

苹果花了50亿美元造Apple Park——“巨型偶遇发生器”

乔布斯坚持"中庭强制社交",把厕所设在最远角落,逼不同部门员工每45分钟必须偶遇一次。

谷歌,用"食物距离算法"确保你取咖啡时必遇到3个以上不同团队的人。




乔布斯说:不告诉员工‘去沟通’,而是用空间逼你走到一起,让沟通像呼吸一样自然”他要求“不同技能的人像分子一样不断碰撞




w9.jpg




|如果接受足够多的训练,AI 能成为作家吗?|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评论家,乔姆斯基与合作者共同发表的一篇题为《ChatGPT的虚假承诺》的文章,文章认为,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只是基于大量数据的模式匹配,缺乏对语言的真正理解:

ChatGPT及其同类产品,是一个笨重的模式匹配统计引擎,狼吞虎咽地处理数百兆兆字节(terabytes)的数据,并推断出最为可能的对话回应,或为科学问题提供最可能的答案。

相反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极为高效甚至优雅的系统,只需要少量的信息即可运作;它寻求的不是推断数据点之间的粗暴关联,而是创造解释



确实,在涉及知识时,它表现得很好;在涉及创造力时,它还差得太远

或许美、或许正确,但也因此就没有了文学的起源和归属,它不具备人的脆弱和局限性,也就没有了可超越与升华的“敬畏感”。

写不出个人风格和声音。



安德鲁•路米斯《画家之眼》有句话:“就算画家使用相机拍摄绘画题材,还是应全神贯注于相机无法做到的事,比方说:画家可以将题材的某些部分弱化或剔除,进行设计和重新编排,简化并利用其他手法,更强有力地表达本身的理念



w10.jpg

w11.jpg

女儿近期素描作品

对于我们所处的AI时代的弊端,写作或许是一种抵抗,一种克服,卢曼有句话“不写,就无法思考”,我深有同感 。

写作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日积月累的“思维训练”带来的生命力的滋养,是让我坚持写作的动力之一。





w12.jpg






越智能,越孤独?




几百年以来,作家、艺术家、伦理学家就开始用他们的著作向世人发出警示。



比如,1818年问世的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在那个对科学的理解还非常局限的年代,就已经对科学和创造的本质提出了深度探讨



w14.jpg




书中的“怪物”虽然不是机械的,但它跟争论不休的,AI引发出来的伦理问题是相同的:

技术的进步让人类更幸福了吗?

我们的能力与野心是不是应该有禁区?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野心在毁灭人类时应该怎么办?

所谓的“文明”会不会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野蛮”?......

“科技让人们感到孤独”,而非更加幸福。让我们的孩子们以及我们自己,多去“大自然”中,与脚下的大地,远处的森林、河流,以及头顶的星空、月亮建立联结去线下,和朋友们见面,感受鲜活的生命脉搏的跳动避免单一地从工具运用中解决问题,避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w15.jpg




想起作家、演员陈冲在一篇文章里关于“科技进步与幸福”的通透、精彩、优美的表达:

人怎么可能因为科技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幸福呢?

幸福与苦难从来是成正比的,就像光明与黑暗,科技能让阳光没有阴影吗?

医学的发展可以减轻人肉体的疾痛和折磨,但是苦难本身是人类的生存境况(human condition)。

也正是痛苦的体验,让我们对他人的苦难有了温柔和同情。

幸福的基石不是科技的进步,而是对苦难的忍耐、抗争和释怀。

幸福与苦难怎么平衡?一边是几粒金色的麦穗,另一边是无际的苦海。

然而,它们是平衡的,就像宇宙是平衡的一样。那几粒麦穗包含了每一片日出,每一片日落,每一份滋养你的美丽,每一个值得你的渴望。

今天你在天平的这边,明天你也许在天平的那边,不需要太多理由。我们唯有珍惜

所以,科技能让人类飞上月球,但无法让人类学会爱。那个在咖啡机旁和你吐槽工作的同事,那个画错阴影的孩子,那个说你不对的挚友——

他们的"不完美",才让美好成为可能





【你今天和AI对话多,还是和朋友对话多?】



|这是CELINA公众号第17篇文章|

【每篇原创 欢迎关注 联系转载】



来吧,一起内外兼修!

(工作联系 wechat id:celinalilove)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END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7 06:32 , Processed in 0.13717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