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的文档都很棒,而且很规范。但是,多多少少都会不符合你的要求, 而这些模棱两可的地方,一定是未来让你项目变得面目全非的源头。
到底谁是工具,谁是主人?目前的现状是,如果你要用 AI 来实现复杂项目的编写, 大部分人都是在给 AI 打下手,你没听错。无论你承认不承认, 我们多数人使用 AI 的过程,就是在给 AI 进行测试、报告问题、修复 Bug、改文档、接收黛玛诗山等等。 而如果你面前坐的不是AI而是你的同事,相信我,你肯定早就掀桌子了!Tasks
/speckit.tasks 命令来让工作流来拆解和生成任务。
我这里为了快速验证,让他用 Mock 接口来实现,先不用连接后端。
生成任务
最终给我生成了,惊人的 96 个任务。
任务结果
给大家看看任务大概长啥样:
任务截图
任务多少到时没关系,对 AI 来说,一个也是做多个也是做。 但是任务的合理性往往需要人工检查和处理。
Implementation
输入 /speckit.implement 来开始执行任务。
开始
AI 编码还有一个问题,他会创建远比你想象中要多个文件和代码。
过了十几分钟,任务完成了一个阶段,
任务完成
给我增加了十几个文件,也没法验证,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Spec 模式的缺点
使用 Spec Kit 或者说使用 Spec 模式的好处大家讲了很多。 我稍微说一下他带来的问题。
首先是人的工作量变大了,即使(假设)生成的应用质量高, 前期也需要设计、需求、任务等诸多需要人重度参与的内容。 这其实也增加了人很大的工作量,或者说极大降低了AI效率。 (如果让 AI 直接写可能几个页面10分钟就写完了,但是如果用 Spec 模式,可能需要半天或者一天。)
对于大模型来说,原生就对多文件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正确率也比较低。Spec 模式任由 AI 去设计,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