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3|回复: 0

AI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读尼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引言


最近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作者是刘少山(Shaoshan Liu)。

这个人的背景挺有意思 —— 他是ACM美国技术政策委员会成员,也是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院技术领导力小组的顾问。学历更是横跨技术和政策两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计算机工程博士,还有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这个buff。

一个懂技术又懂政策的人,写了篇关于AI时代为什么需要尼采哲学的文章。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标题我也懵了 —— 一个100多年前的德国哲学家,跟ChatGPT有啥关系?

但读完之后,我被震撼到了。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些焦虑?


先问你几个扎心的问题:

你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工作会被AI取代?

你有没有发现,跟AI聊天有时候比跟人聊天还舒服?

你有没有感觉,这个世界的规则越来越看不懂了?

如果有,你正在经历21世纪最大的存在危机。

文章指出了一个关键洞察:我们现在面临的不只是技术颠覆,更是一场深层的生存危机。

AI不是简单地改变工具,而是在动摇那些支撑我们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和道德框架的根基。

最神奇的是,这种状况,尼采在19世纪末就经历过类似的版本。
尼采:"上帝已死"


尼采生活的时代,欧洲正经历剧变。

工业革命把传统社会搅得天翻地覆,宗教权威崩塌,科学理性主义承诺的美好未来又迟迟没来。人们突然发现自己飘在一个没有固定价值锚点的世界里。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跟当下的我们有几分相似~

把"工业革命"换成"AI革命",把"宗教崩塌"换成"工作意义崩塌",这不就是现状吗?

尼采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特别硬核:虚无主义(nihilism)来了?那就正面刚!

他认为,既然外部的意义体系靠不住了,人就得自己创造价值。这就是他说的"权力意志"(will to power)—— 不是要你去控制别人,而是要你控制自己的人生叙事。

还有那个著名的"超人"(Übermensch)概念。别想歪了,不是DC漫画那种,而是指能够:
    从内在生成意义不依赖外部认可勇敢地自我超越

简单说,就是在混乱中自己给自己立规矩的人。
AI正在制造三重打击


这篇文章精准地指出了AI时代的三个核心挑战:
第一重:工作的存在危机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8300万个工作岗位可能消失。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工作不只是饭碗,它是我们理解 "我是谁" 的重要方式。

当AI一分钟能写100篇文案,设计师、写手、程序员的职业认同往哪儿摆?当机器人一天能做1000个汉堡,厨师的手艺还有什么意义?

文章引用研究指出,非自愿失业跟抑郁、焦虑高度相关。不是因为没钱(虽然这也重要),而是因为人失去了"被需要"的感觉。

全民基本收入?听起来不错。但你想想,一个月给你发5000块让你在家躺着,你真的会快乐吗?

人需要的不只是生存,更是存在的意义。
第二重:假亲密关系的泛滥


这个更细思极恐。

AI陪聊越来越逼真,虚拟伴侣APP用户暴增。表面上,孤独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呢?

关键问题在于:AI可以模拟同理心,但缺乏互惠性。

什么意思?真正的关系是双向的 —— 你难过,朋友真的会心疼;你成功,爱人真的会骄傲。但AI呢?它只是在运行程序,输出看起来合适的反应。

这就像跟镜子谈恋爱,看起来有个人在回应你,但那只是你自己的投射。

当所有人都沉迷于这种"定制化情感服务"时,我们还记得什么是真正的连接吗?
第三重:算法统治下的道德真空


这是最隐蔽也最危险的。

现在算法决定:
    你能看到什么信息(推荐算法)你能借到多少钱(信贷评分)你会不会被录用(AI面试)甚至你会不会被关进监狱(风险评估系统)

问题是,这些决策的逻辑完全是黑箱。

以前,至少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公开的,可以讨论、可以质疑。现在?一切都藏在"商业机密"和"技术复杂性"背后。

这种状况跟尼采时代的"形而上学权威崩塌"很像 —— 都是在没有透明规则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尼采的药方:个人英雄主义还够用吗?


面对这三重危机,尼采的哲学能帮上忙吗?

能,但不够。

尼采教会我们的是:
    不要等外部拯救,自己创造意义不要被动接受,主动定义价值不要恐惧虚无,把它当作创造的起点

这些在个人层面依然有效。你确实可以选择:
    即使AI能画画,依然坚持手工创作的独特价值即使虚拟陪伴很方便,依然追求真实的人际连接即使算法在操控,依然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

但是,光有个人觉醒够吗?
从个人超人到集体行动


尼采的时代主要是文化和精神危机,但AI时代是系统性、基础设施性的危机。

你一个人再怎么坚强,也改变不了算法的底层逻辑。你再怎么追求真实,也阻止不了平台的信息操控。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尼采哲学2.0版本:

把个人的存在主义勇气,升级为集体的公民责任。把独自的价值创造,扩展为共同的伦理设计。

具体来说:
    推动算法透明:让AI决策可解释、可问责坚持价值多元:不让少数公司定义"正确"创造新的意义空间:探索AI无法取代的人类独特性

这不是要对抗AI,而是要确保在人机共存的世界里,人依然是主角。
写在最后:你的选择


刘少山这篇文章最打动我的,是它没有贩卖恐慌,也没有盲目乐观。

它承认了现实的严峻 —— AI确实在改变一切。但它也指出了希望 —— 人类有能力创造新的意义体系。

就像尼采说的,成为你自己。

但在AI时代,这句话要加个补充:一起成为我们自己。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既要有勇气在个人层面抵抗虚无:
    当工作被替代时,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当关系被虚拟化时,坚持真实的连接当规则不透明时,守住内心的准则

也要有智慧参与集体层面的建设:
    支持那些推动AI伦理的倡议参与关于技术治理的公共讨论在自己的领域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最后,问自己一个问题:

在AI浪潮面前,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像尼采说的那样,成为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答案不在任何算法里。

答案在你心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1-15 10:07 , Processed in 0.0973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