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7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不断奔走于中美之间,为中美交往牵线搭桥,并时常在西方宣传中国的正面形象,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反华势力的嫉恨,苏联、台湾均极为关注,如1979年的苏联的《苏联文集周报》中就攻击杨振宁是“中国派到美国的第五纵队之首”。(杨振宁在中美1978年正式建交时担任美国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建交作出巨大贡献)
杨为国家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享有崇高的荣誉。他的一些关于治学方面的论述,一直为笔者所推崇,并有所裨益。吃水不忘挖井人,事实上他一直是笔者心中的偶像。然而时光进入21世纪后,在网络上居然屡屡出现攻击杨先生的贴子,这些贴子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惜捏造种种事实,手段均极下流无耻。事实上,这些攻击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让人奇怪的是,这些贴子究竟来自何方,颇耐人寻味。
攻击杨先生的有一些所谓李政道的支持者。这些人摆出一副学术仲裁人的模样,用李政道来极力贬低杨先生。其实,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这种学术版权之争,旁人是插不上太多的嘴的。类似这种争论古已有之,牛顿和莱布尼茨就争过微积分的发明权,虎克还和牛顿争过牛顿三定律的归属权呢。在我看来,不管杨、李二人如何争论,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必将以二人的共同劳动成果写入历史,实在没必要再多费口舌,先挑起这场争论的人总有些不对的地方。这场争论的确是李政道先挑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有关文献记录)。其实查一查就会发现,李政道的一些有价值的成果都是与杨振宁合作时产生的,李在自传中也承认这点。两人合作破裂之后,李政道再没有什么出色的成果,而李的学术人品也似有些问题,否则在哥伦比亚大学也不至于被中国留学生们背地里称为学霸了。(忽然想到球霸,一笑。)反观杨振宁,分手后依然成果不断,杨-巴克斯特方程、纤维丛理论的研究在数学物理领域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热潮,杨也隐然成为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可见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科学创造力,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两人合作时,谁的功劳大些,明眼人自不难看出。看到昔日的合作伙伴成就日高一日,李政道这位上海商人家庭出身的精明厉害人物心里多半不是滋味,酸溜溜地冒出一句,宇称不守恒大部分是我的功劳。这种信口开河自然惹恼了杨振宁,从而引发了一场谁也不想看到的争吵,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有人还用邓稼先来攻击杨先生,这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且不说两人本是极好的朋友,两人一直互相敬重,杨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比邓高两级。杨第一次回国时,点名要见邓稼先,正好使邓从红卫兵的迫害中解救出来。(有兴趣的,可参见邓的夫人许鹿西教授回忆录)凭心而论,在我国的两弹元勋中,邓稼先先生虽然是很出色的,但若按中国人热衷的排名来看,从个人贡献及影响力来看,邓应是排不进前五名的,排在邓之前的起码应该有这几人,钱三强(有了他,中国造原子弹才有点底气),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周光召甚至于敏。(参见贺贤土院士回忆)在此我决无贬低邓稼先先生的意思,我对他是极为崇敬的。邓为什么这样出名,恰恰是因为他和杨是同学,给了媒体一种炒作的机会,使得在网上,一提到两弹元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邓稼先。其实,攻击杨先生的家伙知道自己和杨振宁相比连一泡屎都算不上,只能别有用心抬出邓先生来,妄图盗用邓的崇高威信来贬低杨振宁,手段卑鄙下流。殊不知两人本是生死相交的朋友,邓先生九泉之下若是有知,晓得自己的事迹竟被用来攻击自己的老友,只怕也难以安心。
攻击杨先生的人,我相信一定有不少所谓的民运分子,因为杨在不同场伙说过一些直话,得罪了他们,引起了这帮家伙的痛恨。比如杨曾在河殇很热时,公开质疑其彻底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做法。杨而且在89年北京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动乱时,在美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政府的行为,这的确是冒了大风险的,要知道当时KP的形象在西方世界就如同刽子手一般,在此时作这种表态,表现出其独到的眼光。历史表明,杨当时是对的,政府的措施从大体上也是对的(虽然我当时无疑也是学生中的一员),若当时让所谓民运分子得逞,搞前苏联、俄国那一套,我们的下场会极惨(前苏联的底子比中国不知雄厚多少倍),那样台湾估计早已独立,香港也很悬,西藏,新疆,内蒙古就算还未独立,也一定在走向分裂。人民的生活肯定比现在要惨得多。(要知道,在俄国曾有一段时间,为生活所迫,母亲送女儿,丈夫送妻子上脱衣舞学校)。在这件事情上,杨的勇气、眼光让我对他更加钦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