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58|回复: 0

大河寻梦-中国内蒙古靳文艺的文化苦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大河寻梦——画中话

天命之年,回首岁月沧桑,生命象黄河逆流中一艘孤舟,缓缓驰来,时而慢的在旋涡中原地打转,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总在险滩上搁浅不动。时而迅急如电,容不得多想,就“轻舟已过万重山了”。时而是那样的顽强不屈,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仍然乘风破浪一往直前。时而又是那样单薄脆弱,无助无奈。小沟小坎竟使得船底朝天,人仰马翻。

如今,生命的孤舟在人生的航道上风雨飘摇……

尽管如此,壮丽的山河,辽阔的大地,古老的黄河,勇敢的民族,仍使我沉静于牵魂动魄的梦境之中,迷醉于支零破碎的画卷之中。

故梦因缘——童年的梦http://spaces.msn.com/members/jwy200816/

我的祖上是山西洪通县人,到了祖爷爷辈上,一曲苍凉凄婉的“走西口”小调把我的家族引上了长城外的黄土小道上,告别了那棵根深叶茂挡风遮雨的老槐树,走上了黄土高坡支支岔岔,纵纵横横的沟壑梁峁中,沿着静静流淌着的黄河边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的耕种,栖居。

我生在大河岸边,八岁之前,一直是听着黄河的涛声,痴想着这滚滚而来的河水究竟是从何而来?直到河水淘岸,将我家的房子吞没在河水之中,我们弟兄才随父亲多次辗转搬迁,在黄河岸边的新兴煤城乌达定居下来。

当时人们的饮用水全靠拉回的黄河水,至今人们那想水,盼水的情形仍历历在目。后来,终于有了自来水,但水管中流着的还是黄河水。直到开始抽水上岸,一堤、二堤……,终于黄河水送进了大漠,使这里长出了小草和绿洲。

小学三年级,我参加了红领巾少年合唱团,并逐渐的担起了领唱的角色,每当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我便热血沸腾,难以自己。

生存环境,生活经历,使我血管里流淌着黄河的急流,骨骼中沉积着黄河的泥沙,肌肤中渗透着黄河的颜色,情感中萦绕着黄河的梦韵,性格中奔腾着黄河的倔强……

万里寻梦——踏征程http://spaces.msn.com/members/jwy200816/

十五岁时,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使我迷恋上了艺术,大漠旁,黄河边,胡杨岛,李华中滩……成为我画不够画不完的题材。一九七三年,上苍给我送来了恩师胡尉桥先生。在泯灭文化破坏艺术的年代里,我能在传统国画中吮吸着民族文化的乳汁。真乃天赐良机,先生也将我带入了中国水墨艺术这个玄妙深奥的黑洞中,先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下大功夫得大造化”的淳淳教导,成为我终生奋斗着的目标。

在孤灯寒影夜深人静中,我一遍又一遍临摹着中国古代的优秀绘画作品,一本又一本地读着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一九七四年,我有幸进入了内师大美术系,接受系统正规的学院基本训练,也就是在这里,我从众多的教师那里进一步体会到了胡先生的价值。(先生早年与启功先生都是吴镜汀先生的弟子,并长期于京华美专授课,解放后五十年代末受聘于内师大美术系,XX年拢“白旗”运动受整,辞职离开了从事三十多年的大学课堂隐归故里。)

在我而立之年,长期酝酿的黄河情节象是一座火山,终于喷涌而出。山挡不住,水挡不住,风挡不住,雨挡不住,人挡不住,鬼挡不住!八二年的七月五日凌晨吻别了妻子女儿,踏上了万里寻源之路……

黄河惊梦——万里行

当我踏上寻梦的里程,才发现,我多年查看资料所得出的黄河与实际的黄河是那样的遥远,它只是冰山的一角。

一年多,我象一头不知疲倦的骆驼,一步步踏上雪域高原、泥滩,在黄河深峡大壑巍峨的太行山麓跋涉。在黄河石林、炳灵古寺、拉不楞朝圣……在仰韶遗址、殷商废墟、敦煌酒泉、阳关古道、西夏王陵中追寻,烈烈西风,浩浩烟云,动我魂魄……在秦代古俑,汉代简帛,敦煌壁画,麦积石泥雕,龙门窟石雕,唐代碑林,宋代龙厅中我阅读着民族的历史,登华山绝顶,越泰山十八盘,观喷涌之日出,目眺黄河之雄姿,我惊叹祖国河山之高,之大,之壮,之美。我用文字记录着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用画笔描绘着壮丽的河山。一年多的风风雨雨,生生死死,磨练了我的意志,积淀着创作的力量。

上苍又在黄河之滨的永乐宫为我送来了一位恩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油画大家苏天赐先生。由他举荐,一九八四年至八七年我进入了刘海粟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艺术院校,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研修班,又是他亲自引荐我到张文俊先生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

从此,我聆听着刘海粟、陈大羽、张文俊、刘汝礼、林树中、周积寅、王孟奇、阮迎春、陈孝信诸位先生的教诲,中国当代重量级人物张友宪、刘进安、于友善、林容生、刘弘宇……等名家成为同窗学友与好朋友。在这里进一步提升了我中国画创作的品位,也奠定了美术理论的基础。由于突出的表现,学校为我在金陵古城举办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画展。



十年梦醒

固有的恋乡情结,使我又回到乌达。

脱离了八五年美术新潮的策源地南京,离开了那个文化环境,我又开始孤独的行走在文化的沙漠之上,象迷途的羔羊不知所措的迷惘,徘徊,虽然美术界最有影响力的新文人绘画群体在不断地与我取得联系,邀请参加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学术展览,但交通与信息,工作与经济的不便,最终我还是游离于这个精英团体之外……

一九九零年,苦闷徘徊中我被调到市文化局,开始了筹建书画院的工作。开始在专业与行政事务中不断转换着角色,有幸的是我得到了市委、政府与文化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关爱及有关部门与业内同行的支持,开始走上创建文化大市的宏伟构想的道路。

我没白没黑,拼命工作,团结协调各种关系,建画院,修碑廊,创三产,制定院士制度,开展一个又一个的美术交流展览,超负荷的连轴工作,没完没了的奔波,在不知不觉中透支着健康与生命……http://spaces.msn.com/members/jwy200816/

二00一年七月一日,在三十九度多高烧的情况下,我拔掉液体,主持完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大展后,我被长期隐伏在体内的病魔彻底击倒了,大量的鲜血淤块喷涌而出……

从昏死中醒来,又从醒来中死去……反反复复,几年就在这生与死的边缘中出来进去,进去出来……

十年梦醒已黄昏,睁眼再看世界,恍惚完全变了一个样子,越来越多的人不认识我了,我也越来越多的不认识了别人……

在清寂斋中我与书为伴,与画为伍,心境变的恬淡、安宁,只有黄河遗梦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 06:43 , Processed in 0.056194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