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001|回复: 12

[婴儿话题(bis 18M)] 宝宝发烧全程指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她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方法

  综观上述论点,家长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医师表示,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宋文举主任指出,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赵文崇主任强调,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烧讯号

  赵文崇主任强调,宝宝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


  6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然,在上述几种退烧方法中,对爸妈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烧药的使用,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但丁绮文主任提醒爸妈,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她说,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宋文举主任也强调,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体温经常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当气候、环境温度、运动以及饮食变化的时候,小婴儿的体温也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来讲,当腋表温度达37.5℃,肛温达38.2℃,口温达37.8℃以上时,才被认为是发热。此外,餐后两小时以内,最好不要测体温。因为体温会由于消化代谢的影响,比别的时间略高一些,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除了感染,孩子体温偏高的另一种情况是室内外温度太高,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散热,并且可能脱水而发生生命危险。在冬季常常是由于父母怕小宝宝着凉而穿太厚的衣服或盖太厚的被子,造成散热困难,导致严重脱水。夏季则常见因为孩子发烧,父母摸到孩子的小手小脚都是凉的,或者看到孩子寒颤,怕他们着凉,于是使劲地给孩子加衣服、盖被子,结果由于护理不当,婴儿的体温更加升高。这两种情况统称“捂被综合征”。那么,宝宝发烧何时该去医院就诊,何时又只需要留在家里观察呢?

  一般说来,当孩子体温处在38.5℃以下的低度发热时,孩子精神很好,仍然是照吃、照玩,没有明显不舒服的症状,此时则不必处理。因为此种程度的发热对机体有保护作用。但是,小儿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小儿体温在38.5℃以下时就已表现出较明显的症状,如头痛、烦躁不安、厌食甚至高热惊厥等症状,这时虽然体温不高,也要及时予以退热处理,最好及时就医。

  小儿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立刻送医院:发烧超过38.5℃;精神不好,不爱活动,想睡觉;虚弱;呼吸困难;无法进食、剧烈呕吐;抽筋、头部僵硬;身上出现紫斑;二个月以下之幼儿;连续发烧二天以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6-2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及时及时!
昨天晚上宝宝发烧,差点去医院.现在学习了.$送花$$送花$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6-25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niela 于 2006-6-25 11:36 发表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 ...


妈妈也找了关于发烧的文章啊,我也找了好几篇呢 ~~
就是读了这些文章,我就尽量不用药物帮阳阳退烧了,
唉,宝宝生病,妈咪最心疼的了,
小人参果好些了吗?

阳阳反反复复的烧了 3 天后,现在没烧了,
昨晚突然变沙哑了,好像是喉咙不舒服,
喝奶也喝不下,哭个不停,
我怕他喉咙发炎,要阳爸拨电到医院约医生,现在马上就去看医生,
医生说很多宝宝烧完后都会这样的,正常的,
叫我们先给宝宝喝些的钙药水,
如隔天还很严重的话才看医生,
今早看到他的脸上和身体起了些红红的斑点,
昨晚医生在电话里头也有提到会这样的,
希望只是是把毒素排出来,没事的吧!><"

[ 本帖最后由 cindycnl 于 2006-6-25 12:54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6-2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6-25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好像坛子里有的,不过,是好文章啊!再次学习^_^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拍拍脑袋 于 2006-6-25 12:59 发表
有种贴脑门的退烧很管用~

哪里能买到呀?$frage$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2-8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9-11-1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我家宝宝 也刚刚经历了一次,烧了4天,总算退下来了。之前用药都不管用,到最后烧到40.5,之后自己就慢慢降下来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3 18:39 , Processed in 0.089189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