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cosimo

[轻松一刻] 困惑,困惑,还是困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ilingsnow 于 2006-8-5 00:44 发表
还有观点认为汉字学习有利于智力开发,德国人也做过实验,测中国大学生和德国大学生的记忆能力,写了个报告叫做“Ist Chinesisch die bessere Software für unser Gehirn? 下面的地址大家可以下载看看: http:// ...


这点也是非常令人担心的,由于计算机和汉语拼音的推广,使得我们对像形文字的根基-图形的感觉越来越差,提笔的机会又越来越少,很难想象将来我们的后代学习汉语,如果我们自己都写不出来,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育他们呢?

而古汉语将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渐渐的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淡去,当我们生活在西方文明的信息海洋中,汉语所能涵盖的范围将越来越小,而最终变成一种生活化语言。比较十年前音译外来词占的比重和今天的比重,再设想一下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比重,虽然很不情愿,但是我的预测不是很乐观。而这是不是可以归纳为汉语的生命力呢?几千年的历史下来,头一次被其它文明通化,希望能交好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5 01:01 发表


这点也是非常令人担心的,由于计算机和汉语拼音的推广,使得我们对像形文字的根基-图形的感觉越来越差,提笔的机会又越来越少,很难想象将来我们的后代学习汉语,如果我们自己都写不出来,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育 ...


我觉得至于音译词的比重问题倒是不需要太担心,汉语现在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外来词的语言了。而且汉语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很多时候翻译可以达到很好效果的意译,有时候甚至让人叫绝,像“迷你裙”之类的,有时还能音译和意译结合,像“奔驰”“可口可乐”之类的。再如钱学森把laser翻译成激光,不是音译,但是普通老百姓几乎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是个什么概念,甚至连原理都给说明白了。我觉得就是需要这种翻译,也需要一开始有这样去翻译的人。可是现在的人们在新词来临的时候在如何翻译上面动的脑筋少了,如果最初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的翻译出现,而现在的人们又普遍都懂一些英语,出于懒惰,就把外语直接拿来用了,那样就会导致这个词没有合适的汉语意译的恶果。所以说我觉得有一个这样的特别机构很重要。

我也看到过一份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单子,吓了一跳,原来我们认为是我们自己的很多词汇都是外来的。科学民主这种就不必说了,像“观点、一方面、另一方面”等等这种词汇都是从外语来的或者受到外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几乎可以说,文言文之外的很大部分现代汉语词汇,都是由于受到外来语言影响而发展出来的意译词汇,因为单个的汉字本身就有自己的涵义,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怎么看都还是正宗的汉语。在古代的时候还通过佛经的翻译引进了非常多的外来词汇,现在我们普遍都认为这些词汇就是汉语词汇了。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科研实力的提升,如果将来有朝一日世界上很多新生的概念包括新生的科技概念首先诞生在中国,那就不存在我们从其他语言翻译过来的问题,而让其他国家的人去头疼所谓的翻译问题,我觉得这个才是根本之道。

[ 本帖最后由 boilingsnow 于 2006-8-5 11:21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长见识了

从这个帖子里长了不少见识。

可是我觉得, 语言本身是一种很感性的艺术, 讨论一种语言美不美的时候,不能仅仅从语言学,信息学的角度来衡量它。 更多的时候语言是一种感觉, 如果你能感觉到她的美,她就是美的,哪怕它有很多格,很复杂。

咱们汉语的诗词讲究意境, 德语也是一样的, 只是我们更多的时候还不能体会到它的意境而已。

尼采的一句诗,钱春绮把它翻译成 “我的浮生一日” , 很有意境,很美 。但是他是经过二次创造的, 翻译者本人也必须是个诗人。

这句诗的原文是 :“Tag meines Lebens”   一个大家深恶痛绝的第二格, 但是我觉得也很美, 和汉语完全不同的美。 如果学会一门外语,能够领会到另一种美,一种意境,何乐而不为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ilingsnow 于 2006-8-4 16:23 发表
在书面上这些问题还稍微好说一点,我们经过不懈学习可以明白这样的变格并且熟悉这样的变格。

但是在口语上,这些无止境的变格无遗给其他国家的德语学习者造成很大的障碍,使得它的难度升高了至少两个等级。对于 ...

$支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ilingsnow 于 2006-8-5 01:44 发表


我觉得至于音译词的比重问题倒是不需要太担心,汉语现在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外来词的语言了。而且汉语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很多时候翻译可以达到很好效果的意译,有时候甚至让人叫绝,像“迷你裙”之类的,有时还能 ...


这是意译好的一面,对于迷你裙这这样的本身无太多关联概念的词,怎么翻都无所谓,也可以翻成迷霓裙,听上去,看上去,都很漂亮,但问题是,这种翻译方法,将原先 Mini-Rock中的 Mini信息丢掉了。比如有一天,德国的某个东施穿了一件半长裙,下面配了丝袜,同事和她开玩笑,说你今天穿了一件“Maxi-Rock”,中文这时候该怎么办?没有了原先的信息,后续的笑话就没办法理解和翻译,同样的在很多专业术语的翻译中,前人的翻译有可能是音译或者意译,那么后来的人就很难理解。比如我们经常用Robust来形容一个系统是否强壮,中文的大部分书上都叫“鲁棒性”,习惯了意译,我完全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那根棒子。到德国学了一遍,发现阿,有可能是音译。恍然大悟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人名,地名上,台湾人管布什叫布希,交流起来很麻烦。

回到你说的钱学森起名的典故上来,钱学森所处的那个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很慢,而现代几乎每天都有新鲜的事物出现,小时候觉得大英百科全书里面肯定什么都有,现在就算在Wekipedia这种大众建设的百科全书上,没有定义的概念比比皆是。在我们在以美感最为鉴定翻译的标准的同时,也失却了去精确度掌握上,所以对于日常生活对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中文没有任何问题,但专业领域,真的很头疼。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immelblau 于 2006-8-4 14:14 发表
跟你同叹气一下~~

还有der,die,das是我最讨厌德语的地方。。。。桌子就桌子,管他是阴性阳性,难道说我说了die Tisch就不能拿来当桌子用了??

还是英文进化的好。。。。把这些有的没的都省略掉了。。。 ...


$支持$$支持$就是啊,英语还将那些人称的变格也简单化了
只用you , your. 以前的什么thy, thou,thee都不用了。
听说,俄语的变格比德语还要复杂呢。$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5 14:44 发表


这是意译好的一面,对于迷你裙这这样的本身无太多关联概念的词,怎么翻都无所谓,也可以翻成迷霓裙,听上去,看上去,都很漂亮,但问题是,这种翻译方法,将原先 Mini-Rock中的 Mini信息丢掉了。比如有一天, ...




“迷霓裙“跟”迷你裙“就差了一个档次了,迷霓裙只能算是音译,而迷你裙是音译和意译的结合,甚至让人觉得比minirock本身更好,因为”迷你“的字面涵义是mini没有的。你说那不是不忠实于原来的原文了么,不要忘了翻译的目的,首先一个单词翻译到目标语言就成为目标语言的词汇,(我甚至可以认为迷你裙是个纯粹的汉语词汇)如果在原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在涵义上有所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是符合这个词本身的含意的,那就是更好。而且我并不认为迷你裙丢失mini的涵义,“迷你”现在在中文中也有“小”的意思了。比如我们以前在中国大学就常说,你这个什么东西好迷你啊,不仅有“小”的意思,还有“可爱”的意思在里头。

至于你说的Maxirock因为有背后的信息玩笑听不懂并且不容易翻译的例子,属于不同语言文字的互相区别的现象。这在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是有的,我想中文翻外语的时候问题更多。

就拿你举的例子,你在单位开同事的玩笑说某人做某事是东施效颦,中国人听完可能会会心一笑,那德文这个时候怎么办?东施是从西施来的,如果要给德国人翻译”东施效颦“的完整涵义,首先要解释什么是西施,然后再讲东施的故事,等到你故事讲完了,玩笑也没有效果了,而且你只能解释西施是美女,东施是丑女,西施背后的故事你要讲还得大半天,而且”东“跟”西“的字面关系还解释不出来。“东施效颦”四个字里面又包含了多少背后信息?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其实跟什么语言都没关系。你拿Maxirock举例,我是想说这种情况其实汉语中还更多。比如有很多成语我们是当作日常词汇来用的,就是说它在现代语言中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带有具体涵义的词,但是它背后就是有一段典故,你在翻译的时候至多能翻译出它现在的字面意思,背后涵义你最多写在注解里了。

另外还有德国人觉得好笑的东西中国人不一定觉得好笑,中国人觉得好笑的东西德国人不一定觉得好笑,这些跟文化差异有关,跟语言的关系反而小一些。

[ 本帖最后由 boilingsnow 于 2006-8-5 18:21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8-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麦子 于 2006-8-5 17:36 发表
回到你说的钱学森起名的典故上来,钱学森所处的那个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很慢,而现代几乎每天都有新鲜的事物出现,小时候觉得大英百科全书里面肯定什么都有,现在就算在Wekipedia这种大众建设的百科全书上,没有定义的概念比比皆是。在我们在以美感最为鉴定翻译的标准的同时,也失却了去精确度掌握上,所以对于日常生活对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中文没有任何问题,但专业领域,真的很头疼。


正因为信息更新的速度快,所以我说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需要有个专门的机构进行外来词的翻译,并作为标准来使用。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词都能有那种灵光一现的让人满意的翻译,但是因为是专门机构至少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努力,而且可以标准化。以前信息更新不快的时候可以依赖个别科技人员自己的翻译,以后约定俗成。现在快了就有必要有那么一个专门机构了——各个学科的科研者把新生概念扔给他们,他们负责寻找一个好的翻译,然后科研者在自己的专著中使用这个标准化的词。

汉语中不会因为有了“电话”“电脑”这些外来概念就让它看起来是充满了外来词的语言,而德语借用了好多的英语词和外来词,一看就是外来的,如果比例过大会让德国人觉得这是一种陌生的语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3 14:07 , Processed in 0.062843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