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迪拜华人心态 人生千姿百态 2005-01-26 04:40:06
愧疚:
走在迪拜娜莎广场附近的主路上,看到零零碎碎来来往往的中国人,我的心里面感慨万千,几年前来阿联酋,不论是阿拉伯人还是印度人,都对中国人讲:HELLO,HOW ARE YOU??,当时中国人的地位仅仅低于欧美人,换句话讲:也是比较受人尊重而又敬佩,特别是我记得非常清楚,97年第一次来阿联酋,作为国家公司的外派代表,我们同行的一位女同胞,迷路后被行人送回家,当时中国人CHINESE 也是一个光荣的代称.
如今,2002年,5年过去了,从以前阿联酋1000多中国人,增长到目前的50000中国人,可随之来的是中国人地位再逐步下降,甚至有时比印巴人地位还要低,更加可悲的是在迪拜,沙迦,阿布扎比,阿吉曼等警察局也有了中国翻译,专门从事中国案件的工作,看看拉斯海马和福吉拉等机场飞签,就会知道每天飞签集团中,其中中国妇女的比例到90%,这是什么样子的一种结局呢?? 我们中国人以前被老外友好的称呼: HELLO,HOW ARE YOU??变成: HOW MUCH?? HOW MUCH??我有时看到这些中国妇女满脸的淫笑和老外的挑逗暧昧,我恨不得变成一个虫子,钻到地下.
我的客户常常问我,为何中国人变成这个样子??中国是否非常穷??一连串的问题使我尴尬地难以回答,我们自己的同胞为何连肉体和尊严都要出卖?? 我一片木然。国内许多报道,讲在阿联酋中国人被欺骗,但是我想许多中国人也是抱着出外淘金和嫁给有钱老外的心态才来到这里??也许可以称为自欺欺人更加准确一些。前几天,我在卡塔尔的朋友告诉我中国妇女因为低价卖.淫,搞乱当地红Deng区市场价格,最后与俄罗斯的卖.淫女大打出手,全部被遣送到迪拜的故事,我好难受和羞耻。也许如中国商品一样,中国妇女的卖.淫也是低质廉价。
我小的时候,看一些过去旧社会的电影,里面穷人的居住环境如同在马棚,吃的如狗食,在阿联酋,我也看到一些华人,10几个人在一个房间,吃的如同动物饲料一样,一个个表情茫然,作为自己的骨肉同胞,我看了以后,心理面如翻江倒海,不是滋味。也许在中国也找不到这样的居住环境,到底这些人是什么样一种心态呢??
有一次,我的一个阿拉伯法院的朋友让我帮忙到阿联酋中心监狱,办理一个案件,做口供翻译,经过几道关口的检查,我终于见到自己的同胞,2个要通过迪拜偷渡到美国的福建人,整个中心监狱600多犯人中,亚洲人有3个,1个韩国人因为喝酒后在大街上睡觉被监禁,2个中国人因为制作假美国签证,在迪拜机场转机时被抓,看到铁笼里面的中国人,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无论使用什么办法也要把我弄出去??这个沙漠里面的监狱,连一只老鼠都没有,越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的绝望和渴求的眼神,我永远难忘,早知近日,何必当初??
另外一次,也是受阿拉伯朋友之托,到阿联酋秘密警察总部,协助调查一个中国妇女卖.淫案件,这个团伙主要人员来自上海和东北,共计12人,最小的为26岁,最大的为43岁,我看到这些同胞的口供和淫乱的细节,我自己羞耻的无地自容,自己年纪轻轻,可以通过正常的手段来工作,为何要去卖.淫??每次从100迪拉木—20迪拉木不等, 阿拉伯人那些蔑视的言语和粗暴的态度,我作为铁笼外的中国人,如何可以接受眼前这些现实??里面的同胞要求我在老外面前美言,不要遣送回国,但是我仅仅是一个口录翻译,我无能为力,这就是我眼前的中国人???
通过这2件事后,我推托掉一切有关这类案件的工作,不再到任何Regierung部门帮忙,因为我感觉到从心理到身里的羞耻。也感到自己的疲劳,不是来自体力,是来自心理的一种疲倦。
淘金:
1999年开始,大量的华人涌入海湾国家阿联酋,使得这个弹丸的阿拉伯湾小国家,显得更加拥挤,更加多元化。中国与阿联酋建立外交关系从1984年开始,华人来这里工作和创业基本上分为4个阶段:
(1)80年代中期,中国Regierung为了与西亚国家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Regierung之间的高级官员互访,设立国家Regierung公司的外派机构,如:中建总公司,中航技,中石化,等,主要从事Regierung项目,包括援外工程,大概有10几家国家公司活跃在中东地区.
(2)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外贸体制的没有放开,地方性外贸公司在海外的设立机关,如:上海进出口公司,广东进出口公司等等,主要从事为企业代理出口的业务,起到一个窗口的作用,数量达到20多家地方外贸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
(3)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国家外贸体制放开,中小型的涉外性公司发展起来,但是由于没有成为规模,依旧不能担当国际贸易舞台的主要角色.如:山东莱芜地方外贸,江西南昌外贸等等
(4)90年代末期,伴随中国进入WTO,外贸体制全面放开,企业自营金出口权的下放,使中资企业纷纷如雨后春笋一样进入国际舞台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从1998年—2002年,在阿联酋迪拜的中资机构达到100家以上,拥有长期居民签证的中国人达到20000人左右.主要分别来中国浙江,上海,福建,东北三省, 从事零售业, 旅游业,饮食业,和 贸易业。
以长江为界,通常分为几大兵团:
(1)浙江和福建人员占到60%左右,传统的吃苦耐劳和外出创业使他们主要在中东迪拜以店面的形式自产自销,是一种坐等客人上门买货的传统经营方式,主要集中在目须巴扎市场里面,分布在纺织品市场,五金市场,电子电器市场,经营模式也是基本上为夫妻店或合伙人开店,聘用1-2个印巴人负责招呼客户,一般来讲:一天至少要销售2000-3000迪拉木的货物,才可以保证财务平衡,浙福同胞的店目前大概有30-40多家。这是同胞在最高峰的时候,在迪拜大厦一下子包了10多层高档居民楼,甚至连看楼员和物业告示都使用中文,可想当时的气魄和财力。来自浙江省和福建省,与我们公司合作纺织品的浙江小张是1996年底到的迪拜,据他讲当时迪拜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国内的货物到后,几乎是一抢而光,利润可以达到500%,所有来迪拜的中国公司几乎全部盈利,一年赚个几百万比比皆是,在1996年以前这里与国内的形势基本相似,可以这么讲当时是典型的买方市场。
(2)上海人员占20% 左右,两极分化,他们也是第一批来这里创业的中国人,由于上海人的精明和计算,但上海人在迪拜各自为阵,无法成为集团作战,一部分脱离以前上海进出口公司的一部分人自立门户,有稳定的收入和业务渠道,上海人通常在这里大规模如浙福投入创业的比较少,因为上海人的传统就是精于计算,这种大本钱投入的项目,不如浙福人的胆量,基本上都是从事销售类工作,这种工作不需要大本钱的投入,仅仅是体力和脑力的投入。另外一部分人只能从事地摊生意糊口,甚至从事卖.淫活动的也大有人在。在当地的名声一般,有时与华人之间的交往都比较困难。
(3)其它20%左右的东北三省的人员从事劳务,饮食行业,合伙租房旅店,也有一部分东北人员在从事与当地法律相反的业务,包括卖.淫活动。
(4)山东省一些公司,山东人的吃苦耐劳,耿直豪爽,使这些山东人人利用山东出口蔬菜和优势产品的特点,在这里从事这类贸易,基本上口碑不错。
综合起来,有能力和素质的国内大公司,目前仍旧比较少,在迪拜的中国人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商业规模.
我从1999年到达迪拜,工作和生活了3年多时间,也度过了3个春节,有过几次省以上的风险,也有过成功的喜悦,但是我始终苦恼的就是一个,在迪拜的大街上,你漫步行走,许多老外都主动向你打招呼问候?但是我们中国人之间见面,似乎互不相识,擦肩而过。
尤其在生意上,几乎我们自己人是你死我活的压价,老外似乎变成一个拳击赛场上的裁判,等到两个中国人斗的一死一活,奄奄一息的时候,他才以绝对的优势,赢得这场比赛?难道我们中国人辛辛苦苦到迪拜了,就是为的你死我活的结果吗?直到把一个个中国产品做烂做臭,我们中国人才罢休??这也就造成了,老外的生意做不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合伙欺骗其它中国商家,骗来国内的货物,低价倾销,然后一走了之。
其实迪拜的商机与国内相比是巨大的,迪拜就象一座金矿,假设我们这里的中国华商不联合,各自为政,那样就象一哄而上的淘金人,你掏一个洞,他掏一个洞,最后我们掏到就是一堆谁也炼不出黄金的废石头,即浪费时间和投资,又破坏掉开发资源,经济也是如此, 最后迪拜华商就会把中国产品全部做成一堆不值钱的垃圾,把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做臭!
在迪拜的华商,大家都活的比较累,也许不是与老外斗的累,而是与中国人自己斗的累,我看老外和阿拉伯人非常潇洒,没有我们华商自己折磨自己造成的疲劳呀!
我小的时候,常常听大人<<唱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 为何我们这些海外的华人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呢?本来我们在异乡就是非常弱小,这样互相争斗,我们会在强大的外来力量面前,变得更加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一句话,我非常非常希望迪拜的华商,有一天,团结起来,让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不要让老外有任何歧视,毕竟我们是有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大国,迪拜的历史也就是五百年, 我们华商也需要有尊严和气节,因为中国也在一步步的强大,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不是略等民族,不是一条条的虫子。。。。
打工:
在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许多人走出国门发现中国实际的生活水平和国外的现实水平差距太大,当时如果家里面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已经非常奢侈的摆设,每天家里面人满满的观看仅有的几个频道,这就是当时的幸福生活.
进入90年代,出国打工潮开始,一等打工国家英美加澳,二等打工国家德法西意比,三等打工国家东南亚日,四等打工国家南美中东非洲.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10几年的发展,目前出国打工的潮流仍旧日益看涨,离开中国的时候,全家人在机场送行,场面宏伟热烈,也许回来的时候就是身无分文,黄粱一梦.
海湾地区,迪拜的基本生活水平:
住房费用: 1700--2000迪拉木/每月(2房1厅)
水电费用: 200—300迪拉木/每月(包括电.水,煤气等)
伙食费用: 200---300迪拉木/每月(每个人)
交通费用: 200—300迪拉木/每月(每个家庭2人)
通讯费用: 100—150迪拉木/每月(每个家庭2人)
其它费用:200—300迪拉木/每月(每个家庭2人)
总计: 2600迪拉木—3350迪拉木/每月(每个家庭2人),折合人.民币:5800—7800人.民币左右.
海湾地区,迪拜的基本生活环境:
温度:11月—4月, 在10----25度左右; 5月—10月在35---55度左右.
娱乐:穆斯林国家,娱乐有固定场所,费用非常高,门票:50迪拉木/每人, 每桶啤酒:30迪拉木
海湾地区,迪拜打工的基本条件:
语言: 英语必须,否则无法面试.
学历: 至少大学专科,理工类优先考虑.
经验: 有3—5年独.立工作经历
海湾阿联酋的华人打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受过海外高等教育,有流利的语言优势和工作经验,对当地文化和环境了解深刻,同时可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在这里基本上从事在建筑设计和工程项目,包括医疗服务等行业,基本工资待遇为: 基本工资:3000迪拉木/月----7000迪拉木/月,福利待遇:每年一次45天带薪休假,包括往返机票,提供住房和丈夫,子女签证.
梅小姐来自上海复旦大学工程系,在美国加州硕士毕业,任职于美国石油(中东)分公司,负责中东地区的项目,基本工资为3000美元/月,地区津贴:2000美元/每月,住房和汽车,假期和医疗全部由公司提供.
周先生来自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在新加坡建工居工作4年,获新加坡96年特别建筑奖,设计新加坡的家园建筑,99年来中东,在一家伊拉克公司工作,任建筑师职务, 基本工资为2000美元/月,假期和医疗全部由公司提供。
(2)受过国内高等教育,有过几年工作经验,语言一般可以简单交流,同时可以独.立工作,工资待遇在2000迪拉木/月—3000迪拉木/左右,有薪45天假期,住房自己负担.通常每月要消耗床位费:500迪拉木, 伙食费: 200迪拉木, 通讯费:50迪拉木, 交通费:100迪拉木,其它费用:200迪拉木左右,共计: 1100—1200迪拉木左右,如果没有工作签证,每月更换签证,再加400迪拉木.这样,计算下来所剩无几。
廖先生来自深圳,在深圳时工资为3000人.民币,大学毕业,有5年工作经验,英语一般可以交流.不满于现状,来到迪拜,经过几个月的面试,找到一家当地公司,月收入:2500迪拉木,除去他自己的固定开销,仅仅剩余1000迪拉木,比中国的工资要低,同时每年工作量高于中国.2年后回国发展。
郑先生来自山西,在山西时工资为:1200人.民币,大学毕业,有7年工作经验,英语一般,在国内从事计算机类工作,来到阿联酋,半年下来,终于稳定在一家印度人计算机公司,职位技术员,月工资2000迪拉木,除去费用也剩余1000迪拉木不到,与国内工资相差无几, 但是背井离乡,那种寂寞和无奈让他无法忍受,1年后回国发展。
(3)未受过国内高等教育,有过几年工作经验,语言一般可以简单交流,同时可以独.立工作,工待遇在1000迪拉木/月—1500迪拉木/左右,住房自己负担.通常每月要消耗床位费:500迪拉木, 伙食费: 200迪拉木, 通讯费:50迪拉木, 交通费:100迪拉木,其它费用:200迪拉木左右,共计: 1100—1200迪拉木左右,如果没有工作签证,每月更换签证,再加400迪拉木.这样,计算下来所剩无几。
马小姐在1年前来阿工作,刚到时候,兴奋于环境的优美,大海和蓝天,几周后每况愈下, 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几乎找不到工作,语言又不同, 所带钱财无几,差点被警察当鸡抓走, 好在通过朋友找到一家中国店工作,售货员职位, 月工资:1000迪拉木,店主看在马小姐勤奋努力,包她生活费用和签证,如果不是努力工作,可能早就回中国了,出国梦破碎。
所以到外面打工创世界,勇气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一定要面对现实,不能过于轻信其它人的夸夸其谈,这样非常容易在豪情的鼓舞中丧失理智,走入误区,进退维谷。
一句话,来海湾国家打工,需要的是实力,综合技能和素质, 目前这里连印巴人都给中国人打工,即没有技能也没有语言,单单靠就勇气是不足以获得成功和收益的,这是最后的经验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