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807|回复: 9

一本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4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转贴,关于一本书和两个故事

[ 本帖最后由 cleonicie 于 2007-1-14 21:46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哈尔滨小女孩”

这位自称是哈尔滨小女孩的人,名字叫伊琳娜?罗伯达,她的家住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而她的童年则在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度过。最近,60岁的伊琳娜?罗伯达写了一本书,里面有她妈妈和她自己童年的故事。翻开《哈尔滨小女孩》这本书的扉页,篇首语中写道:

  回首往事是值得的吗?

  我想是值得的,

  我们回忆并讲述那过去的故事,

  我们后代的记忆中

  就不会有无法填补的空白。”

  《哈尔滨小女孩》

  伊琳娜祖上一家三代都在哈尔滨住过。她的外祖父1902年来到哈尔滨,有12个子女。她的母亲维拉1920年1月1日生于哈尔滨,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而她本人则是1946年在哈尔滨出生的,直到1954年全家离开哈尔滨回国。上一辈的亲戚分散到了世界各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

  伊琳娜退休之后有了闲暇,她常常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和自己的母亲谈论起在哈尔滨生活过的日子。这使她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自己在哈尔滨的童年生活写出来?为什么不把了不起的妈妈和当时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让自己的后代知道前辈的生活?于是,她开始在记忆中搜索所有童年的记忆,和妈妈探究当时一些生活场景的实际意义。为了补充记忆的不足,她又到历史档案中去查找有关哈尔滨的一切资料。幸运的是,在哈巴罗夫斯克市档案馆里,恰恰有关于哈尔滨俄侨的历史档案资料。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写成了这本近70页的《哈尔滨小女孩》。

  当她开始写作的时候,她的几个子女有些疑惑:“妈妈,你在写什么?”她回答:“写我自己的过去,还有外祖母的过去。”妈妈和外祖母的过去?子女们十分不解,妈妈和外祖母的过去有什么可写的?就算写出来又有什么意义?伊琳娜不管他们的议论,只顾自己写下去。

  书终于写成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她根本掏不起出版费。她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有钱人,一辈子在工厂工作并没有什么积蓄,退休金也仅仅够维持生活。她把自己书中的片断寄给了远在美国旧金山的表姐。表姐立刻表示可以赞助出书,随后寄来了1000美元。

  《哈尔滨小女孩》出版了,引起的反响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的城市的期刊都转载了该书的片断,在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地出版的俄文杂志也发表了书评和该书片断。

  当伊琳娜的孩子们读了妈妈写的童年回忆之后,他们惊叹地对妈妈说:“妈妈,这可太有意思了!没想到你们还有这样一段历史,原来我们家还和哈尔滨有这样的一段联系,没想到我们和中国还有这样的历史渊源。”她的一个女儿甚至把这本书读了又读,一连三天没有放下这本书。

  住在莫斯科的著名俄罗斯女作家塔斯金娜在信中写道:“尊敬的伊琳娜,您的《哈尔滨小女孩》一书收到了。了解哈尔滨过去的历史总是令人兴奋,回忆有时是沉重的,有时又是愉快的。但写下了生活,就是写下了历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小女孩的妈妈

  伊琳娜的妈妈维拉.柯尔任珂娃1920年生于哈尔滨,1935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哈尔滨妇产科学校学习,随后进入卡杰姆贝克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几个医院工作,1940年加入俄籍医生协会。

  伊琳娜在书中写道,由于家境窘迫,妈妈一边学习一边在几家医院工作。她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许多著名医生为她推荐工作,给她各种建议,并且所有的医学书籍都对她开放。因为有这些支持,她才可以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学习和医学实践中,她真正理解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意义,懂得了医生的神圣使命。在她自己独.立行医的过程中,她从来没有对人的种族、贫富、信仰上的区别,而只有治病救人的职责。

  伊琳娜回忆,当时在自己家附近住着很多贫困的中国家庭,他们生活简陋,卫生条件非常差,因此患病的人很多。每当妈妈从医院回家,往往半路上就被中国居民在半路上拦住,邀请到家中给病人看病。这些家庭都很贫苦,大多数人家根本付不起诊费。但是妈妈从来没有拒绝过给他们看病,有时甚至要把自己的微薄收入拿出来给患者买一些急需的药品。

  直到1954年离开中国,妈妈始终和中国居民保持良好的关系。一些家庭甚至认为,只要维拉医生拿着神奇的听诊器听一听,用手抚摸一下孩子,就会治好病,让自己的孩子保持健康。当伊琳娜全家离开中国的前夕,当地居民聚集到他们家的周围,为他们送行。抱孩子的妇女请求维拉医生抱每个孩子一下。她们排成了一行,妈妈从每一位中国母亲面前走过,抱过她们的孩子,亲吻并抚摸每一个孩子,然后再送还给他们的母亲。

  为了表彰维拉.柯尔任珂娃医生的工作,也是为了给她送行,1954年7月8日哈尔滨顾乡区Regierung颁发荣誉证书和感谢信,其中写道:“科尔任珂娃医生

  不久前我们得知您即将返回祖国,我们衷心祝愿您一路平安,身体健康,并在将来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本地居民在得知您即将回国的消息后,召开了会议,根据居民的意见和您近年来所作的工作,我们特做出如下鉴定:

  1,您对医疗工作和对患者始终保持了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治病救人不分昼夜,只要有召唤,立刻就会赶到患者家中,并详细解释如何吃药、如何护理病人。

  2,您对人平等,治病不分家境好坏,对患者充满同情心和善良的态度。

  3,您救死扶伤,经常无偿地为患者治病。本地居民离城市中心较远,有急重症来不及到医院治疗,您解决了很多本地患者的急救和医疗处置。很多经济状况困难家庭的患者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减轻了他们的病患和痛苦。

  我们祝愿科尔任珂娃医生继续努力,利用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为人.民造福。

  最后祝柯尔任珂娃医生做出更大努力,掌握苏联医学的先进知识,成为出色的苏联医疗工作者。

  哈尔滨顾乡区人.民Regierung

  第四居民委居民

  一九五四年七月八日

  哈尔滨的小女孩

  上个世纪初的哈尔滨正阳河地区还是一片的棚户区,只有一些低矮的平房和俄式的木板房。即便如此,房租也经常涨价,伊琳娜一家不得不搬来搬去,寻找更便宜的住房。

  尽管生活并不轻松,但是伊琳娜还是记得很多童年的有趣故事。

  有一天,当出租车司机的父亲发现,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忽然找不到了,妈妈的工资也是交到爸爸的手上。当时家里的收入只够简单地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一下子丢失了全部的工资几乎就是世界末日。父母紧张地找了一天,几乎把家里所有的角落都找遍了。可还是没有找到。小小的伊琳娜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晚间上床的时候,还听到父母焦急地谈论怎样捱过这个灾难性的月份。

  半夜,小伊琳娜忽然醒来,她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又悄悄地爬到父母的房间,父母已经睡着了,父亲那条又肥又厚的裤子搭在椅子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奇形怪状。小伊琳娜悄悄地取下裤子,在裤腿的里面有一暗藏的裤兜,她把手伸进去,发现了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就完好无损地躺在里面。她把钱掏出来,放在椅子上,然后就悄悄地爬回自己的床上,满意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她听见一阵欢呼,钱找到了,大家终于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原来,父亲终日为生活奔忙,但一般人人都有一个积攒零钱的秘密地方,以备不时之需。那天父亲忙中出错,把所有的工资都放进去了,自己却想不起来了。以后,只要家中经济紧张的时候,大家常常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再让伊琳娜找一找。

  和中国儿童的交往,松花江边的草丛,和保姆的恶作剧,用妈妈的医用头盖骨标本吓唬人……伊琳娜童年的故事有的愉快,有的沉重,都和哈尔滨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灭的记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常梦到美丽的松花江”

在哈巴罗夫斯克交通学院安德烈?科托克夫教授的记忆中,哈尔滨、松花江、太阳岛是无比美丽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似乎更让人魂牵梦绕。安德烈?科克托夫教授1926年3月30日生于中国哈尔滨,他在这里生活了19年,直到大学毕业。那时他的家就在哈尔滨松花江边,是松花江地滔滔江水,陪伴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安德烈?科托克夫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游泳、划船、赛帆船。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他要参加帆船比赛,但是当时家里并不富裕,花不起钱买一只帆船。怎么办呢?很多中国朋友就帮助他,一起造了一只比赛帆船,船造好了,他们一起参比赛,还获得了名次。

  “松花江是多么漂亮的一条江啊!“老教授回忆说:“那时无论刮风下雨,我总是会到江边去散步、或者游泳。有时就坐在江边的长椅上,望着江水沉思。所以我近来常常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想起那条河流,梦见美丽的松花江。”

  安德烈1945年离开了中国,1955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1974年成为副教授,1997年成为教授,1998年成为国际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在自己的工作中,他获得荣誉称号近10项。

  安德烈教授说,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和中国居民的交往中,安德烈发现中国人不仅勤劳,而且乐观。尽管他们有时会耍一些小聪明,但从不心怀恶意。他们胸怀宽阔,而且非常富有幽默感。因为安德烈父亲个子很高,中国人就管他叫“大个子”。管俄国人叫“老毛子”,安德烈问,为什么管俄国人叫“老毛子”,他的中国朋友就告诉他,因为俄国人身上的汗毛很重,又黑又密,所以就叫老毛子。但是中国人是一个没有民族歧视心理的民族,他们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也可以和所有民族的人交上朋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还发现,中国人非常懂得节约和节俭。他记得有一天,他不小心把自己的自行车摔坏了,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一个收破烂的中国人对他喊:“嗨,那个老毛子,你过来!”安德烈走过去,买破烂的人说,想要他这辆自行车,作为交换,可以给他一些蔬菜的种子。安德烈同意了,因为他们家有自己的菜园子。过了几天,他又看到了那个收破烂的,但是他推的破烂手推车已经变成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看到安德烈就又喊:“嗨,那个老毛子,你过来!”然后对安德烈说:“你看看这辆车,就是你那天摔坏的车,我修理了一下,不就变成了一辆新车吗?这说明你不懂得节约。”

  安德烈教授说,1992年,他到哈尔滨,来到松花江边,发现松花江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江岸两侧建起了很多新的建筑,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只是松花江水已经没有原来那样宽阔,江水也没有原来那样清澈。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他说,人类总是要发展的,就如同哈尔滨从一块不大的居民点变成了一座城市,哈尔滨的发展和太阳岛的发展都是必然的。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只要我们记住,无论怎样建设,目的应该是保护,而不是无限制的商业开发,那么我们总会找到一条发展和环保并行不悖的道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从没见过松花江上的小帆船,除了冬天的冰帆



[ 本帖最后由 cleonicie 于 2007-1-14 21:47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1-15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1-15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1-2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1 22:15 , Processed in 1.957625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