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青岛的方言常常受到热捧,上了电影电视,还有人编辑了彩铃,可见其影响已是不同寻常。
青岛地区的语言较复杂,融合了即墨、崂山、胶州方言。邻近区、市也不尽相同。与普通话相比,有的属语声上的变异,如风匣叫"风现";有的则属称谓上的不同,如高粱叫"胡怵",饺子叫"箍扎";还有不少方言(土语)难以用文字表示。
青岛方言中大多不使用"很"、"非常"等词,而以其他单音节形容词代替,如很苦说"倍苦",非常甜说"甘甜",另外还有"候辣"、"焦酸"、"钢硬"、"稀软"、"喷香、"稀烂"、"风快"、"绷紧"、"崩脆"、"酥焦"、"溜薄"、"甘黄"、"烘黑"、"通红"等。
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青岛方言中常用单音词表示,如窗户称"窗",被子称"被",哥哥称"哥",屋子称"屋"。
青岛方言中还有些与普通话意义相同、词素也一样的词,但在运用语序上大不相同,如诚实说成"实诚",摆布说"布摆",积攒说"攒积",颠倒说"倒颠",捣鼓说"鼓捣",偏就说"就俯",男女傧相说"男女相傧"等。
衣食居住方面
称绒衣为"卫生衣",汗衫为"汗溜儿",拖鞋为"呱打",雨鞋为"水鞋";
比如说:
“大夏天的,穿个汗溜儿就行了,眼看天要冷了,该添件卫生衣。”
“你看你,下雨天还穿着个呱打板。”“我不是买不起水鞋嘛。”
把金戒称为"金嘎子"、"金镏子";
馒头叫"饽饽",面条叫"面汤",油条叫"香油果子",菜团叫"气馏",
由于生活清贫,人们一般会买肥猪肉,炼出的猪油叫"荤油",把酱油叫'清酱",醋叫"忌讳";
院子为"天井",堂屋为"正屋",炉灶为"锅头",烟囱为"釜台",走廊叫"厦檐",大门洞叫"过道",影壁叫"照壁",门槛叫"门坎儿",
纸制的天花板叫"仰棚"或"糊糊",篱笆叫"障子",厕所叫"茅房"。
性质状态方面
饭菜馊了叫"酸了",很少叫"丁点儿",很多叫"若干";
衣服整洁叫"板正"。如,这个人穿得真板正。
脏乱叫"派赖"。如:王二麻子家真派赖。
生活富裕叫"超盈"。如:前几年收入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靠了好政策致富,日子也超盈了。
工艺精美叫"刷刮",技术熟练叫"涮流",如:王小二木匠手艺可涮流了,小方桌作得真刷刮。
物品受潮叫"艮",粥不稠叫"懈漓",
较好称"不离",极坏叫"刺毛",如:王家的大闺女长得真俊,真不离,不像狗蛋那么刺毛。
皱纹叫"楚楚儿",如:老太太长了一脸楚楚儿。
圆圈儿叫"嘎拉儿",如:在地上划个嘎拉儿,就在那里挖树坑吧。
一切就绪叫"入官入府"。如:明天就过年了,肉也割了,菜也买了,年画也请了,安排得入官入府的了。
行为情态方面
称估计、猜测为"估摸"、"谋量",考虑为"寻思",袒护为"偏向",教唆为"挑怂";
比如:我估摸着村长肯定是受了王老五的挑怂,偏向着他儿子。那也不一定,你快别瞎寻思了。
修理、医治、打扮都叫"扎箍";
如:"那张桌子坏了,快找木匠扎箍一下。"
"这孩子冻着了,快到医院扎箍扎箍吧!"
"那小曼扎箍起来还真俊!"
损坏叫"踢蹬",收拢叫"划拉"。
如:把那些踢蹬的筐子划拉到墙角去,别伤着人。
藏物叫"掖",剪叫"铰"。
如:就这么块破布还掖着藏着的,拿出来给你铰了。
批评叫"训",斥责叫"审",夸奖叫"愿"。
如:看这孩子叫老师给训的,真是的。人家都愿俺这孩子好,自己都不舍得审呢。
劝说双方把事办成叫"圆成",屈服和疲惫不堪都叫"草鸡";
如:这事你给俺圆成圆成吧,跑了四五趟没办成,我真草鸡了。
把东西从容器中倒出叫"押",泥墙叫"镘墙",砌砖叫"理砖",把东西?タ 小斑裂铩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