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516|回复: 14

[评论] 2006:打捞那些排行榜之外的好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每年年终,图书出版界总是少不了一番盘点。那些挤上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好书,自然成为各类媒体的盘点热点。但是,在当下这个相对浮躁的阅读环境下,未能挤上排行榜的图书,也不见得就是“次品”。为了让那些虽然默默无闻但品质高雅的书,进入读者的视野,本版特邀请了书评家兼出版人的解玺璋、止庵、安武林先生和文化人兼书店老总的严搏非、黄仕忠先生,为读者打捞那些排行榜之外的好书。

    解玺璋(书评家,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别忽视那些安置心灵的书

    我打捞的第一本书是《和尚与哲学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作者是法国的弗朗索瓦·勒维尔和马蒂厄·里卡尔。他们在这本书里,以对话的方式,揭示了一个研究生物科学的博士怎么就成了佛教的信奉者。马蒂厄有句话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他说:“简单地说,科学,尽管本身是非常有趣的,并不足以给我的生命一种意义。我终于将我所体验的研究视为一种对琐碎事物的无穷追究,我考虑再也不能将我的生命完全贡献给它。”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历程。事实上,西方从工业命和文艺复兴以来,科学被重视,而精神、信仰、灵魂等却相对被忽视,人们更重视物质,而不重视精神,人的心灵没有地方安置,社会因此变得浮躁。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物质极大丰富了,但社会也产生了相似的问题,中国人目前也特别需要解决安置心灵位置的问题,读这本书会很有启发性。

    云南作家范稳的小说《悲悯大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可以和《和尚与哲学家》对照着读一读。《悲悯大地》讲了一个人从此岸到彼岸,从世俗到神性,从物质到精神的人生历程。这个叫洛桑丹增的人,挣扎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间,时刻都被超越世俗的冲动与世俗欲望的纠缠所折磨,历尽千辛万苦,甚至脱胎换骨,最终成为佛。这两本书的相似之处是关注的都是人精神层面的问题。

    同心出版社5月出版的《自从有了哲学家》一书是德国人齐特劳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介绍了人类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38位哲学家。这是一本从普通人角度看哲学家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他对于每个人的介绍从生平、朋友、敌人、女人、思想体系、特色、对今天的影响这七个方面来写作。这本书的特点是在介绍哲学家的时候,有一点八卦,但齐特劳的用意,也还是希望读者能对哲学和哲学家发生兴趣,更多地、更近地接触哲学和哲学家。也可以说,八卦正是齐特劳吸引读者眼球注视哲学家的手段和策略。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湖北作家胡发云的小说《如焉@sars.com》也值得一提。这是一部很有嚼头儿的小说。故事的表层写一个中年丧夫、儿子又在国外读书的女人的寂寞生活。为了消除她的寂寞,儿子在出国前给她留下两样东西:一只小狗和一台电脑。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两样道具,也是这部小说架构中两个重要的支撑点。然而,这部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思想史,都是毛子这个形象。毛子他们都曾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学会了思考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但他们的思想道路却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后逐渐分化,毛子显然已经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径。那里充满了现实的诱惑和利益的计算。他也许是有理由的,但他已经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和勇气。我们同情和理解他,可也在心里藐视他。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现实感很强,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这些年来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发生的问题,包括我们自己。在这本书中,作家有了一种承担。而文学,也因为有了这种承担,才显示出其价值和意义。

    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也值得关注。这本书中他讲的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一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这本书有一点好处是,作者是在用心感受历史。它和平时看到的历史方面的书不太一样,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写到书里面,因而读起来会比较放松。作者不是在调侃和解构历史,他是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还原历史处境,来解读这些人。张宏杰的书和《血酬定律》作者吴思写历史那种理性的分析不太相同,显示了一个非专业作者的特征,和普通读者会有更多沟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止庵(学者,新星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引进版作品时有好书过眼

趁盘点之机,我把今年买的书检索一遍,合计230种,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希望看的;他人赠送的尚有若干。现在略谈看法,无逾这一范围。此外,自己所在出版社的出品亦避而不谈。因我想起“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说法,还是别惹人耻笑罢。

    首先应该提到两套大书,一是《奥尼尔文集》(6册,人民文学出版社),我觉得作者最得古希腊悲剧家尤其是索福克勒

    斯的神韵;一是《贝克特选集》(5册,湖南文艺出版社),过去的一百年,称为“卡夫卡的世纪”可以,称为“贝克特的世纪”亦可,其他作家不曾如此本质地传达时代精神。劳伦斯·斯特恩的《项狄传》(译林出版社)出版,多少因为昆德拉的揄扬,然而因此填补了译介方面的一项空白,也很值得欢迎。

    《巴黎伦敦落魄记》和《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江苏人民出版社)都是奥威尔的“纪实文学”。我曾用“从圣徒到先知”概括奥威尔的一生,如果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是先知之作,那么这两本反映的就是他之为圣徒的情形。奥威尔的冷峻,以及冷峻之下的热情,都显现于字里行间。对奥威尔来说,先知是由圣徒长成,或者说根子是扎在前者之中。没有在巴黎、伦敦的苦难生活,没有在西班牙内战中的冒险经历,他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实与未来,不可能明白到那等程度。

    《维多利亚时代的奥林匹斯山》(江苏教育出版社)与去年推出的《美的历险》、《拉斐尔前派的梦》同属威廉·冈特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潮流》三部曲。前两本所述唯美主义与拉斐尔前派,迄今仍被大家所关注;这一本讲的是古典主义一派,亦即所谓学院派,代表人物是雷顿——这名字我们未免陌生,因为这个流派只能到博物馆里去寻找踪迹了,尽管当初曾经显赫一时。三部曲可以一并形容为:此情此景,跃然纸上。外国的文学史、艺术史,往往不只是艺术家的生平介绍、作品分析,而且能活生生地描摹出某一创造者从事创造的特色,其中绝不忽略细节。冈特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集体编写的《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4册,敦煌文艺出版社)可谓皇皇巨著,真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

    《自由之声:十九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法国知识分子的世纪》(3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同为米歇尔·维诺克所著。过去我评价霍布斯鲍姆的《极端的年代》说,认识历史是一种智慧,描述历史是另一种智慧;在作者笔下二者却是相得益彰的。这话完全可以移过来形容维诺克的著作,而且因为他写的是思想史,与叙述对象之间智慧碰撞的火花更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武林(书评家,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策划部主任):青春类读物仍有金子闪烁

我平常不太注意排行榜,只重视文本的质量,因为上排行榜的书不见得都是好书。就我所关注的青春读物而言,今年似乎有点平淡,但仍有金子闪烁。

    《喜欢不是罪》是一本青春小说,它描写的是两代人的情感故事,并把人物的背景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和家庭空间之中。喜欢和爱是两回事。喜欢是爱的基础,但是,爱要有责任,这一点在青春期的男女中并不十分明白。他们往往把喜欢

    当作,把爱当作喜欢。这本书就是区分二者之间关系的。并且,它要告诉读者的是,喜欢是青春期男女很正常的一种情感需求,不必有负罪感和羞耻感。这是很健康的一本书,又是很有文学韵味的一本书。这本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郑渊洁经典作品赏析馆”丛书是一套很有创意的书。在今天强调经典阅读的大背景下,它是非常符合读者需求的。郑渊洁是一个另类的儿童文学作家,或者说是童话作家。他塑造了经典艺术形象有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舒克和贝塔等。但是,他的作品究竟好在哪里?郑渊洁的人生之路和创作之路是怎样的?恐怕很多读者想了解但无从知晓,这一套书就是一个很完整的答案,至少它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

    接力出版社曾经从德国引进过一套青春小说“疯丫头系列”,在我看来,这是一套很不错的青春小说。我曾经为其中的几本书写过书评。但是,这套书在市场上的销售业绩并不是很好。其实,在德国,这是一套规模很大的丛书。接力出版社之所以后来没有继续引进,我个人估计是市场的反响不是很好。但是,很有趣的是,今年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重新引进了该系列其余的书。巧合的是,接力出版社当年引进的是8本书,今年,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引进了该系列的8本书。他们把这8本书策划为“炫女生”系列,“酷男生”系列,每个系列是4本书。在我看来,无论是接力出版社还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的该系列的一些丛书,其水平的确是一流的。不像国内的一些青春文学那样只张扬自我,不考虑责任和使命,并且弥漫着颓废意识。

    另外,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出版了一套桂冠书系丛书,好大的一套书,它主要的是青春读物(文学)。但是,这一套丛书并没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皇冠书系”的销售量好,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但我想,读者应该好好地读读这套书。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搏非(上海季风书园董事长兼总经理):找不到关于中国的公共话题

今年值得一提的书不多。由吴士宏翻译、戴维·伯恩斯坦撰写的《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和新思想的威力》(新星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热情洋溢且隐含着某种预言性的作品。在新世纪中,有一种新的民间力量正在成长,这种力量正在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这里的社会企业家指的是民营部门的组织者,这些民营部门是非营利的、出于公益目的设立的,也称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已经从北美洲、南美洲,遍布到阿拉伯世界

    和亚洲、欧洲。这些组织在形态上就像一个企业,然而它所寻求的回报不是利润,而是“在教育、环保、乡村开发、扶贫、人权、医疗保健、助残、照顾高危儿童等领域的进步”。这本书描述了一群这样的企业和企业的领导人,它们是一些十足的草根机构,精力充沛,深怀理想,他们正在做的一些事情,是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去做的。

    而《4·48精神崩溃》是英国女剧作家萨拉·凯恩在自杀前一周时完成的戏剧。这位在新千年前自杀的28岁的剧作家只写了5个戏剧,但每一部都在欧洲和北美引发轰动。在这个谨小慎微的物质主义时代,萨拉·凯恩以她清晰的理智来描述依然存在的地狱。

    学者张灏今年出版的“合集”包括《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张灏讲的“幽暗意识”大致意思是说,人虽可以得救,却永远不能变得像神那样完美无缺,也就是永远不能神化,但同时,他的堕落性却可以是无限的、随时可能的。这就是对人性时时持有警觉的“幽暗意识”。这一意识在西方的宗教传统中,绵延不绝,更要紧的,则是它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发展和民主传统的确立发生了极重要的影响。张灏在他的著作中把这个思想讲得简单明白,成为他治思想史的一大功绩。

    此外,《反思现代性》也不错,作者艾森斯塔特是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他谈论的话题有价值。黄平、姚洋、韩毓海合写了《我们的时代》,他们讲了很多问题,也在寻求共识,但是他们又缺乏共识。在今年的这么多出版物中,我们找不到关于中国的公共话题的描述。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仕忠(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广州学而优书店创办人):

好书在延续新的现象迭出


    近年来我们出版了不少好书,本年度也延续了这一趋势。把今年的新书与前两年的好书对照,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就我所读过的来说,传记类作品给人印象较为深刻的有章诒和的《伶人往事》与何兆武的《上学记》。这两位作者原来就是受关注的文化人,所以两本书的知名度不低,评论文章也很多。章诒和因前些年的著作而广受关注,此书虽然写的只是几位名伶,关注的却仍是一段历史,通过名伶的故事,委婉地表述了对一个时代的思考。

    后者可与去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对照,何氏也写到清华、西南联大求学的过程,而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却是多方面的。它们也共同从一个侧面为当今大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角度。据说何氏还将有《上班记》出版,写的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而写这一时期的自传性著作,我读过最好的是前年花城出版社出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高氏此书似不太为人们注意,此书超越了一般传记只为叙述苦难而描写苦难的写法,其思考达到的高度非他人可及,要了解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此书不可不读。

    说到对大学改革的思考,近年多有著作问世。陈平原的新著《大学何为》,虽只是相关文章的汇集,却颇多新意。因为陈氏多年致力于北大校史与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又有机会短期任教海外知名大学,因而能够从纵与横的角度,展开思绪,提出其观点,与一般泛泛而论者有所不同。不过,当今这一领域的著作虽多,多是从大学的理念着眼,说来大都成理,殊不知当今大学的改革,应当回到1952年院系调整这一原点,明白当年何以要改,才能明了今日解决之办法。

    近年出版业的高速发展,使原创性文化学术著作越发显得匮乏。所以,引进版权成为一个趋势。20年前引进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如今依然热销,故频有新版本。近年则多有欧美中国学者著作的系统引入。从黄仁宇、唐德刚到史景迁等人的系列著作的引入,即是一大景观。另一方面是台、港学者著作的引入。大凡先从传记与学术入门著作为始,进而转入专题学术著作。今年年初出版的严耕望的《怎样学历史》,实为大学生、研究生最合适阅读的入门书籍,青年学者似当人手一册,其苦口婆心,可治当下浮躁之病。

    因为个人的兴趣,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么书仪的《晚清戏曲的变革》。此书不易为公共媒体所关注,其中却颇显著者的勇气。因为其中不仅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提出宫廷演剧为晚清戏曲变革的中心,而且对以往讳莫如深的北京的男旦与“堂子”、“相公”现象做了深入的揭示,正视梅兰芳、程砚秋出身于“堂子”的事实,并考察男旦的形成与过程,对于了解晚清文化史,并非小事。

    此外,我个人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电视与出版的结合出现的新的现象。电视剧与畅销书的结合,已经习以为常,而今央视“百家讲坛”可以造就文化学术畅销书,则是最新的现象。从易中天的走红,阎崇年著作的畅销,到《于丹〈论语〉心得》以60万册首印,像中华书局这样以学术图书小批量出版为主的出版社,也进入到畅销书出版行列。以往人们关注到美国的读书栏目的书评对书籍畅销的影响,曾有人着意复制,却未见成功,而今“百家讲坛”的方式,实是无心插柳之下的“中国特色”的显现。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多的明星学者被电视台制造出来,而电视台也必然会借此进入到图书销售利润的分成中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书业的格局。

《中国青年报》
(本专题由本报记者张彦武、肖云祥、桂杰采访整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3-5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3-5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趣味与一楼五楼两位先生相近。很多书都在路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3-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ano 于 2007-3-5 11:46 发表
阅读趣味与一楼五楼两位先生相近。很多书都在路上。

看完了给大家写读后感.$汗$ $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3-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ndlicht 于 2007-3-5 11:29 发表
推荐《诗经植物图谱》

看了几页,便不能自拔,多谢推荐!$送花$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3-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20:45 , Processed in 0.069334 second(s), 2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