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578|回复: 0

[轻松一刻] 德语书籍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德语书籍推荐--转自欧览 http://www.ouline.de/topic/index ... &story_id=13648

鸿君说书:漫话德国2006年畅销书(1)  
2007-03-11 蔡鸿君   
德国是一个国民阅读比例很高的国家,八千万人口,两千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八万种新书。一般发行量至少要超过五万册以上才有可能进入畅销书榜。《明镜周刊》是德国最有影响的刊物,每周刊登的畅销书排名榜,因其历史悠久,统计严谨,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最有权威性。

《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分为“文学类”和“非文学类”,统计内容只限于公开出售的精装本,另外,教科书、词典、菜谱、吉尼斯纪录之类的书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德国历来注重翻译外国图书,平均每七本书中就有一本是翻译图书。前几年,外国翻译作品几乎垄断了德国文学作品排名榜,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Joanne K. Rowling的《哈利•波特》,Paulo Coelho的《炼金术士》,John R.R. Tolkien的《指环王》,Dan Brown的《达芬奇密码》都曾经长期占据排行榜的前列,《达芬奇密码》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分别成为2004年度和2005年度最畅销的文学书。

近几年,从瑞典、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引进的文学作品上升很快,瑞典作家亨宁克•曼凯尔(Henning Mankell)的侦探小说屡屡登上畅销书排名榜前列,甚至多次取代《哈利•波特》登上榜首。

与之相反,非文学类畅销书几乎历来是德国作者的天下,2004年度和2005年度最畅销的非文学书分别是Susanne Fröhlich的《我这个小胖子——与体重的搏斗》(Moppel-Ich. Der Kampf mit den Pfunden)和Peter Hahne的《别再逗乐了—一个寻乐社会的结束》(Schluss mit lustig ),前者在2004年销售了50万册,后者自2004年9月出版,截至2005年底销售了70万册,两人均是德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文学类

在2006年的文学类畅销书榜上,《达•芬奇密码》、《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曼凯尔的新作《肯尼迪的大脑》(Kennedys Hirn )等外国作品虽然榜上有名,但是已经被德国原创小说挤到了稍后的位置。

表现最佳的是30岁的年轻作家丹尼尔•克尔曼Daniel Kehlmann的《测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作者擅长虚实结合的技巧,让十八世纪末德国最重要的两位科学天才──数学家、天文学家卡尔•费里德利希•高斯(1777-1855)和自然科学家来历山大•洪堡(1769-1859)相聚在一起,通过回放的方式,风趣幽默地描写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渴望和弱点,他们在孤独和爱情、可笑和伟大、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徘徊。该书于2005年9月出版,入选第一届“德国图书奖”决赛圈(只有六本书入选),两个月内创下销售31万册的骄人业绩,在德国《明镜周刊》文学类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而且已经卖出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美国、韩国、匈牙利、土耳其、瑞典、丹麦、以色列、希腊、挪威、中国等近20个外国版权。2006年一月底,《测量世界》一举冲破哈利•波特的魔力,跃登榜首,而且持续数周,其间虽然一度落到第二至第五位,但是在11月间再次重返榜首,迄今已经售出近80多万册,无疑将成为2006年度最畅销的文学书。



每年夏天,通常都是书业最平淡的时期,大部分人都在休假,法兰克福书展的重点图书也早已准备就绪。而今年8月中旬,一本尚未正式出版的书却在德国引起了一场轰动,文坛书业沸沸扬扬自不必说,就连上到德国总理,下到普通百姓,都对这本书给以关注。


这本书就是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的回忆录《剥洋葱》Beim Häuten der Zwiebel,作家回忆了自己从12岁到32岁的生活经历,全书共有十一章,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巴黎的简陋条件下完成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铁皮鼓》,记录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经历。之所以取名为《剥洋葱》,格拉斯说:《剥洋葱》这个书名是一个比喻,因为在回忆和写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在一层皮的下面又出现一层新皮,不由得产生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他把记忆比作洋葱,把回忆往事比喻为“剥洋葱”,每一层洋葱皮的下面都隐藏着许多经历乃至秘密。


的确,他在书里首次披露了自己年轻时参加武装党卫军这段经历,而迄今为止,他一直声称自己在二战后期当过高射炮兵。《剥洋葱》原定在2006年9月1日正式出版,但是此前,格拉斯在8月11日接受《法兰克福汇报》记者采访,事先爆出自己曾经参加过武装党卫军的秘密。这一消息通过德国这家影响最大的日报迅速传遍德国,仿佛是在德国社会投下了一个原子弹。公众舆论哗然,各大媒体更是竞相追踪报道,文学界、学术界、政界、乃至普通老百姓都纷纷加入争论。有媒体说,格拉斯把德国社会一分为二,由此开始了一场民族的大反思。批评阵营认为,格拉斯长期隐瞒自己曾是党卫军一员的事实,却又常常在涉及纳粹的问题上高调批判他人,行为令人难以理解。一些批评者甚至提出,应该取消格拉斯的但泽市荣誉市民称号和诺贝尔文学奖。支持者阵营则对这位78岁的老人能在晚年进行自白的举动表示尊敬。


德国《焦点周刊》8月19日进行的一项读者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普通德国人对格拉斯的行为表示理解,而且年轻的被调查者比年长的(55岁以上)被调查者表现得更宽容。透露格拉斯曾参加过纳粹党卫军,无疑为这本书增加了卖点,但是媒体称格拉斯或者Steidl出版社有“炒作”嫌疑,被格拉斯成为是“低于一般水准的评论”,而且《剥洋葱》中涉及格拉斯纳粹党卫军生涯的篇幅只有短短几页,绝大多数批评者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格拉斯本人在极少的场合公开作了解释。关于自愿报名从军,他说,他当年是报名参加国防军,结果后来却被分配到武装党卫军。关于秘而不宣的原因,他说:“这事一直埋藏在我心底。为什么现在才说的原因我现在也说不清。它始终缠绕着我,让我不得安宁。直到现在我克服了内心的障碍,终于拿起笔来撰写自传并将我的青年时代作为这本回忆录的主题时,这一机会才得以出现。这本传记记述了我12岁到30岁这段年月的生涯,正是在这样一本书里我得以敞开自己的心扉。”面对更多的责问,格拉斯建议大家先去看看这本书。

《剥洋葱》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文学色彩很浓的作品,它不同于一般的回忆录,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回忆往事,在每一个章节里都将历史和现实生活拉近,将两个叙述层面交织在一起,格拉斯以一种“双螺旋”的叙述方式,一会儿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会儿又该用第三人称,试图向读者说明这段藏有秘密的青年时代是如何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写作及作家生涯的。

夸张一点地说,《剥洋葱》这本书可以被视为是开启文学巨人格拉斯全部文学创作的一把钥匙,同时也让读者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早年在纳粹思潮蛊惑下自愿从军,而后秘藏“褐色”历史这段经历,是否会产生现在的格拉斯和《但泽三部曲》。

此事发生后,出版社决定将其首卖时间提前两个星期,从预定的9月1日改在8月14日进行,短短几天,印好的15万册中已有13万册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卖出,创下了德文新书一周之内登上《明镜周刊》畅销书榜首的纪录,而且连续两个月之久。无论是在9月4日在柏林由《时代报》和贝塔斯曼书友会举办的《剥洋葱》的首次公开发布会暨朗诵会,还是在10月7日法兰克福书展会场的“蓝色沙发”活动现场,格拉斯始终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现场的新书签售只能限时或者限数。格拉斯绝对是2006年德国文坛当之无愧的风云人物。


《一贫如洗》(Die Habenichtse)能够荣登10月畅销书榜首,无疑应该归功于“德国图书奖”。这项自2005年起设立的年度最佳长篇小说的奖项,去年授予了29岁的奥地利作家阿尔诺•盖格尔的小说《我们过得还行》(Es geht uns gut)。今年的获奖者也是29岁,卡塔琳娜•哈克尔 (Katharina Hacker) 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已经出版了6本小说,还从希伯来文翻译过几本书。之前三周,她刚刚喜获千金,正可谓是双喜临门。这部描写迷茫的一代人的小说始于灾难性的2001年9月11日。主人公伊莎贝拉和雅各布,两个年轻的德国人,三十五岁左右,他们在大学期间认识,长期失去联系,彼此却没有彻底忘记,秘密地期待着对方。他们在那个悲惨的9月11日邂逅在柏林的一场舞会上,再次燃起了爱的火花。伊莎贝拉就职于柏林的一家雕版画店,雅各布服务于柏林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他的一位同事在赴伦敦事务所就任的途中丧生于纽约的那场灾难中。空出的位置就落在了雅各布身上,他欣然同意,娶伊莎贝拉为妻,前往伦敦,搬进一座舒适的小房子。成功和富裕,未来和舒适,友谊和爱好,一对年轻的成功夫妻所需要的一切他俩都有了。表面上他们啥也不缺,但这貌似十分完美的生活却只是表面现象。在伦敦他们遇到了本书的另一对主人公,毒品贩子吉姆和受尽虐待的来自下层社会的小姑娘萨拉。萨拉的父亲是个酒鬼,母亲是个卖身的。父亲经常毒打萨拉。伊莎贝拉目睹发生在邻居家的不幸,她感觉到它,听到它,但一无所为。她像是看一部电影一样看着这一切,然后爱上了毒品贩子吉姆,而吉姆只想重新找到他的女友,他愿意为她改变他的生活的那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他出于同情收留了萨拉和她的弟弟,同时又讨厌他们的无依无靠。伊莎贝拉让他忆起他的女友,因此她既吸引他又让他讨厌。而雅各布也被他的上司、一位同性恋所吸引了。


本书于2006年1月面世后评论界就盛赞它“特别成功。它不仅成功,感人和迷人,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它标志着德语当代文学的一个进步,那是许多当代德语作者视为目标但未能令人满意地达到的东西。”


《绵羊格兰之死》(Glennkill)女作家Leonie Swann的处女作,尚未问世,就以高达6位数的美元预付金卖出了英文版权 (英国Transworld, UK / 美国 Doubleday)。2005年8月出版之后,立刻上榜,此后几乎从未落榜,在2006年全年里每周的名次几乎都在前十位。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侦探小说,按照羊的思维去追综一起谋杀案:在爱尔兰的格兰吉尔,牧场的羊群发现,它们的牧羊人格奥尔格倒毙在草场上,胸口还插着一把铁锹。羊群在母羊的率领下对住在这个叫格兰吉尔的小村子里的人展开调查。这群长着羊毛的侦探们利用吃草的时间偷听人类的谈话,丝毫没有引起人类的怀疑;它们综合各种迹象推测令人费解的犯罪过程,甚至还把牧场上最可口的一块草地设为“格尔奥格纪念广场”,禁止羊群在这一区域内觅食。


为揭穿背后的阴谋,羊群最终决定进行月夜探险,它们走访了村里的教堂、墓地以及小酒馆。最后,它们利用“格兰吉尔地区最聪明的牧羊人大赛”的机会看清了人们的嘴脸。最后让在这里进行的毒品交易和旧日的罪恶大白于天下,同时还让人们了解了不为人知的不幸的爱情。结果出乎所有参与者的意料之外。


该书可以说是2006年最成功地处女作,不仅畅销德国,而且已经卖出了15种外文版。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已经分别买下了中文简体和繁体字版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4 17:31 , Processed in 0.059669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