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加:李晓华简历
附加:李晓华简历
性 别: 男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51年1月
学 历: 大学
专 业:
毕业院校:
行 业: 房地产业
李晓华出生在北京一个工人家庭,出生贫寒的他童年是在苦涩和贫穷中度过的。
1969年初中毕业后,年仅18岁的李晓华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的茫茫荒原上,他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北大荒的8年中,他喂过猪,伐过木,开过荒,播过种,吃了许多苦,磨难炼就了他刚强勤奋的性格,也为他后来能关心他人疾苦、热心扶贫事业奠定了人格基础。
1978年他从边疆返回北京,先待业,后来做临时工。
1983年开始个体经商。靠在北戴河卖饮料掘得第一桶金。
1985年去日本边学习边打工,同年取得了赵章光教授发明的“101”毛发再生精的海外代理权,通过他成功的策划、包装和炒作,刹那间, “101”即成了风靡日本的“魔水”,10美元一瓶的“101”在日本卖到100美元。“101”不仅为李晓华挣出了上亿元资产,标志着他有能力走进国际市场。
1988年底,在香港创立了“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公司”并出任董事局主席。
1989年香港房价大跌。他却说服公司的各位董事,审时度势,倾囊收购。结果时间过了不到半年,中国政局稳定,香港房地产直线攀升。李晓华适时抛出,又赚了满盘。
1990年他把投资重点转向国内,先后在北京、天津、吉林、山东、安徽、黑龙江、云南等地投资兴办实业。
经营项目包括:房地产、医药保健品、机械制造、高科技电脑、旅游度假、家用电器等。
1996年3月1日,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大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李晓华星”命名典礼纪念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1996年9月11日,李晓华应美国前总统布什的邀请,在他的人经济顾问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先生的陪同下,前往美国进行友好访问。
1996年9月14日下午,克林顿亲切地会见了李晓华,并用力地握着李晓华的手热情地说:“听说你过去很贫穷,通过努力变得很富裕了,您是中国很成功的商人”。
1997年1月中旬,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李晓华再次飞往美国,参加克林顿总统连任的就职演说,并被安排在贵宾席就坐。
李晓华先生积极支持祖国的教育、体育、科技和社会公益事业。
1990年他积极赞助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捐献100万元。他先后在祖国许多地区为希望工程捐款,兴建希望学校;
他设立十多项“大学、中学、小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奖教、奖学基金”,以奖励教育战线的优秀师生;
1991年为赈济华东水灾和云南地震灾区的人民,他慷慨捐款,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1992年为希望工程捐款200万元;
1994年捐资100万元扩建长春体育场;他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建工厂和敬老院、为支持各类体育比赛和大型综合活动提拱资金和车辆;
1995年向黑龙江教委捐资200万元扶助贫困地区办学;
1996年6月,他向26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捐资100万元。
李晓华在情感上是很怀旧的,他念念不忘培育过自己的母校,他捐赠200万元,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北大荒曾是李晓华的第二个故乡,1998年他捐款兴建了“普阳晓华文化园”。
1998年8月,中国长江流域和黑龙江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李先生不仅向灾区人民捐助巨款,同时亲临抗洪第一线,在松花江的大堤上参加抗洪抢险。
个人荣誉:
1994年,他被授予“全国百名优秀企业家的称号。”
1995年,他被国家授予“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光荣称号。
1996年3月,他荣获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国际编号355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李晓华星”的殊荣。
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1997年,他被授予光彩事业奖章。
1997年7月1日,李晓华作为世界杰出华人的代表出席了香港回归中国的交接仪式,亲身经历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1998年3月,李晓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李晓华曾受到江泽民主席、李鹏委员长、朱容基总理、李瑞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见。他也是同时荣获联合国科学与和平周授予的“和平贡献奖”及“和平使者奖”两个奖项的唯一的中国人。
安南在他的办公室及家里多次会见李晓华,并就世界焦点问题多方位地交换意见,他是安南秘书长上任以来,唯一会见过的企业家。
美国《时代周刊》将李晓华评为最有成就的企业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