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9-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真实求职经历, 希望对大家有用 (原创)----来自学理工科的collboy
面试回来了,工作到手了。心理感慨万千,很想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下来,给正在找工作和将来找工作的朋友做个参考。
好久没有写东西了,要是有什么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请大家包含。
先来说说我自己,男,78年生,国内一所211大学自然科学本科毕业,2001年来德,一年的德语学习后进入北德一所综合性大学学习Physik和Mathematik,还有1个月毕业。由于我到了德国换了专业,所以没有免课,一共读了10个学期。Vordiplom和Hauptdiplom都是1.0, 没有公司的实习经验,只有大学实验室经验。做过8个学期的Uebungsleiter,教学生Analysis和Physik。第6学期的时候,得到过一次全校的Studienpreis,全校每年两个人,这也是我自以为5年大学经历中最出彩的地方。
我是于今年5月份开始申请工作的,当时我已经考过了所有的Diplompruefungen,正在写DA。刚开始的时候陆续参加了一些德国的大学招聘会,和一些大公司的校园招聘。发现这样的活动对外国学生很不适用,因为这些活动多是企业宣传形象的广告,出席的人多是企业人事部的人,他们根本不关心能收到怎样的人才,只是尽量做广告。鉴于个人自我评估和几次失望的经历,我总结了一条个人认为很正确的经验“黄金和白菜是不会在一个市场里叫卖的”。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招聘信息,我没有发过任何Initialbewerbung,都是针对招聘广告发申请。事实证明,最后拿到的offer都是jobpilot上的。
在找工作的最初阶段,我的自我定位是找和china有关,需要中国背景的工作,因为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德国人无法和我竞争。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定位是错误的,原因有二:1.凡是广告里明确写出寻求有中国背景的员工,这样的公司都是想开拓中国市场的小公司。大公司是决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Personalmangel的,他们都会很早就预料到这样的人事短缺情况而尽早做出准备。而正因为是小公司找人,他们更希望找到一个尽可能100%胜任的员工,即使多花一些钱,非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找中国毕业生的。这是对毕业生很不利的现象,因为毕业生要找的是一家愿意投资培养他的公司,而不是立即投入生产;2.虽然具有汉语知识和中国背景在人才市场上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但这不是关键的,这个特点是ersetzbar的。如果我的公司只要求我会中文,那么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成为我的竞争对手。我最初发出的大约20份针对中国背景的申请就这样陆陆续续被拒绝了。
在几次被拒以后我发现了我定位的错误,从而做出了及时地战略调整。为什么不直接申请面向德国人的职位,为什么不和德国人竞争?在学校里我做德国人的Uebungsleiter,德国学生(专业上)能做到的,我都能做到.这样我结合了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爱好,又陆续投了30多份申请,主要是能源,汽车,高科技及金融方向的职位.结果申请发出两个星期内我就收到2个面试邀请,都是汽车方向的.
第一家公司就是Bosch,我申请的是trainee计划.原以为这个实习生计划是低于正式员工的入门培训,结果发现被邀请的都是些牛人(这里我要感谢Cloudfly2003,是他给了我无数的信息和鼓励),这个计划是专门培训未来的领导人员的,待遇极好,录取难度很大.参加了他们的AC,由于准备不足,结果被无情的刷了.
第二家公司是通过一个猎头认识的,世界10大汽车零配件商之一.猎头在jobpilot上发的广告,我就投了申请.很快他就打电话来,和我聊了一些对方公司和我的基本情况.他说电话通话的主要目的是看看我的语言和交流能力怎样,结果他还满意.很快他就帮我约了对方公司技术部的领导面谈.一面就直接面对技术部的头,还是很少见的.这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面试,所以我有点紧张.面试头天晚上几乎没有睡着,心里准备了很多问题的回答,又组织的比较流利的语句.当天我是赶着头班的飞机从北德飞往斯图加特.面试了,发现对方很有耐心,sehr nett, 可能是因为对方也是Physiker出身的.说实话,我的德语只能算是一般,基本的聊天还可以,多了就不行了.但本人自以为比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交流技巧,很多时候用一些简单的词就可以表达出比较完整的意思,让人听懂,这个很关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是,这是一个Vorstellungsgespraech,强调的是Gespraech, 不是Pruefung,所以除了他问我答以外,我也试图增加一点随意的成分,问他们一些问题.我甚至有意说了些放肆的话,让他们看看我这个人的缺点.面试了两个小时,主要是谈了些我的个人情况,都是些常规的问题,只有极少的技术性的问题. 等我当天回到家的时候,邮箱里已经有他们的回信了,希望请我再去二面.要知道我去一次的路费就要200欧,他们愿意承担这个费用,我就估计有戏.结果不出所料,二面的时候人事部的人才露面,问了几个很笼统地问题,就走了,他提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wieviel wollen Sie verdienen?",我也没谦虚,一口叫了一个46k,他也没说什么.剩下的时间里技术部的头带我参观了工厂和办公室还和几个Mitarbeiter谈了话.最后就叫我回去,说两天内会有回应.第二天我就接到他的Zusage了,4天后收到合同,见习期薪水>46k,以后看情况再往上加点.
到这里我还有点晕,怎么这么快工作就搞定了,还没有3个星期呢.我还以为他们会再考虑一两个星期,至少也要再见见其他申请者吧.也许我幢了个大运.
谁知道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下子收到3个面试邀请.有一个还是我很想去的高科技企业.我本着随便看看的想法就去了其中的两家.一家是太阳能技术公司,是德国两个能源公司和建材公司共同投资的,刚成立不久,还没有生产部,研发部只有两个人(一个Chef一个Techniker).见我的是人事经理和技术部的头,他们要求应聘者协助和研发部的头组建实验室,挑战性很大,要求很高.因为这个行业和我的专业较进,也因为有了一次成功的经历,这次面试很顺利,我自我报价45k.就在要结束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我已经有了一个来自汽车业的offer,我希望他们能在两天内给我答复,否则我就不等了.结果还真准时,第二天他们就给我打了电话,要我下周再去二面.同样的地点和同样的面试官,我估计就是谈合同条款了.
第二天去了一家小型的环境技术公司,也是通过中介认识的,在东德,20个人,老板的市场头脑非常好,毕竟是Physiker出身,思路非常敏锐.由于他们极好的市场定位,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尚无竞争对手.公司的前景至少在5年内极好,他们已经打开了中国市场,想继续拓展.希望应聘者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作为工资,我开了43k,因为是东德,这已经很高了.老板听了立马就说"Ich sehe das kein Problem", 而且每年根据业务量能提成,这样下来能有48k左右.我和他聊个1个多小时,完了他派人开车送我去火车站,带我略微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城市.第二天,他们的回应是"die Firma ???? hat das Gespräch als sehr positiv beurteilt ".
现在我的方案是这样的,个人认为还是汽车业的工作最稳定,虽然工作岗位本人不是最喜欢,但看在他们是世界600名的实力及在中国的雄厚投资,我还是愿意去的,合同我已经签了,是他们催得,一个星期给我打了4个电话问我考虑好了没有.环境技术的东德公司我只能放弃,毕竟公司太小,业务领域太窄.太阳能的公司我非常想去,不过风险很大.我想下周和他们摊牌,如果他们能出不低于汽车公司的薪水,我就去.既让这个公司在明确知道我有个一个offer的前提下仍然请我去二面,就说明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汽车业的公司比一比,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汽车公司那面只好对不起了.虽然签了合同,但只要我不申请工作签证,合同就不能生效.这就是个缓冲期,看来申请工作签证对我还是个有利的条件.
好了,我的经历差不多就是这样.一口气写完的,字里行间似乎有点炫耀的色彩,但请读者不要误解我的主要意思.在招工作中不要委曲求全,不要害怕和德国人竞争,要敢于和任何人接触,交流.有什么想法和要求一定要说出来.工作合同生效之前,任何公司的领导在应聘者面前都是一个普通人,所以讲话就应该和普通人一样,没什么要谦虚地.至于有了工作合同以后怎么样,那就是后话了.
好了,就写着写了,不要拍我,有问题尽管提,我乐意帮助大家.
补充一点,我现在的教授给了我一个博士的职位,给我据了.主要是因为年纪和专业方向, 我觉得博士肯定能拿到手. 可是到时候年纪大了,可塑性不强了, 不会再有那么多公司要我的. 而做为外国人, 要在德国作个教授是在太难太难了, 这是我唯一没有信心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