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们现在没有史哲地理,连语文都没有,成天跟微积分打交道,文科生活得跟理科生一样,所以现在看新白娘子传奇,就有另一种情味。(免得被微积分摧残死)
不过这只是我喜欢新白的一个很次要的原因:与现实不协调,聊以zi wei,怀远。闲话少叙,下面步入正题:
我觉得新白很有文学氛围。电视剧台词虽然以口语为主,但新白中的台词唱词既文雅又考究,骈散诗词,引经据典,层次很高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24集中许仙那句“罗敷有夫,使君有妇”,引自《陌上桑》,原初三课本上有。所以说,新白的格调是高雅的,首先就高在台词上。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做作,不自然,家人间讲话还拽文,与实际生活不符。那我只能说,只怪你自己听不懂,不用心领会。更重要的是,新白选取这种形式是有原因的:它选材于中国古典民间故事,是传奇,要演绎得唯美,体现中国特色,当然要古色古香,蕴涵古典文化之美。
不知道是新白让我更神往古典诗词曲赋,还是诗词让我对新白难以释怀,反正它们在我生命中早已是相辅相成了,正是许仙那句“坐对古人不寂寥”。就像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那也是蕴藏着古典文化,和作者自己的史学观点在里面。
不过,既然是电视剧,就不能太高深,不能搞得大家都看不懂,雅俗共赏,新白做到了。不能像红楼,三国等古典名著,要让你像看微积分一样翻前翻后来回翻,精读好几遍才能明白。所以,这就保证了新白的受众广泛,各阶层都喜欢。
不知道你们看新白看了多少年,其实我迷新白的时间并不长,是从2003年6月14日江西卫视重播开始的。那时我正读高二,小时侯不看的原因有二:说来可笑,一是因为小孩子怕鬼;二是因为小孩子家看不懂,一半的时间都是看着演员做动作,不知他在讲啥,还有,小孩子哪体会得来什么爱情!
可上了高二就不同了,长大了。我一开始看的就是断桥重逢,第一次看,真的很震撼,心里总像是存着一种东西,压在心中,很怅然,说不出什么滋味,又不知道他们是否会重逢,因此提着一颗心。配乐在其中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可以说,断桥重逢之所以经典,音乐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它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我真的是看进去了,完全不似看其它影视剧的煽情处时觉得可笑。但使之经典的绝不只是那个断桥(王都炎上),它只是一个高潮,是动情的一拥使你每每在重听此曲时产生通感,想起许仙的痴心销魂,娘子的黯然回眸,还有那最窝心的一句“果然是那个冤家”……但是之前还有渡情,想飞的水,纠缠调的铺垫,使感情一层层累加,充分被调动起来,构成了断桥(王都炎上)的空前精彩。试想,如果没有前几调的预热,断桥也没有现在这么经典。
就这么一重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誓言犹在,怎奈人面全非,二十四桥今犹在,玉人何处教吹萧;就这么惊天地泣鬼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天上鹊桥,人间断桥。从那时起,我成了童迷,成了新白迷,痴心至今,不能自已。
后来暑假我们那里重播的只有一个台,而且每天只一集,十分钟一次广告,真郁闷啊!但我还是“盼如潮汐”,如期等待,雷打不动,毕竟那是我第一次正式看啊!之后约有半年不重播,真怕它就此不演了,很是低落沮丧。直到春节正月初一晚上(初二凌晨)中央一套重播,嘿,熬夜,我那时都高三了呀!但还是很爽,是一辈子都不会忘的美好回忆!
高二时爱上新白也有一个心理暗示,就是当时我们正学元杂剧和明清传奇,这种戏剧形式让我觉得新白的对唱很有意思,而且也是那么几个“曲牌”。
其实,高中时学过语文,历史,哲学后,看电视时就喜欢“上纲上线”,从语文的角度评价新白,用史哲的观点审视新白。初二时学过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所以就曾经把白娘子与刘兰芝,杜十娘,杜丽娘,崔莺莺,窦娥,林黛玉,薛宝钗等比较过,白娘子可谓是浪漫主义的最高点,但美中不足是被新白剥夺了叛逆精神。娘子有一千八百年的道行,如果“大闹天宫”成功的话,就能与齐天大圣并驾齐驱了,但她为什么把一切都归为劫数,而不挑战命运,“人定胜天”呢?却要屈从于佛教,其实娘子有如此高的道行,成不成仙只是个形式,(就像你已有英语四级的水平,虽未参加考试,但通过只是个早晚问题)倒不如不成仙,落得人间逍遥,岂不更好!所以,新白如果在思想性上宣传叛逆,崇尚个性解放就更经典了。
那么,为什么没有如此呢?转念一想,答案很简单。因为新白是台湾拍的,自然不会像大陆阶级斗争,但也未完全西化,接受欧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一定程度上说,台湾政府和社会都需要一点封建道德,需要白娘子的贤淑,“顺民”。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个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的主流舆论导向,我们提倡集体主义,利他,台湾没有现成的理论可搬,就只能搬些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来倡导,教化民众,作为主流舆论导向。
后来爱屋及乌,连京剧,越剧,川剧等《白蛇传》也看,不过大失所望;就连年买三言二拍中《警世通言》也是冲第28回《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去的,不用说,看了更郁闷!不过,这正证明了新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是史上演绎得最唯美的版本。叶童的许仙是最重要的突破,正因为许仙的转变,许仙的善良,许仙的痴情,许仙的重恩义,许仙的君子风,才使得白娘子的付出是值得的,娘子是睿智的,使她的选择无悔而正确!所以,新白才是凄美的,(因为是双方的付出)才会从灵魂深处感动我们。
新白之另一情结——怀旧。新白是我高中的回忆,是一个坐标。有时全神贯注地看新白,高二时的情景,心境,感觉便会浮上心间,有时甚至会想起小学,因为那是首播的时候嘛!嘿,尽管我没看。
其实说来说去,新白中举足轻重的还是演员。因为电视剧带给观众的第一直观印象,不是剧情,不是台词,不是音乐,更不是思想性,(这要看完后才知道)而是演员,新白的演员首当其冲的好便是赏心悦目。唉,这在以前的影视剧中是公认的定则,可如今不知为何变了,偌大的中国挑不出几个顺眼的演员,歪瓜劣枣天天充斥荧屏,不是刮“东北”风,就是江南人也讲北京话,还美其名曰“贴近百姓生活”,真是俗不可耐,难道中国人民的生活就如此粗俗吗?真不知道为何现在中国人的审美一落千丈,我们只能用港台明星来慰劳眼球,再不够,也就只能哈日哈韩了。(所以,鄙人愚见,中国文化四大俗:赵本山的小品,英达的情景喜剧,张国立的电视剧,冯小刚的电影,当然冯的电影不是很俗,还是挺好的,但看多了也受不了)
所以,看这13年前的老电视剧,真有一种清新扑面,耳目一新之感!说新白的演员,我想起贾宝玉的一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好,就是那“清爽”二字,正中要的!记得中央12宣传片里说白娘子是“至情至善的美丽蛇仙”,许仙是“玲珑清朗的翩翩少年”,概括得真的很准确,不仅白娘子美丽,有仙家风范,许仙的反串更是好,好就好在那“清爽”二字!如果说娘子是天使,许仙就是一个玲珑可爱的精灵!我爱新白除了剧情,最重要的就是主人公啦!!
很多人都说新白景色很美,的确,新白的凄美传说,烟雨江南的如画美景,使我对江南凭添了几多向往,处处花红柳绿,燕语莺歌,是江南怎么能缺少绿色呢?唉,但现在的电视就有这样的,央视《射雕英雄传》太湖归云庄一节,太湖啊,可是在江苏,瞧那电视里一片衰草连天,一点绿色都没有,哪儿像江南!我无语~~~~~~虽说现在因环境生态因素,但你拍的是古代啊,自然环境应该很好的,不是吗?
这便是我的新白情结,我真实的心路历程。
作者:几许思
[wmv]http://www.dolc.de/forum/attachment.php?aid=1511402[/wmv]
[ 本帖最后由 金银妖瞳 于 2007-11-13 23: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