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2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集结号》观后感
我的
--------------------------------------------------------------------------------
2007-12-24 18:29:51 点击:701
我的《集结号》观后感
作者:prczj 发表日期:2007-12-24
大家都在发表感想,我再罗嗦几百字,大家没意见吧
一直在看论坛里对这个片子的讨论,按耐不住,上周五拿出还没有用掉的公休单往头儿桌上一拍,于是今天早上10:30我坐在了电影院里,只有8个人,很好,很......算了
先说武戏,之前有人说,这个电影其实是文戏,我有不同意见,到了在朝鲜地雷爆炸的时候我看了表,已经放了75分钟了,后面的文戏总共是45分钟,显然是武戏占主要地位。
这75分钟的戏,我觉得不能绝对说没有来者,但是肯定是前无古人的,时间那么长可绝感不到拖沓,一口气连下来,我看得都没有动过。
3段(其实可以分成4段)最出色的是第一段,确实非常晃,但是已经奠定了这段戏在中国战争电影战斗场面中的颠峰地位,说实话我感到了强大的压迫感,这种感觉甚至超过了10年前的大兵,并非是矫情,几乎无法思考,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或许就是这样。
从尖兵被射穿手腕开始,那6名尖兵被猛烈的自动火力压制实在是太恐怖了,国军占据有利地形毫不留情地开造,晃动的镜头让你仿佛置身实地。或许是我看得不仔细,国军似乎全是自动火力:M1加兰德半自动、M3黄油枪、ZB-26、勃朗宁轻机枪,焦大棚(或许记得不对)被压在沙包后面连抬手都困难,一名无名士兵被放倒在地,三呆子伸手去拉,被ZB-26机枪手发现,马上把伤兵打成筛子,伤兵连叫唤都没发出一声就不动了,实在太震撼了!!!6名尖兵就三呆子发挥了些作用通过将ZB-26旁的国军士兵打掉举着手雷的手腕一起把机枪端掉才使得战斗暂停。
之后谷子地命令继续进攻,随后中了国军炸药包的埋伏。愚见谷子地确实有欠考虑,国军火力只是暂时被消灭,前面战斗说明国军已经占据了镇子制高点,从后面的镜头看国军实际上也占领了解放军的侧翼,在这种情况下命令1排突进、2排侧翼掩护、3排照顾伤员可能有问题的。或许应该命令1排、2排从两个方向往里面渗透,3排做预备队比较好......
战斗再度开始,共军被炸得分不清东西,国军推出了92步兵炮对着下面猛轰。任指导员泉同志出场了,不得不说他是勇猛的,抄着司登站着猛扫,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一再命令部队往里面突,谷子地和他有分歧认为应该暂停进攻减少伤亡,指导员搬出了军法(这时怎么有《兵临城下》里NKVD的味道......),经典台词出现了:你要是馋得慌就挨枪子去,国军没有给指导员这个机会,92炮一直把他轰成两截.......谷子地并不是看不起指导员这个“政治军官”,从后面的情节可以看出两个人交情不浅,上面的表现只是一个士兵在当时情况下的自然反应,真实、朴实,不得不说这个情节是真实的,任泉连句话也没说出来就挂了,要是某些片子估计还会出现交党证的情节.......
92炮被狙击小组挂掉后,国军戏剧性地投降了,这个后面再说.......第一段差不多结束,喘了开场以来第一口气.........
第二段战斗开始,说实话,之后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小段战斗都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第二段与后面的比还是出色的:因为“兹了”而差点被枪毙的文化教员,作为代理指导员颤巍巍地向老兵油子们敬礼,却不被“待见”,谷子地帮助他树立威信,王指导员金存同志刚有了笑容,炮击就开始了.........第一声炮响时,我浑身一颤,来得是那么突然,国军炮兵观察员显然观测到了阵地上“其乐融融”景象,选得时机非常之好........
炮击过后,步兵开始冲击。或许是为了加强国军兵力雄厚的感觉,国军士兵竟然挤在一起跑步冲击,显得不是那么有战术素养,是个小小的败笔。或许这么拍更好:国军步兵以排为单位散开,人与人间隔10米,一波一个排,一波一波上,这样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电影中大约一个连的士兵拥挤在一起挺枪往上跑,反而不那么真实,反而有些“传统”战争片的感觉。望远镜中国军士兵枪抵着肩膀在跑,换成士兵低姿持枪慢跑,到了100米左右才挺起身冲击可能更好一点。
以标准的手榴弹雨开始战斗,国军被手榴弹、黑心炮、马克辛成片放倒,这段给人的感觉不是解放军多么能打,后面的伤亡数字已经说明了9连完全占据上峰,在敌军4门105榴弹炮的轰击以及步兵满赛冲锋下仍然只死11人!!!!!!!!而是颠覆了国军,至少是内战中的国军在我心中的印象:畏缩不前,枪响就跑。影片中的国军基本没有台词,只有动作:手榴弹、黑心炮在人群中爆炸、马克辛收割着一排一排的生命,国军士兵成群倒下抽搐,竟然没人退缩!!!面对着几十米外的火力,看不清面目的敌人,国军士兵没被打倒的双膝跪地,挺枪射击:79步枪、ZB-26、BRA、黄油枪,全部以腰际挟持的姿势射击,一个ZB-26机枪手竟然站起冲击!这样的部队只有用捍勇来形容,或许也只剩捍勇了,因为他们没有体现出什么谋.......没有什么台词的国军,这时出现了台词,即将被三呆子狙掉的军官竟然喊出了:兄弟们,跟我上!!!,我绝对没有听错了,更没有打错,就是跟我上!这句在以前只可能出现在正面人物口中的,出现在了敌人的低级军官的口中。印象中敌人只会说:给我冲!这类的话。
就这点,第二段可能创造了中国战争片的一个先例:尊重敌人。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不是那么刻意,不象《兄弟连》那样甚至美化,但是可能是先河。刻意模糊敌人的面目,普通的敌军士兵钢盔下的一样是决然发亮的眼神,特写的军官没有脸谱化挂得那么简单:标准地挥手之后就被狙击兵一枪干掉........国军原来也有部队是那么有纪律:直到急切地:撤退!撤退!!撤退!!!之后国军才象潮水一样退下,而之前无人退缩。或许会有网友不太理解,但是在解放战争历史上国军也是有那样的部队的,虽然最终结果依然是被消灭........
真实、认真(道具服装上没有大错、没有大笑话)尊重历史,这就是武戏出彩的地方
套用一句白铁皮的台词:战争忒残酷了!!!让指导员帮助填词完成家信的战士(不好意思记不住名字了)一下子就挂了,就是一抬头开枪的瞬间被BRA穿了喉咙,没有唧唧歪歪的遗言就挂在王金存的面前,残酷、忒残酷了.........有人评论,除了主角之外,其他士兵的角色体现得很苍白,我觉得不是,把他们写得很丰满有用吗,每个角色都那么丰满,主角干吗去啊?苍白其实就是普通一兵在战争中的......现实吧,或许士兵在当时的战争中就是蝼蚁........
没有对革命烈士不敬的意思,在此再次举手敬礼!
写武戏已经写了2500字,收不住啊,开始写文戏吧:
我或许食古不化、或许心肠有点硬或许没心眼,反正就是没湿,SC这两天流行湿。没湿但是心里很堵,特别是找到司号员在团长墓碑前了解到真相的那一段,原来9连就是被牺牲的,就是被......放弃或者抛弃的,难道仅仅是因为射杀了俘虏吗?
没有必要惊讶、战争中没有那样的情况吗?63军在铁原、180师在归途中,那同样是牺牲、同样是........放弃,不过9连的牺牲是悲剧,上面的那些牺牲就是统计数字了(套用了斯大林同志的话)。可贵的是我们没有忘记这些统计数字,我们开始关注这些统计数字了。
谷子地是幸运的,执拗的他遇到了赵二斗(差点以为是张二斗,罪过罪过)这样吊得不行不行的加上还有那么一些世故的升到了中校的兄弟,电影的结局太圆满了,要是没有炮兵中校,谷子地同志估计挨不过文革.........
语文太糟糕了,写文戏不流畅啊,有点写不太下去,表达不出来的感觉了。
个人感觉,王金存妻子这个角色有些突兀,甚至于是多余。难道是商业片的需要一定要安排一个女主角吗?难道潜.......算了还是打住吧,有点不敬了......反正我感觉这个角色不能称为女主角,或许应该是配角,作用是为了让王金存更“丰满”一点,而且她与中校的结合有那么一点牵强了。不过谷子地将她介绍给吊人那一段拍得很棒,什么是兄弟,那才叫兄弟啊,不说话,你一肩膀我一肩膀地撞,现在你能碰到这样的兄弟吗???
谈一点疑惑的地方吧:
1. 小镇巷战国军怎么会投降?92炮被炸药包干掉后,国军就投降了,我觉得有点唐突。从后面可以看到解放军117人的连剩下了46人(连长不算)伤亡几乎达到66%,可以说这个连在这场不算大的战斗中已经要垮了(这是疑问二,下面会说到)。难道国军就撑不住了吗?就是制高点上的一门炮或许确实是守军火力的核心,但是守军大可以和解放军拼枪战、拼手雷,从前面的情节中国军在镇中有1个连,而且他们伤亡并不如解放军那么大,单纯枪战的话基本是1人换1人的。可能9连是后来投入攻击的,前面国军已经被严重杀伤了,但是后来有提到他们是主攻的.......反正这点电影没有交待清楚,可能国军动摇了吧[mood11]
2. 9连在巷战中伤亡71人?!统计伤亡的时候焦大棚报出了71人的伤亡(117-46=71,交待地那么仔细),那么从巷战的细节中我确实看不出哪里有那么大的伤亡。尖兵小组几乎全灭,不过是4人,1排中了炸药包,就算全完蛋(不可能的!)也不过30人吧,被勃朗宁和ZB-26也没扫倒那么多啊,只能用9连那次是最后一次进攻,但是如果是最后一次进攻就不至于中埋伏吧
3. 9连最后的9人是怎么牺牲的?从情节看9人中7人是在夜间自爆阵地后的满赛刺刀冲锋中牺牲的。但是也有那么一点不合理的地方,久经战阵的7人都阵亡,“兹了”的师范生指导员同志只是腿受伤了?是不是不太合理啊?反正我觉得这点没交待明白,是个缺憾或许导演觉得会拖沓剪刀了?
4. 枪械。国军那个狙击兵(或许说应该是神枪手,因为连我这个军盲都觉得他太不专业了)用的是什么枪?有瞄准镜,护木那里还有那么多的气孔,反正我不认识,有人可以说说吗?那个中狙击兵死的时候有个特写镜头,你们可以截图看看。团长明确说给两挺重机枪的,但是我在战斗只看到一挺马克辛和一挺ZB-26,还有一挺重机枪哪里去了?国军有大量的自动枪械,这是我在巷战中的晃动中感觉的,我好像看到了M3黄油冲锋枪,在枪口的火光中,是个直弹匣的枪械,而且是圆筒的绝不是司登也不是PPS-43
5. 55军服。谷子地找到吊人那段,巡逻的士兵脚穿苏联的长筒皮靴,我们装备过那样的靴子吗?我记得只有校官才有那样的靴子。夜间在卫生所外巡逻放哨的卫兵好像穿着马裤,我记得55军服也只有军官才有马裤啊......这点需要能人指明一下。
6. 最大的疑惑:命令。我清楚地记得命令是这样的:坚守到明天中午12点,在此之前不论什么时间(注意!)以集结号为令随时准备撤退!很多人说团长的这个命令不合实际,没有设定通常要设定的时间。显然是看电影不仔细了,很明显是有时限的:明天中午12点!也就是说中午12点不管是不是吹号,一律撤退!无论这样问题就来了:第一次国军攻击后,焦大棚对谷子地说:照这样下去,到不了中午12点人就得打光,很显然战斗是在第二天开始的,而不是领受作战任务的当天!还有1个细节:9连是在夜间过桥开进的,人人举着火把,谷子地还穿着美军战斗服转身来摆了个很酷的造型呢!同样说明战斗在第二天开始!那么谷子地他们自爆阵地是在夜间,也就是第二天的夜间啊!为什么不撤退呢?!早他妈过了中午了啊!!!!!!!!!!!!
这是我看了这个片子之后认为的最大的BUG,大家可以买了DVD再仔细地看看,这个故事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啊..........
快喷了5000字了,该结束了。首先我觉得这是最近几年来最好的片子了。看惯了“圆圆圆娱乐城”那样的搞笑、夜袭那样的粗制滥造、太行山那样的敷衍、黄金甲那样的奢华、英雄那样的虚伪、色戒那样的无耻之后,我们是不是该正常一点了,是不是该严肃那么一点点了,感谢小刚导演,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部可以让你胸口堵上那么8小时的电影,可以让你思考8小时的电影。
不是绝对的出色,但是优秀。有认真的态度,有点那么执拗,这就是这部片子,足够了!
我看这个电影花了40元,1个人,我绝对会拉上我的MM,甚至逼她去看一次,会花我120元,我觉得值!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军事爱好者”的价值,拉着不知道还有战争这码事的人,坐下来,花上2小时去看一看有点真实和认真的电影!
小花絮:
大家注意到那个华野野战医院里去甄别谷子地的军官了吗?我怎么觉得那么象吴哲啊!
今天10:30的电影,场子里就8人,简直是包场。我右侧就有1个MM,我不认识的,不过她,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