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扔在上海马路上的中华烟━━老于头、洪晃、章含之
原题目:风中的刀疤客”与“雨中的中华烟”━━我见过的洪晃书中的小人物
洪晃在《丢了优越感━━老于头》中,写到自己在上海上门推销杂志时,有个报贩老于头,把洪晃递上的一整条中华烟、章妈题字的书扔到淮海路上,并转身不睬她。这个老于头何以如此极端呢,洪晃没有说。
**************************
[一]风中“刀疤客”
**************************
家住上海淮海路与华亭路相交处,对面是上海时尚地标之一“美美百货”,里面衣价, 我总以为是标错小数点。商场的拐角,面对准海路、宝庆路、常熟路开阔的交界处, 有一处报摊,蜗缩在大楼出口处,不甚起眼,却颇有小名。摊主人称“老于头”,对所售几近“洁癖”,只认品位不认钱。当年在大讲精神文明时,电视媒体都有过专题报道,他本人也是业内行会讲得响的主。
我进出都要经过这个拐角,从小就知道老于头。那时他还年青。
印象最深的是文革中,他衣衫不整,落寞地站在拐角处的寒风中, 面容歪扭, 眼神冰渣打过般地冷,令人想起“刀疤客”,好像心中被刀砍后,疤痕落在了脸上,比之有形刀疤,更深一层。他的衣裤,总有几处关键的钮扣未扣,又站在那里浑浑然不觉,使人怀疑,其脑神经是否还在运转。每当我走过拐角碰到他时, 都要偷眼看看那几处钮扣, 如若扣好, 我便安心, 如若敞着, 我便别扭。好像那几颗钮扣,关乎的是我的脸面。
一个汉子,就那么天天在风中立着。行人走过,都会小心翼翼地绕过, 那种“刀疤脸”,别人惹不起。时间长了,我发现行人都误会了,他其实只生活在自己心中,他的愤怒与傍人无关。他永远面向街心的车流,永远用着一个姿式,从不向人瞟看。这个路口,在文革时非常热闹,到市委造反的游行人群,必经此地。锣鼓喧天,传单像雪片落在他肩上, 他也不转脸看看。抢传单的人,在他身边拥挤着, 推搡着他,他也不吱声,站稳脚跟后, 又是那样一个姿式面街站着。
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为什么要那样执拗地站在那里,他的家人呢。文革时期,各类怪人突然出现很多,见怪不怪,大家自顾不暇,谁还有心注意其他。
我已经很习惯在拐角碰到他,就像习惯路边的电线杆。但有一天,这根沉默的“人杆”突然消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