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71|回复: 8

[其他] 易中天先生最搞笑的语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1.诺,相当于现在的OK。

    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3.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5.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6.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7.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8.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9.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10.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11.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12.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13.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4.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15.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16.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17.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8.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 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19.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20.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21.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22.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了没出息。

[ 本帖最后由 荔枝啊荔枝 于 2008-3-4 19:32 编辑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状告《品三国》:激辩5小时

昨日(25日),渝中区法院,市民况力彬(右)在法庭上出示自己收集的证据。记者唐浩摄

    重庆市市民况力彬告易中天《品三国》中有多处错漏,称他侵犯了消费者权益,索赔2050元一案昨日在渝中区法院开庭审理,第一被告某书店缺席审理。

    昨日上午9∶30,因渝中区法院未采纳第二被告易中天在开庭前辩称“自己不是合格被告”的答辩,该案照常开庭,审理到下午2∶50才结束,中途仅休庭10分钟。

    况力彬在起诉书中说,去年,他购买易中天写的《品三国》,阅读时发现其17处错漏,按照每处错漏计2个知识性差错,《品三国》知识性差错实际有34处,已超过了国家对合格图书规定的错漏率,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3被告共同承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赔偿责任。

    被告

    学术争议不应由法院审理

    针对原告的起诉,易中天的代理律师辩称,易教授并不满足本案“合格被告”的条件,原告将其列为第二被告不符合法律规定。此外,原告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是一名合格的消费者,并且他所受到的损失是由购买《品三国》造成,而不是因为阅读该书
造成。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起诉。

    第三被告上海文艺出版社答辩称,《品三国》是一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原告在起诉书中所指出的“知识性差错”实际上是学术争议,而不是错误。此外,原告也不具校刊的能力,并且计算错误数量的方式也是他的个人意思,希望法院驳回起诉。

    况反驳,自己有购买该书的凭证,易中天是该书的作者,因此,自己是合格消费者,易也是合格被告。

    原告

    每处错都与《三国志》作了核对

    庭审举证阶段,况说,与《三国志》原文进行对照后,他才确定了《品三国》的17处“错误”。

    对此,易中天的代理律师称,《品三国》与《三国志》的文字确有不同,但《三国志》有数种版本,并不能因为两者不同,就认为《品三国》是错误的,并且原告也不具有鉴定“错误”的资格,知识性错误也不是法院受理的范围。上海文艺出版社称,况列出的这些“错误”许多都是还存在争议的学术问题,况提出的许多“错误字句”都是古今通用的,并不是真正的错字。此外,况的参照物《三国志》至今已出了多个版本,有可能在其中的一个版本中还能找到与《品三国》中相同的文字。

    对于第三被告的观点,原告方当庭指出,如果他们能在《三国志》所有版本中找出与《品三国》中错误相同的字,他们愿意在全国性媒体上向易教授道歉。

    由于第一被告未到庭,法院宣布将择日宣判。(记者 钟臻 实习生 陈科璇)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讲坛》遇多事之秋今后何去何从

创办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最初可以说是一个“杂坛”,内容五花八门,但收视率却一直在低处徘徊。在第三任制片人万卫的调整下,《百家讲坛》开始走上“神坛”,成了大众热捧的电视节目。但已经连续辉煌了3年有余的《百家讲坛》,日前却麻烦不断。从于丹《论语》感悟的“听取骂声一片。”到《易中天品三国》的遭起诉。“主讲人难产”传闻,频繁的找错挑刺,《百家讲坛》似乎当真遭遇了一个“多事之秋”。

王立群:《咬文嚼字》挑错是种关心

    不久前,上海《咬文嚼字》邀请全国文字监督员,对电视栏目《百家讲坛》及其出版物进行挑错。继今年第一期公布于丹《〈论语〉心得》中的8处错误后,在刚刚出版的第二期上,王立群主讲的《史记》部分,同样也被发现8处语文错误。比如:说汉武帝晚年烧香拜佛。事实上,佛教当时还未传入中国;将发生在北宋的“靖康之役”与明朝的“靖难之役”混淆;说张骞出使西域时连指南针也没有。真实情况是,公元前3世纪的著作《韩非子》中,就已经有了对指南针的记载;拿貂蝉和西汉衡山王刘赐的王后徐来对比,证明中国历史上常用女人挑拨父子关系。但徐来实有其人,而貂蝉却是小说《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一个虚构人物;引用《红楼梦》人物焦大的话,其实焦大根本没说过。另外,还有三处语言文字理解、使用不当,如将“逆龙鳞”解释为“拔掉龙鳞”;将“不齿”误用为“不耻”;将山西省南部的“洪洞县”误写成“洪桐县”。为此,王立群日前接受记者采访,对《咬文嚼字》所指出的8处错误一一作了解答,并严谨的将原稿等资料附后为证。

    记者:对于《咬文嚼字》指出的这8处错误,您有什么看法?

    王立群:其实,将“靖康之役”与“靖难之役”混淆等4条错误不是出自我的笔下,可能是出版社修改原稿时误增之错。还有第三、第七处错误是编校之误。

    关于指南针,比较复杂。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但还不是指南针。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制造的,在矿石来源、磨制工艺和指向精度上都受到较多限制。到了北宋时代,由于军事和航海等需要以及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先后利用人造的磁铁片和磁铁针以及人工磁化方法制成了比司南先进的指南鱼和指南针。

    而貂蝉之名确实不见于正史。《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从这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的。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梁章钜就是一个代表。在《归田琐记》中,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到了《小栖霞说稗》,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所以,文中之言,亦有根据。

    记者:您觉得产生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王立群:我和出版社都有责任。有的错误在原稿中并没有,是出版社修改时误增所致。我认为,为了增加可读性,出版方可以适当改动原稿,但是不能改动太多。这次出版方改定的稿子,我用了三天时间校改原来指出来的错误,但其他新添的错误就顾不上看了,是我的失误。所以对于《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我就要求出版社尽量少改,如有改动,我一定要亲自过目。

    记者:您怎么看待为“百家讲坛”这样的名牌栏目和当红主讲人挑错这种做法?

    王立群:指出错误,纠正错误,是一件好事。这是对“百家讲坛”主讲人的一种关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误?有错不怕,改了就好。希望《咬文嚼字》再对我最新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进行这类纠错。(蒋楚婷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中天回应“起诉”:愿对质“50处错误”

易中天

    《品三国》被诉错误多、传闻高薪转会湖南台、《成都方式》入围某报“十大烂书榜”……近来,易中天麻烦不少。前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易中天否认转会传言,并称愿意就《品三国》的“50处错误”跟原告一一对质。而原告则表示,“50 处错误”还在搜集中,等开庭再拿出来也不迟。

  愿一一核实“50处错误”

    上周,重庆知名维权律师况力彬以《品三国》书中错误太多为由起诉易中天,索赔人民币2050元。他公开了其中10处错误,同时强调,错误多达50处之多。前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易中天表示,电脑写作难保不出错,自己愿意一一核实。当记者再次致电况力彬问及50处错误的详细信息,他却说:“50处错误还在寻找和核实,等到法院开庭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开庭前再出示第二批证据也不晚,再说了,兵不厌诈,我现在把50处拿出来给他,他都作了回应,那开庭法官就不好办了。”

    新闻出版总署审读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图书管理质量规定》,出版物的错误率在万分之一以下是合格,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可召回,修订或出勘误表,超过万分之五的则要被销毁,法院也会就此作为依旧裁定此书出错率是否高出标准。据此,若出现50个错误,23万字的《品三国》将被召回。

    否认高薪“转会”传闻

    近日,易中天也在多个场合澄清了其他一些传闻。对于“高薪转会湖南教育电视台”的传闻,易中天称,“网上还说湖南教育电视台出600万元天价挖我,其中240万元是给《百家讲坛》的违约赔偿,剩余的则是我的讲座费,算下来我每分钟说话挣2000多块钱!可我与湖南教育电视台根本没有任何接触啊。”

    前天出席某出版社新书推荐会时,易中天表示,某报将自己的《成都方式》一书纳入“2007年十大烂书榜”第七位是“瞎了眼”。该榜单中,列第八位的是《于丹〈庄子〉心得》。(来源:《钱江晚报》)

《百家讲坛》成“三家村”?《世说新语》有意取而代之

    央视的《百家讲坛》走红之后,在受追捧的同时,也惹来争议。有网友称,如今《百家讲坛》已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几乎成了几个人的“三家村言”,他们呼吁能够加入一些自然科学类选题。而刚登陆荧屏不久的SMG艺术人文频道制作的《世说新语》,与《百家讲坛》相比就显得涉及领域宽阔了很多。当然不论选题内容的“宽”或“窄”,节目好坏观众心里自有一杆秤。

    面对网友呼吁“自然科学”回归《百家讲坛》的声音,昨该栏目制片人万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家讲坛》的栏目内容一向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为主,并表示2005年后播出的一些有关“股票”、“人际关系”等选题,“都是之前还没有播完的选题”。

    至于网友提出的,“讲坛”上颠来倒去的都是纪连海、于丹、刘心武等几个老面孔的 “三家村言”,万卫表示,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百家讲坛》已经有了很多“新面孔”,“主讲家具收藏的马未都、主讲武则天的蒙曼、还有讲李清照的康震等,网友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几期节目,就捕风捉影。其实‘后起之秀’的受欢迎程度并不比于丹、易中天等‘前辈’低,好比马未都,最近就极红。”《世说新语》联系当下创新意

    与《百家讲坛》不同的是,今年1月新登场的SMG艺术人文频道打造的《世说新语》节目,有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百家讲坛”,节目并没有为学科设定专门界限。制片人李东表示,之所以“宽泛”是因为节目才刚刚起步,希望看看观众在收看了各地电视台相似类型的‘讲坛’节目后,究竟还会对怎样的选题感兴趣。因此,《世说新语》从王蒙的《文学的启示》开始,三十几期的节目选题涉及音乐、建筑、影视等各方面。

    李东表示,节目努力求新,“选题方面要新,表述方式要新,还有节目的形态、包装上要新”。与一些主讲“传统文化、历史”的同类型栏目不一样,“我们的选题更注重当下性,强调古为今用,我们也做一些传统文化的选题,比如说解读《水浒》,解读禅、周易等,但是都会结合当下‘新’读。”

    李东介绍,目前收看该栏目的观众群受教育程度偏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是艺术人文频道所有栏目之最,年龄段则主要在35岁以上。”对于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他表示:“80后的观众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他们喜欢的节目可能更偏重于娱乐性、时效性,我们会努力把文化和流行结合起来,比如说马上揭晓的奥斯卡金像奖,我们可能就会做一期探讨奥斯卡电影现象的节目。”

    李东还表示,“节目以后也会从形式单一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出演播室录制。”他直言,“为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我们希望能在节目中做到‘老中新’三代结合,不光是指主讲人的年龄,也是有关于内容的选择范围。”在之后的节目中,《世说新语》也会打造自己的“学术明星"。(霍燕妮 新闻午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通俗绝非学术娱乐——再议百家讲坛


左起:易中天阎崇年于丹王立群

    前些日子,一些媒体和网络对《百家讲坛》上的几位主讲人再次进行口诛笔伐,语言之尖刻让人震惊!诸如“学术通俗”、“学术娱乐”、“亚文化”、“次学术”、“媚俗文化”、“扭曲历史”、“不堪入耳”等字眼铺天盖地,大有不将其“摧毁” 誓不罢休之势。联想起半年前“文化超男”、“超女”之说,不觉感慨连连。

    《百家讲坛》面世之初,波澜不惊,几乎无人品评,可自从易中天、于丹等知名教授“炒火”这一栏目使其收视率直线上升之后,便有一拨又一拨“有识之士”站出来,进行“炮轰”。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为何一火就有人出面“灭火”,不火反倒无人“过问”,这难道不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部分人的某种心理吗?至少说明,许多人“爱凑热闹”,而非客观诚恳地品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今这个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浮华世界,人确实需要一些精神食粮来补充“营养”。于是乎,《百家讲坛》从某个角度弥补了这一空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平民百姓的欢迎,要不然谁又会在大年初一的中午静心聆听于丹再讲《论语》呢?单从这一点来说,《百家讲坛》和它的主讲者们就不应受到指责,更不该受到炮轰。

    可话又得说回来,难道不该有文化批评吗?难道文化批评反倒成了罪过?当然不是。不但允许,而且大可畅所欲言。问题在于:能否批评到点子上,能否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如果只是一味地攻击或是单从形式上大肆抨击,那只能令人反感。相信,听众对那些善意和建设性的指点一定会接受,易中天和于丹们对这些批评和研讨同样会接受,而且会尽力改观以求完美。

    看过不少对《百家讲坛》主讲们的批评类文章或言语,凭心而论,能够从本质上客观分析、从历史角度准确评价的文字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仍是从形式上去批评。无外乎“通俗”、“娱乐”、“亚文化”、“媚俗”之类的字眼,说来说去还是觉得主讲者们为了迎合大众,将严肃的历史文化通过电视彻底“娱乐化”,甚至与娱乐节目划上了等号。

    在此,笔者只能为易中天、于丹们喊冤。试想,一个严肃的大学教授用严肃的态度站在大学讲堂上讲授都很难受到天之骄子们的欢迎,面对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听众,结果又会如何呢?我们的文化传播者们只是换了一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又“何罪”之有呢?易中天的幽默、于丹的睿智,有目共睹,于是乎,才有更多的人乐于去看《三国》、读《论语》。

    将深奥难懂的历史文化“通俗化”,有什么不好呢?再说面对的传播对象是历史文化知识并不丰富的普通百姓。其实,孔子的许多言论在春秋年代也是最普通易懂的大众口语,为什么几千年后于丹用通俗的小故事加以理解和诠释,就变成了“娱乐化”呢?

    在笔者看来:学术通俗绝不等同于学术娱乐,学术通俗绝不是坏事。 (周毅)

《百家讲坛》何去何从 明星主讲人对症下药

    追溯到去年5月,《百家讲坛》的热潮似乎就已经过去,遭遇瓶颈的《百家讲坛》将何去何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节目制片人万卫以及通过讲坛成为“学术明星”的易中天和王立群,他们分析了《百家讲坛》的现状,并回应了某些关于节目的质疑。

    讲什么?

    下半年仍以历史人物为主

    和“老子”“三国”纠缠了一阵后,《百家讲坛》在内容上已经有所革新,前一阵更邀请了某位美女官员,大讲“红旗渠”的历史,并邀请单田芳(blog)上讲坛,这些都引起不少观众质疑。

    对于观众的质疑,制片人万卫坦言,节目要有突破,就必须经历一些尝试和创新,“新人、新选题,都是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事情。质疑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下半年的《百家讲坛》,还会以历史人物为主,比如阎崇年主讲康熙大帝,易中天主讲孔子,王立群主讲华佗以及其他一些人主讲太平公主、曹雪芹等等,观众还是对这些更感兴趣。”

    对于《百家讲坛》内容上的变革,易中天不置可否地说:“以前的《百家讲坛》其实存在着一个矛盾。作为一档‘有一定学术含量’的教育文化类电视节目,它不能不讲学问,又不能只讲学问,这太难了,内容上如何求新求变一直是节目组的一块心病。而我认为,只要继续巩固主讲人的‘明星机制’,内容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以前观众的选择标准是‘讲什么’,现在的标准已经变成了‘谁来讲’。一个有号召力的主讲人,有时会比一期有趣的节目更吸引观众。”

    王立群则认为,挽救收视率内容比主讲人重要。一直被拿来与易中天相提并论的王立群,也是百家讲坛捧出的“学术明星”之一。他表示,作为主讲人,目前任务还是把节目录制好,尽可能追求准确,尽可能少地被挑出错误之处。

    对于《百家讲坛》内容和主讲人的“短缺”的问题,王立群认为,当观众的新鲜感已经逐渐退去,挽救节目收视率上,内容的更新比主讲人更重要,“《百家讲坛》,一是主讲人制,二是准入制。前者是指节目以主讲人的个人讲解为主,后者是指所有主讲人都必须有一个资格审查,学养、口才、亲和力是3条重要标准,第一条就是学术修养,这是一条不能逾越的底线。如果为了节目收视率而随便找一些人来担任主讲的话,不仅节目的学术性会遭到质疑,节目的定位也会因此而动摇。”

    也有人表示把《百家讲坛》在火爆3年后收视趋于下滑,归结于“国学热”热得过于突然,因浮躁而导致后劲不足。对于这种说法,易中天说:“现在,浮躁二字,可是杀人的刀子。你要受欢迎,就会有人说你和喜欢你的人‘浮躁’。我觉得‘国学热’其实很大程度是被媒体杜撰出来的,老百姓因为《百家讲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国学’产生热情。”

    谁来讲?

    观众缘最重要

    制片人万卫表示,“主讲人和他所讲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是,再好的东西也会有审美疲劳,为此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到全国各地去寻求新鲜人才,但得到的结果却不容乐观。”

    万卫透露,节目选择主讲人主要是通过“三维空间选择法”,“首先是学术根基,我们叫y轴。有学术根基的专家非常多,但不一定都能上电视表述给大众听,这个能力我们叫x轴,符合这两条的学者就很少了。后来我们在播出中发现,主讲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我们把它定义成z轴。”目前《百家讲坛》正在各个大学寻找主讲人,但从回馈看来,三者都符合的学者太少,一些学者比较符合,但却对上电视比较排斥。

    《百家讲坛》主讲人选难定的,因此不得不反复邀请刘心武、王立群、于丹等“老人”回到讲坛的。对此,易中天否认自己是节目的“救命棋子”,“一个节目的兴衰,不是几个主讲人能够决定的。不过我们也有责任为节目做点贡献,制片人正在和我们商讨内容的问题,这个更为关键,否则我们再怎么频繁出现在讲坛上,观众迟早还是有审美疲劳的那天。”

    当记者要求易中天为讲坛征选“后起之秀”出谋划策时,易中天认真地表示,并非国内的学术界没有人才,而是大部分学者对《百家讲坛》理解不够,或者望而却步,“在我看来,《百家讲坛》既不是学术论坛,也不是评书讲坛,而是两者之间的 ‘第三极’。《百家讲坛》在选择主讲人时,观众缘非常重要,学问多少和权威与否反而次之,因为这不只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相反,还可能与之相去甚远。走上讲坛,就从‘做学问的’变成‘做电视的’,这个弯转得可不小,也正是因此,不少学者对讲坛望而却步。其实,我建议一些有志于传播的学者,大可以放下包袱。”

    怎么讲?

    个人魅力最重要

    “怎么讲”和“谁来讲”关系密切,和主讲人的个人魅力直接挂钩。当年纪连海讲《历史上的和珅》时创下的0.69%的收视率纪录,至今再没有出现过。

    目前重回《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已经录制了几期节目的,内容是《孔子》等。易中天透露,“和《品三国》不一样的是,这次是先写书,再改编成节目,新节目的宗旨是寻找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讲的是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而不再是历史。”他表示,自己再上讲坛还是坚持“尽管是讲道理,也得用讲故事的语言”的原则,“我和《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一起总结了十二个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对于节目主讲人难寻这一现状,易中天表示,主讲人的个人魅力的确很重要,“观众不但要听你‘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听你‘怎么说’。《百家讲坛》主讲人要有学问,但不能只有学问,还要有见解,有个性,如果一个主讲人太漂亮,普通话还特标准,站在台上光彩照人就像青春偶像,说起话来字正腔圆像新闻联播,那个性就不容易彰显了。”

    此外,《百家讲坛》还面临着“观众挑错”和“节目复制”的两大“外患”。对此,万卫表示,观众的“挑刺”大多数没有恶意,节目组也很欢迎大家的关注,而因为节目大热而引来其他电视台的同类节目形式复制,他也坦言早在自己意料之中,“传播文化的平台越多,对整个社会来说越好。不过,我担心的就是形态克隆了,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对于《百家讲坛》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主讲人,所以只要把握好这点,节目就有希望。”

    观众跟贴

    《百家讲坛》节目深受欢迎,目前遭遇瓶颈,观众也纷纷出谋划策。

    “哪里是主讲人的问题?是讲什么的问题!接着挖祖坟肯定没出路。但如果再讲“红旗渠”之类的东西,百家讲坛的观众恐怕会越来越少。” ——要求内容有突破。

    “节目可以多讲些历史,但必须要贴近历史,要真实,不要把它包装得不伦不类,动不动就是什么之谜。另外,百家讲坛不要成为故事会,这个倾向现在似乎比较明显了。” ——希望内容学术化。

    “节目搭配的背景画面要科学。比如说以前讲刘邦、项羽的时候,居然让刘邦穿宋朝的衣服;还有明明是春秋战国,画面却放在宋元时期,这不是很可笑吗?即使没出错,也别老是配那几幅图片,比如说红楼梦系列,总是那几张图,编导应该在节目形式上多花些心思。”——要求制作精良

    “节目的播出时段不太好,白天上班看不了,晚上重播的时间又太晚了,希望能稍微提前一点,最好在22:00左右播放,看完《百家讲坛》就睡觉,真是太美了!”——要求调整播出时段

    专家献策

    《百家讲坛》说完历史说什么?众多学者认为,目前不少类似的文化节目都面临发展瓶颈,继续发展需要突破,不仅内容要对观众有所引导,形式也需要更新。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指出,事实上,很多历史类文化节目的观众有70%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观众更多的是从文化讲座讲坛节目中获得娱乐。曾做客《百家讲坛》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胡小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文化节目的观众事实上是电视剧观众,“看过戏说历史剧之后,很多观众最初是抱着理清历史的目的收看节目的,是来‘恶补’常识的。”

    也有专家表示:“虽然帝王将相和历史名家的轶闻趣事是文化节目的首选,但是就像足球比赛一样,会培养出越来越专业的球迷,所以当务之急要寻求更多的题材、创新形式来满足观众的要求。其实,文化节目弄点娱乐也没什么,只是多开发点品种才能办得长久。”(林芳 广州日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3-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3-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3-4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08-3-8 02:4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4-11-16 07:37 , Processed in 0.064034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