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蝴蝶爱咖啡

[大众保健] 芦荟俱乐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讓專業醫師告訴你

以下蕭醫師簡稱「蕭」, 編輯簡稱「編」
編: 首先請蕭醫師為我們介紹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蕭: 代謝症候群的全名是「新陳代謝症候群」, 英文原名為「Metabolic syndrome」, 是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新的診斷名詞, 它不算是一種疾病, 而是疾病前的一些症狀的集合, 指的就是三高+肥胖症。「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為三高, 若是再加上肥胖症我們可以把它們換成五個指標來做檢測: 第一個是血糖高、第二個是血壓高、第三個是三酸甘油酯上升、第四個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俗稱好的膽固醇)過低、第五個是腰圍過粗。若以上所說的五項若有三項或三項以上符合, 那麼即可以判定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之臨床診斷準則(資料來源: 2006年國民健康保險局)
危險因子        異常值
空腹血糖值(Fasting Glucose)上升        FG ≧ 100 mg/dl
血壓(BP)上升        收縮壓(SBP)≧130 mmHg、
或舒張壓(DBP)≧ 85 mmHg
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上升        TG≧ 150 mg/dl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 (HDL-C)過低        男性< 40 mg/dl、女性< 50 mg/dl
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        腰圍: 男性≧ 90 cm、女性≧ 80 cm
備註: 上項危險因子中「血壓上升」、「空腹血糖值上升」之判定, 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 血壓或血糖之檢驗值正常者。
編: 為什麼會產生代謝症候群?
蕭: 造成代謝症候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肥胖, 再來即是缺乏運動。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胰島素的敏感度不夠。因為體重上升卻又不運動, 就會導致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 產生了血糖變高、血壓變高、及血脂肪變高等問題, 到最後就會變成代謝症候群。
編: 代謝症候群又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蕭: 這幾年國民健康局也把它當成施政的重點, 就是因為它是造成很多疾病症狀產生的最大原因, 像是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心臟病(如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等。擁有代謝症候群症狀的人會得到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機率要比一般人大上許多, 在此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大家都應該知道高雄市長陳菊, 在當選沒多久即腦中風, 就是因為她的高血壓讓她突如其來的產生腦中風, 而她就是典型的新陳代謝症候群。另外像是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歌手馬兆駿.. 等, 都是因為本身是代謝症候群的危險份子, 卻沒有好好地去做改善預防, 最後產生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症辭世。仔細去分析, 他們都有相同的病史, 也有胖、脖子粗短等共同特徵, 這些都是擁有代謝症候群的共同特色, 所以新陳代謝症候群也就是產生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編: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代謝症候群?
蕭: 首先就是肥胖者, 體重過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更容易連帶衍生出許多病症。再來就是男人, 因為男生脂肪分部的狀況, 容易產生我們俗稱的蘋果型肥胖, 即脂肪很容易囤積在腹部, 導致腰圍變粗, 符合五大危險因子中的其中一項; 最後就是年紀大的人, 依據國民健康局92年調查研究顯示, 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在15歲以上為14.99%(男16.9%、女13.8%), 且隨著年齡上升而有增加的趨勢。
編: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治療及預防代謝症候群呢?
蕭: 其實最簡單的就是改變你的生活習慣。而且必須長期地改變飲食習慣及增加運動量。然而大多數現代人普遍都不注重這些問題, 也因此在此特別跟大家再次提醒。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腰圍有變粗的跡象, 這就是第一個警訊, 你的身體在告訴你已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了。此外像是年紀較大的人也很容易成為代謝症候群的一份子。想要確定自己是否屬於高危險群, 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年都去做身體健康檢查, 特別是: 血糖、血壓、三酸甘油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都是能在第一時間提醒自己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最好方法。
代謝症候群產生的原因
1.肥胖(以中廣或腹部肥胖居多)
2.缺乏運動
3.不當的飲食習慣
4.壓力過大
5.老化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荟蒽醌类化合物的功能及其安全性

食用药草的安全性常常是人们讨论或争论的话题,芦荟也不例外。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其种类繁多,已知的植物约有360种,可作为药物原料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好望角芦荟A.ferox Mill.、斑纹芦荟 A. vera L var chinensis及翠叶芦荟A. barbadensis Miller.芦荟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应用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国外从60年代开始对芦荟进行了较深入、广泛的研究,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成绩,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和日常生活,已形成一大产业。芦荟在我国的应用目前还处在传统用法上,至于药学基础研究90年代初基本属于空白。由于芦荟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引起了许多医药专家的极大关注[1]。在芦荟研究开发及应用的同时芦荟使用的安全性也摆上了议事日程。芦荟蒽醌类化合物是芦荟中最主要的有机活性成分,芦荟的许多保健和药用功效是以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为物质基础的,因此,蒽醌类化合物的安全性研究更显得至关重要。
1 芦荟蒽醌类化合物[1]
    1992年,美国卡林顿实验室将芦荟叶中的成分分成两部分进行研究,一部分是从叶片切口渗出的黄色汁液,另一部分是黄色汁液渗完后留下的凝胶。前者主要含有蒽醌及其苷、萘酮、树脂、有机酸;后者主要含糖类(单糖、多糖及聚合体)、蛋白质、草酸钙、纤维等。
    蒽醌类化合物是芦荟叶渗出液中的主要成分,在渗出液的干燥物中约占9%~30%。该类物质种类很多,多呈酸性,溶于水,水溶液显淡黄色至黄色,带有荧光,调节溶液pH至偏碱性时呈橙黄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后逐渐被氧化而颜色加深,该类物质主要由大黄素(emodin)及其苷类组成,芦荟大黄素可由芦荟汁低温干燥物用乙酸乙酯提取粗品,然后经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精制得到。来自各实验室报道的蒽醌类物质包括芦荟苷、 7-羟基芦荟大黄素(7-hydroxyaloin)、 大黄酚(chrysophanol)及其苷、蒽酚(anthranol)、高那特芦荟素(homonataloin)、芦荟皂草(aloesaponol)I~IV、脱氧赤虫胶(desoxyerythrolaccin)、虫漆酸D甲酯(1accaic acid D methyl ester)、4,5,8-三羟基-2-甲基蒽醌(helminthospor)等。芦荟所含的蒽醌类还有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如 asphodelin、bianthraquinoid pigment B等(见图1)。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因品种、栽培条件、收获时期不同有较大的变化,特别在不同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羟基蒽醌类衍生物。

2 芦荟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2]
2.1 杀菌和消炎功效
    芦荟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杀菌、抑菌、消炎、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研究发现芦荟酊是抗菌能力很强的物质,具有直接杀菌的作用,芦荟苦素和芦荟大黄素甙均具有消炎作用,芦荟所具有的各种杀菌、消炎、消除粉刺、痤疮等功能均源于此,
2.2 健胃和缓泻功效
    芦荟具有健胃和缓泻功效,主要是因为芦荟中含有芦荟大黄素甙、芦荟宁、芦荟咪酊等有效成分,具有增进食欲和大肠缓泻作用。芦荟大黄素甙是含蒽醌配糖体的衍生物,具有健胃作用,在肠道中分解并产生芦荟大黄素,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芦荟大黄素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肠,对多种便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3 美容功效
    芦荟中含有的芦荟素、芦荟苦素、氨基酸、维生素、糖分、矿物质、甾醇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美化皮肤的效能,在保湿、消炎、抑菌、止痒、抗过敏、软化皮肤、防粉刺、抑汗防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芦荟中所含的蒽醌、肉桂酸酯及豆香酸酯等对紫外线有一定的隔绝和屏蔽作用。
2.4 增强机体免疫力
    据报道,芦荟中的芦荟素、多糖质能强化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硬化的动脉,降低胆固醇值,扩张毛细血管,使血压正常化,因此对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5 抗肿瘤作用[3]
   在国内,临床上曾用芦荟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结果芦荟素可明显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芦荟蒽醌类衍生物对动物肿瘤细胞和人类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国外研究报道丁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所需的肽链延长因子eEF-2和肽转移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有研究发现芦荟大黄素在体内外均有抗神经外胚瘤的活性,抑制神经外胚瘤的生长,但对动物无毒性影响,也不抑制正常纤维母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生长,推测其可能是通过诱导神经外胚瘤细胞凋亡而杀死神经外胚瘤细胞。另外,从木立芦荟干燥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的芦荟大黄素,能抑制Trp-P-1引起的TA98移码突变。
3 芦荟蒽醌类化合物的缓泻功效[4]
3.1 概述
    芦荟叶内层(树脂或黄叶汁)富含蒽醌配糖类(芦荟素等)物质,它们是一种强力缓泻剂。这些水溶性配糖类物质被肠道细菌分解为糖苷配基,糖苷配基具有缓泻效果。一般说来,芦荟缓泻剂的使用效果强于其它药草(如番泻叶、鼠李皮和大黄根)缓泻剂,同时也具有更严重的副作用,如腹痛、腹泻和恶心呕吐,作为药物用途,芦荟叶内层的干燥物可作为草药缓泻剂使用。药品通常在就寝前服用,口服吸收较少,当细菌将其分解后可提高吸收率。蒽醌类化合物通常从尿、胆汁、粪便和乳汁中排出,它们常转化为红色的碱性尿。由于蒽醌类化合物能刺激子宫收缩及在乳汁中有分泌,大多数医生建议妇女在怀孕期和哺乳期不要服用。此外,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作为缓泻剂使用时,具有的副作用比其它药草缓泻剂强,因此,一般不将其作为首选缓泻剂。
3.2 相关研究结果
    体外实验证明,芦荟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影响钠或钾的吸收及氯化物在结肠膜的吸收.
    动物实验证明,芦荟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增加了小鼠肠的蠕动和水的分泌。
    人体实验证明,在黄叶汁中发现的蒽醌类化合物刺激氯化物和水分泌到大肠中,抑制氯化物和水的再吸收并刺激蠕动。单一剂量口服6-12小时开始起作用,同时可能伴随严重的腹痛、便血、痢疾和恶心呕吐。随机控制实验已经证明芦荟蒽醌类物质作为通便药可用于具有慢性便秘的成年人。
4 芦荟蒽醌类化合物的安全性[4]
4.1 毒性
4.1.1 急性毒性
    芦荟蒽醌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主要涉及到胃肠的各种不适症状:严重的腹痛、腹泻和恶心呕吐,还会导致小便颜色的改变。严重超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肾炎、胃肠出血、呼吸困难、心悸和流体损耗。由于副作用,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作为缓泻剂已经被其它温和的缓泻剂所取代。
4.1.2 慢性毒性
    长期摄入芦荟蒽醌类化合物(用于缓泻)可能导致钾缺乏、肌肉无力和心律不齐。蒽醌类化合物的长期使用(超过四个月)也与类似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发展有关,当停上使用时,此过程是可逆的。长期使用还可导致正常的结肠功能产生对缓泻剂的依赖性。芦荟凝胶不会引起突变发生、胎儿毒性或产生畸形等副作用,至今也没有资料表明芦荟凝胶具有致癌性。
4.1.3 基因毒性[5]
4.1. 3.1 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与基因毒性
    国外科学家曾研究了蒽醌类化合物的基因毒性及其机理。采用游离细胞连锁化验法评价了三种蒽醌类物质--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丹蒽醌的基因毒性。在对拓扑异构酶Ⅱ活性的抑制方面,大黄素比m-胺苯吖啶强,丹蒽醌与之相似,芦荟大黄素则较弱。 对鼠淋巴瘤细胞进行了诱发葸醌染色体DNA改变评价实验,结果发现了与蒽醌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足叶甙、m-胺苯吖啶相似的染色体损害,因而认为拓扑异构酶Ⅱ催化活性的抑制有助于诱导蒽醌的基因毒性和诱变性。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评价结果存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如果摄入蒽醌类物质,这些蒽醌类物质:(1)在摄入后遭受厂较大程度的稀释;(2)经历了快速的代谢变化,已转化为其它形式;(3)经代谢系统处理后保持在较低的浓度,在测试与评价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这三个过程。因此,使用蒽醌类物质作为缓泻剂在实验测试条件下具有较小的适用性,与正常的生理处理状况是不可比的。
    毫无疑问,蒽醌类物质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种所谓的结肠黑色素沉着病,此病伴随着上皮细胞的损害,这点已由凋亡小体得到了证明。但是,这些改变是否是结肠癌的前奏目前还没有定论,因为大量的结肠癌与慢性缓泻剂的使用或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存在无关。总之,目前还没有科学实验能证明蒽醌类物质具有诱发和促进肿瘤的特性,专家们认为,作为缓泻剂在建议剂量下短期使用通常是安全的,不过最好不要长期使用。
4.1.3.2 结肠黑色素沉着病与结肠癌的关系
    亦已证实刺激性缓泻剂是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一种病原学因素,结肠黑色素沉着病表现为一种在结肠和直肠黏膜中不正常的棕色或黑色色素沉着。科学家在1829年发现这一现象,在1931年将其定义为结肠黑色素沉着病。
    结肠黑色素沉着病通常被认为是某些人体内的一种良性环境,这些人趋向于过度使用或滥用蒽醌类缓泻剂,包括西波鼠李皮、番泻叶、芦荟、大黄和泻鼠李皮。在大多数情况厂,结肠黑色素沉着病随葸醌类产品的不连续使用呈可逆状态。在老年人群中患有此病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那些频繁使用缓泻剂的老年妇女。这种环境的形成不需要蒽醌类缓泻剂的长期摄入和郁积。在服用鼠李皮制备品后其外观改变的时间间隔从4个月到13个月(平均9个月),接下来停止摄入蒽醌类物质,黑变病将在5~11个月内消失(平均9个月)。虽然有50%结肠癌患者具有黑变病,但是这些病人中多少人吃了缓泻剂是不能够确定的。但是,具有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肠癌病人是很少的,多数研究者否认两者具有直接的关系。
    在早期结肠癌病人中,损害可能与鲁米诺内腔狭窄导致的已经改变的便秘肠的排空方式有关,这种排空方式可能需要病人服用缓泻剂。在狭窄区域排泄物的郁积可能有助于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形成。
    色素可能分布于整个结肠,但是主要分布在盲肠和直肠中。当黑色素沉着的产生与结肠癌的部分阻塞有关日寸,色素多数接近于已经指出的与郁积相关的肿瘤区域。与滥用缓泻剂有关的黑色素沉着大多存在于肛门括约肌的内侧,颜色较淡,多数以S形弯曲状态存在。有时在结肠之外的阑尾、肠系膜淋巴结点和回肠终端发现色素。
    常规的显微镜方法证实黏膜上皮细胞是正常的,但是黏膜下层随着血浆细胞数量的增长有可能呈现加深或水肿的外观。更惊人的发现是在包含棕色色素的黏膜固有层中存在大量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黏膜下层的这些物质表明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刺激性因素。
    色素给出了一些在黑色素与脂褐质之间的启发性反应。电子显微镜发现色素可能发生在退化的线粒体、内质网和肝糖中,与蒽诱导的细胞死亡有关。这在蒽醌缓泻剂的效果中已经阐述过了。
    对2229名病人进行了肠镜检,以研究和评价结肠黑色素沉着病与WHO分类相一致的组织病原学的活组织检查结果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结肠直肠癌的存在与结肠黑色素沉着病或缓泻剂的使用无关,但是与那些没有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病人相比,在患有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患者中发现结肠直肠腺瘤(癌症前期损害)的病人较多,不过,与黑色素相关的腺瘤比与黑色素无关的腺瘤要少得多,且主要存在于最接近结肠的位置,而不是存在于结肠末梢,这是大多数黑色素沉着病患者体内色素存在的位置。在具有与不具有黑色素沉着的病人中,腺瘤异常结构的级别并未发现显著的差异。因此,在结直肠癌与结肠黑色素沉着病或缓泻剂的使用方面并没有内在关系。
    虽然患有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病人体内常发现结肠盲肠腺瘤,但是,结肠直肠腺瘤并不包含类似黑色素的色素。腺瘤与结肠黑色素沉着病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在黑色结肠黏膜中的象白点的甚至很小的息肉,这些是很容易检测的。
    早期的研究报告曾指出,暗褐菌素与黑色素存在启发反应,但是,目前对结肠黑色素沉着病色素成分的本质还不是很清楚。从8位具有结肠黑色素沉着病的病人和3位健康人体内取得结肠镜检活组织检查标本,应用标准、外源凝集素组织化学和在内层结肠上皮细胞中死亡细胞体的数量及荧光显微镜对活组织进行检查和研究,结果如下:
    a)死亡细胞体在具有黑色素沉着的病人中比在控制对象中数量要大得多。
    b)在固有层巨噬细胞中积累的色素表现出自身荧光性、酸不褪色性、阳性的过碘酸-雪夫反应和许莫式反应。
    c)存在一种强烈的亲银性反应,用漂白法可中止该反应。该反应表明了黑色素物质的存在。
    d)外源凝集素组织化学显示出。D-甘露糖、唾液酸、D-半乳糖(乳糖)、半乳糖-1,3-乙酰基-半乳糖胺、D-半乳糖和海藻糖的频度以递减顺序的出现,但是没有D-乙酰基-氨基半乳糖基剩余物。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1)死亡细胞体的显著增加表明细胞的死亡源于缓泻剂诱导而不是细胞的自然更新。
    2)各种组织化学发现死亡上皮细胞是色素糖类的来源,而黑色素物质的前体生物原可能来自于蒽醌类缓泻剂。
4.2 使用安全性与禁忌:[4]
4.2.1 在芦荟饮料和芦荟粉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安全性[5]
    在芦荟饮料和芦荟粉胶囊中均存在少量蒽醌类物质(通常低于10ppm)。芦荟凝胶提取液中的芦荟多糖不但在体内而且在体外都显示出对苯并芘-DNA加合物形成过程的抑制作用。采用体外短期调查方法研究芦荟多糖的化学抑制效果,并对癌症发生初期和上升阶段的相关联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在老鼠肝细胞中,芦荟多糖(180ng/mL)对苯并芘与DNA的结合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了由8-二羟基鸟苷诱导的DNA氧化损伤,适当增加了谷胱肽S-转移酶的活性。在进行促进抗癌效果研究时发现,芦荟多糖抑制在Balb/3T3细胞中由phorbic肉豆蔻的醋酸盐诱发的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同时也抑制了在白血病细胞中具用相似诱导作用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这些数据表明:植物多糖在体外模型中不但具有促进抗基因毒性和抗肿瘤活性的作用,而且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潜在的化学防癌剂使用。
    有人怀疑口服1,8-二羟基蒽醌(DHA-缓泻剂)可能在结肠癌的形成中起作用,因此,科学家对DHA-缓泻剂、芦荟大黄素、丹蒽醌、大黄酸和番泻叶苷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过程主要针对三种细胞类型:(1)培养中的结肠癌细胞SW480,(2)培养中的胰瘤细胞VAC0235,(3)培养中的正常结肠直肠上皮细胞。评价的参数包括:(9)尿激酶分泌物的刺激性,(b)细胞数量(c)DNA合成。被测参数的效果随着增加的尿激酶分泌物的DNA糖苷配基的变化和细胞数量的减少而变化,而不随在结肠癌细胞中DNA合成的变化而变化。番泻叶甙不能减慢细胞的复制,丹蒽醌和番泻叶甙能刺激DNA的合成。在胰瘤细胞中番泻叶甙与芦荟大黄素对尿激酶分泌物无影响,但能刺激细胞数量的增加和DNA的合成。更有意义的是DHA缓泻剂在正常的结肠组织中并未观察到效果。
4.2.2 患其它疾病期间或对于特别器官功能紊乱病人的限制
    蒽醌类化合物缓泻剂对于急性外科腹部或肠阻塞、排泄物压实、对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过敏性以及阑尾炎症状或无法确诊的腹部疼痛等病人使用均属治疗不当。由于可能引起低血糖,糖尿病人应该慎用芦荟缓泻剂。
4.2.3 与其它药草和医药用品的交互作用
    钾的低水平(由于缓泻剂的过量使用)可能干扰强心剂配糖,并影响其它抗心律失常的药剂。由于与噻嗪类利尿剂、皮肾上腺类固醇或欧亚苷草根的同时使用可能导致钾缺乏的加剧,因此,对于糖尿病人,在服用芦荟缓泻剂时应当慎用降血糖药品。蒽醌类化合物缓泻剂可增加氢化可的松的吸收。
4.2.4 在怀孕期、哺乳期和孩童时期服用的安全性
    迄今为止,对芦荟和芦荟素毒理学的研究并不十分充分,因此在怀孕期间应避免食用芦荟。除此之外,芦荟叶汁中的蒽醌配糖类组份可能分泌到乳汁中,因此在哺乳期也应避免食用芦荟和芦荟素。给怀孕大鼠喂以芦荟于叶,其后代增加厂死胎和骨胳异常的机率。在另一项对大鼠和小鼠的研究中,虽然没有增加胎儿死亡率,但是却导致了类似于基因毒性的现象。虽然目前对孩童时期服食芦荟的安全性研究甚少,但是大多数草药医生建议避免给小于12岁的孩子们口服芦荟和芦荟素。
4.3 典型剂量
    芦荟叶内层物和内层物的酒精提取物常以粉状或液体形式存在。如果未开其它额外的处方,个人最小的剂量以保持大便松软为限(比较典型的单一剂量是50-300mg)。一般每天在就寝前服用10~30mg羟基蒽衍生物(以无水芦荟素计)就可以了。芦荟不能够持继服用10天以上。若过量使用,每天过量(芦荟叶内层缓泻剂)1克,持续时间超过1-2天,可能会引起结肠穿孔、便血腹泻和肾炎。 儿科剂量还不清楚,但是,由于芦荟叶内层物具有较强的副作用,建议1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使用。必须指出,这里所提供的剂量信息只是在药草使用实践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剂量范围。给出的剂量适用于单一药草使用,若同其它药草一起使用则需要调整剂量。剂量也可根据治疗情况的类型和严重性以及病人个人情况而变化,
参考文献:
    [1]万金志,乔悦昕.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中草药1999,30(2):151-153。
    [2]杨继远,袁 仲.芦荟化学成分的保健功效与产品开发.农牧产品开发,2001(4):6-8。
    [3]周永.芦荟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3):133-135。
    [4]Kathi J.Kemper,MD,MPH and Victoria Chiou,BA.Aloe vera.Massachusetts: The Longwood Herbal Task Force(LHTF),1999.
    [5]Dr. Ivan Danhof.Are Aloc Anthraquinones Genotoxic and/or Carcinogenic.Texas:The International Aloe Sciencc Council, Inc.,2001
(来自:2002年11月芦荟产业专刊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芦荟饮料缓解亚健康

现代社会的工作效率高、生活节奏快,往往使有些人经常出现疲乏无力、情绪烦躁、头痛头晕、健忘失眠、胸闷心悸、食欲不振或大便不畅等不适症状,请教医生,称这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也就是国外医学家所称的"机体的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这种状态往往是"现代富贵病"即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病的诱发因素。

  据每日新报报道,一个经济有效的自助方法,可以解除"灰色状态",家庭自做小饮料芦荟果汁可健脾益胃、顺通大便、提高免疫力。

  天然芦荟植物内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大黄具有清热解毒顺便的功效。

  制作方法:新鲜芦荟5克,苹果3只,柠檬30g,蜂蜜少许。一起榨取原汁,加入蜂蜜,调好口味,饮用。用法:每日2次,每次5g。(注意:芦荟具有一定致泻作用,食用不宜过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芦荟治痘除斑

自古代埃及美貌女王把芦荟当作美容剂以来,一千年间芦荟作为优秀美容剂被许多地区的女性所钟爱。 1970年由意大利化学家们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科学地例证了芦荟的优良性。

  芦荟能使皮肤中性化,所以谁都可以使用。即对干性皮肤给予润泽,对脂肪性皮肤能有效地减少皮脂的分泌使之清洁。

  芦荟有改变细小皱纹和疤痕、防止皮肤老化并 且对皮肤有一点漂白作用,所以能使皮肤白而有 生机。如果长期使用芦荟还可以解除痤疮和斑。

  单纯痤疮只要用芦荟化妆品就可以治愈,但对细性的或便秘等内脏机能障碍为原因引起的痤疮必须与内服并用。

  在服用芦荟的同时,用放进芦荟汁或芦荟粉末的水洗头可去头屑,并使头发柔顺有光泽。另外也有防止脱发及养发的效果。另外,芦荟的减肥、瘦身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定。芦荟能促进新陈代谢,将多余的脂肪分解排除,并可治疗便秘,将脂肪堆积的要因除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9-18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蝴蝶爱咖啡 于 2008-9-18 18:37 发表
自古代埃及美貌女王把芦荟当作美容剂以来,一千年间芦荟作为优秀美容剂被许多地区的女性所钟爱。 1970年由意大利化学家们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实验得出的结果,科学地例证了芦荟的优良性。

  芦荟能使皮肤中性化, ...

请问在哪 能买到芦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买芦荟,买芦荟产品

我养了不少。但是很少用,因为加工起来比较麻烦。如果你对产品感兴趣,我就代购。详细产品咨询请给我站内短信。遵守这个论坛的规矩,我这里不介绍我们公司的产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芦荟可以香香

芦荟中含有一种高分子配体糖,配体糖本身并没有香气,但经机体消化吸收后,能散发出芳香。新鲜芦荟去皮拌凉菜或炒菜均可食用。也可取其汁液作为沐浴或化妆用,令体味芳香宜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9-30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给我的来信。我想要呀,我住在柏林附近,到那买?$frage$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10-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10-2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 20:44 , Processed in 0.062107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