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自己得了“妈妈腕”后,搜集了一些关于“妈妈腕”的治疗方法,
因为大部分妈妈们无法采用手术和石膏疗法, 试试保守疗法.
没“妈妈腕”的妈妈们要作好预防和保养!
什么是“妈妈腕”?
“妈妈腕”,顾名思义是当了妈妈后容易得到的病,临床上又被称为“手腕狭窄性肌腱滑囊炎”。
由於新妈妈要抱宝宝,帮洗澡,烚奶瓶.....很多工作要做,每需「忍痛」继续,令腕痛更甚,恢复困难。
在我们大拇指的根部有两条肌腱,一条是拇指外展长肌,另一条是伸拇指短肌;
竖起大拇指时,可以在大拇指的根部手腕处,摸到这两条肌腱。肌腱就像麻绳一样,
肌肉的收缩牵动肌腱而带动手指的运动。如果这两条肌腱活动得太频繁,
或者是在超过负荷的力量、不正确的姿势下使用,肌腱就会受伤,使周围滑液囊的发炎,
造成手腕在大拇指侧的疼痛,从而影响手腕及大拇指的活动。
如何确定得了“妈妈腕”?
部位:妈妈腕疼痛的位置是在大拇指近手腕的地方。
症状:妈妈腕的症状通常是慢慢加重,而不是突然发生,严重时不但会妨碍手腕的运动,
也会影响睡眠,妈妈会觉得关节僵硬,甚至像神经痛一样,会往上痛到手臂,往下痛到大拇指的末端。
在做手掌抓握、大拇指翘起、手腕往小指侧弯曲时,疼痛常常会加剧。
外观:可看见在手腕桡骨末端茎突处有一点点水肿,按压时会疼痛。
保守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1:建议外敷传统中医外科膏药,通过膏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
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可迅速消除肿痛,促进血液流畅和功能
恢复.
保守治疗2:物理治疗-医生会为你订做一个手腕与大拇指的固定木具或手套,请你穿戴4-6个星期,
不但可以保护发炎的肌腱,还能够提醒你尽量让患处休息。
保守治疗3: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压痛最显处)、阳溪、偏历、曲池。
(二)治法
阿是穴采用“恢刺”法:即先斜刺进针,得气后,不断更换针刺方向,并作腕关节屈伸活动.
余穴均行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上.取针后,于阿是穴处放置一0.4cm厚的鲜姜片,
再用艾绒做成直径1.5cm,高1.8cm的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灸之,每次灸3~5壮,10次为一疗程。
如何在家里轻松摆脱“妈妈腕”
热敷:可用湿毛巾热敷腕部,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热敷可以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自己简单地按摩:
我从书上看来的方法,虽然复杂了些,可很有效果。但需要坚持一个月以上。
1.用拇指点按另侧腕关节痛点,同时另侧腕关节做旋转运动1~2分钟。
2.双手五指交叉做摇腕运动约2分钟。
3.用一只手拇指按另一只手侧腕关节4周,按压2~3次后,再做另一侧腕关节。
进行上述治疗,在一个月内症状得到改善。坚持下去会痊愈。
我尝试用湿毛巾热敷腕部,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以缓和炎症。
每天大约2~3次,每次20~30分钟,二三个星期后症状就有所缓解。
注意事项:
1.止痛药伤胃,只能暂起作用,多食无益。内分泌类药物会经人乳影响宝宝,影响其发育,必须审慎。
2.强力按摩摇动,每令病程更恶化,得到反效果,外敷止痛膏布,除易引起皮肤敏感外,
会把怪异气味留在宝宝衣物器皿,甚至食物上,影响宝宝健康。
3.新妈妈要改变做事方法,照顾宝宝时尽量避免用手指手腕发力,而改用前臂支持。拿重物要曲肘贴身,减少受伤机会。
4.痛得厉害,可上举双手,指尖向天,作弹琴及握拳动作,稍予缓解。
如何预防护理妈妈腕, 避免手腕的过度负担
A.有些需要手腕或是大拇指的家务,像是:提重物、拿炒菜锅、扭毛巾,尽量少做;
B.在抱小孩时,尽量不要单手抱、不要抱得太久、不要过分依赖手腕的力量,将小孩靠近自己的身体,以获得较佳的力学支撑
C、避免大拇指、手腕的过度负担,像是提重物、拿炒菜锅、拧毛巾、打保龄球等。如果要做,最好先有热身运动。
D、一些重复性的家事,像是烹饪、打扫、缝纫等,做一段时间就要适度休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