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图便宜买日本车,可是看到这个图以后,放弃了。
没有歧视日本车的因素,能把车自己造出的国家的工业本身就很了不起。不管日本,韩国还是意大利。全世界能独立造车的国家好像不超过10个。但看看这个图吧。。。我还是放弃买日本车的想法了。这个只是在landsstr上,如果高速上肯定成夹心饼干了。
http://i43.tinypic.com/2wgero3.png
http://i44.tinypic.com/ezg9s8.png 不是日车支持者,不过就这图而言看不出日车不行的结论。汽车前后碰撞不是变形越小越好,特别是前面被撞,车体吸能要好,尽量减小碰撞能量传递给乘客,以保护乘员。另外,汽车前面和后面的车架刚度也是不一样的。速度到70以上对撞普通pkw都要剧烈变形。所以速度才是关键,安全驾驶,遵纪守法。 LZ,你纯文科生啊?
你拿你自己最弱的地方,撞人家最硬的地方,不这样还能怎么样啊?
这部位,我以前在我办公楼下,还见过MB的E系的Kombi正交90度撞上违章调头的花冠的后轮上。。。花冠被撞出去老远,左后部稍有损伤。MB彻底报废,被拖走.......
你这个什么都说明不了,只能说明部位和鸡蛋差不多的话,就别拿来撞石头。 zrmp 发表于 2012-1-14 15: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日车支持者,不过就这图而言看不出日车不行的结论。汽车前后碰撞不是变形越小越好,特别是前面被撞,车 ...
碰撞中,谁重谁占便宜倒是真的....
这两年,日德系的车托已经不管用了.....钢板厚薄这套歪理,你不能总拿来糊弄人一辈子的.... SUV, 或者
……
坦克{:4_307:}
支持日本车 本帖最后由 傲笑 于 2012-1-14 17:42 编辑
这日本车撞polo速度应该不超过100因为在landsstr上。
车子的前面薄弱吗?
来看看我上周出的车祸吧。在高速上110码的速度,因为路面打滑先撞高速的中间防护墙然后弹回来撞右边的防护墙。连撞两下,都没那个mirca撞得惨。
http://i43.tinypic.com/dh5yfs.jpg
http://i43.tinypic.com/w0p2d3.jpg
所谓的吸能其实所有的车厂都在做,不同的是德国车美国车吸能以外,在重要部位还讲究必要的强度,日本车觉得有个吸能就不需要强度了(其实是为了省材料,省研发,省质检)。
日本那地方,人工又不便宜,物资又比欧洲大陆贵,凭什么日本车在欧洲卖的比本土车便宜?很多东西省了嘛 最主要日系近几年的设计没什么心意,感觉没什么进步. xraw 发表于 2012-1-14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谓的吸能其实所有的车厂都在做,不同的是德国车美国车吸能以外,在重要部位还讲究必要的强度,日本车觉得 ...
象省就省,那是非常NB的降低成本的生产管理方式....
你这是骂鬼子呢?还是抬举鬼子呢啊...... 傲笑 发表于 2012-1-14 1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日本车撞polo速度应该不超过100因为在landsstr上。
车子的前面薄弱吗?
来看看我上周出的车祸吧。在高速 ...
1 110码是标准的距离单位....
2 若是正撞分速度110KMH的话,我相信现在发帖的一定是鬼,而非是人.....这速度,别说是你,换007也难活.....
3 按照你以前事故的陈述,碰撞速度不过就是110KMH在碰撞方向上的速度分量而已......
4 终于见到这车的照片了,所以还想问你一句,你是不是在车突然向左打滑的时候,突然不由自主地向右打轮,有可能带刹车了?是这个样子么? 暂且不论日本车好还是坏, 楼主提供的这两个例子没有可比性, 一个是正面一次撞击, 一个是侧面两次撞击.
要是真的想比的话, 去看它们的碰撞试验就可以了.
反正日本车或者德国车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呵呵 kongzi016 发表于 2012-1-14 18: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象省就省,那是非常NB的降低成本的生产管理方式....
你这是骂鬼子呢?还是抬举鬼子呢啊......
非常NB的降低成本的生产管理方式
{:5_319:}你在讲笑话吗,日本的管理方式在欧美就没成功过 本帖最后由 傲笑 于 2012-1-14 18:31 编辑
kongzi016 发表于 2012-1-14 18: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 110码是标准的距离单位....
2 若是正撞分速度110KMH的话,我相信现在发帖的一定是鬼,而非是人.....这 ...
是的。孔兄,你说得很对。我当时确实就是这个反应。。。
本能反应,虽然事后才知道,踩刹车是不对的。
但当时确实是本能反应。
撞第二次的之前,安全气囊已经打开了,被气囊包着,撞的第二次。没感觉气囊把我包得多紧的。没啥感觉。
现在想起有点莫名的恐慌。。。当时车子突然就失控,突然像疯了一样往左边的防护墙上撞。 xraw 发表于 2012-1-14 18: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在讲笑话吗,日本的管理方式在欧美就没成功过
那你还啥生本,啥减配,啥啥啥的啊.....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打嘴巴么....
那种做法别说是日本人,连老美老欧都做不到.....
韩国人目前是车界里对成本控制得最好,对时间点控制的也最好的,也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可以用民族主义最自卑的眼光攒出点最自尊的话语去批判一切。。。。这个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只可惜,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 本帖最后由 sniperom 于 2012-1-14 19:48 编辑
xraw 发表于 2012-1-14 1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在讲笑话吗,日本的管理方式在欧美就没成功过
还是有的,porsche不就是一个例子么?
我觉得日本人用心做的产品还是不错的,就是太会算计,像欧洲这里基本上没啥空子可钻,到了国内嘛。。。
所以你要是在德国的话,买个日本车其实没啥问题,但问题是价格没什么太大优势,保修可能还贵,国内么,反正我宁愿买比亚迪也绝对不会买国产日本车的。原车进口的还好说。。。
这个其实就是这么回事情,买车的也不都是傻瓜,要是日本车真的烂到很多帖子里面说的那样可能在德国都不让上市的。。。 傲笑 发表于 2012-1-14 1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孔兄,你说得很对。我当时确实就是这个反应。。。
本能反应,虽然事后才知道,踩刹车是不对的。 ...
其实我对还原和虚拟重建这次撞击更感兴趣。
这次撞击分析出来,对所有的人都是很有用处的。
很希望你能单开个帖子,贴上手头所有关于这次事故的照片,包括事故现场刹车的痕迹和碰撞在隔离墙上的痕迹,还有车子各个角度上的照片。
这东西,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能劫后余生是值得庆幸的。但是需要总结才能一起进步。 kongzi016 发表于 2012-1-14 18: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对还原和虚拟重建这次撞击更感兴趣。
这次撞击分析出来,对所有的人都是很有用处的。
没错,,,有些童鞋看了图,下次再开快车的时候能多想想有可能的后果也是好的~~
祝大家行车平安~~~ kongzi016 发表于 2012-1-14 18: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象省就省,那是非常NB的降低成本的生产管理方式....
你这是骂鬼子呢?还是抬举鬼子呢啊......
你这逻辑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省了以后车的安全性能不变。
否则车的安全性能随着省而降低,那也不见得NB. touby 发表于 2012-1-15 0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逻辑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省了以后车的安全性能不变。
否则车的安全性能随着省而降低,那也不见 ...
问题是,这么做,只会增加成本,毛都省不出来的...... kongzi016 发表于 2012-1-14 18: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你还啥生本,啥减配,啥啥啥的啊.....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打嘴巴么....
那种做法别说是日本人,连老美老 ...
说句日本的坏话就像批评你爹一样让你着急。
算了,你要哈日别人也没办法,不跟你这种人一般见识。日本车的销售也不会因为你几句话就提高{:5_386:} xraw 发表于 2012-1-15 0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句日本的坏话就像批评你爹一样让你着急。
算了,你要哈日别人也没办法,不跟你这种人一般见识。日本车 ...
你就是这么秀你的智商下限么?
一点有理有据的东西都拿不出来......就知道这拿大便刷牙后出来秀你那张脸? kongzi016 发表于 2012-1-15 0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就是这么秀你的智商下限么?
一点有理有据的东西都拿不出来......就知道这拿大便刷牙后出来秀你那张 ...
你是来比素质下限么?那么恭喜你赢了。抱着你的大便睡觉去吧 为了防止某些无知的人误导大众,大致解释一下车的成本怎么省下来的:
首先研发阶段,同样设计一块钢板,德国人安全余量定的高,厚度出来是5mm,日本人余量少,就是4mm,材料省了20%。
接着是生产设计阶段,同样是安全余量的因素,德国人焊这块板需要20个焊点,日本人16个就觉得行了,工时省了20%。德国人认为加工误差应该小于0,1mm,日本人只要求0,2mm,这里生产设备又省了20%。
然后是质检,德国人质检标准定的高,生产初期合格率才90%,日本人就放到95%,在国内甚至放到99%,这里省的可远不止20%。
就这样,一辆德国车,一辆日本车出厂了,要去ADAC做试验。德国人随便挑了辆车,日本人挑了辆质检最严格的。ADAC一看,嗯,做工一样地好,然后开到64km/h往水泥墙上一撞,假人都没事,大家拿五星,皆大欢喜。至于Autobahn上是不是经常有人正面撞水泥墙,日本车德国车撞一块会怎么样,ADAC是不会关心的(除非哪天德国人觉得日本车威胁到他三大车企了)
其实安全问题不是那么严重, 主要问题是手感差, 无论是开关门, 还是面对没有液压支撑的发动机盖, 或者内室那些看着像金属摸是塑料的饰板或把手, 以及那种轻柔的架势感受, 都会让人觉得人生的悲剧
到日本看看一切都明白, 有钱人都开德车, 一个进口golf的价格定好几辆小丰田
普通百姓开开丰田 日产. 什么雷克萨斯, 阿库拉, 英菲都是套老外钱用的 touby 发表于 2012-1-15 01: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逻辑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省了以后车的安全性能不变。
否则车的安全性能随着省而降低,那也不见 ...
日车降低成本并不是以安全为代价
1, 质量控制首先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将消费者认为主要的部分加强, 而消费者不需要的尽可能降低. 结果就是欧们看到的, 车身相对差的手感, 和超轻量不需液压支撑的机头盖, 以及车身内部大量塑料件, 和底盘完全不做喷塑处理的裸体效果. 只能说日车的目标客户所追求的层次就是如此, 而车车也是为这些用户制造的
2,在生产过程中, 采用的平滑式的生产方式, 也是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 可以大幅减少配件库存和成品库存的成本, 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到最大, 并减少顾客拿货时间, 而缺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选择. 这个也就是日车为什么在美国吃香的原因, 美国人对车没什么追求. xumeng 发表于 2012-1-15 01: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车降低成本并不是以安全为代价
1, 质量控制首先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将消费者认为主要的 ...
朋友,你先看清我说的什么意思再反驳我。{:5_332:}
你说得都没错。可你说的这些也正说明了德日的造车理念不同,各有不同的取舍,迎合了不同客户群的需求而已。不见得谁比谁更NB. 我之前也只是指出“象省就省,那是非常NB的降低成本的生产管理方式”的逻辑问题。只不过我也没能理解原来楼主那句说得是反语。
至于ADAC的测试,只不过从一个方面反映的安全性能。我相信拿卡车去做测试,成绩绝对不会比轿车更好。但是这两个在公路上撞一块,谁更安全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所以纸面上的安全,就看你怎么去定义,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了。 xraw 发表于 2012-1-14 1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谓的吸能其实所有的车厂都在做,不同的是德国车美国车吸能以外,在重要部位还讲究必要的强度,日本车觉得 ...
日本车不都是在日本生产的,很多是在东欧生产直接卖到德国来的 理念不同,所以安全的保障措施不同导致表现不同,但是都有安全设计这是肯定的。
不过貌似听人说,日本车头撞下来就得花很多钱修,因为日本车把整个这头都设计成碰撞缓冲区。所以经常是日本车头一幢,全部憋了。欧系车就没这么看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