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 发表于 2016-4-28 10:31

I care: 找回自己的谦虚


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让人落后”,虚怀若谷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彻底忘记了谦虚的内在含义。网络生活,现代社交,我感觉自己的“谦”变成了对陌生人的拒之千里的客套,“虚”仿佛是隐藏自己,坚持自己的社交工具。尤其是在德国,人和人之间的空间足够大,个人的感觉和意志简直神圣不可侵犯。

无意中看到一篇德语心灵鸡汤,唤起了我久违的虚怀情节,节选重要部分给大家分享:

大部分人都希望被认可,被赞赏。不能接受他人批评建议是很多人的人性弱点,这往往反映出的是敏感和不自信。而任何生物的成长从来都是艰难而不适的。当我们把他人的批评不再看作挑剔,而是坦然的接受并有意识的约束和控制自己时,我们都会在不经意收获自己的成长。以下三个相关的重要提示

得到批评越多,你就会越好       
显然发现自己的问题总比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强。回避,无视或是抵触他人有意无意的帮助,只会让自己和成长越走越远。
建议:听听身边信任的人的意见,优化自己的情绪和处理问题方式,坚持三个月,生活工作会发生变化。


不必要的捍卫自己比掩盖自己更不可取       
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不容易,这时肾上腺激素开始在血液里涌动,整个身体都可能处于不安状态。但是有理智的人知道自己的能量是要安排在重要的事情上的。不妨听听他人的说法是否有可借鉴之处,听取他人并不意味着马上全盘接受,能接受多少是多少,也不必马上答复,这样有利于后期加工,作出更合理周全的答复。
建议:找出捍卫自己的原因,为什么感觉被侵犯,到底想掩饰什么?一旦自己开始触及这些深层次的根源就可以解释自己的行为,并有效的控制自己。

坦然接受批评意见的人更容易成功
当一个面对批评下意识的采取自卫的态度时,往往会发生以下现象:

[*]难于沟通,面对批评太过紧张,让谈话处于情绪化,给人感觉无所谓的态度
[*]将他人的批评视为潜在的攻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是不接受意见,表现出攻击性
[*]面对意见消极放弃,装死。只要不回应,就不会有纠纷。


只要我们处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首先在内心中就不会面对问题,同时还会让对方产生莫名的不适。
如果我们想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倾听,对我们自身的行为负责。这个就要求我们必须坦然面对批评,找到自己的弱点。

建议:看看自己有哪些反感意见的不良反应和习惯,想象如何改掉这些习惯。抵制批评意见的人往往意想不到这些习惯带来的伤害, 例如损害工作关系和私人交情,严重的甚至亲手打破自己的梦想。

谦和正视批评意见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你注意了吗?心平气和地约束自己,完善自己,用行动告诉周边的人“I care”, 让我们过得更开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I care: 找回自己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