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 | 奔驰如何应对关税:本土化、政策游说、产品差异化
作者:微信文章以下是梅赛德斯-奔驰应对关税挑战的主要策略总结:
一、产能本地化布局
美国工厂扩产
阿拉巴马州工厂作为核心生产基地,承担GLE、GLS等主力SUV车型生产,并计划新增C级、E级等车型产线。目前该工厂产能占美国市场销量的60%,目标2027年将本土销售比例提升至70%。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整车进口关税,并利用美国“关税退税”政策(对再出口车型退还进口零部件关税)优化成本。
中国高端车型本土化
首次考虑将百万级SUV车型GLS引入中国生产,以应对美国进口整车25%的高关税风险。加速电动车型国产化,例如Vision V概念车将在中国生产,并通过与中国供应商合作降低零部件成本。
二、供应链与成本重构
供应链去欧洲化
减少对美国工厂的欧洲零部件依赖,计划将变速箱、电子元件等核心部件采购转向亚洲供应商。将部分德国产能转移至匈牙利(成本低70%),并外包非核心业务以削减开支。
成本压缩计划
启动2027年前削减10%生产成本的计划,包括裁员、优化物流和材料成本,同时实施50亿欧元股份回购以稳定投资者信心。
三、全球政策博弈
游说欧盟与中国协商
呼吁欧盟与中国达成“公平解决方案”,反对单边关税壁垒,主张通过价格承诺谈判替代惩罚性关税。支持中国车企在欧洲设厂换取关税豁免,借鉴中国早年要求外资车企本地化投资的模式。
应对美国关税压力
自行承担25%进口关税成本,短期内不转嫁给消费者以保持市场份额。参与白宫谈判,强调美国工厂已创造13.8万个就业岗位,争取政策缓冲期。
四、产品战略调整
电动化加速
推出中国专属电动车型(如长轴距CLA),搭载本土研发的“无图”高阶智驾系统,应对中国市场竞争。计划2025-2027年全球发布25款新车,包括纯电GLC等车型,强化电动化产品矩阵。
聚焦高利润市场
在美国主攻高溢价车型(如迈巴赫GLS),在中国通过长轴距车型和定制化配置维持品牌溢价。
五、风险对冲
区域市场自循环
推动各市场实现“本地化自运转”,例如欧洲生产车型80%本地销售,中国生产车型80%本地消化。通过墨西哥等第三国转口规避部分关税限制(2024年经墨西哥转口至美国的中国车达62.6万辆)。
地缘政治预警机制
设立北美CEO职位,强化本土化决策能力,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
总结
奔驰通过“本地化生产降本+政策博弈+产品差异化”组合拳应对关税冲击,但需平衡短期利润损失与长期转型投入。其策略核心在于将关税压力转化为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催化剂,同时依托豪华品牌溢价和电动化技术突破维持市场地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