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参热点】AI药物来了?全球首款AI原创药物公布二期临床数据,肺纤维化治疗迎来革命性突破!
作者:微信文章图源财联社
2025年6月3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58.7)在线发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与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联合完成的Ⅱa期临床试验研究。
数据显示,全球首款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研发的抗肺纤维化药物Rentosertib(ISM001-055),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中表现出显著安全性与初步疗效。
核心突破:AI药物首获Ⅱ期临床验证
图源澎湃新闻
该研究在中国22个临床中心开展,71例IPF患者随机接受不同剂量Rentosertib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
符号列表60mg剂量组患者肺功能(FVC)平均提升98.4毫升,而安慰剂组下降62.3毫升,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性;
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多为轻中度,严重不良事件罕见且可逆,安全性与安慰剂组相当;
生物标志物分析证实,该药通过抑制AI发现的全新靶点TNIK,同步发挥抗纤维化与抗炎作用
试验二期: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关键阶梯
临床药物开发(即新药研发进入临床阶段)常被分为四个时间周期,根据新版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7月1日施行),临床试验阶段一般分为分为I、II、III、IV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研究。
I期:安全性探索的起点
核心目标:在健康志愿者中评估药物耐受性与代谢规律(20-80例);
Rentosertib进展:2023年完成新西兰和中国I期试验,验证基础安全性。
II期:疗效的首次人体验证
核心目标:在目标患者中初步评价疗效与安全性(通常百例规模),确定III期给药方案;
阶段细分:
IIa期(剂量探索):确定最佳治疗剂量(如Rentosertib的60mg组);
IIb期(疗效验证):在选定剂量下扩大样本验证有效性;
Rentosertib现状:本次发布的IIa期数据为全球AI药物最高进展阶段。
III期:确证性临床的终极考验
核心目标: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通常千人以上)确证疗效与风险收益比,为上市审批提供核心依据
行业挑战:耗时最长(3-5年)、成本最高、失败率超50%的关键阶段
IV期:上市后的持续追踪
核心目标:在真实世界监测广泛用药后的疗效与罕见不良反应
意义:发现长期用药风险(如心血管副作用)并拓展新适应症
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定义:临床试验分期是保障药物安全有效的递进式科学评价体系,各阶段目标互补且不可替代
成本压缩至传统模式的0.05%
Rentosertib的诞生标志着AI制药从概念走向临床验证:
1.靶点革命:通过AI平台Pharma.AI分析多组学数据,首次锁定全新靶点TNIK(传统研究中未被关注);
2.分子设计:仅合成80个分子即获得候选化合物,耗时18个月、耗资260万美元,较传统研发节省90%成本;
3.临床加速:从靶点发现到Ⅱ期临床仅4年,比行业平均周期缩短60%。
英矽智能CEO Alex Zhavoronkov 强调:“这不仅是新药突破,更是研发范式的重构——AI将药物发现从‘大海捞针’变为‘精准导航’。”
疾病需求:500万患者的生存困境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全球患者约500万,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3-4年;
现有药物仅能延缓病情,无法逆转纤维化进程。
临床试验牵头专家徐作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指出:“Rentosertib首次显示逆转肺功能下降的潜力,但需更大规模试验验证。”
行业变革:AI制药进入临床验证淘汰赛
当前全球尚无AI主导药物上市,Rentosertib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技术价值:AI将早期药物研发成功率从5%提升至15-25%;
商业路径:AI制药企业从软件服务转向“自建管线+临床推进”模式(如英矽智能、Recursion等);
中国机遇:首次在原创靶点发现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并且,英矽智能已启动与FDA沟通,计划2025年内开展IIb/III期临床试验。若成功推进,将成为首款完全由AI驱动上市的原创药物。
END
发现“智参热点”了吗,戳我看看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