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探索生长课堂新样态|师专三附小语文大教研活动
作者:微信文章AI赋能 探索生长课堂新样态|师专三附小语文大教研活动
当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语文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6月11日下午,师专三附小开展“AI赋能 探索生长课堂新样态”专题语文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AI赋能课堂”为主题,通过示范课展示、专家评课的形式,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路径。
方小童老师执教丰子恺散文《手指》,巧妙引入“AI智能体对话”形式,课堂瞬间变身思维碰撞的舞台。学生们不再只是被动聆听者,而是化身“手指代言人”,与AI智能体展开深度互动问答。课堂成为语言运用的实战场,表达的逻辑性与精准度在即时互动中得以锤炼。
于智明老师执教文言文《杨氏之子》,借助“文生视频+AI配音”技术,为抽象的文字插上视听翅膀。在为杨氏子配音时,“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学生尝试不同语气——或天真俏皮,或自信从容。技术降低了演绎门槛,让学生在反复试听与调整中,深切感受文言语言的精妙与人物应答的智慧。
连云港市海州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陈培达老师高度评价了两节课的探索价值,并聚焦AI技术对语文核心素养三大维度的积极作用进行深度剖析。陈老师指出,AI创建了高频、即时反馈的真实语言运用情境。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高阶思维的催化剂。AI技术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视觉意象,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而学生参与画面描述创作、为角色配音的过程,本身就是基于文本理解的二度审美创造。技术拓展了“创造”的边界,让每个学生都能更直观地体验和参与“美”的构建。
AI技术并非替代教师的“魔法棒”,而是激活课堂、赋能生长的“催化剂”。本次研讨活动清晰地传递出这样的理念:当AI深度融入语文课堂,能构建更真实的语言实践场域,激发更深度的思维碰撞,延展更广阔的审美创造空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课堂正借助AI的力量,向着更高效、更灵动、更富创造力的未来生长。
感谢您关注连云港师专三附小!
动动手指,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如您有建议,请留言
学校信箱及热线:lygszsfx2023@163.com
0518-85838579
供稿:方小童
编辑:于智明
校对:张 钺
审核:陈 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