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2025·应用元年半年录:从模型到场景,中国AI创业的七个共性
作者:微信文章过去两年多,笔者研究、访谈了诸多AI创业公司,通过观察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背景、产品路径、市场策略和团队结构,我们看到,2025年,中国AI创业进入“百模大战”后半程,热度渐退、现实登场、应用快速发展。
本文试图总结2023–2025年间兴起的一批中国AI创业公司的一些共性,记录这一波AI创业浪潮的一个切面。
01 从体验闭环起步:从“AI即功能”到“AI即产品”
这届AI创业者不再满足于“加个AI按钮”,而是将AI能力本身产品化,形成独立的体验闭环。无论是AI生成视频、AI剪辑、AI图像创作,抑或是代码生成、文档摘要,这些产品不只是提升效率工具,更是在交付可用结果。诸多的产品,都是从内容创作者社区直接爆红,具备消费级产品思维。
02 从垂直场景切入:对用户的理解和垂类模型能力甚至超过大厂
许多大厂虽然手握大模型和算力资源,但产品链条冗长、目标用户不聚焦,常常为了“通用性”妥协用户体验。
AI创业公司反而可以专注垂直场景,从一个细分人群快速打开局面——短视频剪辑师、出海商家、自由职业者、市场运营人员等,都成为新一代AI产品的核心用户。通过这种端到端的深入理解和快速迭代,AI创业公司快速跑通“单点突破”。
03 Global Nativa:从Day1开始就是全球化
MiniMax在GitHub有10万+Star,PixVerse在海外有6000万用户... 这一代AI公司不再是“先国内再出海”,而是从第一天就面向全球用户构建产品。
无论是Tiktok分享、X传播、GitHub开源,还是从Discord社区做冷启动,他们的目标用户往往不在北京、上海,而是全球用户。甚至不少公司先在北美市场试水,再“反向输出”回国。
04 融资大,但克制:从“流量造梦”到“商业闭环+技术突破”
这代AI创业者少了点“故事感”,多了份“现金流意识”。他们不会只靠融资扩张,也不沉迷DAU和PV,而是从第一天就设计好“谁会为这项能力买单、什么时候付费、怎么续费”。在算力成本高企、用户教育滞后的现实下,“先小闭环、后大梦想”成为主流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代AI创业者更像是「AI时代的企业家」而非「AI浪潮的淘金客」,他们知道,模型参数再大、Demo再炫,如果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商业闭环,那都只是泡沫。
05 “复合型创业者”崛起:既懂AI、又懂产品、还能做业务
从清华、浙大、MIT、CMU,到阿里、字节、腾讯、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批AI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来自顶尖科研背景,辅以大厂项目落地经验。平均每个AI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有3年以上行业产品落地经验 + 至少1次0-1产品孵化经历。
这代人是“产品型技术人才”——既能理解模型训练,也懂业务转化。他们对“技术变产品”的路径有极强掌控力。
他们习惯以“builder”方式工作:不等融资、边迭代边上线、从day 1就考虑商业化。往往在一两年内快速测试商业路径,同时规避高估值、低转化的陷阱。他们的创业看起来更加有经验、有节奏、也有敬畏。
06 AI组织新范式:“小团队跑出大爆款”
在这些创业公司,技术、产品、商业并非泾渭分明,很多团队成员“身兼数职”,研发人员直接负责demo、对话优化、客户沟通。研发即产品,产品即商务,每个人都“带着算力跑市场”。
别看热闹的AI发布会动辄百亿参数模型,实际落地这些产品的团队,都是几十人到百来人的“高密度小团队”结构运行。
07 未来趋势:但创新还在小场景,等待国民应用破局
目前多数AI应用仍聚焦在内容创作、办公辅助、开发效率等“高频高刚需”的垂直场景中,用户也集中在内容创作、开发者、设计师、跨境卖家等“AI高频刚需人群”中。
但要从工具走向平台、形成类微信或钉钉级的“国民级AI产品”,仍需有待突破突破。未来三年,AI创业是否会产生下一个超级平台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创业者,已经跑出了一个不靠热钱、不靠流量,而靠产品与场景兑现的节奏。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中国AI创业公司正从“技术爆发”迈向“产品验证”。与上一代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新一代AI创业者从一开始就带着更强的全球化思维、更精准的产品直觉和更高的执行密度出发。
也许,我们距离“AI时代的微信、飞书、拼多多”还有一段路。但可以相信,这些聪明的大脑,带着对商业化的深刻理解、对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对产品节奏的精准把控,或许正在这一片热土中,孕育出一个百花齐放的AI时代,乃至一个「超级Agent」或「超级平台」。
往期文章:
AI公司解读第8期:全球超6000万用户涌入,国产团队PixVerse(爱诗科技)杀入AI视频榜单全球前三
AI公司解读第7期:半年售价2000万,Haivivi(跃然创新)的AI毛绒玩具是鸡肋,还是下一个泡泡玛特?
AI公司解读第6期:国产芯片上桌,燧原要做“中国的NVIDIA”
AI公司解读第5期:AI+硬件的出海范本,就看Plaud
AI公司解读第4期:LibLib——汇聚2000设计师的中国版Midjuonerd
AI公司解读第3期:秘塔AI——最适合严肃学习的搜索引擎
这家中国软件公司,悄悄把AI创意工具做到了全球前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