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向杨振宁泼污水 (驳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转载)
是谁在向杨振宁泼污水 (驳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急性子湖南人
当今网络上多无知妄言,其中最让我不能接受的,莫过于对杨振宁先生的无端攻击。
网络上对杨先生的攻击,主要落在两个方面,一是极力贬低其学术水平,但这很难得逞,因杨的学术成就实在太高,旁人拍马也追不上,这方面的指责很难奏效。况且杨的学术地位早已得到世界公认,小丑们纵有心涂墨,也只能陡呼奈何。
但另一类攻击主要落在杨振宁先生的人品上,在网络上屡次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文章,捏造、颠倒各种事实,攻击杨振宁不爱国,尤其是不热爱他的故乡中国。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种手法卑劣、漏洞百出的文章,居然能在网上和者甚众。让人不得不感叹网络上的某些读者的轻浮与无知。为了说明真像,澄清误解,特作一文献给网友。
提起杨振宁,大多数人会想到他和李政道一起因为宇称不守衡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当时他们两人都拿得是中国护照,应该算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这项最高荣誉。但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于此,杨被认为一生中至少有三项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这的确是极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爱因斯坦一生中也只有五项诺贝尔奖级的研究成果。而其中,杨振宁先生的规范场理论被公认为物理学上最为重要的基本方程,被认为是描述基本粒子行为的基本方程,它与牛顿的力学方程、麦克斯韦的电磁场方程、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狄拉克的量子理论并称为物理学的基本方程。杨的另一项成果,杨—巴克斯特方程,也被认为是一项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并且越来越重要的成果。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说,杨振宁是当今物理学界最为重要的物理学家,堪称当今物理学界的泰斗,这使华人在物理学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往我们在学习物理学时,所遇到的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伽俐略、牛顿、焦耳、爱因斯坦…,崇敬不已,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西方人,而杨振宁用自己的辉煌成就为物理学史上留下一个东方人的印迹。他用事实表明,东方人也能登上科学的最高殿堂,这对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尤其是对那些因旧中国时代积弱已久而深怀自卑心理的海外人士是一项极大的振奋。杨振宁被许多人当作偶像与旗帜也就不难理解。
杨振宁先生不仅学术成就极高,而且对生养自己的故土中国一直怀有深厚感情。杨多次回国,向我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各种合理建议,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尤其是杨振宁在1971年首次访华。当时中美尚未建交,只不过是以往僵持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有人形容当时中美交往的大门只不过开了一条缝,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挤进来了。杨当时这样做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事实上杨第一次访华回国之后就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与KP打交道,对当时的很多美国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KP在当时的美国早已被妖魔化了,试举一例,六、七十年代,美前总统里根在当州长时,曾下令开枪屠杀游行示威的学生(好象是柏克利的学生),当被媒体质问其原因时,他解释说,他下令开枪是因为知道游行队伍中有KP在活动!KP就该杀,里根的潜意识就是这样认为的,而他这套观念显然被很多美国人接受(里根后来一直混得不错,当了总统)。在当时的形势下,杨竟敢冲破阻力,和KP作亲密接触,的确是需要勇气的。对此,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曾激动地说,“杨振宁教授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他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科学家,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任何一个外籍科学家能和杨振宁教授相比的。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每次都给我们提出许多建议,他是祖国的忠实的儿子,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事实上,杨常常有这种不惧时势,不畏人言的逆潮流动作。
对于杨振宁的首次访华的效果,清华大学的聂华桐教授这样说:“杨先生在1971年第一次回国访问回到美国之后,他对中国的情形作了很多报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作用。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关于中国的情况的报告,他在这方面的报告,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交往,杨先生的功劳是非常之大的。”
[ 本帖最后由 小走 于 2006-6-5 06:06 编辑 ] 杨振宁不断奔走于中美之间,为中美交往牵线搭桥,并时常在西方宣传中国的正面形象,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反华势力的嫉恨,苏联、台湾均极为关注,如1979年的苏联的《苏联文集周报》中就攻击杨振宁是“中国派到美国的第五纵队之首”。(杨振宁在中美1978年正式建交时担任美国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建交作出巨大贡献)
杨为国家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享有崇高的荣誉。他的一些关于治学方面的论述,一直为笔者所推崇,并有所裨益。吃水不忘挖井人,事实上他一直是笔者心中的偶像。然而时光进入21世纪后,在网络上居然屡屡出现攻击杨先生的贴子,这些贴子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惜捏造种种事实,手段均极下流无耻。事实上,这些攻击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让人奇怪的是,这些贴子究竟来自何方,颇耐人寻味。
攻击杨先生的有一些所谓李政道的支持者。这些人摆出一副学术仲裁人的模样,用李政道来极力贬低杨先生。其实,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这种学术版权之争,旁人是插不上太多的嘴的。类似这种争论古已有之,牛顿和莱布尼茨就争过微积分的发明权,虎克还和牛顿争过牛顿三定律的归属权呢。在我看来,不管杨、李二人如何争论,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必将以二人的共同劳动成果写入历史,实在没必要再多费口舌,先挑起这场争论的人总有些不对的地方。这场争论的确是李政道先挑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有关文献记录)。其实查一查就会发现,李政道的一些有价值的成果都是与杨振宁合作时产生的,李在自传中也承认这点。两人合作破裂之后,李政道再没有什么出色的成果,而李的学术人品也似有些问题,否则在哥伦比亚大学也不至于被中国留学生们背地里称为学霸了。(忽然想到球霸,一笑。)反观杨振宁,分手后依然成果不断,杨-巴克斯特方程、纤维丛理论的研究在数学物理领域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热潮,杨也隐然成为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可见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科学创造力,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两人合作时,谁的功劳大些,明眼人自不难看出。看到昔日的合作伙伴成就日高一日,李政道这位上海商人家庭出身的精明厉害人物心里多半不是滋味,酸溜溜地冒出一句,宇称不守恒大部分是我的功劳。这种信口开河自然惹恼了杨振宁,从而引发了一场谁也不想看到的争吵,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有人还用邓稼先来攻击杨先生,这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且不说两人本是极好的朋友,两人一直互相敬重,杨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比邓高两级。杨第一次回国时,点名要见邓稼先,正好使邓从红卫兵的迫害中解救出来。(有兴趣的,可参见邓的夫人许鹿西教授回忆录)凭心而论,在我国的两弹元勋中,邓稼先先生虽然是很出色的,但若按中国人热衷的排名来看,从个人贡献及影响力来看,邓应是排不进前五名的,排在邓之前的起码应该有这几人,钱三强(有了他,中国造原子弹才有点底气),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周光召甚至于敏。(参见贺贤土院士回忆)在此我决无贬低邓稼先先生的意思,我对他是极为崇敬的。邓为什么这样出名,恰恰是因为他和杨是同学,给了媒体一种炒作的机会,使得在网上,一提到两弹元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邓稼先。其实,攻击杨先生的家伙知道自己和杨振宁相比连一泡屎都算不上,只能别有用心抬出邓先生来,妄图盗用邓的崇高威信来贬低杨振宁,手段卑鄙下流。殊不知两人本是生死相交的朋友,邓先生九泉之下若是有知,晓得自己的事迹竟被用来攻击自己的老友,只怕也难以安心。
攻击杨先生的人,我相信一定有不少所谓的民运分子,因为杨在不同场伙说过一些直话,得罪了他们,引起了这帮家伙的痛恨。比如杨曾在河殇很热时,公开质疑其彻底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做法。杨而且在89年北京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动乱时,在美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政府的行为,这的确是冒了大风险的,要知道当时KP的形象在西方世界就如同刽子手一般,在此时作这种表态,表现出其独到的眼光。历史表明,杨当时是对的,政府的措施从大体上也是对的(虽然我当时无疑也是学生中的一员),若当时让所谓民运分子得逞,搞前苏联、俄国那一套,我们的下场会极惨(前苏联的底子比中国不知雄厚多少倍),那样台湾估计早已独立,香港也很悬,西藏,新疆,内蒙古就算还未独立,也一定在走向分裂。人民的生活肯定比现在要惨得多。(要知道,在俄国曾有一段时间,为生活所迫,母亲送女儿,丈夫送妻子上脱衣舞学校)。在这件事情上,杨的勇气、眼光让我对他更加钦佩。 近日,又在水木清华bbs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清华学生怒斥杨振宁”(以下简称清文),该文明显是一篇伪作,我相信没有哪个清华学生会去干这种事,谁又有这资格?这篇文章通篇捏造事实,颠倒黑白,手段卑鄙下流,用心险恶。试举几例,文中为了贬低杨振宁,就用李政道来作对照,说什么李同情红色中国,而杨同情台湾,说杨是最早去台湾,最晚来大陆,在这里,清文作者是想把杨振宁描述成一个不爱国的人,妄图利用网友的爱国热情来打倒杨,他也基本上阴谋得逞了,网上和者甚众啊。看到这里,我不禁要对清文作者说,真是不容易啊,为了打击杨振宁,绞尽脑汁,几乎无招可使,只好捏造事实,谎话连篇了。事实恰恰相反,杨振宁正是以同情红色中国闻名的,如前文所述,杨最早来大陆,而且是在李政道、陈省身这几个高级别的华人学者中,最晚去台湾的一个。杨振宁1982年才首次访问台湾,距离他第一次来大陆已过了11年,要知道从美国去台湾可比来大陆方便得多,而且蒋介石在世的时候,就力邀他去,但杨振宁终未响应。李政道倒是常去台湾,且常常指手划脚,仿佛是他家的自留地一般。
清文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攻击杨振宁不回国,而且捏造事实说邓稼先和杨振宁同船去美国,结果一个回来,一个未回,制造对比效应,以博得网友认同,手法不可谓不高明,可惜并非事实,杨比邓高好几届,去美国更比邓早好几年,邓在美国的日子很艰难,(邓未拿到奖学金),也得到过杨的帮助。老实说,杨振宁如果一学成就回国,不仅得不到诺贝尔奖,杨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可能不会有机会参加两弹的研制,但若是留在中国搞理论物理,可以预计,以杨爱提意见,直话直说的性格,很可能被打成右派,关入牛棚,哪里有可能取得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成果?而且理论物理的研究属于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成果基本上是世界共享的,在中国只要多查资料,也是能够分享成果的。做物理之类的理论基础研究并不一定要在中国,倒是可以利用美国的奖金实力、研究条件多做一些。所以杨在接受采访时,老老实实地说自己留在美国不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没想到却成了伪君子们攻击的把柄。李政道不也没回吗,而且李加入美国国籍比杨要积极得多。李政道虽然到美国比杨振宁晚,却比杨要早3年入美国籍,伪君子们怎又不说了呢,甚至吹嘘李政道道德水准如何高,涵养如何好,其实李的不能容人的品格,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早已闻名。看着这篇文章(清文),我不仅想,如此不择手段地攻击一位老人,其用心究竟何在?难道都是李政道的枪手,李的品格虽然谈不上高,应该还不至于如此下作吧。我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该文作者不是婊子,就是婊子养的,而且他妈在怀他时仍不忘大做生意,他的脑子被顶坏了,已分不清是非了。
网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攻击杨振宁的文章,几乎成了中国网络上的一道怪异的风景,据说清文光在清华的bbs论坛上就出现了近百次了,这帮鄙子大概和纳粹一样,坚信谎话说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理。可惜他们并不能得逞,中国一句古话,谣言止于智者。这样一篇明显要丢尽清华学生脸面的烂文,竟也不见几个清华学生反击,反倒要我这个非清华的人来说几句公道话,清华网友的耐性之好,涵养之深,见识之高,倒也让我这个急性子湖南人万分佩服的。是了,杨振宁是西南联大毕业的,若算是清华校友,北大和南开也可把他拉去当校友,不算正宗清华校友,所以清华人也不用太买帐。(开个玩笑)
其实攻击杨振宁的小人还是有一些脉络可寻的,我相信其中必有不少李姓人士的杰作。中国虽已进入21世纪,宗族思想仍有相当的市场,看到杨振宁和李政道闹翻,一些李姓人士便要义务赤膊上阵了,大呼小叫,极尽攻轩之能事。前一段时间为李鸿章翻案也有这种影子在内,叫得最响的就是这些家伙。中国若要公正、健康的发展,破除宗族势力的影响决不是一件可以忽略的事情。 杨振宁和另一位物理学界的名人——居里夫人是有很多类似之处的,两人都是物理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居里夫人拿了两次诺贝尔奖,一次物理,一次化学。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地位甚至还在居里夫人之上。两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了祖国国籍,但都心念故国。居里夫人本是波兰人,后入了法国籍,但她把自己发现的元素取名为Po,以记念她的祖国波兰。有意思的是,居里夫人也曾被人捏造事实攻击道德败坏,有生活作风问题,以致她唯一次的申请法国科学院院士竟未成功(那时她已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此后再未申请院士),这被认为是法国科学院永久的耻辱。不过,居里夫人起码在自己的娘家波兰还是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的,起码波兰人不会这样无聊,有这么多的道德家。杨振宁就没有这等幸运了,虽然也费尽心力,仍难讨得娘家人一个好字,甚至被冠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名,让全世界人民都要衷心感叹中国人的道德水准真是高啊!
杨振宁想必并非完人,但他毫无疑问是一位为中华民族争得巨大荣誉,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理应被视为民族的骄傲与英雄。对于这样一位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为中国的强大与进步贡献力量的老人,谁又有资格去挑刺呢?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不让海外学子心寒吗?借用一位哲学家的话,你只看到人家眼里的一根刺,却不知自己眼中种着一棵树!曾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耻的。但我要说,一个民族如果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英雄,甚至对其唾弃和伤害,这个民族是可怜和可悲的,甚至是没有希望的!
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的一生时,曾十分激动又满怀尊敬地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是有感而发的,其时欧洲正笼罩于纳粹的阴影之下,不少知识分子慑于纳粹的权势,放弃自己的良知,卖身为奴。其实当今的中国社会也有极为类似的一面,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在财富和权势面前,不知还有多少中国知识分子能挺直腰杆,保持独立的人格。如果这个社会上当权的净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国有危难时,谁又能挺身而出?这个社会实在污秽太多,需要有杨振宁这样的清流来洗涤一下了。仿照爱因斯坦的话,可以这样说,杨振宁先生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如果有三分之一存在于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间,中国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前途,如果能有一半存在于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间,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议的领袖! 附记:和杨先生并无任何交情,却花了几天时间来写这么一篇文章,只因网上品质低下的文章太多,让人看不过去,同时也避免让其误导网友。据说杨曾来过一次湖南大学,我知道时,时间已错过,很有些遗憾(我是中南大学的)。
谢绝辩论,我也不回贴,因为这文章已花了我不少时间。我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研究人员,借天涯的人气,并请同意我的观点的网友转载之。所幸我本并孤独客,本文最后所附是另一位网友所列的杨振宁的一些事迹,并不全,有几条我也未加确认,可供感兴趣的人查证。
1.杨先生在70年代初率先冲破重重阻力来华,开让世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当时台湾全力想让杨首先去台湾访问。
2.1977年2月27日,杨振宁在美国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以 8 000美元的代价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3.1979年1月30日,在华盛顿全美华人协会等组织举办的欢迎邓小平的宴会上,杨振宁致了题为“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的欢迎词。
4.杨先生极力推动中国基础科研(向毛主席建议要重视基础研究并被采纳)
5.担任美国“华协”主席,极力促进中美科技文化交流
6.参加发起了“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
7.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组织CEEC(与中国学术交流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进修
8.1982年,杨振宁直接写信给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再次提出建议。
9.1983年,杨振宁倡议的‘冲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基金会”在香港组成,杨振宁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10.极力建议中国要优先发展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11.促成香港实业家刘永龄先生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生数学奖”
12.任邵逸夫奖基金会理事、评审会主席
13.在陈省身先生所建立的南开数学研究所内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
14.帮助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院
15.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筹措大量资金,不久前还筹得1000万美元
16.为清华大学请来姚期智这样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华人世界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
17.积极维护祖国统一,明确反对“台独”,指出“合作兴,分则衰”
18.积极参于“保钧”活动
19.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杨振宁四处奔走,做了大量工作。每当“上海公报”签字的纪念日,杨振宁等便在美国各重要英文报纸上刊登巨幅广告,呼吁美国当权人遵守“上海公报”诺言;同时,他们还组织针对白宫、国务院及国会方面的游行示威,在电视、电台发表谈话,到美国各地演讲,向美国人民阐述美中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
20.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参众两院里没有华人的席位。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董事会里,有波兰人,有黑人,但也没有中国血统的人。杨振宁每想起这些,心中就非常不安。1984年,时任特拉华州立大学物理系教授兼校董事的吴仙标先生宣布竞选特拉华州副州长,这一举措得到了美国许多著名华裔人士的支持和赞助。杨振宁立即发起组织了一个支持吴仙标的委员会,其成员有: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任陈香梅、电脑巨子王安、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加州州立大学校长吴家玮等。由于吴仙标的才华和许多华人的大力支持,他成功地成为当时在美国政坛上担任最高职务的华裔人士。
[ 本帖最后由 alimatou 于 2005-11-17 15:07 编辑 ] 。。。。。。杨振宁71年访华,是邓稼先接见的。杨在上飞机前问邓:“听说中国偷窃了美国的导弹技术”。
当时杨的来访是有目的的,据说 主要是受命了解中国火箭和核弹的研发进程。 他回美国后做了报告。
杨是聪明的人, 但他太聪明了。 反而缺少了些诚恳。
说他爱国,是比不上丁肇中的, 与丁不同,杨不曾为中国引进任何尖端的设备, 他的贡献都是一些“面子上”的。
杨在学术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但他和他的同窗邓稼先是不同的人,虽然年轻时在美国同时毕业。 现在哗众取宠的人太多,动不动就喜欢把名人踩在脚下,仿佛如此人们就可以高看他一眼。 杨是比不上邓稼先,钱学森,可是看过所谓清华大学学生的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大作,简直有点红卫兵打到反革命的架势,当真可恶。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捧上天,就是踩在脚下,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学的客观一点,新闻板块帖过那篇努批杨振宁,后来沉了 原帖由 溜溜达达 于 2005-11-18 00:05 发表
杨是比不上邓稼先,钱学森,可是看过所谓清华大学学生的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大作,简直有点红卫兵打到反革命的架势,当真可恶。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捧上天,就是踩在脚下,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 ...
$不错$that is just what i mean. (can not type chinese now.) 原帖由 溜溜达达 于 2005-11-18 00:05 发表
杨是比不上邓稼先,钱学森,可是看过所谓清华大学学生的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大作,简直有点红卫兵打到反革命的架势,当真可恶。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捧上天,就是踩在脚下,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 ...
是啊,
有本事自己得了诺贝尔再说.很多人会评价别人, 却不会做实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