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ulcmate 发表于 2008-6-28 10:19

回复 20# 的帖子

我书看得不是很多的(但我有决心改变这个事实$汗$ ),就是讨论严肃话题的书看得不多。以前看书是为了学语言,所以都很肤浅,后来是为了消遣,所以也不学术。我也不喜欢用被人研究探讨出的科学体系来评判某种思想或思维方式。
尼采更不能被划分于某一系统。他的 zarathustra 本身就不是一本纯哲学理论书,而是近乎于诗词的,只不过已被他的哲学思想完全渗透的散文。他在很多处都说 mein mund ist nicht fuer diese ohren. 而且他在副标题就已点明这本书特殊的角色:ein buch fuer alle und keine。我想他不是想清楚的阐述什么,而是用语言的色彩勾画出他个人的哲学空间。而uebermensch就是这个空间里的一颗北极星。他说人是动物和uebermensch之间的桥梁,而要达到 uebermensch 这个状态,要把自己推往untergang, 要去蔑视自己,和一切。这些词语很容易被误解,因为他们有消极和批判的色彩。但作者已不在乎这些。他的本意是:人们即使在幸福的时候,也是被禁锢的,是幸福禁锢着他们,因为他们不愿接受不幸福的状态。所以,人要学会蔑视自己的幸福;虔诚的人在宗教的笼罩下会感到安全,正是这种局限的安全才是他们不安全感的来源。所以,他要让上帝死去;人与自己和他人的矛盾是由人性所定的,要根本解决这些矛盾,只有去克服自己的人性,而这,他自己也知道不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他说他会在战斗中血淋淋地倒下。战斗指的是和自己人性的战斗。它宣扬所有的人都去“战斗”:die welt braucht krieg. (这句被希特勒等人听到了,所以人们也一同唾弃尼采);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在尼采眼里都是人们为了在他人面前保护自己利益的手段,这种保护随之带来的也是伤害(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正义去杀人),所以他要人们去蔑视伦理。很多人在这里就开始误解他,而这正是他的哲学升华的起点。他的蔑视不是否定,而是想让人们知道,这些笼罩我们生活的东西,即使是好的,但还有更高的一层空间在它们之上。uebermensch 就是有幸能把头探到这层空间的人。所以我觉得,他跟叔本华有本质的区别。他的批判,不是悲观的,而是要给现实世界重新定位。
整本书他都是以坚定的立场来给别人展示他的世界的。他没有论述什么,而是以身为例地刻画出uebermensch的心理经历,情感思维。很多语句不能只靠单句去理解。而要读完很长一段,去体会它的内在含义,和感情。
很多学者对一套思想都只是praesentieren,而尼采手下的zarathustra,是做到了repraesentieren. 我想这也是他很难被人接受和理解的原因。
至于他的哲学有没有用。。。。我感觉哲学就像纯数学。而心理学,社会学等,就相当于应用数学。我想这个比喻可以解释我的看法了吧。

[ 本帖最后由 csoulcmate 于 2008-6-28 11:39 编辑 ]

Bettencourt 发表于 2008-6-28 10:38

这个帖子放在德育论坛有些不着调。

csoulcmate 发表于 2008-6-28 10:41

德国哲学家。先做些广告,也是为感兴趣者打一些学习的基础,增一些对德语文化的兴趣。

Bettencourt 发表于 2008-6-28 10:49

原帖由 csoulcmate 于 2008-6-28 11:4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德国哲学家。先做些广告,也是为感兴趣者打一些学习的基础,增一些对德语文化的兴趣。

哲学家能从社会,人的行为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做出个人的诠释,但是他们并不能最终解释,并施加影响。因为他们欠缺的知识太多,所以注定不能逃脱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至于尼采,随着读者对其了解的深入,也会逐渐经历:“疯子”->“不是疯子”->“还是疯子”三个阶段,他们自己往往都不能跳出自己理论的宿命。

:D :D

csoulcmate 发表于 2008-6-28 10:5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仁无智者见到的是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害羞$

hichoc 发表于 2008-6-28 11:03

原帖由 csoulcmate 于 2008-6-28 11:19 AM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书看得不是很多的(但我有决心改变这个事实$汗$ ),就是讨论严肃话题的书看得不多。以前看书是为了学语言,所以都很肤浅,后来是为了消遣,所以也不学术。我也不喜欢用被人研究探讨出的科学体系来评判某种思想或思 ...

zarathustra的文笔极好,而且也不厚,是哲学的诗的语言,这一点就很值得一读了。我还是同意你的核心观点的,这个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比喻很好,我感到你是尼采的一个知音,只要一个人的哲学对另一个人有启发能产生共鸣就是好哲学!

Bettencourt 发表于 2008-6-28 11:03

原帖由 csoulcmate 于 2008-6-28 11:5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仁无智者见到的是什么,我就不太清楚了。$害羞$

所以学哲学的人,总爱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其说哲学是聪明人的学问,不如说是蠢人用来效颦的道具来的更为贴切。

:D :D

hichoc 发表于 2008-6-28 11:06

原帖由 Bettencourt 于 2008-6-28 12:03 PM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学哲学的人,总爱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其说哲学是聪明人的学问,不如说是蠢人用来效颦的道具来的更为贴切。



其实你没有觉得吗,你这句话就很哲学啊,说明你对哲学有自己的某种看法。哲学是哲学,反哲学也是哲学。

Bettencourt 发表于 2008-6-28 11:17

原帖由 hichoc 于 2008-6-28 12:0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你没有觉得吗,你这句话就很哲学啊,说明你对哲学有自己的某种看法。哲学是哲学,反哲学也是哲学。

人们对哲学的误区在于,一厢情愿的总是爱把描述社会,人性,逻辑的东西归于哲学的范畴。可惜的是,你认为的属于你的哲学范畴,也许在别人看来根本就是如同小儿打酱油一般的轻松。

在这个世界上只需要神学,科学和美学就足够了,哲学纯粹是多余。

csoulcmate 发表于 2008-6-28 11:28

叔本华曾经蔑视过数学,说那是最低层的一门学科,因为那是唯一一门可以用机器就能履行的科学。一下子就证明了他根本不懂数学是什么。
往往无知的人就最容易做出一些杀伤力很强的谬论。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有喜欢尼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