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a
发表于 2008-7-24 14:19
原帖由 鲜虾云吞面 于 2008-7-24 15:1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算法一看就是没在国内待过的 发回重算:D
国内也人和人不同,做管理层或做销售靠近市场的,出去公款机会多些,开发部门,机会就不那么多了....搞不好,你还得自己掏钱请下属
黏土
发表于 2008-7-24 14:25
这确实要看你回去到底是干嘛了,如果你准备搞开发的话,我觉得留在德国做几年还是可以,销售的话,早回去其实还真的不错。
还有,回ls的,我觉得,还真是不适合德国的生活。每个人对生活品质的定义不同,平时在实验室也跟德国人聊天,不过真没啥大意思。
[ 本帖最后由 黏土 于 2008-7-24 15:31 编辑 ]
mwa
发表于 2008-7-24 14:39
原帖由 黏土 于 2008-7-24 15:2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确实要看你回去到底是干嘛了,如果你准备搞开发的话,我觉得留在德国做几年还是可以,销售的话,早回去其实还真的不错。
还有,回ls的,我觉得,还真是不适合德国的生活。每个人对生活品质的定义不同,平时在实验 ...
德国确实是没啥意思...:D
尤其是德国人,真的很奇怪嫁个德国人的MM们怎么打发业余时间的,能取得生活乐趣也真还不容易
至于说回国做销售..要是外派还可以,要是自己回去,除非你的行业有自己将来出来做的可能,否则,国内销售的压力多大你知道不...$考虑$
pingp
发表于 2008-7-24 14:45
87岁老母亲步行近百里探望入狱儿子(图) 2008-07-24 10:18: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网友评论 1267 条 点击查看
[*] 核心提示:一位87岁的老人,到了衰老的时候,才知道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入狱,她以最原始的方式,步行近百里地去看他。这个老妇人,一天内来回走了近两百里地,只为短短半个小时的探视。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5/50/5054DA48E5FB7F5FE0DEE89D96644ACE.jpg赵巧云老人和她的家中国青年报7月24日报道 她已经87岁,到了衰老的时候,但当她得知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入狱后,她以最原始的方式,步行近百里地去看他。这个一生贫苦、没识过字的老妇人,背着馒头、西瓜和鸡蛋,一天内来回走了近两百里地,只为短短半个小时的探视——
赵巧云许多时候已经开始犯迷糊。蒲扇刚刚还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里的被子,就记不起搁哪儿了。蓝头巾前一天明明还在床头,第二天不知怎么到鸡窝上了。自己10个孩子的名字,她也甚至记不全。她已经87岁,渐渐“迷了,老了”,到了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但有个念头在她心里却一直很清晰——她想念儿子。
6月,她收到周口监狱的一封来信。邻居对着不识字、耳朵又背的老太太,足足喊了10多分钟,才让她明白,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罪入狱了。
这是大儿子第三次入狱,她并不太吃惊。“彪儿(大儿子乳名)打小都不学好。可好儿子,赖儿子,都是俺儿子。”她这样对村里人说。
因为不知道儿子在监狱过得怎么样,能不能吃饱穿暖,她决定去看望她的“彪儿”。她一点不清楚,从她家所在的河南省太康县大许寨乡黄寺村到周口监狱到底有多远,究竟要过几座桥,穿几个村,经几个县。她只知道,她得去看“彪儿”。
等两只母鸡下了8只鸡蛋,她决定上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要出远门,包括住在附近的小儿子。临走前一天,她亲手蒸了10多个馒头,又拿麦子换了两个西瓜,还用手团了4个酱豆饼,统统装进一只编织袋。
7月10日,天刚麻麻亮,赵巧云就准备出发。她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因为床头裸露着指针和电池的钟,已经好几年不走了。她从床边的红绳子上扯下一件旧得看不出底色的衣服,套上她瘦小的身板,又穿上一双带绊儿的绣花黑布鞋。她揣上几乎所有的积蓄,总共85元,这其中“还有一张是50元的大票子”。她把那只编织袋扛在背后,然后动身了。她打算走着去监狱,因为舍不得一出门就花钱。“老了,赚不来钱,一分钱看得跟磨盘一样大。”她总这样唠叨。
方圆数十里地,她很熟。年轻时,她在周围讨过饭,所以“路感”很好,甚至还能分出“南北”。但走出这片地后,她就迷路了,只好拿着监狱的来信四处问路,问路边开小店的,问豆子地里正在干活儿的农人,还不时拦下骑自行车的汉子。她不停地走,饿了,就从编织袋里掏出馒头,边啃边赶路。渴了,就去路边人家讨水。尽管两个小西瓜在背上滚来滚去,可她舍不得吃。
她固执地想:“那就该是给儿子的。”
她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还有多远。她只是不停地走,就像出嫁前“淹三年、旱三年、蝗三年”那会儿,她跟母亲四处逃荒,走的路看不到头。
天越来越热,衣服湿透了,湿裤脚裹在腿上,害得她好几次都险些摔跤。脚上没有穿袜子,鞋浸着汗,一走就“咯吱咯吱”响。编织袋像雨布一样贴在背上,越来越沉。她不得不一次次歇下来,找一棵树,贴着树干蹲下,再脱下鞋,塞在屁股下,最后坐踏实。不过她很克制,歇不了一会儿,就又站起来走,因为怕“歇久了,腿软了,站不起来”。身上经常汗津津地发痒,她就在树上蹭蹭。
“跟牲口一样。”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她要去看望的“彪儿”,是她10个孩子中活下来的4个孩子之一。大女儿嫁到了河北,在她看来是孩子们中生活最好的,“生意做得大,发了大财,一年能赚一两万呢”。小女儿嫁在同村,如今在温州打工讨生计。快50岁的小儿子是个泥瓦匠,家里日子也紧巴。唯独大儿子最让她操心,也没少挨她打。村里人总能见到80多岁的母亲举着棍子、拿着鞋子追着60多岁的儿子打。前些年大儿子常年不回家,回一次,就往母亲手里塞钱塞礼物,但做母亲的拿着钱就往地上摔,说这钱不干净。“我啥也不要,我只要你好!”母亲苦口婆心地嚷嚷着说。
每个孩子在她心里都“般般重”。直到去年,年近九旬的赵巧云还帮着小儿子放羊。在她早年拉扯孩子最艰难的时候,曾有人要收养她的孩子,她哭了好几天,哪个也不舍得给。最后,她不得不带着最大11岁、最小6个月的孩子外出讨饭。尽管如此,每年春节,她还是会分给孩子们每人5分钱的压岁钱。“那日子,拔不出来的苦!”她如今回忆说。
但这一辈子,她可没想过放弃。这一次,也一样。
她又上路了。走得时间长了,腿肚子越来越硬,“突突跳得疼”。终于一步一挪地捱到了西华营,她有些支撑不住了,“累得像根面条”。眼看着一趟趟从西华营到西华县城的长途中巴打身边过,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上了一辆。为此她花出5块钱。
这5块钱让她少走了近40里地。但西华县城到监狱还有好一段路,揽活儿的摩托车开价10元。“贵得吓人。”她嘟囔着。又开始闷头往前走。
终于,在离监狱不太远的地方,两个好心的姑娘用摩托车把她送到了目的地。有人给她算了算,从她家到监狱大约110里地,她走了足足有70里。
当赵巧云踉跄着来到监狱时,下午探监的时间还没到。她就坐在门口等。她似乎一辈子都在等这个儿子。他总是在外流浪,很少回家,一到春节,她就苦苦地等他。她还记得自己吃的最后一餐肉,是去年春节年三十,跟大儿子一起包的饺子。
这回,她又等来了自己的儿子。当她被领进探视间,隔着双层玻璃,她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彪儿。
不等开口,眼泪就顺着满是褶子的脸颊滚落下来。亲属和犯人只能通过玻璃两边的电话通话。她耳朵背,听不清电话里说什么,只是一口一个“彪儿”地叫,边喊边比划,急得哇哇大哭。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从玉华)http://cimg2.163.com/cnews/img07/end_i.gif
wey
发表于 2008-7-24 14:45
国内工资单上的数字只是收入一部分。
以一个在北京外企的同学为例子, 每个月交通补贴1000,元, 午餐补贴800元,电话费900元(发电话卡),也算是外企避税的一种方式吧。只是需要车票报销,用不完, 到季度末到处找人要的士车票。
黏土
发表于 2008-7-24 14:53
呵呵, 跟我同学一样,每年回国,看见我,都是问我“朋友,发票有吗?”
:D :D :D
drach
发表于 2008-7-24 14:58
标题有问题,5年前是100个回去的里面有1个能拿25万,现在是10个能拿15万,原先那个个中翘楚已经能拿50万了,呵呵
mwa
发表于 2008-7-24 15:01
原帖由 wey 于 2008-7-24 15: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国内工资单上的数字只是收入一部分。
以一个在北京外企的同学为例子, 每个月交通补贴1000,元, 午餐补贴800元,电话费900元(发电话卡),也算是外企避税的一种方式吧。只是需要车票报销,用不完, 到季度末到处找 ...
这些都算到你那个薪水的PACKAGE里面的,我以前和国内公司谈回去的补助了什么都要一起算的,你以为18万都是写在明处啊
mwa
发表于 2008-7-24 15:03
回去外企根本就没啥意思,除非让偶组建办事处....
前几天叫我微软的朋友现身说法你们还是断不了念想...他可是比较稳定的啊,微软研究院啊,不是微软公司
mwa
发表于 2008-7-24 15:04
说老实话,我赌你们能力比他差得很远,无论是人际上还是技术背景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