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dhhql
发表于 2009-7-1 14:14
到底是不是真的?前两天说是假新闻,今天又看到有媒体报道了。。。
现在混淆视听的消息实在太多了,MJ走了还要拿他来炒作挣钱,真是缺德
希望那孩子是真的出来澄清,还个公道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5 22:51
支1000欧元<<
杰克逊娈童案受审视频首曝光 痛斥指控者撒谎(视频)
迈克尔·杰克逊1996年因娈童案接受律师问讯的视频,近日因杰克逊去世而首次被媒体挖出,并公之于众。
迈克尔·杰克逊1996年因娈童案接受律师问讯的视频,近日因杰克逊去世而首次被媒体挖出,并公之于众。视频对话显示,杰克逊在接受闻讯的时候痛斥指控他娈童的人是在撒谎,他还澄清了关于自己“同性恋”、“漂白皮肤”的负面传言。
杰克逊说:人们相信那些关于我的谎言和编造谎言的人。我是一名美国黑人,我对此感到骄傲,我为我自己的肤色而荣幸。漂白皮肤是个谎言,我并没有漂白皮肤,那是谣言。他们说我想要一个白人小孩和我一起玩耍,这是谎言。就职典礼也是谣传,他们说我不想出席克林顿总统的就职典礼。还有,我不是同性恋。如果你没有和一个人面对面对话,就不要随便评论他。因为你们所听到的都是谎话,这是我不能理解的行为。
视频:杰克逊娈童案受审视频首曝光,他痛斥指控者撒谎。
杰克逊娈童案受审视频截图。
lorelei
发表于 2009-7-5 23:22
音频视频呢?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5 23:41
93# lorelei
我从开元网复制过来,不晓得为甚过来视频就失踪了。请直接看开元网。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00:33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7720-1246635633
本文标签: 迈克尔 杰克逊
你见过我的童年么?
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
因为我已经环顾四周
在我心中遗失和留下的部分
没有人理解我
他们认为这是如此古怪
因为我一直开着玩笑
就像个孩子,但请宽恕我
人们总说我不太正常
因为我喜爱这些自然的东西
这已成为我的宿命
去补偿我的童年
——摘自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童年》
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结果。
这是我最近的文章中屡屡提到的观点,它也可以在超级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身上得到验证。
6月30日,杰克逊死讯传出,国内一家杂志第一时间对我发出讯息,希望我能就杰克逊之死乃至其一生写一篇文章。我想写,但是很惭愧,我根本不是杰克逊的歌迷,对他了解甚少,只是在两年前写关于布兰妮斯皮尔斯的故事时,才顺便了解了一点杰克逊。因为布兰妮的传记作家说,杰克逊和布兰妮很像,他们都是失去了童年的巨星。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我开始去看关于杰克逊的一切资料,如死讯报道的专题、媒体对他曾经的专访、他的自传《太空漫步》,也开始听他的歌,看他的MV。
渐渐的,一丝淡淡的伤感从我心底升起,我看到,作为我们这个星球有史以来人气最高的演艺界明星,杰克逊的故事与我们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分别,他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成为巨星的秘诀:忠实于自己
杰克逊有无数耀眼的成就,这让他成为演艺界传奇中的传奇。如果说,这是他自己营造的结果,那他是如何营造的呢?
在他的自传《太空漫步》中,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说到底,最重要的是忠实于自己,忠实于你爱的人,还有要努力工作。我指的是不能想明天,只有今天拼命工作,不停的练习,不停的奋斗。我指的是开发你的智力,让它达到最高的水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得最好,在你职业的领域里,要比任何活着的人都懂得多。你还得学会运用一切条件,抓住每一分机会:手头的一本书,可以跳舞的一块地板,或者可以游泳的一池水,只要是你的,都要加以利用。
从这一段话中,最容易看到的是“努力”,而杰克逊从5岁起就一直在努力。这是他出道时的年龄,这个年龄太小了,所以他记不清楚当时的很多细节,他只记得自己一直在“拼命的唱歌,尽情的跳舞,还有就是做那些对孩子来说过于沉重的工作”。好多时候,他放学回家,一放下书本,就得马上做好去录音室的准备。到了那儿,他就得一直唱到深夜,直到过了上床时间。
并且,这不是某一天的故事,而是他例行之事,结果是,他根本没有其他孩子所共同拥有的童年。他最初合作的唱片公司的马路对面有一座公园,在录音室里的杰克逊,只能好奇地盯着他们,盼望着能像他们一样,随便就可以走出这间屋子,“我对这种自由的渴望超出了一切”。
假若只有“努力”,和对自由的渴望,那别说成为超级巨星,杰克逊或许连普通明星都不可能成为。关键还是,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对此,杰克逊写到:
在我对整个童年生活的印象中,演唱工作占了绝大部分,不过唱歌是我所热爱的。我不像朱迪•加兰,她是被父母逼着走进这一行业的,而我选择它是因为我能从中得到乐趣,演唱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歌唱是因为我必须唱,不是由于父母或家庭的缘故,而是由于我的全部内心生活都溶化在了音乐的世界中。
这正是杰克逊所说的“忠实于自己”。如果“忠实于自己”还能带来巨大的快乐,譬如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太棒了。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杰克逊参加一个全校性的演出,他穿着黑裤子和白衬衫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攀上每座高峰》。他唱完后,礼堂里掌声雷动,许多人站了起来,他的老师一个劲的喊叫……这一幕永远留在了杰克逊的心中,他每次想起这一幕都感到快乐。
这的确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你“忠实于自己”做事情,结果得到了无数人的认可。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人,做自己和得到关系中的认可似乎总是一对矛盾,要么是做自己而失去别人的认可,要么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失去自己,但杰克逊很幸运,他很早就发现,他越是忠实于自己,就越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
越忠实于自己,越谦卑
但是,到底什么是“忠实于自己”呢?这个问题如果从理论上阐述,是非常艰深的一件事。幸运的是,那些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给出了更直观也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在《太空漫步》一书中,引用了同样是超级巨星的约翰•列侬的一段话,它可以说是“忠实于自己”的真谛:
当真正的音乐——那是来自宇宙的音乐,是超越人们理解的音乐——走到我心中的时候,它们与我本人无关,因为我仅仅是一条通道。对我来说,我为音乐而生,音乐又把自己给予了我,而我又将它表述出来,这是我唯一的乐趣。我就像一个中介体。我就是为寻找这样的瞬间而生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的天才们其实只是一个中介体,只是一个通道,当天才们保持通道的开放时,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它就会通过这个通道而表达出来。所以,即便天才们也不是在“创造”,他们只是在表达而已。
所以,至关重要的是保持通道的开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你必须忠实于自己。简而言之是,你必须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建议,别人的建议常常会干扰你,影响你通道的开放程度,如果你过于在乎别人的建议或评价——这其实是过于渴望别人的认可,那么这个通道就不可能保持开放,来自宇宙的音乐或其他事物,就无法走到你心中。
这是那些拥有第一流才华的人们的共同之处。譬如,日本“动画之王”宫崎骏曾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而“股神”巴菲特则说,“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导我要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什么是对的,不要根据他人的意见来做判断”。
杰克逊不如巴菲特幸运,杰克逊的父亲约瑟夫非常粗暴而专制,他一直希望杰克逊能听他的,但幸运的是,妈妈凯瑟琳会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想“忠实于自己”,这是我们的天性,在我们的童年,只要有一个重要的亲人教导我们相信自己,那我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学会这一点。不过,很可惜,无数人没有这个机会,我们中太多人从小到大一直听到的都是,你要做一个乖孩子,你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看自己。
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通常会认为,做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和自大,事实恰恰相反,那些真正能“忠实于自己”的人,最后都会学会谦卑,因为他们发现,那些所谓的才华并不是“我”的,而“我”不过是一个通道罢了,如果我保持这个通道的开放,那些才华就会通过“我”来表达。
在这一点上,杰克逊也有认识,所以他自称是“上帝的乐器”。
为了保证“上帝的乐器”保持通道的开放,杰克逊做了很多抗争。刚过20岁时,他没有和一直以来的经纪人——父亲约瑟夫——续约,以这种方式解雇了父亲,因为他觉得,不是父亲在为他工作,而是他在为父亲工作,而且父亲希望杰克逊在每一方面都听他的。26岁的时候,在杰克逊的建议下,杰克逊兄弟与合作了多年的唱片公司摩城公司解约,原因是,杰克逊兄弟想自己创作歌曲,而摩城公司坚决反对,甚至说,你们都不应该提出要创造自己音乐的要求。
这令杰克逊非常沮丧,这不难理解,不能“忠实于自己”的人都会有这种沮丧。
杰克逊演出时,很多时候都戴着一顶帽子,但他最初提出这个主意时,也遭到了唱片公司的反对。对此,杰克逊的认识是,唱片公司希望他们能保持那种令他们成功的风格,而不要做任何冒险。
这不仅是摩城公司的看法,也是更为成功的哥伦比亚公司的看法。但经过各种各样的抗争和事实的检验后,杰克逊越来越坚持一个观点:“要是你感觉到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错误的,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立刻做出判断。”
最大困难在“我那面镜子里”
虽然在“忠实于自己”时有一些矛盾,但杰克逊的演艺之路仍可以说一帆风顺,没有遭遇任何重大挫折就一路走来,顺利成为了全球最瞩目的超级巨星。
然而,在这条看似无比顺利的路上,杰克逊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杰克逊描绘说:“我必须克服的最大困难恰恰显现在我的那面镜子里。在很大程度上,我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是与我的名人身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他自己的那面镜子里,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形象。并且,由此,他认为,观众们也不能接受他的形象。
在杰克逊看来,他遭遇的第一个重大挫折发生在青春期,那时他长了粉刺。他写到:
粉刺使我变得郁郁寡欢,我开始下意识的抵触起一切东西来。因为气色欠佳,我变得很害羞,见到人时很窘迫。真的,好像我越是拼命的照镜子,那些粉刺就蔓延得越快。我的外貌使我情绪低沉,因此我亲身体会到,长粉刺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对我是如此之大,甚至搅乱了我的全部生活。我和别人讲话时不敢直视人家,而是把头低下去,或者转向一边。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甚至我都不想迈出房间一步。我什么也不去做。
事实从不伤害人,伤害人的是对事实的看法。事实上,杰克逊的哥哥马龙也长了很多粉刺,但马龙毫不在乎。之所以有这种差异,原因是杰克逊和马龙对于粉刺有不同看法。
他们看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杰克逊没有给出答案,但可以推测的是,杰克逊是不能接受自己长粉刺的样子,而马龙能接受自己长粉刺的样子。更深一步的分析是,杰克逊一部分的“我”不能接受另一部分的“我”,而马龙那里似乎没有这种冲突。
结合杰克逊的童年就可以明白,杰克逊的这种冲突是,他的“内在的小孩”与“内在的父亲”相互不接受。
杰克逊童年时曾遭父亲虐打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杰克逊的自传中写到:
我们热爱表演,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其中。每天放学后父亲就坐在屋里陪我们练习,我们演唱给他听,他在那儿挑刺。谁要是乱了套,谁就得挨揍,有时是皮带,有时是鞭子。父亲对我们一点儿都不含糊——那是真正的严厉。马龙什么时候都要出点儿毛病,而另一方面,我却总是因为排练之外的事情挨打。父亲总是把我弄得又伤心,又疼痛。我呢,便总想给他也来几下,结果却招来更多的打骂。我抓起鞋就向他扔去,或干脆挥动拳头乱打一气,因此我挨的打比哥哥们加在一块儿的还要多。我一还手,爸爸就气的简直要杀了我,要么就把我撕成两半。妈妈告诉我,当我还很小的时候,就爱还手,这我不记得了,但我还能想起为了躲父亲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把他气得发疯。我们之间就是这么一种乱七八糟的关系。
这一段话可以找到马龙和杰克逊不同的答案。马龙 “什么时候都要出点儿毛病”,其实是一种被动攻击,他通过表演中的被动攻击表达了对父亲的愤怒和不满,但杰克逊是直接还击。直接还击的好处是,杰克逊不必通过伤害自己的演艺能力而表达不满。
杰克逊的抗争,会引起父亲更大的怒气,结果是招致了更多的虐待。父亲经常倒提起幼小的杰克逊一通暴打,甚至在杰克逊四五岁时,戴着恐怖面具从窗户里爬进房间,接着大声尖叫,目的是教育杰克逊学会在晚上睡觉前关窗户。这一幕给杰克逊造成极大创伤,他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被恐怖的恶魔绑架。
约瑟夫还经常无情地嘲笑儿子的相貌,而最经常嘲笑的对象是杰克逊的鼻子,约瑟夫带头给儿子起了一个外号“大鼻子”。
谁是《Thriller》中的僵尸?
如果你了解杰克逊的故事,读上一段文字,你可能立即会明白,杰克逊很多的荒唐之举和天才创作都是和父亲的冲突所致。
最明显的是杰克逊的整容,据说他做了12次整容,而杰克逊则只承认两次,一次是给百事可乐做广告时被烧伤所以需要整容,一次则是整鼻子,而他之所以整鼻子,是嫌自己鼻子太大。这自然是和父亲无情嘲笑他是“大鼻子”的结果。
他最负盛名的MV是《Thriller(惊怵)》,其画面十足是恐怖片,先是反映了一个黑人男孩和黑人女孩谈恋爱,结果月圆夜时男孩变成了可怕的狼人,接着又是一对黑人青年谈恋爱,男孩用唱歌取得了女孩的欢心,但不知不觉中,他们走到了墓地,男孩的歌声唤醒了墓地上所有的僵尸。看到僵尸,男孩一开始感到害怕,但接着和僵尸们一起载歌载舞,而且也成为了僵尸的样子,那个可怜的女孩无论逃到哪里都会被找到……
看到这个MV,我立即联想起约瑟夫戴着面具从窗户里爬进杰克逊的房间,而这一MV的最后一幕画面就是僵尸的手击穿窗户旁边的墙壁伸进来扼住女孩的脖子。并且,这一幕画面中的“惊怵”和“无处可逃”,是杰克逊歌曲中的常见主题,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像是杰克逊童年时他与父亲冲突中感受的再现。
其实,无数艺术家通过艺术表达的重要主题,就是他们童年时令他们心碎的感受。例如一个艺术家在小时候曾看到一个人头滚落在她脚下,这令她毕生都在做噩梦,而她很多的艺术作品的画面也是在展现这一幕。
杰克逊和约瑟夫这对父子的冲突一直延续到了杰克逊死后。杰克逊的遗嘱中,似乎没有提到父亲,他留下的折合2亿美元的遗产,父亲也没有参与的份了。同样,约瑟夫在儿子死后出现在公众面前的第一反应是大笑。
所以,很多分析认为,杰克逊之所以整容,是因为他想抹去自己身上一切和父亲相像的影子,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他的“那面镜子”里总是不能接受自己本来相貌的原因。他整容,他戴墨镜,都有着同样的含义——不接受自己的本来相貌。甚至他患严重的白癜风,也是心想事成的结果。在《谁是你人格的对立面》一文中,我讲到我一个朋友,他自己选择和老婆生了第二个孩子,孩子出生后又觉得是亲手杀死了一直以来的愿望——和丑陋的老婆离婚然后迎娶美貌的情人,之后他的手便患了白癜风。
不要和爸爸一样,杰克逊的这种愿望甚至延伸到了他的后一代上。现在已确认,他的三个孩子都没有他的基因。可能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个是他没有生育能力,另一个是他不愿意让父亲的基因通过自己传递下去。或者说,他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一如他不想再自己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
然而,这注定是一份徒劳无功的工作,无论他怎么努力,他不仅从法律上是父亲的儿子,从相貌乃至心理上都是父亲的儿子。法律和相貌自必不说,心理上他也无处可逃。他的MV《Thriller》,可以理解为,他发现,当面对心爱的女人时,他也变成了僵尸——也即父亲那样的人。
在《太空漫步》中,杰克逊承认,他爱第一任妻子、猫王女儿丽莎•普雷斯利,而丽莎在接受采访时则说,她与杰克逊的夫妻生活让她感到非常无助,“我就像一台毫无感情的机器任人摆布,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发生的一切却无可奈何。”
在亲密关系中,杰克逊非常单纯,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感,同时对别人的感受似乎缺乏感知能力。譬如,他非常喜欢他的妹妹珍妮•杰克逊,结果当珍妮结婚时,家人甚至都不敢告诉杰克逊,而珍妮离婚后,杰克逊甚至都无法掩饰他的高兴。
许多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上做到了出类拔萃甚至站在了世界巅峰,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上却非常幼稚,以至于无法拥有一个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也像是杰克逊的写照。
猝死,抑或自杀?
没有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令杰克逊难从成人那里寻觅到安全、温暖和爱,而他则将这些期望都投入到了另一个地方——他的儿童乐园“乌有乡(Neverland)”。
“乌有乡”是欧美童话人物彼得•潘(别名“小飞侠”)生活的地方,彼得•潘从很多地方抢了一些被父母忽视的孩子,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只有游戏和欢乐的乐园,而且永远不会长大。彼得•潘是很多西方男人的梦想,杰克逊尤甚,他在整容时便将自己的鼻子整成了彼得•潘的样子——小巧而且上翘。
杰克逊认为,他最大的痛苦是早早成名而失去了童年,所以他花重金打造了这个“乌有乡”,这个占地约1093万平方米的别墅区在1988年始建时就花去杰克逊2200万美元。2006年,迈克尔已经濒临破产,可他还是举债400万美元来完善“乌有乡”。
“只要你个头不到1米,你就很容易走进迈克尔。”这是从1964年就跟随照顾迈克尔管家的心得。“他有点害怕成人的世界,他根本就不必长大。”
可以说,“乌有乡”和孩子们成了杰克逊这位被全球无数人崇拜而又超级孤独的超级巨星的精神寄托所在。
但是,即便这里他也不能获得安宁了。1993年,13岁男孩伊文•钱德勒对精神病专家和警察说,杰克逊对他性侵犯。该案据说最终以杰克逊付出2000万美元而和解。后来,杰克逊再次被另一患癌症的男孩控制性侵犯,但于2005年被宣告无罪释放。
尽管两起案件都以杰克逊无罪而告终,但世人对杰克逊的看法有了极大变化,他的天皇巨星的角色旁又多了“恋童癖”这一称号。直到他逝世后,他的名誉才得以彻底澄清。现在已29岁的伊文•钱德勒近日忏悔说,杰克逊并没有对他性虐待,他是在父亲指使下起诉杰克逊的,目的是为了“致富”。
但我想,就算伊文•钱德勒在杰克逊生前做这番忏悔,这两起起诉对杰克逊的创伤仍是难以平复的,因为对他而言,乌有乡和孩子们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寄托所在,但乌有乡再也不单纯,乌有乡已是伤心地,那么他还能去哪里圆梦?
我们的愿望既可以成就我们,也可以毁了我们。听了无数的故事后,我总能发现,上帝好像在和我们开玩笑。你要什么?真的吗?好的,我给你,我可以给你更多。这更多的,常常成为噩梦。
杰克逊如此痴迷乌有乡,并对孩子们如此热爱,是因为他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而且注定不可能再实现的愿望——重新拥有一个完美童年——投射到了乌有乡和孩子身上,但因为他对他们过于执着,于是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伤害。
当然,乌有乡本来就不是圆梦之地,甚至可以说,杰克逊寻找童年的梦想乃至他对父亲的痛恨,可能都是一种误解乃至自欺。
他说,因为做童星失去了童年,所以要找寻童年。然而,真正令他失去童年的,可能并不是密集的录音工作,而是父亲的暴虐。也就是说,他真正想寻找的,是与他的童年不一样的童年,是一个没有父亲的暴力、冷漠和控制的童年。彼得潘的乐园,不仅是快乐的,而且也是反叛的,彼得•潘在他的乐园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能力强大的,可以击倒成年人的领袖。
但是,他真的是想将父亲的影子从自己身上抹去吗?有没有可能,事实恰恰相反,他真正渴望的,是获得父亲的爱与认可?
我想答案应该是后者,而想将父亲的影子从自己身上抹去只是表象。例如,将大鼻子整成小鼻子,与其说是对父亲表达不满,更像是按照父亲的意愿行事——我将你讨厌的大鼻子整容成小鼻子后,你可以给我多一份爱与认可吗?
很多受过虐打的成年人,意识上和浅层潜意识中,是对曾虐待过自己的父母的巨大的愤怒、仇恨、不认同乃至想断绝关系,但深层的潜意识中,仍然藏着自婴儿时就一直不断酝酿着的渴望——“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我也想获得你们的爱。”
助手的贪婪杀死了杰克逊?
关于杰克逊的意外死亡,一些分析会怪罪其医生,认为是他们乱开要害了杰克逊,但在我看来,这是杰克逊自己的选择。甚至,他的这次意外死亡,如果从潜意识上看,更可能是一种自杀。
意外死亡前,杰克逊正准备复出,以50场演出的方式来挣取高额回报,以此缓解经济压力。
仅仅从金钱上讲,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作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明星,杰克逊仍然有着巨大的号召力,甚至他的实力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这样做,会毁了杰克逊另一个精神寄托。他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不仅是他“那面镜子”里的形象,也在乎观众眼中的形象。以现在的形象去面对观众,他真能接受吗?就算不说形象,他的嗓音还在吗?他颠倒众生的“太空步”,已年过50岁的他,还能跳得起来吗?
去年12月,杰克逊传记作者哈普林出版了《杰克逊的生命只剩6个月》一书,而该书出版的6个月零一天后,杰克逊去世。哈普林说,他早就认为,杰克逊的经纪人、医生和顾问们会害死杰克逊,无论是杰克逊的外表、生理状况还是心理状况,都根本不具备完成一场音乐会的条件,更不用说50场,但他的团队却出于贪婪想推动杰克逊这样做,这只能迫使杰克逊走向死亡。
然而,说真的,作为一名歌唱家,在自己的音乐会即将开始前死亡,是不是一种更好的死亡方式呢?
lorelei
发表于 2009-7-6 00:41
这位作者可真爱卖弄他并不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啊。。。
好牵强的分析。。。。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00:46
盘点:迈克尔-杰克逊生前的十大头衔(组图)http://ent.QQ.com 2009年06月28日14:29 腾讯博客 马善记 我要评论(506)
刚刚上网,看到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因心脏停搏在洛杉矶逝世,终年50岁。
迈克尔·杰克逊太杰出了,特别是在流行乐坛。他的突然离世,无疑是世界流行乐坛的一大损失。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获奖无数,生前拥有无数的头衔,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头衔至少有以下十个:
头衔一:前流行乐坛巨星
头衔二:流行音乐之王(the King of Pop)
头衔三: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
头衔四: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的最新认证)
头衔五: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他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
头衔六:“最佳蓝调男歌手奖” 获得者(格莱美保?WBR>
头衔七:“人道主义总统奖”获得者(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为酬谢他在不酗酒驾车的活动中的成效卓著,特邀他至白宫并颁赠一座人道主义总统奖给他)
头衔八:“十年最佳艺人奖”获得者(1990年,他受布什总统的邀约前往白宫受颁“十年最佳艺人奖”)
头衔九:专辑世界销量第一(他拥有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THRILLER》,销量达1.04亿,这是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数据)
头衔十:音乐史上第一位在美国以外卖出上亿张唱片的艺术家
不知道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美国方面还会授予他什么头衔。
迈克尔·杰克逊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celiawu]
>>查看今天全部娱乐新闻每日娱闻QQ收藏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01:01
一代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传奇一生
阅读(70714) 评论(230) 发表时间:2009年06月26日 11:20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8303939-124598643
coco.miyu
发表于 2009-7-6 05:59
{:4_297:}
冰茉莉
发表于 2009-7-6 08:03
本帖最后由 冰茉莉 于 2009-7-6 08:06 编辑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7720-1246635633
本文标签: 迈克尔 杰克逊
你见过我的童年么?
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
因为我已经环顾四周
在我心中遗失和留下的部 ...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00:3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乏味啊,感觉像国内大学写教材的。
yqdhhql
发表于 2009-7-6 10:28
本帖最后由 yqdhhql 于 2009-7-6 10:30 编辑
回95楼
“现在已确认,他的三个孩子都没有他的基因。”
怎么确认的?验过DNA了?
这篇文章就算出发点是好的,也写得够主观武断的,尤其是那些自作聪明的心理分析。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11:16
视频:迈克尔·杰克逊经典劲舞太空步
1991年,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一起出席第63届奥斯卡颁奖礼。麦当娜回忆她曾“色诱”迈克尔,但他只是呵呵的笑。私下里麦当娜是很尊敬迈克尔,她早前曾这样慨叹:“这个世界上惟一不能征服的男人就是迈克尔·杰克逊。”
2009年06月26日08:41来源:优酷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迈克尔·杰克逊主要音乐风格:新杰克摇摆舞曲(New Jack Swing),俱乐部舞曲(Club/Dance),流行/摇滚(Pop/Rock),摩顿黑人音乐(Motown),都市流行(Urban),放克(Funk),节奏布鲁斯(R&B)
主要歌唱特色:假声,痉挛,活力,热情,伤感,警醒,快乐,自信,丰富,时髦,真诚,盛典,神秘,口技
主要舞蹈风格:机械舞、踢踏舞、霹雳舞、现代舞、太空步
视频集: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病逝
(责任编辑:张舒)
yqdhhql
发表于 2009-7-6 12:02
视频:迈克尔·杰克逊经典劲舞太空步
1991年,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一起出席第63届奥斯卡颁奖礼。麦当娜回忆她曾“色诱”迈克尔,但他只是呵呵的笑。私下里麦当娜是很尊敬迈克尔,她早前曾这样慨叹:“这个世界上 ...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11:1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视频在哪里啊,骗人{:4_292:}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12:33
岂敢骗人!不晓得为甚复制过来视频就失踪了,请直接看优酷网。
yqdhhql
发表于 2009-7-6 12:38
岂敢骗人!不晓得为甚复制过来视频就失踪了,请直接看优酷网。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12:3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好吧{:5_371:}
辛苦你了,搬了那么多东西过来{:5_377:}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13:00
105# yqdhhql
悄悄问一句,怎样才能使视屏在复制搬迁的过程不丢失?本人不懂技术活,很不好意思。
咪姆
发表于 2009-7-6 13:07
囧 给个链接啊
-S-
发表于 2009-7-6 13:23
yqdhhql
发表于 2009-7-6 13:25
105# yqdhhql
悄悄问一句,怎样才能使视屏在复制搬迁的过程不丢失?本人不懂技术活,很不好意思。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13:0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悄悄回一句,其实我也不懂{:5_387:}
好像级别太低是贴不了视频的,嫩直接贴链接,然后让亲耐滴咪姆版主帮你贴撒{:5_358:}
yqdhhql
发表于 2009-7-6 13:28
只有不会伤害别人的善良单纯,真诚无私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多感人的好歌,拍出那么多创意无限的好MV,开出那么多场非凡的演唱会.
这不是个人崇拜,牙好胃口就好,这是恒古不变,没有悖论的真理!
-S- 发表于 2009-7-6 13:2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艺术家的作品,都是他们内心的映射
光看一两部作品没有说服力,但是一生的作品足以说明问题
人可以虚伪做作一次,但无法一世
不说了,心里难受。。。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6 13:37
迈克尔。杰克逊说他喜欢小孩和动物,因为孩子说真话不骗人,动物不会诽谤人。
-S-
发表于 2009-7-6 13:41
lorelei
发表于 2009-7-6 13:44
活得虽然值得,但是冤枉,不能给他在媒体上平反而让那些人继续造谣诽谤,我觉得他死的都不甘。不觉得他死了就peace了,必须平反才行。
yqdhhql
发表于 2009-7-6 13:57
MM不要难过,他活着虽然经历了痛苦和冤屈,但也活得精彩,实现了他自己.至少他的才华没有被埋没,所有的好人都认可了他,相信了他,虽然活得不长,但是也值得了.
但世上坏人也多,他们为了私欲,用虚伪和假象成就了他们的势力 ...
-S- 发表于 2009-7-6 13:4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一直在想,如果MJ不死,什么时候才会有真相。。。
这好像是个无奈的悖论
活着,注定不能安宁,死去,才会有人关心
媒体真不是一般的混蛋,生前泼他脏水是为了吸引眼球,现在一边倒的改口风,也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最伪善的就是他们,他们关心的永远只有利益!
Ando
发表于 2009-7-6 19:20
内个叭舌儿还没被干掉么{:5_395:}
gabbie
发表于 2009-7-6 21:03
活得虽然值得,但是冤枉,不能给他在媒体上平反而让那些人继续造谣诽谤,我觉得他死的都不甘。不觉得他死了就peace了,必须平反才行。
lorelei 发表于 2009-7-6 13:4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没错,我特别特别受不了别人被冤枉,像MJ这样被误会如此之深,最后含冤过世的情况,一想起来我就要抓狂!可是咱们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个想起来就更崩溃了!
liuliu女士
发表于 2009-7-6 22:14
好不舍啊{:5_382:}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7 22:16
首页新闻联播专辑单曲精彩人生演讲&采访珍品文库荣誉殿堂歌迷论坛 首页 → 新闻联播 → 专家点评 阅读内容
哭的时候,别忘了擦擦手上的血
[日期:2009-07-06] 来源:MJJCN.com作者:杨波 [字体:大 中 小]
文/杨波
迈克尔·杰克逊并非死于心脏病,他是被我们弄死的。我们包括每一个为他的死感到痛惜难过的乐迷,包括他的经纪人和家人,包括发布悼文的各国政要,包括唱片公司和演出公司,包括从印第安纳到圣地亚哥每一份为此做专题报道的报纸,亦包括那些看热闹、发冷笑,站在某个道德高地冷静有理的人……借顾城的诗,杰克逊说:“我把刀给你们,你们这些杀害我的人。”
我们就是流行文化工业。这项工业的整个生产链含有诸多结点,包括原料采购、锻造生产、包装出厂、销售宣传和最终消费等,我们分工明确、又红又专、恪尽职守。仅在流行音乐工业这个车间里,继猫王、约翰·列侬、科特·柯本等巨星之后,杰克逊是最新出炉的一具尸首。这些巨星的非正常死亡并非事故——何况他们死在已为这条生产线做出了卓绝贡献之后——他们的死揭露了文化工业吞噬文化明星的残暴本质。
为何有以死正身的说法,因为人一死,就无法再做世人等着评价的事,也不会对这些评价做出反应——歌唱的不再歌唱,变态的不再变态——人只好也只会到死为止。死会令死人从混沌的时间长河里浮凸剔透地全身而出,变得不混不乱、易于判断。杰克逊之死证实的最大事实是:他在死之前竟然活着——因为在太多人心目中,自娈童案曝光、他事实退隐之际,他已经死掉了。
现在他真的死了,我们这些杀害他的人才喘过一口气后幡然醒悟:从最初到最终,他原来只是一个才华横溢、情感饱涨、舞步绝尘的歌手。娈童癖、自虐者、整形狂、婚姻骗子、种族叛徒这些画皮从其尸身上层层剥落后,我们才揪心地发觉:原来,他的歌竟然还那么好听,还那么轻易地导致流泪和眩晕。
请看12岁,留着标准黑人爆炸卷毛的小杰克逊,他在杰克逊五人组演唱时如星星般晶亮的眼神,你会明白他注定将成为超级巨星。巨星须有一个价值观上的前提:珍惜并热爱自己的名声,并为令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好、越来越大而奋斗终生。他经营的正是这样一种一生,他一直在维系自己的名誉,直到完全丧失名誉也没停止。都在说他决定做7月份的巡演是为了偿还巨大债务,这或是客观理由吧,但我相信这场巡演也一定是在遭受这么多年的鄙夷、栽赃、嘲弄和谩骂之后,这位王者对自我荣誉的一次破釜沉舟的保卫。
在1995年发行的精选专辑《历史》里,他加进一首名为《小报上瘾者》的新歌来发泄愤怒,那时,媒体和市井谈论不休的也只不过是他的鼻子和脸色而已。他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名为《无敌者》,2001年,这是他面对当时那个逐渐背对他的世界时,傲然呈明的态度。他死后欠了5亿美元,他的钱全部花在接踵而至、至死不休的庭外和解上,他希望一切都在私下解决,可惜人们对他公开行为的兴趣已经降为零。近10年来,当他戴着面罩,像一只皮毛零落的鹿般在街上被人们捕到时,总是一言不发,不过伸出更像张开的大口,恨不得咬噬什么的V字手。我们拥其成为王,又唾其成为鬼——他那么爱我们,又那么恨我们,这种难以究竟的矛盾炸掉了他的心脏。
猫王是惟一可与他相提并论的人。在美国,前者喻为华盛顿的话,后者就是林肯。猫王因白人的身份将黑人音乐带进主流世界,非裔的杰克逊则混淆了肤色和身份,恰如他将福音灵歌、节奏布鲁斯和摇滚吉他混淆一般,他做出了西方最伟大的流行乐,这并未妨碍他成为这世上最失败的人之一。
回头再看流行文化工业里,那些看似合格的产品——艾尔顿·约翰得知杰克逊死讯时正在开派对,他即刻唱了一首《别让太阳在我面前落下》;麦当娜则是止不住地哭,她是哭给自己听的。有个性,至少个性不易被泯灭的人成为巨星后,很难处理其工作核心是要讨好大众,即体现共性这个本质问题,但他非处理不可。个性令其作品张扬有趣,同时成为原罪,将自我撕裂。音乐上来看,迈克尔·杰克逊当然是流行之王;从流行文化工业明星的人生来看,他也给出了顶尖的例证。
杰克逊悲惨、充斥戏剧性的猝死很可能会激发信息时代以来,空前的全球性纪念活动,其声势规模或将超越甘地、戴安娜和列宁的死后,尽管这纪念的根基是兔死狐悲。他的死迹近夸张地激起全球人民歇斯底里的悲伤,看那些哭得直不起腰来的乐迷,似乎他应为此负责一般。
最后,请那些执意祭拜迈克尔·杰克逊的人,哭的时候,别忘了擦擦手上的血。
(《周末画报》)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7 22:27
杰克逊50岁:即使他不受欢迎,他的音乐永远受追捧
[日期:2008-08-29]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文/LESLIE GRAY STREETER
译/xhzhuli
《棕榈海滩邮报》
本文仅供参考
“Michael Jackson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Michael Jackson是一个美国悲剧。”
“他是流行乐之王,而不是怪人之王!!!”
“他永远都是个标准,但是,这家伙就是怪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标准。”
“他是音乐之王,他有一点点古怪,但是达芬奇比他还要古怪,500年后谁又会在乎这个?”
************************************************
F. Scott Fitzgerald曾经写过在美国人的生活不会梅开二度,但是那时的美国还没有成为信息帝国,并不足以在打开Facebook这样一个瞬间将一个王子变成一个贱民。但是有一个简单却复杂的问题却是:
谁是Michael Jackson?
Fitzgerald永远不可能目睹像Michael Jackson这样的美国人生,他今天50岁了,他在公众视野的39年里,人们目睹了他的名望、事业成就、及至少两次容貌的改变,或者甚至三到四次吧。
而尽管观众们不是在疯狂索要下一幕人生大戏的门票,但他们手里却攥着一张旧门票的票根,常常从剪贴簿里拿出来看看,静静回味这张门票曾经带来的那样美好的回忆。
当与Fitzgerald或莎士比亚曾写过的人生命运相比较时,Jackson的旅程—从人见人爱的小天才到震撼人心的流行乐之王再到被人歪曲的杂耍表演者,这样的生活故事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跟引人注目。在这个人生旅程的不同站点上,他看上去,世人发现他每到一站都是一个不尽相同的人。
所以我想知道:2008年,当他的传奇作品《颤栗》发行了正好他的半个人生时,人们究竟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谁是Michael Jackson?”
那些答案会是被镁光灯照亮的戴着闪耀手套的不朽传奇,还是被人扭曲唾弃的娈童怪人,又或者是容貌发生怪异改变、戴着奇怪面具、穿着奇装异服、明显是一个错误存在的却无法被抹煞的天才?
上述答案来自于Facebook上的随机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了Michael Jackson的密友、很久以前的同事、或是朋友的朋友,他们在年龄、种族、地理位置和对Michael Jackson的喜好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我本可以推测出大致的意见反馈情况——Michael Jackson是幕后策划者、一个怪物或一个悲剧人物。然而十分令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自动的区别了这两者:一个是作为世界最大的怪异表演总指导的Michael Jackson,一个是作为艺术界传奇般天才的Michael Jackson。
他们强烈的保护这这个人和他的音乐,因为这对于他们的童年和回忆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并且他们愿意与任何人或事抗争来保护这一切——哪怕是与Michael Jackson本人抗争。
“尽管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存在,但我的一部分将会永远铭记80年代那些黄金岁月,”Amy,Michael Jackson一个31岁的前同事这样讲道,她同样是一个音乐怪人。
“无论Michael Jackson有多少问题,”我的前男友Michael(他36岁,是一名纽约作家)这样写到,“Dave Chappelle的答案也许最好:‘阁下,他创造了《颤栗》!’”
美国在线音乐总编Bill Crandall说对Michael Jackson的整体区分是很独特的。他不是第一个出生在另类年代的另类音乐传奇,“像对于我这样出生在70年代的孩子而言,猫王”Elvis Presley就是一个膨胀的玩笑,但接下来我我才意识到这个人有多么的先锋。”
但是Jackson同时被赞扬着和被辱骂着,甚至是被同样的人同时称颂或贬低。
“Michael成为了流行乐界不可思议的全新形象,成为了流行乐界最不该的存在,”Crandall说。“但是如果你听过他的音乐,它们仍然可以一首接一首的连续播放。就Michael这个人而言,人们并不想要更多了。但是即使这个人不受欢迎,他的音乐却永远受到追捧。”
但是为什么呢?Crandall认为他的音乐就是那样的优秀,超越了创作人的罪孽,以其他黯然失色的艺术家所不能的形式创造了这些音乐。而那些似乎摧毁了他的事情:从童年被虐待、到自我憎恨、到变成受害者,这一切也许都在影射他自己的经历,它们一起催生了这个独特的悲剧,就像他的音乐那样独特。
其他人认为这不仅仅是音乐:“他改变了音乐,成为了流行的标记,并鼓励不同种族的人在一起表演,”我朋友Kim(来自于长岛,33岁的策划)这样写道,“他向我们展示了就算你有再多的金钱或天赋,你都不一定会开心或正常生活,但是如果你的音乐足够强大,你的传奇就一定会延续。”
即使Michael可以恢复到从前的面容,但是他都不可能再是同样的人。发生了这么多事——逮捕、审判和坐在树中进行的怪异采访——让我们在看到《Beat It》里面那张俊俏的棕色面孔带领人们抵制帮派暴力时,不禁想问,“究竟哪里错了?”
但是我们仍然十分肯定的是,有件事将魔法般的永远不会改变或变坏:那就是他的音乐。
Michael Jackson是谁?这个问题真的,很复杂。
lillyanna
发表于 2009-7-7 22:39
评论:杰克逊就是抗击经济衰退的防火墙
[日期:2009-03-29] 来源:MJJCN.com作者:Keen [字体:大 中 小]
文/Bhuwan Thapaliya
译/Keen
在经济衰退的形势更加恶化的情况下,想给金融业引来私人资本也许不太容易。但是对娱乐业来说,这不是问题,——只要那个表演者是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不可争辩的“流行音乐之王”。
无论衰退不衰退,看起来,他的受欢迎程度从来没有收益递减。
明确的事实是,他在4小时内卖出了超过75万张门票,这证明这个男人的伟大,他是整个流行音乐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标志。
迈克尔·杰克逊卖空了五十场伦敦O2演唱会的门票,他的历史性回归将于7月开始,明年2月结束。
全世界的人民都对消费表示怀疑,消费者需求也更加恶化,但看起来经济衰退完全没有影响到杰克逊的歌迷。迈克尔·杰克逊就是抗衰退的防火墙。
全世界的政府都在努力振兴他们的经济。世界银行已经预言2009年将是全球经济最糟糕的一年,而经济学家则预言说解决方案还没有出现。
如果这样想的话,没有人,包括杰克逊自己——这个卖出了7.5亿张唱片,获得13座格莱美奖杯的传奇艺人——,能够想到75万张门票能在四小时内卖完。(加上之前预售的门票共100多万张)
但门票确实卖完了。流行之王上一次巡演还是在1996年-1997年,现在他准备要如骤风暴雨一样统领音乐世界。
“经济衰退在这里只是个假象吗?”
我们被迫要问这个问题,因为杰克逊昂贵的英国演出引发了巨大的经济疯狂,而这个国家据说正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
75万张票都卖完了,他们说世界还在衰退。然后你也许会把你的头皮抓上一千次,说,“怎么会?这些门票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卖完?”
这是一个需要严肃记录下来的摘要,不是吗?但这也是一个信号:世界已经明白什么才是一个伟大的艺人。
但有点讽刺的是,这些人花这么多钱去看迈克尔·杰克逊,但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多花一点点钱去刺激消费者需求并复苏他们的经济?
或许,他们更相信杰克逊和他的娱乐能量,而不相信他们的经济和稳定。
也许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能够有额外的效应,能至少刺激一点英国蹒跚而行的经济。
让我们做最好的期盼。万岁!娱乐经济!
(来源:MJJCN.com/Ohm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