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llowstein 发表于 2007-7-8 13:32

十年回眸,透析奇瑞人才现象

合工帮
  当奇瑞发动机项目实现生产后,奇瑞面临着创立以来的第一个大难题,那就是销售,奇瑞发动机的销售在当时那帮领导人中简直是一筹莫展。而这个时候,新的启发点出现得恰逢其时。当时的奇瑞有家汽车厂,叫芜湖通宝(后被宗申收购),生产通宝小车,依靠敲敲打打的纯手工制造,动则就销售上亿,利润上千万。奇瑞公司领导看到这个利好空间后,马上就准备上整车项目,实现发动机产品的自我消化。随后的整车项目就紧急启动,时隔发动机实现生产之后两年,第一台整车便实现下线。
  车造出来了,整车人才却还未得到解决,这个人才的着眼点就是当时安徽汽车零部件公司(奇瑞公司的前身)的的副总经理尹同耀,当时之所以尹同耀是如总经理的原因就是他们想以总经理的空位来招揽更多的人才,随后进来的金弋波从组建营销小组到组建销售部、销售公司,最后在2003年孙勇空降之前也一直是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沿用的就是老尹的套路。
  这次人才招揽以一汽、合工大系(都毕业于合工大前身安工大)和合肥汽配届为主,合工大系和合肥系的代表人物为人事方面的张萍,销售方面的金弋波等,以及后来的李峰。而一汽方面的代表人物为当时销售公司的刘宏宇、胡清林、吕继志等,后来成为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另外有所谓的“机电学院派”,在这里不做计议。
  这次大规模人才行动的作用在于。从安徽派(合工大、合汽配、机电学院派)角度来看,实现了安徽人才的大集中。安徽人经商做企业,有他们自己的作风,这帮人集中在一起,除了作风和习惯上比较了解以外,还能在对外问题上产生乡土共鸣,同时也由于当地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政府的一些介入,他们之间既能团结一致又能互相制衡。当然,从专业角度来看,他们也都是在这个行业的各个领域积累一定经验或者取得一定成就人才,而能为奇瑞所用,也为奇瑞在发展初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在这个时段,最集中的力量就是在所谓的“合工帮”。同是安工大“合工大前身”同学的尹同耀和金弋波分别主管整个公司和销售公司,聚集在他们周围的骨干力量构成了当时奇瑞公司的脊梁。
  这段时间的人事策略,看重相同的出身和来源,关系密切,专业素养高,一方面沟通成本低,一方面执行力高,另一方面凡事好协商。

乒乓球 发表于 2007-7-8 13:33

十年回眸,透析奇瑞人才现象

一汽帮
  当奇瑞产品克服“准生门”开始在全国市场实现销售的时候,渠道便成为他们最急迫的工作,这个时候,一汽帮开始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于是2002年左右往后的销售工作便属于一汽帮。
  从一汽过来的那些人员分别开始在销售公司担任重要的职务,由此也带来了一汽的一些销售渠道和经销商资源。在奇瑞产品还没有知名度的时候,当时的市场情况,由于政府渠道垄断销售资源的情况还没有完全过去,也还没有多少资金开始全面介入经销商运作,他们利用纯粹个人的关系开始把部分市场的已有经销商“忽悠”进了奇瑞体系,这些经销商为奇瑞的发汗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自身的发展积累一定的财富和经验。
  在这段时间,销售公司内部关系一度剑拔弩张,以金弋波为代表的安徽帮和一汽帮貌合神离,展开了一系列的权力争夺,当然,最后这种争夺谁也没有成为赢家,而是让后来者渔翁得利。从尹同耀的角度来看,金弋波是老友好办事,而一汽帮却占据着网络资源,要命的是这些资源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奇瑞所有,所以他们之间的争夺到了尹同耀的层面就会是半斤八两的博弈,谁也赢不了谁。
  这种争夺到2003年孙勇到奇瑞的时候告一段落,到2004年李峰到奇瑞的时候完全土崩瓦解,一汽帮以明哲保身,完全转变为“奇瑞公民”。但是经过他们这段时间的孕育,奇瑞的销售公司初具规模,并且开始能进行有规律的销售活动。而后出现的“东风派”,与一汽派完全不同的结盟模式,东风派们是与奇瑞公司合资合作的形势作研发工作,对随后风靡于市场的QQ产品研发贡献了重要的劳动成果。
  这时候的奇瑞,由于资金的紧张和经验的匮乏,还没有看到技术的力量和品牌的威力,眼下的就是急需打开市场实现销售,让钱动起来。于是所用人才就是招之能来、来之能用、用之必胜的,而且要带着经验来,带着资源来、带着渠道来、带着成绩来,再也不看重出身来历。

yellowstein 发表于 2007-7-8 13:33

大学流
  2001、2002上市两年的价格杀手锏,让奇瑞产品在市场上初露锋芒,到了2003年上半年,井喷市场让奇瑞开始加大了发展步伐。这一时期的奇瑞从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个环节开始跳跃式的发展,人才梯队急剧膨胀。而对于人才市场来说,去找那么多自由人才,或者从同行去一下子挖来这么多人才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们选择了大学招生。本人也就在那个时候进入奇瑞。同时,他们也在芜湖本地和周边地市开始大规模招聘生产操作工人。奇瑞公司的人员编制从2003年3月份的3000多人一口气传到8月份的8000多人,而后是04年的13000人。
  这批大学生在奇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很快就在各个岗位承担主要的工作任务,而且被奇瑞公司当成将来发展的主力军来培养。当时的这批大学生初出茅庐,在对行业状况和市场经济不了解的情况下,在奇瑞公司埋头苦干,谦虚上进,也确实为奇瑞公司当时的基础工作尽了一份力。直到2004年的一个事件,打破了这种平衡。2004年的一个周一,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人才招聘会的门口,吉利汽车公司的招聘人员拦截奇瑞公司职员,称只要是带着员工证和工资条的奇瑞员工加盟吉利,他们将付出奇瑞公司给予的两倍待遇。这件事情彻底打碎了奇瑞大学生员工的心理平衡,不少人员加盟吉利,不过据部分当事人后来透露,吉利并没有兑现承诺。当时给奇瑞造成很大的人事流失,尹同耀亲自问责各部门第一负责人,严格控制人员辞职率。而根据不完全估计,2003年进入奇瑞的大学生已经离开了3/4。,当然,留下的那部分人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各部门的骨干、科长等管理人员。另一个层面,由于2004年车市寒流的影响,奇瑞公司也需要研所产量和控制成本,一方面也在淘汰员工。
  这段时间的大学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三方面。一是待遇,虽然奇瑞公司的待遇在芜湖还算不错,但是在行业里跟合资企业比,整个一小巫见大巫,人都是往高处走,为了追求更高待遇离职是情理之中;二是当时的奇瑞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内部的办事程序和官派作风初露苗头,刚进入社会的信任在这种低效率的沟通和协调环境中感觉很压抑,同时满眼领导的情况也让这帮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所以选择离开,实际上有些也没有考虑成熟到底是想要什么,只是换个环境;三是芜湖的区域狭隘性,对于满怀梦想的年轻大学生太缺乏吸引力,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高新职位才是他们梦想的,更何况还有大都会万千的诱惑和花样的人生。所以,03、04年大学生的招聘在奇瑞经历过大浪淘沙后,所剩无几。
  这个时段,因为局面的扩大,因为盘子的扩张,奇瑞采取的是召之即来、来之就战,不管你胜不胜的策略,很多员工都成了试验品。当然,奇瑞也成了很多员工的练兵场,亮了个三脚猫功夫,就肚子离开奇瑞闯荡江湖去了。

乒乓球 发表于 2007-7-8 13:34

十年回眸,透析奇瑞人才现象

空降波
  2003年3月,孙勇以新华社第一汽车记者的身份空降奇瑞,开始了他为期8个月的奇瑞销售公司老总生涯。
  孙勇来奇瑞前在新华社做专业记者,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一直跟踪报道奇瑞的发展状况,也跟奇瑞高层有过亲密接触。当时的奇瑞遇到了发展的一个瓶颈,那就是销售网络扩张和网络建设行问题。早在2002年,广州本田就开始引入国际通用的4S店模式,引发了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变革,而奇瑞,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其实的奇瑞公司遇到了不少推广障碍,身为媒体记者的孙勇在这方面的运作具备深度。
  孙勇空降奇瑞后,尹同耀给了他尚方宝剑,说你来了我就给你充分的权利,销售公司你说了算,干不好呢你自己走就行了,于是孙勇就大刀阔斧的开始他的营销革新。第一步,开始品牌整合,奇瑞品牌开始统一冠名“风云”,一时“动静皆风云”的品牌广告充斥大刊小报,同时对产品进行大幅降价,销量急升;第二步,大兴4S店建设,2003年市场的井喷表现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流入汽车销售渠道建设,当时是只要建店就赚钱,奇瑞公司一百多家4S店雨后春笋般林立大江南北;第三是改革销售公司机构,开始扁平化管理,并开始初步重视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第四,加强宣传力度,品牌邀请新闻媒体进行试驾和高端访谈报道。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奇瑞公司在2003年的表现确实值得称道,销量较上年接近翻番。
  但是,孙勇的高调做事风格和跨度过大的手腕在奇瑞公司内部并不受欢迎,同时过渡的宣传也容易树敌,同时,由于降价幅度太大,奇瑞公司的叫好不叫钱,虽然量上来了,单车利润下降了不少。由于各种原因的协同作用,孙勇最终于当年10月分离开奇瑞销售公司,金弋波再掌帅印。人虽然离开了,但是孙勇在奇瑞公司留下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概念给奇瑞公司积累了很好的运作经验,而且04年的车市寒流中,奇瑞公司还是依靠着03年孙勇手里建立起来的渠道这根救命稻草最终艰难度过。
  孙勇是奇瑞公司的过客,也是奇瑞公司这一阶段人才试用的试验品。他对于奇瑞如何引进空降兵、如何使用空降兵、如何管理空降兵上了很好的一课。同时也说明,这个阶段的奇瑞在人事运作方面,没有很好的经验和前沿概念指导,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资源和潜在资源。

yellowstein 发表于 2007-7-8 13:34

十年回眸,透析奇瑞人才现象

福田系
  孙勇走后,金弋波重执帅印。但可惜金弋波生不逢时,2004年车市进入严寒,金弋波重登帅位之时即遭车市滑铁卢,继而退位至副总一职,被原奇瑞公司分管工程的炼雄副总经理取而代之成为销售一把手。金弋波也开始慢慢失宠。
  事实上,市场表现差并不全是金弋波之错,2004年的市场,没有几个人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李炼雄也并没能挽救奇瑞公司的市场颓势。而对于尹同耀来说,销售不景气就影响他整个公司的雄图大业,于是“不换思想就换人”,李峰就在这个时候进入奇瑞人的视野。
  李峰时任北汽福田销售公司一把手职位,也是金弋波和尹同耀的大学同学,在福田以市场运作、经销商管理和分网销售著称。李峰的到来完全改变了奇瑞公司的营销现状、颠覆了原有以金弋波为主体的安徽帮和老一汽派,取而代之的是福田系人员。李峰上任以来,火越烧越旺:品牌的整合、价格的跳水、4S店的扩建、重奖重罚的经销商管理策略、分品牌分网销、售后闭环管理体系等等,让奇瑞的营销顺风顺水的步步上台阶。以至于尹同耀曾在公开场合说:奇瑞之前没有营销,有营销那是李峰来后的事情了。一棍子将金弋波等元老们打杀殆尽。
  对于李峰的聘任,当目前为止还是奇瑞公司人事任命中最为成功的事件,这些年的业绩有目共睹。自此,奇瑞开始进入和执行相对良性化的人才追求机制。

乒乓球 发表于 2007-7-8 13:34

十年回眸,透析奇瑞人才现象

海龟门
  2005年即将到来,车市经历过04年的寒流开始复原,奇瑞公司又走上蓬勃发展的轨道,但是这个时期的奇瑞开始了其国际化道路的开拓,同时由于资助研发水平的要求和车辆核心部件—发动机研发技术的提升,奇瑞的国际运作人才、技术人才、法律人才等,成为奇瑞的心病。
  于是,一连串耀眼的名字相继跟奇瑞扯上关系。发动机方面:许敏、祁国俊、阚雷、辛军、田中文、袁涛、丁少杰等;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从海外归来,在海外从事过多年专业领域的专项工作,都是行业内的专家。许敏归国后,与原奇瑞元老陆建辉共同筹建汽车工程研究院,随后吸引了后续的大量专业人才,并亲自主持奇瑞 18款发动机的自主研发,离职前贵为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祁国俊为车身专家,阚雷为海外市场专家,辛军是技术专家,田中文为技术专家,袁涛为采购专家,丁少杰为售后专家。然而,自06年7月许敏离职后,其他人也陆续离开了奇瑞,标志着这一波奇瑞海外人才引进的彻底失败,也让奇瑞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化步伐遭到了很大的影响。
  以许敏为例,当初加盟奇瑞就是受到了国家经济情况和行业发展的吸引,当然奇瑞肯定也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待遇许诺。他们是来做事的,而分明没有预料到国内企业相比国外企业多起来的那些利益集团问题。随着汽车工程研究院的工作有了起色,业务量大起来,业务单元多起来之后,陆建辉、鲁付俊等奇瑞本土技术专家开始想方设法分割成果和分化海归的力量,于是,更多的所谓商用车研究员、传动系统研究院等等便分而设之,总成部分逐步脱离许敏的掌握。同时,也许是沟通策略和沟通方式之故,做技术的许敏并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其他部门高层进行充分的沟通,所以情感上会被孤立。还有就是技术上的垄断和反垄断,也让他与奇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再有就是采购层面地执行不力和质量管理不力对于研发方面的支持不够,造成其工作阻碍较大。其他的诸如环境、气氛、利益兑现、权力分割等情况,综合起来,最终导致了许敏的黯然离开。奇怪的是,从媒体的各种报道来看,竟然没有看出来奇瑞高层对许敏有挽留之意。而人走后竟然还说出“奇瑞大门始终向你敞开”这样的话语,何必当初!
  许敏他们背着海归的光环回国来加盟企业,一方面企业对他的期望可能比较高,另一方面对于各种关系的处理也很有可能不到位。但是很显然,这些都应该得到企业的宽容和理解,工作出成果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他们在海外都积累了相当经验的行业专家来说,打工不是他们的选择,各种利益小集团也不应该对他们施以太多工作之外的压力,毕竟事业是需要尊重的。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线条来看,奇瑞经历的是从创业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对人才的需求和经营都有其特定时段和特定状况下的性质和方式。而企业发展到十年之后的现在,规模已经挤入行业前十,甚至一度染指探花,竟然没有成形的人才经营脉络,始终处于尝试阶段,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海归的相继出走似乎给了奇瑞公司预警信号,奇瑞高层也似乎感觉到了这种危险性。对于发展中的奇瑞来说,他们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这次的十字路口时如何平衡发展规模、如何分化内部集团利益、如何留住人才,还得如何保持高速发展。于是最近他们开始提出集团化运作的构思,参照他们以前提出的内部互为客户的方式,在各事业部独立运作的同时,通过他们之间的客户关系来相互进行约束相互制衡。当然,目前这只是一种构思,根据奇瑞公司现有的规模,是否达到了集团化运作的成熟条件,也还有待验证。
  
  

Amouage 发表于 2007-7-8 13:35

  厉风则是没有感觉到这清醒的时候足以让他疼得惨嚎的变化,只是自顾自的在那里感悟着,感悟着四周奔涌的能量的变化。他的手诀不断的变化着,而地水火风,则是在他的身体内穿进穿出,一种明悟的感觉就要到了,厉风也感觉到,自己就要想通点什么,但是他就是想不通,悟不明。

  邪月子歪着脑袋看着厉风一脸的沉思模样,看着他的脸上渐渐浮现的明亮的光华,不由得嘀咕到:“助师侄一臂之力,不算什么吧?唉,都怪这几天师傅逼我太厉害了,非要我下山收徒啊,他老人家现在又闭关了,但是在他出关之前,起码要调教得师侄能够下山,然后安全的找到百多个弟子,再把那些弟子安全的带回来才行。”

  嘟了一下嘴,邪月子横了一条心说到:“帮师侄一把,嘿嘿,然后他肯定要帮我一把的,是不是?实在如果这样他都悟不通,那我也只能去华山脚下随便招几个没饭吃的人上来充门面了…诶,这种想法太恶毒了些,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师傅啊,如果招上来的都是白痴怎么办?”

  邪月子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小的玉钟,随后一指弹在了玉钟之上。‘叮’的一声脆响,一圈淡淡的青玉色波纹从玉钟上散发了出来,朝着四面涌了开去。邪月子沉声喝道:“你就是这个天地,这个天地就是你。”

  厉风手上的法诀立刻就停住了,恰好在‘御水诀’到‘御土诀’变化之间。轻灵和厚重,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瞬间在他的脑海中爆炸,一种矛盾但是又和谐的感悟瞬间点破了厉风心头的那一层屏障。

  就是这么简单,的确,就是这么简单。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些能量之中,这些能量也融入了自己。天地万物,就是这些能量构成的,自己也是这样,那么,自己还和这些能量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自己和天地万物构成的基本没有区别,那么,自己和天地又有什么区别呢?

  外界的天地元气,不过是自己身体的延伸罢了,自己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地水火风、风雨雷电,就是自己组成的一部分,利用他们去攻击敌人,或者用他们来保护自己,不就是有如抓起水碗喝水,抓起饭碗吃饭一样的简单么?

  厉风猛的睁开了眼睛,呵呵笑道:“原来如此。”

  他丹田内的那一团散发出明亮紫光的气团狠狠的跳动了九下,外界那磅礴的,被‘聚元阵’所凝聚过来的天地元气‘哗啦啦’一声,彷佛一阵风暴一样的冲进了他的丹田,立刻就变成了他的真元储存了起来。而体内那不断膨胀的真元也彷佛听到了一个信号一样,整个的收缩回了丹田,随后轻轻的向外流转起来。不过,此刻流转的真元,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气态的真元了,而是一种,比较粘稠的,彷佛雾气一样的东西。

  邪月子飞快的把玉钟收回了自己的袖子,就好象刚才手中没有那么个东西一样的连连作揖恭贺到:“师侄不愧是天才啊,想我邪月子到达凝气初期足足用了十七年,你师傅也用了十五年的时光,而师侄还没有四年的功夫,就达到了这种水准,哈,哈,哈,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师伯我真是高兴,真是高兴啊。”

  邪月子心里则是说到:“你吃了古师兄的‘烛龙草’超过一斤,各种五百年火候的草药超过三千斤。小师妹又偷了起码三颗地级中品的筑基灵丹给你,超过十八颗地级下品的灵丹你像是吃炒豆子一样的吃了下去,加上聚元阵所有凝结起来的元气,还有师伯我不惜耗费三年闭关苦修的修为发动的‘宁静心钟’的当头棒喝,你小子还不达到凝气初期,这老天爷也太无眼了一点…整个门派,除了小师妹有二师伯用天级三品灵丹筑基,外带用自己五十年道行相助外,整个门户,就你修道最容易了。”

  当然了,表面上邪月子是笑嘻嘻的看着厉风,就等着厉风向自己说几句客气话了。

  而厉风哪里知道什么叫做客气?他跳起来,挥动了一下手臂,一掌朝着山峰下面压了下去,‘噼啪’一声脆响,一道青色的掌风足足冲出了十几丈远,刮下了七八块磨盘大小的山石,随后把那些山石震成了粉碎。厉风笑起来:“呵呵,这就是凝气初期的水准么?比起以前的威力是强了三成啊。唔…”

  厉风看向了四周的山水,他这才看到,自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所看到的一切。一切景观,都彷佛如此的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哪怕就是一块石头,他也能感觉到那石头上所散发出来的热量。厉风呆住了,这山,这水,和平日里看到的,不怎么同啊。

Amouage 发表于 2007-7-8 13:39

  邪月子也有过这样的感触,他识途老马一般的介绍到:“恭喜师侄了。这凝气期一到,就不用害怕体内真元不够用的问题了,呵呵。除非你丹田严重受损,否则这真气是源源不绝,因为外界元气根本就是随你采用。你以后只要不断的增加真元的质量,尽量的凝练真元即可…至于师侄你看到的东西,给你一句话罢:‘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脱去了肉胎俗眼的限制,是否看得分外分明呢?”

  厉风沉默了一阵,突然的笑起来问到:“呵呵,‘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嗯,师伯,我是不是很厉害了?好像我也达到什么境界了。”

  邪月子默然,他一边吃惊于厉风的灵性厉害,一边则是另有感慨,他仰天叹息到:“可惜,‘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这不过是第一步罢了,师伯和你一样,也就是在这样的境界里面踏步呢,不过,师伯比你早进来了百多年而已…下一境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是要到元婴有成后才能领悟的了…而最高境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呵呵,恐怕掌门师伯,才能勉强的领悟吧。”

  厉风愕然,他想不通,也听不懂,只能茫然的看着邪月子。邪月子摇头:“不要问我,这三句话,是师伯的师傅,在师伯上山五十年后告诉师伯我的。可惜,我自己也才知道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知道后面的是什么呢?”

  厉风歪辩到:“我现在看每一块石头都很清楚,这就是叫做山就是山吧,也就是说,这山在我看起来就是山…诶,那山不是山…妈的,难道山放在这里,我看上去不是山么?”厉风突然发现,这是一个绕口令一般的问题。

  邪月子潇洒的耸耸肩膀,笑着说到:“像是绕口令了,不过,这个问题也是难得思索啊…可是,师侄,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问题存在,所以这才是我们不断精修的动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看清楚这个天和地啊。你现在应该有了那种真正的和天地有如一人的感觉,你觉得如何呢?”

  厉风沉默了一阵,老老实实的说到:“师伯,你想听实话么?”

  邪月子点头,鼓励他说到:“是啊,说实话吧,你的感觉是什么?你是不是觉得,那种天人和契的感觉,非常的美妙,非常的宁静,有如暮钟晨鼓,引人沉迷其中呢?…如果你能悟到这一点,那么你日后自然会静心的修炼啊。”邪月子心里补充了一句话:“静心修炼了,就不会和小师妹一起把我的兰花给挖了…不过,小师妹那时候已经到了凝气期了,怎么,怎么还是这样顽皮?”

  厉风点点头,坦白的说到:“那么,嗯,师伯,真的很想说,我现在很饿,我想吃烤肉,不如我让师伯见识一下我的手艺?这练剑么,就明天再说如何?”

  厉风大眼眨眨的看着邪月子,而邪月子则突然明白,他在书上看到的‘朽木’、‘粪土之墙’,应该做什么解释了。

  看着厉风骑在小猫背上远去的身影,邪月子呻吟起来:“三清道尊在上,我那三年的功力,到底浪费得值得么?”

  一阵凄冷的凉风吹过,两片叶子狠狠的打在了邪月子的脸上,看起来他的整张脸都变成了苦瓜一般。

yellowstein 发表于 2007-7-8 13:40

[幽默笑话]我捡了一个少妇的手机1

现在回想起来,我捡到那个手机真有点儿天意的味道。
  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那时的我毕业整一年了,正处于一种没有爱也没有存款的生存状态。说没有存款,其实户头上还有个一千几百块钱。说没有爱情,我在QQ上还TM泡了个MM。不过话说回来,那个小丫头片子还真能折腾人,NND每天晚上都要我陪她语音,要我给她讲故事哄她睡觉,而且常常一讲就讲到深夜。她是睡着了,老子错过了宿头,每夜都几乎是通宵未眠。以至于我每天上班的时候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公司里的几个无聊男女成天拿我打趣,经常有人神色暧昧的问我昨天晚上在干什么。
  更让我郁闷的是,公司那段时间刚好接了个大工程。我原本打算夜里泡妞,白天上班是偷个懒休息下。可是这个工程一来,老子一上班就开始像个王八蛋似的忙,哪里能偷得到懒?无奈之下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会抓紧时间睡觉。
  记得那天是个星期二,晚上下班的时候已经八点来钟了。前一天晚上老子被那丫头折腾了大半夜,白天又忙了十来个小时,所以一出公司门就直想着睡。等上了公车,发现居然还有座位,感觉像是中了体彩一样爽,抢过去坐下。屁股一挨着座椅眼皮就开始打架。车子开动之后没摇晃几下,老子就在公车上睡着了。

乒乓球 发表于 2007-7-8 13:41

[幽默笑话]我捡了一个少妇的手机2

等到我醒来的时候,公车刚好开过了我家所在的那一站。我心里那个气愤,叫司机停车,可是人家哪里会听。无奈下只好坐到下一站才下车。下车前偷偷朝那司机竖了下中指,然后开始往回走。
  下车时已经快九点了,天也早已经黑定。我一边走着,一边在心里对自己说今晚再不能陪那个MM聊天了。再这样下去的话,老子MM没泡到,自己革命的本钱倒先会赔进去。正胡乱想间,突然发现前面的地上有个小包包,黑乎乎的,夜色下瞧不太清。
页: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查看完整版本: 楚天指数,大涨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