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wang
发表于 2009-7-12 16:54
{:5_394:}
frei-xyz
发表于 2009-7-14 17:48
lz推荐的电影都很好啊!{:5_370:}。 我很懒平时就爱看国语电影,向楼主学习了!{:5_338:}
haitian
发表于 2009-7-17 23:54
本帖最后由 haitian 于 2009-7-18 01:03 编辑
第27部 鬼磨坊
The satanic mill
krabat
简介
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以德国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为本,以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德国东部劳齐茨地区为背景,讲述一个有魔法的磨坊师傅和学徒之间的斗法故事。
十四岁的小乞丐克拉巴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要他前往黑昆仑的磨坊!这个磨坊可不是普通的磨坊,原来左眼蒙着一块黑色皮罩,身材粗壮的磨坊主人,是教导他们魔法的师傅,不过就在几个好友们的死亡,让他发现到师傅的黑暗面,他决定以他习得的魔法对抗以师傅为代表的邪恶势力。
http://image-7.verycd.com/16f9d0e1a255c513973aa4c12fc8fb48200782(600x)/thumb.jpg
网上没找到在线看可以下载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5380/
《鬼磨坊》(The satanic mill)世界文学名著 朗读版
http://www.verycd.com/topics/196039/
haitian
发表于 2009-7-17 23:58
本帖最后由 haitian 于 2009-7-18 01:00 编辑
一句话评论
科因茨佩恩纳在其处女作《Ganz und gar》和《我的夏日恋曲》中表现出色,只不过第一部英语长片《交易》却很糟糕,如今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他巧妙地利用光线和场面调度来增强影片险恶的气氛,而且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完美演绎了男孩们之间的友情。
——《每日银幕》
《鬼磨坊》是一部让人们认识到儿童电影可以不用拍得看起来很安全很轻松或者很可爱的样子,同时也告诉大家幻想也可以表现得很黑暗和凶残,甚至可以说这样要比漂亮善良的电影拍起来更加容易……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将会受到全球影迷的喜爱。
——《Twitch》
《鬼磨坊》中的特效用得太明显,影片本身是一个纯粹的童话故事,会让观众看的时候即开心又害怕,几乎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很精彩,唯一的例外就是大卫·克劳斯。
——《Row Three》
幕后制作
原著小说与版权
马可·科因茨沛恩纳的这部电影改编自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的同名畅销小说,此小说被誉为是普鲁士勒的巔峰之作,曾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欧洲青少年文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优良图书奖”等多国的奖项,并已成为德语区家户喻晓的青少年及家长们的读物,不同语言的译本多达三十一种,包括英、法、日、俄、希伯来语等,全球销售量高达已超过210万册。对于所有年龄层而言,该片都是一部激荡人心的冒险佳作,以其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纯真的情感力量,加上巧妙利用、恰到好处的特技效果和神秘莫测的故事情节,真正引人入胜。
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期间,小说的版权最初是落在制片人蒂尔特·吉斯勒(《大魔域》The Neverending Story,1984)的手中。他一开始是想在美国的一家制作公司完成这部电影,只不过由于资金问题最终没有留住版权,计划不幸夭折。到了80年代,本片的制作人克劳森·沃克买下版权,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筹措资金之路。此前联系过另一位德国导演汉斯-克里斯坦·施密特,只不过克里斯坦更加倾向于关注现实主义作品,他宁愿拍摄最真实原始的现实世界,而不是神奇魔幻里的,他很坚决地放弃了《鬼磨坊》。制片方也觉得施密特并非是该片的最佳人选。当时马克还在制作《我的夏日恋曲》Sommersturm(2004)和执导《交易》trade(2007)。《交易》制作完成之后,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创作稍微轻松一些的作品,不能总是面对黑暗。虽然《鬼磨坊》并不具有太多的幽默元素,至少是一部幻想题材。在与制作人接触过几次之后,双方达成意向开始真正切入主题。
《鬼磨坊》的故事既是全球性的也是一则法西斯寓言。原著作者奥德弗雷德·普鲁士勒将自己的二战经历融入到了小说的创作中,当时还是一名士兵的他在俄国被捕入狱。如果说影片中有基督教的成分,那么或许可以追溯到德国人的根源。普鲁士勒通过撰写《鬼磨坊》来自我疗伤,他的所见所闻提供了灵感,当时的德国民众也正是在一个“黑巫师”的领导下,所谓自由和人权的问题都不得不放弃。正因为如此,小说才会在欧洲如此大获成功,在众多青年文学奖项中不断摘得桂冠。导演之所以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就是想告诉年轻人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值得放弃自我而加入到某个组织中去。这就是《鬼磨坊》的世界语言,相信全世界人民都值得探讨这一问题。
·出演过《再见列宁》的丹尼尔·布鲁赫得知电影筹拍之后,毫不怀疑其中有个角色非自己莫属。于是立即找到了制作人克劳森,认真读起剧本来,并且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拍摄计划。事实上早在布鲁赫13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鬼磨坊》的故事就很喜欢佟达,并觉得自己就是他。因而在马克面前曾吹嘘说,一听说马克要拍《鬼磨坊》,第一时间在还没有读过剧本的时候,他就已经答应出演佟达。
·普鲁士勒共有32本文学创作,并被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全球发行量高达五千万本。代表作有《鬼磨坊》、《古堡中的小精灵》、《飞天小魔女》、《大盗贼霍震波》等。《鬼磨坊》早在1977年就曾被改编成捷克语动画片《卡拉巴特》。
中文电子书
http://www.du8.com/books/sepblvz.html
http://store.weamea.com/store1/discs/images/20081224/10/80f94c325b5f4e4c88a9ec50177c8558.jpg
德语有声朗读版 http://www.weamea.com/forum/content/bd069b1d1e51f24b011e66c0ed130ff1
haitian
发表于 2009-7-18 00:09
本帖最后由 haitian 于 2009-7-18 01:11 编辑
《鬼磨坊》作者简介:
奥得弗雷德·普鲁士勒(Otfried Preu?ler 1923年10月23日~)是德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儿童、青少年文学作家。1923年出生于北波西米亚的莱恩贝克(今捷克的利柏雷治),父母亲皆为教师,父亲同时也是乡土研究者。 1942年,普鲁士勒高中毕业后,随即被征召入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为苏联军队所俘,并在当时苏联的韃靼斯坦共和国的俘虏营度过五年的囚禁生活。1949年被释放后,定居南德巴伐利亚州直到今天。1953至1970年间,任职小学教师、校长,并从事写作。其后离开教职,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http://store.weamea.com/store1/discs/images/20081224/10/0fa8cf531b184c738510ccfc1fe02719.jpg
haitian
发表于 2009-7-18 00:14
真正的幻想文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曹文轩
《鬼磨坊》是真正的幻想文学。
我在下这样一个结论时,也就同时意味着我在说,有一些作品并不是真正的幻想文学。这些年,看了太多的所谓幻想文学作品之后,我有一个看法越来越坚定起来:写了幻想的不一定是文学。不要看那些作品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一副汪洋恣肆的样子,其实只不过是装神弄鬼而已,其背后,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货色,更与文学相去甚远。无人不晓的《哈里?波特》,当然还不至于落得这步田地,但文学性不高,这大概是连《哈里?波特》迷们都不得不承认的,而至于说到专家们,至今我还未看到过他们有什么激赏,情形却是:不是缄默不语就是猛烈抨击。我倒不想去对《哈里?波特》说三道四,因为一部作品既然让那么多的人喜欢,自然总有它的道理,不能轻易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愿意将它列入优秀的幻想文学的行列。前不久,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关于幻想文学的论坛上,我曾回答过日本朋友的提问,我说,如果让我来评判《哈里?波特》和《指环王》,我的回答是直截了当的:《哈里?波特》是幻想作品,而《指环王》则是幻想文学。当时,台下的听众都会心地大笑了。
《鬼磨坊》是将幻想放在文学的框架里来做的。首先是文学,离开文学的幻想,在作者看来,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位德国人,由始至终,都在想着一件事:我在写一部文学作品,地地道道的文学作品。而不是:我要幻想,我只要幻想。
这里的幻想,并不是他的目的,只是他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幻想,来展示他的文学精神。他甚至写着写着,就忘记了幻想。他的注意力在一个巧妙的艺术构思上,在一些人物的刻画上,在非常别致的故事上,在一段一段的风景画一般的风景描写上,也在文学主题的深刻揭示上。
当然,《鬼磨坊》无疑是一部想象力非同寻常的小说。从艺术性上说,达到它这样高度的作品,大概并不多。在确定了要将它写成一部文学作品之后,作者展开了无拘无束的想象。那时,他的思维是自由的,没有羁绊,没有樊篱,没有任何的阻隔,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鬼磨坊,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黑水河畔,出现在了德国的土地上。磨坊、人鸦、风驰电掣的骏马……这里,所有的景象和事物都是魔幻世界中的。这个魔幻世界,是独特的,是作者的富有天才的创造,它不同于其他的幻想作品中的那些已经写成熟套的场景。
但这里的幻想,显然不是空空的幻想。这里,有大恶,也有大善。这个鬼磨坊,其实是人性的一个试验场,它比一般的现实场合,更能显示和揭示人性。虽是一部幻想的作品,展示的却是非常现实的主题。作者说道:“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一度与黑暗势力为伍并为之迷惑,直到他从危险的处境中觉醒。”一个幻想性的故事,却是:“我本人的故事,或者说是整整一代人的故事。”从作者的这段讲话,我们可以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幻想文学,其实来自于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它具有强烈的现实动机。而当下雨后春笋般的幻想作品,只是一味幻想,后面并没有现实的背景―――这些幻想,看上去很让人惊羡,其实是很虚弱的,只是一些飘飘然的花活而已。
如此云山雾罩的幻想,只是展示作者的一种没有底蕴的想象能力而已。离开思想,离开美学,离开艺术谈幻想,我以为并无什么意义。真正的幻想得借助于一个人雄厚的知识储备,它是一个人深刻思想的折射,是一个人深思熟虑的美学境界的特别展示。我以为,《鬼磨坊》的幻想就是这后一种的幻想。
中国的幻想文学,相对于《鬼磨坊》,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蜻蜓点水1211
发表于 2009-7-18 09:35
ding
zhuangxk
发表于 2009-7-19 21:05
谢谢LZ哦···
{:2_237:}
haitian
发表于 2009-7-21 15:27
{:2_231:}
ffye
发表于 2009-7-28 22:18
ding ding ding!!!!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