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steps
发表于 2006-1-20 19:09
原帖由 lan 于 2006-1-20 17:42 发表
毛你啊来?
我没明白,什么意思啊?:o
.........杭州话学的还是不好....:mad:
我想说 真热啊(毛热来) .....
lan
发表于 2006-1-20 20:41
原帖由 twosteps 于 2006-1-20 19:09 发表
.........杭州话学的还是不好....:mad:
我想说 真热啊(毛热来) .....
哦,那叫"毛捏类"
就是这么发音的,不过意思就是你说的意思:cool:
kevinlei
发表于 2006-1-20 21:44
yihao
发表于 2006-1-20 22:44
原帖由 kevinlei 于 2006-1-20 21:44 发表
同意,反正我是没见过论斤卖的油条
楼上的MM,你没见过并不说明没有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1-21 01:35
原帖由 丢手绢 于 2006-1-20 18:19 发表
说起菜量来我也是从小走南闯北的,所以深有感触
北方饭店,2个人点菜,人家最多给你点3道菜,多了不给你点了
直接跟你说,吃不了
一上来,也确实是够惊人,大学时候经常去吃酱骨头
那都是一盆装的
后来去了 ...
没错,而且我发现越往北走,就越实惠
记得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去沈阳,因为舟车劳顿,饿了一整天,随便就找了一个饭馆,进去点菜的时候我就和妈妈说,咱们今天多要点菜。
我妈妈也饿了,就点了3个菜,要了4碗米饭。怕爸爸不够吃。
等饭上来了,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那简直就是海碗,是我小时候大人们拼酒用的那种海碗。。。$感人$$感人$
撑死了才吃了小半碗,菜的量也特别足,而且服务员的态度也特别好,人实在,质朴。本来我觉得在天津吃饭就挺实惠的了,没想到阿。。从此就对沈阳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
:lol::lol:
niuniu800623
发表于 2006-1-21 01:38
原帖由 xiaoshuangbaby 于 2006-1-21 01:35 发表
没错,而且我发现越往北走,就越实惠
记得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去沈阳,因为舟车劳顿,饿了一整天,随便就找了一个饭馆,进去点菜的时候我就和妈妈说,咱们今天多要点菜。
我妈妈也饿了,就点了3个菜,要了4碗米 ...
我去沈阳的时候就对那的大清花蒸饺感兴趣了,他家给的菜量真是大啊,光是送的小菜就能叫人吃饱!!!超级怀念!!还想再吃!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1-21 01:38
原帖由 2liang 于 2006-1-20 16:52 发表
你。。。你。。。你歧视我。。。:mad::mad::mad:
我喜欢做饭,不能到这来8一下啊。。。
还有。。。我潜水n久。。。最近出来冒点泡~才发现dolc是mm的天下。。。看来我回头再潜下去吧。。。
:lol::lol:$鼓励$$鼓励$$加油$$加油$
xiaoshuangbaby
发表于 2006-1-21 01:41
原帖由 niuniu800623 于 2006-1-21 01:38 发表
我去沈阳的时候就对那的大清花蒸饺感兴趣了,他家给的菜量真是大啊,光是送的小菜就能叫人吃饱!!!超级怀念!!还想再吃!
老乡也没睡啊
咱们那里也有好几家乾清花饺子店,里面的蒸饺也特别好吃,等你回去了试试
不过还是刚开业的时候好,现在也没有那么好吃了
比较了一下,还是百饺园最好,多年不变~~~~
花火
发表于 2006-1-21 02:29
又想回家胡吃海喝了................
海晶心
发表于 2006-1-21 02:40
半夜起来掺和一句:北方人的馒头到了南方,除了形状变小,名字也换了,比如在我家那里,叫做“麦糕”,听上去好像洋气了啊
还想起一个:一个广东同学许诺我,到他那里请我喝早茶。当时想,这个同学好小气啊,就请喝茶。在我们家那里,也就是绿茶什么的,最多给个小点心。后来才知道,原来早茶在广东是一种文化,可以吃到舌头都没有的哦~~
ps.:偶素南方人,和楼主仿佛老乡
嗯,还有,在我们那里,“知道”不叫做“知道”,叫做“晓得”
杭州话把草纸叫做毛纸,是因为南宋做过首都,所以杭州话不能属于严格意义的南方语言,因为吸收了很多当时北方官话。最典型的:杭州人喜欢说,花儿,鸟儿,但是是一个字一个字念的,可能是南方人舌头弯不过来,北方人说话,儿化音很自然,到了杭州就……
之所以叫草纸,是因为那个东东过去在我们那里是真的用草做的啊,见到过粗草纸的jmxd 们应该看到,纸上还有草的样子。
暂时就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