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18

两个梦
    一个神秘的背影在夜间骑白马行进在吴山县……
  
    他为我们带来第一个梦的故事。这个梦太过惊奇,具体地说,不是一个梦,而是全县之人做了同一个梦。这样的记载确实独异。地点在陕西陇州吴山县。
    陇州吴山县,有一人乘白马夜行,凡县人皆梦之。语曰:“我欲移居,暂假尔牛。”言讫即过。其夕,数百家牛,及明,皆被体汗流如水。于县南山曲出一湫,方圆百余步。里人以此湫因牛而迁,谓之“特牛湫”也。(《独异志》)
    唐朝时,一个县城的人口大致在三四万人。陇州虽比较偏僻,但至少也有一万人。一万人在这一夜居然做了同一个梦:梦见有人骑白马而行,且对县民说:“我要搬家,诸位当中,有牛的,请借我一用。”在该县,拥有牛的家庭有几百户。转天一看,那些牛均一身大汗,像是干了累活一样。
    一县哗然。
    后来,有县民在该县南山之下发现:一夜之间,那里冒出一个大湖。这大湖是那些牛帮忙搬来的吗?这就是那个骑白马的人的家吧?只是那个人是谁?莫非是一条龙?或其他水生灵物?没有人敢到大湖之底看个究竟,他们只是将其名为“特牛湫”。
  
    如果说上面的异梦令全县之人惊异,那么下面的这个梦就只令贾弼一人出汗了。
    贾弼,唐朝一士人,仪表俊秀,于此夜做梦,梦到一人,面貌极丑,对贾弼说:“我想把咱俩面容更换一下,可以吗?”在恍惚中,贾弼轻轻答应了一声。没想到转天早晨起来后,照镜子一看,发现自己的面容竟然真的换成了所梦之人!最先发现的当然是他的妻子,她惊讶于自己的娇躯边睡着一个陌生人。无论贾弼怎么解释,她就是不能相信,她要她俊秀的贾郎,而这个丑八怪又是谁呢?我们可以想象,贾弼一直在解释。越过前年时光,他还在那比划着。但是,谁会相信他的话呢?连他自己也无法相信这一切是为什么。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19

 两只老虎
    这个故事首先道出,在唐朝时,江苏地区的老虎还是非常多的。
    海陵人王太者与其徒十五六人野行,忽逢一虎当路。其徒云:“十五六人决不尽死,当各出一衣以试之。”至太衣,吼而隈者数四。海陵多虎,行者悉持大棒。太选一棒,脱衣独立。谓十四人:“卿宜速去。”料其已远,乃持棒直前,击虎中耳,故闷倒,寻复起去。太背走惶惧,不得故道,但草中行。可十余里,有一神庙,宿于梁上。其夕,月明,夜后闻草中虎行。寻而虎至庙庭,跳跃变成男子,衣冠甚丽。堂中有人问云:“今夕何尔累悴?”神曰:“卒遇一人,不意劲勇,中其健棒,困极迨死。”言讫,入座上木形中。忽举头见太,问是何客,太惧堕地,具陈始末。神云:“汝业为我所食。然后十余日方可死。我取尔早,故中尔棒。今以相遇,理当佑之。后数日,宜持猪来。以己血涂之。”指庭中大树,“可系此下,速上树,当免。”太后如言。神从堂中而出为虎,劲跃,太高不可得,乃俯食猪。食毕,入堂为人形。太下树再拜乃还。尔后更无患。(出《广异记》)
  
    故事中的海陵即现在的江苏泰州。当地有人叫王太,这天晚上,与十四个同伴穿越山野。当地多虎,所以人们都拎着木棒防身。
    真的就遇见老虎了。
    老虎甚巨,于路上挡道。王太等人虽带木棒,但多半是用来壮胆的,一旦真的遇见老虎,大家还是非常恐惧。其中一人说:“我们不能都死于虎口!听说遇见老虎后,可以脱下衣服摇晃,用以迷惑。不知此计可行否?”于是大家脱下上衣晃动起来。
    王太也把上衣脱了,冲着老虎晃动,老虎大吼,连续四次伸展身子,要扑王太。王太手握木棒,赫然而立,对身边伙伴说:“你们快跑,我殿后。”伙伴们或趁夜色藏于丛中,或直接跑掉了。
    王太看大家都跑了,自己很悲壮地站在老虎面前。他一咬牙,持棒上前,猛地一棒打下去,正中老虎耳朵。老虎怪叫一声,倒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它又晃晃悠悠地起来了。而王太这时候已跑了起来,在草莽中一路狂奔,一头钻进一座山神庙,随后三爬两爬,上到房梁上,这才感觉安全了许多。但他刚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就听到外面草丛中有老虎的脚步声。王太大惊,正琢磨着,庙门开了,刚才拦路的那头巨虎钻了进来,随后站起身,变成山神模样的男子。这时候,庙中传出第三者的声音,问巨虎:“今天您怎么显得这样疲惫?”巨虎道:“刚才遇见一人,没想到胆子很大,也很猛,我被他打了一棒,差点送命。到现在脑袋还嗡嗡。”说罢,老虎跳上庙中的神座里。
  
    梁上的王太大气不敢出。
    虎神一抬头,发现了王太:“您是哪位客人?”
    王太一害怕,掉在了地上。没办法,跑是跑不了了,王太只好坦白身份。虎神沉吟良久,道:“说起来,你本是我的食物,按天命,应在十多天后被我吃掉,而我今天提前去捕捉你,所以才被你打了一棒。既然我们再次相遇,说明有缘分,那我就放过你,并保护你吧!”
    王太惊喜而拜。
    虎神说:“十几天后,你带一头猪来,将自己的血涂在它的头上。然后,将猪系在庙外庭中的大树上,你则上树躲避。按我说的做,你可平安。”
    十多天后,王太带着猪来了。
    虎神多少有点意外:“你真的回来了?能诚信如此,真乃君子,我更无理由欺骗于你。”抹有王太的血的猪被系在了树下,王太则躲于树上。一切安排妥当后,虎神从屋子里跳出,落地化为虎,至树下,对王太仰视而吼,一边往上跳跃作扑食状,而不可得。随后,虎神掉头将猪吞噬。然后钻回庙里,等再出来后,又已化为虎神。他对王太说:“你可以下来了。”
    王太来到地上,再拜虎神。
    这确实是一只不错的老虎,有诚信,事情想得也周到。在这个故事中,有一点需要清楚,那就是老虎为虎神时,是人的思维;化为原形后,则完全是虎的思维了,如果王太不上树,定为其所食,这也是其做以上安排的因由。《广异记》所记载的另一个故事中,也有此说法:位于西南黔地的费州,在唐朝时,境内多虎,有叫费忠的,曾夜宿山林,在树下聚柴火后,自己上树以躲猛兽。老虎来后,寻不见费忠,便脱去虎皮,变为一老人,在柴火边枕手而睡。很是勇武的费忠趁机持刀而下,横刀于那老人脖子上,后者遂求饶。费忠问其是什么人,老人说:自己是北村的费老,因做错事,被罚为虎,按上天所定,要吃一个叫费忠的人,才可托生。费忠问,天命如此,有什么办法吗?老人说,可以以同名同姓的代替。费忠说,南村有一个人,也叫费忠,那就以其代替自己吧。随后,老人叫费忠上树,从树上将自己所脱下的虎皮扔下,费忠问其缘故,老人说:“我若入皮,则不相识。脱闻吼落地,必当被食。事理则然,非负约也。”也就是说,化为虎后,就完全不再认识费忠了。老人得虎皮后,从后脚一点点钻入,遂化为虎。再说那南村,还真有一个也叫费忠的,这天他正在锄地,一抬头见一只老虎正瞪着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吃了。
  
    第一个故事中,主人公在虎神的指点下,躲过灾祸。但在第二个故事中,老虎和主人公就不太地道了,把凶险偷偷地转移到同名同姓的那个人身上,导致人家糊里糊涂地被吃掉。他们显得渺小了许多。
    这是两个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下的有关老虎的故事。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0

秘密乞丐
    乞丐作为一种职业,自古有之,分起来,有两种:一是有技艺的,卖艺兼行乞,一是纯粹乞讨型的。关于前一种,晚唐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中有一记载:“大历中,东都天津桥有乞儿,无两手,以右足夹笔,写经乞钱。欲书时,先用掷笔高尺余,以足接之,未尝失落。书迹官楷书不如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第三种乞丐:或者说,他们不是真正的乞丐,而是另有秘密身份:
  晋少主之代,有妇人,仪状端严,衣服铅粉,不下美人,而无腿足,繇带以下,像截而齐,余皆具备。其父载之于独车,自邺南游浚都,乞丐于市,日聚千人。至于深坊曲巷,华屋朱门,无所不至。时人嗟异,皆掷而施之。后京城获北戎间谍,官司案之,乃此妇为奸人之领袖,所听察甚多,遂戮之。(《玉堂闲话》)
    晚唐五代时,浚都这座城市中,有一妇人乞讨于市,自称来自邺南。这不是个一般的妇人,而是个美女,从相貌到姿仪乃至气质,都很吸引人的眼球。但她没有双腿,下身像被截过一样整齐。她被父亲载于独轮车上,一路乞讨,每天吸引上千人围观。她的踪迹无处不在:从平民所住的小巷,到官员的府邸,都可以看到她的背影。很多人施舍钱财,因为觉得这样美丽的女子,竟是残疾,想想老天确实也不公。但后来的结局就出乎人们的意料了:京城破获了一起契丹间谍案,经审查,慢慢揪出幕后间谍首领:正是那乞讨的无腿美女。虽残疾,但她搞到的情报甚多。显然,她利用了自己的身份,把几乎所有人都骗过了。最后她被捕获归案,处死了。这是一则令人称奇的故事,就其独特性而言,可直追“辛公平上仙”。
  
    关于女人行乞的故事,还有一例,只是这一例带有了幻术性质。在故事中,女主人公到底是不是间谍,我们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
    唐贞元中,扬州坊市间,忽有一妓术丐乞者,不知所从来,自称姓胡,名媚儿,所为颇甚怪异。旬日之后,观者稍稍云集,其所丐求,日获千万。一旦怀中出一琉璃瓶子,可受半升,表里烘明,如不隔物,遂置于席上,初谓观者曰:“有人施与满此瓶子,则足矣。”瓶口刚如苇管大,有人与之百钱,投之琤然有声,则见瓶间大如粟粒,众皆异之。复有人与之千钱,投之如前,又有与万钱者,亦如之。俄有好事人,与之十万二十万,皆如之。或有以马驴入之瓶中,见人马皆如蝇大,动行如故。须臾,有度支两税纲,自扬子院部轻货数十车至,驻观之,以其一时入,或终不能致将他物往,且谓官物不足疑者,乃谓媚儿曰:“尔能令诸车皆入此中乎?”媚儿曰:“许之则可。”纲曰:“且试之。”媚儿乃微侧瓶口,大喝,诸车辂辂相继,悉入瓶,瓶中历历如行蚁然。有顷,渐不见。媚儿即跳身入瓶中,纲乃大惊,遽取扑破,求之一无所有,从此失媚儿所在。后月余日,有人于清河北逢媚儿,部领车乘,趋东平而去。是时李师道为东平帅也。(《河东记》)
  
    故事主人公胡媚儿,活动在唐德宗贞元年间的扬州,没人知道她是从哪来的。她于市场上乞讨,每天能获得成千上万的钱财。
    这是为什么呢?
    她有一个奇怪的琉璃瓶子,其大小顶多也就能盛半升水,且是透明的。胡媚儿对观看的人说:“假若有人施舍我铜钱,把这瓶子盛满了,我也就满足了。”闻者都认为很奇怪,因为瓶子很小,盛满实在容易。有人往里投了一百钱,掷之有声,落入瓶中,则变得微小。人们大惊。随后又有人投了一千钱,一万钱,二十万钱,瓶子依旧不满。有好事者,驱赶驴马等入瓶,入瓶后,驴马皆如苍蝇大小,在里面奔行自如。此时,一位负责江淮地区财税的官员押解着几十车财物路过这里,见到观者如云,于是走进来,得知情况后,笑道:“真的是这样吗?你能把我这几十车东西都装进去吗?”
  
    胡媚儿说:“如果您叫我装,那没什么不可以的。”
    官员说:“可以。”
    胡媚儿微侧瓶口,大喝一声:“进!”
    那几十辆马车一一被装入瓶中,到了里面,行进如蚁,走着走着,就渐渐不见了。官员失色,此时胡媚儿纵身一跃,也跳入瓶中。官员大叫一声“不好”,叫人扑住瓶子,将之捣破,但一无所有。
    一个多月后,有人在山东清河之北,道逢胡媚儿。这时,她押解着那些装满财物的马车,正赶赴东平。当时,节度使李师道是那里的统帅。如此说来,胡媚儿是李师道派到江淮一带的筹集财物的间谍?没人知道真相。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0

唐懿宗咸通年间,洛阳一带饥荒起,谷价甚贵,饿死之民不计其数。人们以桑叶为食,致使桑叶价钱暴涨。时有新安县民王公直,家有桑树数十棵,叶冠茂盛。此日,王公直与其妻合计:“现在家里粮食也没了,全力养这些蚕,也不知道以后如何。以我合计,不如放弃蚕,趁着桑叶价钱贵,去卖叶,可收入不少,用这钱买一个月吃的粮食,也就到了小麦成熟时了,这样比等着饿死好吧?”
  
    其妻表示赞同。于是夫妻两人把养的蚕都给活埋了,随后把桑树叶打下,转天由王公直带去洛阳贩卖,收入三千文钱。王很高兴,用一部分钱买了一大块猪肉,又买了些烧饼,刚走到徽安门,门吏见王公直所背行囊里有血洒出,滴了一地,于是叫住他进行盘问。
    王公直:“我刚才卖了些自家种的桑叶,换了钱,买了点猪肉,这行囊里流的是猪血吧,没其他东西啊。”
    但门吏一搜,从行囊里发现一条人的臂膀,血肉模糊。
    咸通庚寅岁,洛师大饥,谷价腾贵,民有殍于沟塍者。至蚕月而桑多为虫食,叶一斤直一锾。新安县慈涧店北村民王公直者,有桑数十株,特茂盛荫翳。公直与其妻谋曰:“歉俭若此,家无见粮,徒极力于此蚕,尚未知其得失。以我计者,莫若弃蚕,乘贵货叶,可获钱千万。蓄一月之粮,则接麦矣。岂不胜为馁死乎?”妻曰:“善。”乃携插坎地,养蚕数箔瘗焉。明曰淩晨,荷桑叶诣都市鬻之,得三千文,市彘肩及饼饵以归。至徽安门,门吏见囊中殷血连洒于地,遂止诘之。公直曰:“适卖叶得钱,市彘肩及饼饵贮囊,无他物也。”请吏搜索之,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群吏乃反接送于居守,居守命付河南府。尹正琅琊王公凝,令纲纪鞫之。具欵云:“某瘗蚕卖桑叶,市肉以归,实不杀人,特请检验。”尹判差所由监令就村验埋蚕处。所由领公直至村,先集邻保,责手状皆称实,知王公直埋蚕,别无恶迹。乃与村众及公直同发蚕坑,中有箔角一死人,而阙其左臂,取得臂附之,宛然符合。遂复领公直诣府白尹。尹曰:“王公直虽无杀人之辜,且有坑蚕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难容。蚕者,天地灵虫,绵帛之本。故加勦绝,于杀人不殊,当置严刑,以绝凶丑。”遂命于市杖杀之。使验死者,则复为腐蚕矣。(《三水小牍》)
  
    王公直被扭送官府,河南府尹正王公凝审理了这个案子。王公直表示,他确实没杀人,并叫官差去他家桑树下检查。官差前往检查,到了村子,邻居们也说王公直平时没恶迹。但问题是,到了埋蚕的地方,挖开一看,里面真的有一具尸体,少一臂膀。把王公直行囊里的臂膀拿来一放,正好接上。官差回报河南府尹正王公凝。王公凝沉吟良久,说:“这当是蚕虫在报复。王公直虽没杀人,但却将蚕活埋。蚕,天地之灵虫,绵帛之根本。律法可恕,情理难容,其所作为,实与杀人没区别,当用严刑以绝此凶丑现象。”
  
    王公直遂被处决。随后,王公凝再叫官差去检验埋在地里的那具死尸,已不见,都化为腐蚕。
    这个故事实际上讲到唐朝末年全国性饥荒的严重。从公元9世纪70年代懿宗末年开始,到唐僖宗即位,伟大的帝国终于行将崩溃。黄巢暴动造成的乱局大约是各个朝代末最残酷的。与刀兵共起的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饥荒。现在学者甚至认为,由气象造成的全国性颗粒无收是导致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当时,吃人肉不是某些人的特殊爱好,而是没办法的事。可以认为,从懿宗末年开始的饥荒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
  
    以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故事为例:时有安徽霍丘县令周洁,罢任后游淮河。当时饥荒又至,一路走来,绝少有烟火,好不容易看到一所屋舍,但扣门许久才有一女子开门。女子说,现在是饥荒之年,家中老幼都饿倒在床,没什么东西招待客人,中堂只有一张小榻可供睡眠。周洁称谢,跟女子入门。来到堂中,女子的妹妹从里屋出来,但藏在姐姐身后,看不到脸。周洁自己包中还有些干粮,就取出烧饼二只,给了那女子和她妹妹,二人很高兴,拿回里屋吃。后来再无声息。周洁感到莫名的恐怖。但他没敢多想,草草睡下。天亮时,他呼喊女子,里屋寂静无声,周洁一闭眼,猛地把门撞开,“乃见积尸满屋,皆将枯朽,唯女子死可旬日,其妹面目已枯矣,二饼犹置胸上。”
  
    那两个烧饼还被饿死的姐妹俩紧紧地抓在手中,恐怖中令人悲伤。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1

 尸解
    《酉阳杂俎》中记叙道术的,除了“壶史”外,还有“玉格”一类,此二字为道教用语,初指玉制笔架,又指书架,后泛指道教之书。在“玉格”中,有下面一段诡异的描述:
  人死形如生,足皮不青恶,目光不毁,头发尽脱,皆尸解也。白日去曰上解,夜半去曰下解,向晓、向暮谓之地下主者。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录气,所谓太阴练形也。
    尸解来自道家。道家认为,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就可登天成仙,具体的形式之一就是尸解。《后汉书》注中对尸解有这样的定义:“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尸解时,会发生怪异事端:
    A.尸骸消失不见,只留下空空如也的衣服在那里(这叫人想起美国作家爱伦坡的恐怖小说《红死魔的面具》);
    B.尸骸不见,停放尸骸的地方会出现剑、杖等器物;
    C.肉身在短时间内消失,只剩下骷髅……
    唐朝时,民间流行着关于尸解的传说。按道教秘籍《云笈七籤》的说法,尸解的方式“有万途”,比如水解、火解、兵解、杖解等。其中以兵解为例,修炼到一定程度后,抱木而卧,可羽化登仙。杖解更为神奇,按《赤书玉诀》秘载:“当取灵山阳向之竹,令长七尺有节,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书黑帝符著下第二节中,白帝符第三节中,次黄帝符第四节中,次赤帝符第五节中,次青帝符第六节中。空上一节以通天,空下一节以立地。蜡封上节,穿中印以元始之章,又蜡封下节,穿中而印以五帝之章。绛文作韬,长短大小足容杖。卧息坐起常以自随……此道九年,精谨不慢,神真见形,杖则载人空行。若欲尸解,杖则代形,倏歘之间,已成真人。”不仅说了具体的技术问题,还提到杖可“载人空行”,有点哈利的意思,只是令人毛骨悚然。
    尸解是很讲究的,最高境界是白天尸解,被成上解,而在傍晚尸解属下解。上解的特点是尸骸消失,而下解的特点是尸骸转化为一件物体。上面提到的太阴炼形也是尸解方式之一种。什么是“炼形”?这是道家最重要的自我修炼的方法之一。道家炼形法共有六类:太阳炼形、太阴炼形、金液炼形、玉液炼形、内视炼形、真定炼形。太阴炼形是其中一种。古时月亮别称太阴,又为女性的代名词。在道家里,太阴炼形指根据女性特点进行修炼,“先炼形,而后炼神”,特点是“以血化气”,不同于太阳炼形的“炼精化气”。
    正如我们所知,道家在修炼时注重“神形双修”,道士认为即使人死之后,也可炼形于地下,其地上的尸体面容不改,且头发、指甲照常生长,功成后可成仙。在羽化前,地上的尸体被称为“守尸鬼”。《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两则关于太阴炼形的例子:“朱道士曾游青城山丈人观,至龙桥,见岩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状如钩锁,附苔络蔓,色白如雪。云祖父已尝见,不知年代,其或炼形濯魄之士乎?”又,“上都务本坊,贞元中有一家,因打墙掘地,遇一石函,发之,见物如丝满函,飞出于外。惊视之次,忽有一人起于函,被白发,长丈余,振衣而起,出门失所在。其家亦无他。前记之中多言此事,盖道门太阴炼形,日将满,人必露之。”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1

看过一些,始终觉得最诡异的还是《口技》
  
  分明就像是穿越人和录音机的故事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3

现代有很多的凶宅(闹鬼)那么古代有没有呢?我们不防从古书中找点蛛丝马迹。
  关于凶宅的描述,不仅一例:
  -----------------------------------
  
    道政里十字街东,贞元中,有小宅,怪异日见,人居者必大遭凶祸。时进士房次卿假西院住,累月无患,乃众夸之云:“仆前程事,可以自得矣。咸谓此宅凶,于次卿无何有。”李直方闻而答曰:“是先辈凶于宅。”人皆大笑。后为东平节度李师古买为进奏院。是时东平军每贺冬正常五六十人,鹰犬随之,武将军吏,烹炰屠宰,悉以为常。进士李章武初及第,亦负壮气,诘朝,访太史丞徐泽。遇早出,遂憩马於其院。此日,东平军士悉归,忽见堂上有伛背衣黮绯老人,目且赤而有泪,临阶曝阳。西轩有一衣暗黄裙白褡裆老母,荷担二笼,皆盛亡人碎骸,又插六七枚人胁骨於其髻为钗,似欲移徙。老人呼曰:“四娘子何为至此?”老母应曰:“高八丈万福。”遽云:“且辟八丈移去,近来此宅大蹀聒,求住不得也。”(《乾(月巽)子》)
  
    唐德宗贞元年间,洛阳道政里十字街东有一凶宅,时有进士房次卿寓居此宅西院。一个多月过去了,并无凶险事发生,于是对众人说:“都说此为凶宅,但为什么我住就没事?想必是谣传吧!”其友李直方闻而回答:“那是您比这凶宅还凶!”后来,此宅被东平节度李师古购买设为进奏院,太史丞徐泽及李的部下居住于此,每日很是喧闹。此日,刚考中进士的李章武(此人虽不见于正史,但确是当时非常有名气的古玩收藏家,并不时出现在唐朝志怪中),于一日清晨拜访徐泽,徐出去了,李遂于庭院中休息。这一天,东平军士都回驻地了,院子空了起来。李章武在院中放马,忽然想起,这本是座凶宅。这时候,他下意识地抬起头,果然望见在敞着门的厅堂中坐着一个身着暗红色衣服的老人,他的眼睛是红色,似乎还在流泪。那是眼泪还是鲜血?李章武一身冷汗。正在这时,不远处的西轩下,又出现一个身着暗黄色裙子的老妇人,肩上担着两个笼子,里面盛的都是死人的骨头,而其发髻上,插的不是簪子,而是人的肋骨……
  
  ---------------------------------------------------
  
  
  
    元和十二年,上都永平里西南一隅,有一小宅,悬榜云:“但有人敢居,即传元契奉赠,及奉其初价。”大历年,安太清始用二百千买得,后卖与王姁,传受凡十七主,皆丧长。布施与罗汉寺,寺家赁之,悉无人敢入。有日者寇鄘,出入于公卿门,诣寺求买,因送四十千与寺家,寺家极喜,乃传契付之。有堂屋三间,甚庳,东西厢共五间,地约三亩,榆楮数百株。门有崇屏,高八尺,基厚一尺,皆炭灰泥焉。鄘又与崇贤里法明寺僧普照为门徒。其夜,扫堂独止,一宿无事。月明,至四更,微雨,鄘忽身体拘急,毛发如碟,心恐不安。闻一人哭声,如出九泉。乃卑听之,又若在中天。其乍东乍西,无所定。欲至曙,声遂绝。鄘乃告照曰:“宅既如此,应可居焉。”命照公与作道场。至三更,又闻哭声。满七日,鄘乃作斋设僧,方欲众僧行食次,照忽起,于庭如有所见,遽厉声逐之,喝云:“这贼杀如许人。”绕庭一转,复坐曰:“见矣见矣。”遂命鄘求七家粉水解秽。俄至门崇屏,洒水一杯,以柳枝扑焉。屏之下四尺开,土忽颓圯,中有一女人,衣青罗裙红袴锦履绯衫子。其衣皆是纸灰,风拂,尽飞于庭,即枯骨籍焉。乃命织一竹笼子,又命鄘作三两事女衣盛之。送葬渭水之沙州,仍命勿回头,亦与设洒馔。自后小大更无恐惧。初郭汾阳有堂妹,出家永平里宣化寺,汾阳王夫人之顶谒其姑,从人颇多。后买此宅,往来安置。或闻有青衣不谨,遂失青衣。夫人令高筑崇屏,此宅因有是焉。亦云,青衣不谨,洩漏游处,由是生葬此地焉。(《乾(月巽)子》)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长安永平里西南有宅,悬一榜,上写:“有人敢居此宅,即赠地契,并以初价相售。”该宅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由叫安太清的以二百千钱买得,后卖与王姁。王又转给别人,经历了十七个主人,住者多死。后转手于罗汉寺,寺院将其租赁,但无人敢租。这一天,终于有人想以四十千钱的价格购买此宅,他叫寇鄘,出入于公卿之家,算个门客吧。寺院住持大喜。
  
    成交后,寇鄘入住,仔细地打量着这宅子:有堂屋三间,东西厢房五间,占地约三亩,庭院前后有树数百株。始入大门,有一面影壁,高八尺,基座厚一尺,以炭灰泥造就。却说此日夜,差不多一宿无事,到了四更,下起雨,寇鄘突然感到惶恐不安。果然,很快他听到哭声,如出九泉之下。再细听,又如在半空中,忽东忽西。寇鄘辗转难眠。黎明时分,哭声遂绝。寇鄘曾收崇贤里法明寺僧人普照为徒。天亮后,寇鄘叫普照做道场。但夜里三更,又闻哭声。第七日天,寇鄘作斋席,普照突然起身,似有所闻,于庭院中厉声呵斥:“凶物害死这些人!”绕庭一周后,又道:“我已看见它。”遂叫寇鄘求得污水,于门前影壁上洒了一杯,又以柳枝扑打,于是令人悚然的事出现了:
  
    影壁崩裂,现出一女,身着青罗裙、红裤、绯衫、锦鞋,但都是纸做的。风吹来,尽化灰烬,飞舞于庭院,随之露出一架骷骨。寇鄘长出一口气。后来,他叫人将骷骨葬于渭水边。据说,此宅最初由郭子仪的夫人购置,当时郭的堂妹出家于永平里宣化寺,郭夫人经常去看堂妹,每次携带随从甚盛,于是就买了此宅安放丫鬟。据说,当时失踪一人;又有人称,有个丫鬟因泄露了某些秘密,被活活封埋于影壁里。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4

再来更新一个故事吧:
    喜欢吃面食的陆颙吃出一条神奇的虫子,从而改变了人生。那么请大家放下手中的事,让我带大家进入古书中寻找这个故事吧。
  
  ---------------------------------------------------------
  
  唐朝时,江南吴郡即现在的苏州,有一个叫陆颙的人,自幼爱吃面食,但不知道为什么,吃的越多,其人愈瘦。成年后,他赴长安应考,因未中,遂入太学继续读书。在长安期间,他依旧保持着自己喜欢食面的习惯。
    这一天,突然有几个胡人带着酒食出现在他的门前。入内落座后,其中一人对陆颙说:“我们是南越人,长于蛮邦,听说唐天子网罗天下英杰于太学,且以文明感化四夷,所以我们翻山航海,来到中土长安,参观太学中的文明之光。而您姿神俊朗,仪表超然,真大唐名士!所以想与您结交。”
    陆颙说:“我有幸就读太学,但没什么特别才能,又如何配得上您的抬爱?”说罢,为群胡设宴,甚是欢畅。
    十几天后,那群胡人又来了,带着贵重的丝绸和黄金赠送给陆颙。陆颙突然有一丝怀疑,认为他们别有所图,于是拒之不受。
    为首的胡人说:“您生活在富足繁荣的长安,但却面有饥寒之色,所以赠送了这些东西。我们只是喜欢与您交往,请不要有什么怀疑。”
    陆颙只好接受馈赠。胡人走后,陆颙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学们。有同学当即指出:胡人好利,即使微小如盐米,也不惜相争而残杀,怎么会平白无故地给你黄金和丝绸?而且太学中学生甚多,为什么不给他们?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安全起见,你还是到长安郊外住一段时间吧。”
  
    陆颙觉得有道理,于是隐于长安郊外的渭水边。但只过了一个月,那帮胡人竟又出现在门前!陆颙大惊,他不能明白这些胡人是怎么找到这儿的。
    为首的胡人笑呵呵地说:“您住太学的时候,周围人太多,有些话不好说,现在您偏居郊野,正合我意,当一诉为快。”
    其他胡人附和道:“对,太对啦。”
    陆颙没办法,只好请他们入座。为首的胡人拉着陆颙的手说:“我们来这儿,并非偶然,而是有事相求,希望您答应。我们所求的,对您来说,没什么害处,对我们则有很大好处。”
  
    陆颙说:“请赐教。”
    为首的胡人说:“您是不是好吃面食?”
    陆颙说:“对,怎么了?”
    为首的胡人微微一笑:“那就好。其实,吃面的并不是您,而是您腹中的一条虫子。现在,我给您一粒药丸,吃了就会把虫子吐出来。您把这条虫子卖给我,况且您吐出了它,对您身体健康也有好处。可以吗?”
    “我腹内有虫?”陆颙大惊,“如果真如君所说,又有什么不可以?”
    为首的胡人取出一粒药丸,呈紫色,叫陆颙服下。说来也奇怪,没多大工夫,陆颙就真的咳嗽出一条二寸多长的青色虫子,状如蝌蚪。为首的胡人看到后甚是惊喜,激动地说:“它就是传说中的消面虫,为天下奇物啊!”
    陆颙说:“您怎么认识它,并知道在我腹中?”为首的胡人说:“我等旅居长安,专寻四方之宝,有一天突然发现长安上空宝气冲天,仔细一查,宝气来自太学,于是我们前去探看,还未来得及把事情说明白了,您就转移了住所。后来,我们看到宝气又出现在渭水上,于是寻访至此。说起此虫,他吸收了天地中和之气而生成,天性好吃面,因为麦子秋天种植,转年夏天才熟,正好承受了四季之气。不信的话,您可以取面来一试。”
    陆颙很好奇,取来一斗多白面,被那小小虫子很快就吃完了。陆颙觉得很有意思,问:“此虫有什么用处?”
    “天下奇宝往往都吸收天地中和之气,一如此虫。而此虫又可谓宝中之宝,有它在手,那些一般的宝物便不在话下了!”为首的胡人说罢,将那虫子放进竹筒,又将竹筒锁进金盒,叫陆颙藏于寝室,“明日我们以重金购买,请勿食言。”
    第二天,众胡人以十辆车辇以及甚多的黄金、美玉、丝绸献与陆颙,换取消面虫。应该说,这些胡人还是很实在的。陆颙也没反悔,将装有虫子的金盒交给他们。胡人们心满意足地走了,而陆颙也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在长安购买了豪宅,从此过上人人羡慕的奢华生活。但他的同学们不知道陆颙是如何一夜暴富的。
    一年多以后,大富翁正在豪宅里发呆,那群胡人又来了,为首的胡人对陆颙曰:“我们就要离开长安了,欲赴东南大海,用消面虫探取深海之宝,您也有好奇之心吧,可想跟我们一同前去?”
  
    已成巨富的陆颙自是闲暇有空,于是跟那些胡人开始了探宝之旅。
    这一日,他们来到东南大海边。胡人们在海边建造了屋子,随后置办了一个银鼎,鼎下点起火,鼎里盛满油,将那消面虫放进油里,开始烧炼。到第七天晚上,为首的胡人叫陆颙来到海边观看,没多长时间,就见海中波浪翻滚,最终托出一个身着青衣的童子,童子手捧圆盘,盘中有珍珠无数,献与胡人。为首的胡人大声呵斥,好像对所献之物并不满意。童子很害怕,退回海中。大约一顿饭的工夫,海中又冒出一名少女,手捧紫玉盘,里面有个头更大的珍珠数十枚,献给胡人。为首的胡人破口大骂,还是不满意。少女只好捧盘而归。随后,有一仙人模样的长者手捧卷册,卷册中含有一珠,该珠直径三寸左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一下子把大海上空照得透亮。为首的胡人大喜,笑着接受了宝珠,随后对陆颙说:“老弟,天下至宝,今已得到!”
  
    为首的胡人叫手下熄灭火焰,不再烧炼鼎中的消面虫,将它重新收进金盒。奇怪的是,虽在油中被炼了很长时间,但那虫子依旧跳跃如初。
    在陆颙的注视下,为首的胡人将仙人所献之珠吞下,随后背了一个大袋子,对陆颙说:“你现在可随我入海取宝,不用害怕!”
    陆颙半信半疑,他拉着胡人腰上的佩带,随其潜入大海。大约是因为那胡人含有宝珠,所以入海后海水朝两边分开,所有的海中动物都躲得远远的。他们一路畅游,最后来到传说中的龙宫。龙宫中珍宝无数,那胡人一边往自己的袋子里装,一边对陆颙说:“这里的随便一件东西都价值连城!”
    从大海中上来后,为首的胡人将袋子里的几件珍宝赠与陆颙,随后他们搭乘大船消失在茫茫海上。陆颙将所得的珍宝带到了南越一带,拍卖后,换得巨量黄金,遂由百万富翁成为亿万富翁。他最后再没有返回长安,而是定居在南方了。
  ----------------------------------------------------
  
  这是一个神奇的志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想象力诡谲的唐朝童话。在童话中,给我们透露了一条消息:龙宫诸神,最害怕的不是孙悟空,而是消面虫!至于消面虫,则有着最酷的魔力,因为它可以将天下至宝吸引到自己身边。但最令我们感慨的还是陆颙的人生传奇:他因消面虫而身价亿万,创造了史上最传奇的暴富故事。在《广异记》中,记载了一个相近的故事:主人公句容县小吏因为好吃鱼,在腹中结了一个东西,吐出来后无人相识,后拿于扬州珍宝市场,被一胡人发现,道出此物叫“销鱼精”,可治百病。无论是陆颙,还是句容县小吏,都是在胡人的帮助下才认识到宝物的。以陆颙为例,假如没有那些胡人的讲解,他断是不知道自己肚子里有一条消面虫的,更不知道此虫的巨大经济价值。
  ---------------------------------------------------
  原文:
  吴郡陆颙,家于长城,其世以明经仕。颙自幼嗜面,为食愈多而质愈瘦。及长,从本郡贡于礼部,既下第,遂为生太学中。后数月,有胡人数辈挈酒食诣其门。既坐,顾谓颙曰:“吾南越人,长蛮貊中,闻唐天子庠罗天下英俊,且欲以文物化动四夷,故我航海梯山来中华,将观太学文物之光。唯吾子峨焉其冠,襜焉其裾,庄然其容,肃然其仪,真唐朝儒生也。故我愿与子交欢。”颙谢曰:“颙幸得籍于太学,然无他才能,何足下见爱之深也?”于是相与酣宴,极欢而去。颙,信士也,以为群胡不我欺。旬余,群胡又至,持金缯为颙寿。颙至疑其有他,即固拒之。胡人曰:“吾子居长安中,惶惶然有饥寒色,故持金缯为子仆马一日之费,所以交吾子欢耳,岂有他哉!幸勿疑我也。”颙不得已,受金缯。及胡人去,太学中诸生闻之,偕来谓颙曰:“彼胡率爱利不顾其身,争盐米之微,尚致相贼杀者,宁肯弃金缯为朋友寿乎?且太学中诸生甚多,何为烛厚君耶?君匿身郊野间,以避再来也。”颙遂侨居于渭水上,杜门不出。仅月余,群胡又诣其门。颙大惊,胡人喜曰:“比君在太学中,我未得尽言,今君退居郊野,果吾心也。”既坐,胡人挈颙手曰:“我之来,非偶然也,盖有求于君耳,幸望许之,且我所祈于君固无害,于我则大惠也。”而言曰:“谨受教。”胡人曰:“吾子好食面乎?”曰:“然。”又曰:“食面者,非君也,乃君肚中一虫耳。今我欲以一粒药进君,君饵之,当吐出虫,则我以厚价从君易之,其可乎?”颙曰:“若诚之,又安有不可耶!”已而胡人出一粒药,其色光紫,命饵之。有顷,遂吐出一虫,长二寸许,色青,状如蛙。胡人曰:“此名‘消面虫’,实天下之奇宝也。”颙曰:“何以识之?”胡人曰:“吾每旦见宝气亘天,在太学中,故我访君而取之,然自一月余,清旦望之,见其气移于渭水上,果君迁居焉。夫此虫禀天地中和之气而结,故好食面,盖以麦自秋始种,至来年夏季方始成实,受天地四时之全气,故嗜其味焉。君宜以面食之,可见矣。”颙即以面斗余致其前,虫乃食之立尽。颙又问曰:“此虫安使用也!”胡人曰:“夫天下之奇宝,俱禀中和之气,此虫乃中和之粹也,执其本而取其末,其远乎哉!”既而以筒盛其虫,又金函扃之,命颙致于寝室,谓颙曰:“明日当再来。”及明旦,胡人以十辆重辇,金玉缯帛约数万献于颙,共持金函而去。颙自此大富,致园屋为治生具,日食粱肉,衣鲜衣,游于长安中,号豪士。仅岁余,群胡又来,谓颙曰:“吾子能与我偕游海中乎?我欲探海中之奇宝以耀天下,而吾子岂非好奇之士耶!”颙既以甚富,又素享闲逸自遂,即与群胡俱至海上。胡人结宇而居,于是置油膏于银鼎中,构火其下,投虫于鼎中,炼之,七日不绝燎。忽有一童,分发,衣青襦,自海水中出,捧月盘,盘中有径寸珠甚多,来献胡人。胡人大声叱之。其童色惧,捧盘而去。僮去食顷,又有一玉女,貌极冶,衣雾绡之衣,佩王珥珠,翩翩自海中而出,捧紫玉盘,中有珠数十,来献胡人。胡人骂之,玉女捧盘而去。俄有一仙人,戴瑶碧冠,帔霞衣,捧绛帕籍,籍中有一珠,径三寸许,奇光泛空,照数十步。仙人以珠献胡人,胡人笑而授之,喜谓颙曰:“至宝来矣。”即命绝燎。自鼎中收虫,置金函中。其虫虽炼之且久,而跳跃如初。胡人吞其珠,谓颙曰:“子随我入海中,慎无惧。”颙即执胡人佩带,从而入焉,其海水皆豁开数十步,鳞介之族,俱辟易回去。游龙宫,入蛟室,珍珠怪宝,惟意所择。才一夕,而获甚多。胡人谓颙曰:“此可以致亿万之货矣。”已而又以珍贝数品遗于颙。货于南越,获金千镒,由是益富。其后竟不仕,老于闽越中也。(《宣室志》)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6

古井迷踪
    
    在自来水还没有现在这样普遍的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一般都从井里获取。井有很多种,我说的不是现代那种由电能驱动的机井,而是井口竖个木制的辘轳,依靠人力打水的老式水井。这样的水井,历史悠久,能往上追溯很多年,即便是现在,在某些边远的乡村,仍然没有废弃。
    
    为了防止人畜误入,危及生命,井口一般开得较窄,从上面望下去,黑黢黢,凉沁沁,幽秘深邃,令人脊背发凉。假如你的眼睛一眨不眨地顶着水面,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井水慢慢向你逼过来,逼过来,要将你融化进它的怀抱里去……
    
    在古人的意识里,井是一个神秘的所在,每年的年关,各家都要准备好酒好菜,点燃檀香、蜡烛,祈求井神保佑自己,保佑自己的家人,一年风调雨顺,无灾无患。
    
    除此以外,关于井,还有许多悠远而又神秘的传说,其中的一个传说是:井原本是一个隐秘的通道,经由这个通道,你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
    
    我们下面说的这件事即于此相关。
    
    唐文宗开成末年(公元840年),永兴坊的百姓王乙家聚拢了一群人掘井,街坊邻居的,互相帮忙,干活都很卖力,可是,大伙儿甩开膀子挥汗如雨地挖了好几天,硬是不见有水渗出来。照常识来说,这样的深度,早该渗水了。证据就是邻居家同期开凿的另外几口井。
    
    怎么办呢?干了这么多天,总不能就此停工,前功尽弃。众人商量了一下,达成了一致,继续往下挖,不信挖不出水来。
    
    挖井是个技术活儿,地表部分可以七手八脚,大家一起上,越往下,空间越狭小逼仄,最多能容下一个人,而且要搭架子,砌井圈,这就得请专业人士前来了。王乙家就请了这么一个井匠。
    
    这一天,井匠象往常一样,腰系绳索,下到井底。此时,王乙家院子里的井已经超过寻常水井深度一丈还多,令人灰心的是,吊上来的土块还是干燥得很,一点潮湿的意思也没有,挖了这么多天,楞是连个水的影子也看不到。
    
    井匠是个有职业操守的人,拿了人家的钱财,就得替人干活。而且,他寻思着,这家的左邻右舍,都挖出水来了,就王乙家挖不出来,没有道理呀!
    
    虽然是白天,井底仍然黑漆漆的,阳光根本无法照到这么深的地方。在井底呆久了,谁心里都会有点犯嘀咕,井匠就祈祷快点挖出水来,自己好趁早结束这种折磨。
    
    挖着挖着,耳边忽然传来一阵人语声和鸡鸣声,听起来甚是喧闹,如同近在隔壁。开始的时候,井匠还没怎么在意,继续手脚不停地干他的活儿。
    
    随着深度的递增,耳边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这时候,他终于弄明白:那声音,竟然是从地底下传来的!
    
    想清楚了这件事之后,井匠的脸色马上变得煞白,他再也不敢往下挖了,在地下拼命地拉动绳索,让井上的人把自己拽上去。攀爬的过程中有好几次中途踏空,要不是手上抓得紧,差点就摔回去。
    
    直到身子探出井口,双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他才松了一口气。
    
    上去之后,井匠把自己的奇遇跟东家一五一十地说了,王乙听了,也非常惊骇。作为一个诚实守法的公民,他马上找到管他们家这片儿的地方官,把发生在井下的怪事跟地方官进行了汇报。小官觉得这事事关重大,自己也做不了主,又呈报了顶头上司韦处仁将军。将军以此事事涉怪异,不复上奏,连夜派人把这口井填了。(出《酉阳杂俎》天兴坊百姓)
    
    井被填上,意味着封闭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至于井底下究竟有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当然,也没有人有勇气知道。
    
    不能怪这些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想要打破这种恐惧,需要漫长的心理建设。
    
    这件事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而在唐代的建州,则有一个勇敢者,大着胆子同井下的世界进行了一次第三类接触。
  建州乃八闽(福建)之一府,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始设,福建省的得名即福州和建州各取一字而来。我们下面要说的这件事,就发生在建州。
    
    建州本来有朝廷大员魏使君的一所宅院,唐朝末年,藩镇俱起,全国各地饱经战乱,建州也没能幸免,这所宅院在兵火中被焚毁,到了五代,此处遂成为当地驻军的驻地。
    
    军队在这里扎营,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人畜的饮水问题。魏使君旧宅原有一口大井,不知道是人为还是自然原因,井口被堵得严严实实。军官找人勘察之后,认为此井尚可使用,就派兵士下去,加以疏通。疏通旧井,总比开凿新井要快,众人都觉得这事可行。
    
    一筐一筐的石块、泥土和废弃物品从井中提上来,没过多久,黑洞洞的井口便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功即将告成,军官又令两个人下去,对这口井做最后的疏浚。在他们的想象中,很快,大伙就能喝上甘甜的井水了。
    
    没想到,这两个人下去之后,外面的人是左等也不上来,右等也不上来,从天光乍亮,一直到晓月西沉,井底下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点起火把来看,里面黑幽幽的,什么也看不到。
    
    从此之后,二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个士兵诡异地消失在井底,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事情传出去,军中一片哗然,各种议论甚嚣尘上。然而,议论归议论,性命要紧,谁也不敢下去探个究竟。
    
    过了几天,终于有一个勇敢者站出来了。那军士对长官说,听说军中同袍死于井中,连尸体都没捞上来,他听了之后心里很是凄恻,因此主动请命,下井找寻这两个人的遗体,如果找到,就把他们的遗骸送出井口,令他们的亡魂得以重见天日。就算找不到,也要看看他们两个究竟是怎么死的,总不能一直蒙在鼓里。这样的话,家属来了,也没法交代。
    
    可以想见,兵士这种英勇的举动,立刻得到了长官的称许和批准。同袍们也都摩拳擦掌,要助他一臂之力。
    
    下井之前,小兵找了一根结实的绳子,一头紧紧地绑在身上,另一头留在井口,由力气大的人牵引,下井之前,同站在井口的人约定:“要是看我急速拉动绳子,就马上把我拉上来。”众人连连点头。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这人沿着垂在井口的绳子,慢慢滑了下去。外面的人眼看着黑漆漆的古井,如同长大嘴巴的怪兽一般,一点一点地吞没了他那瘦小的身躯,不由得都为这小兵暗自捏了一把汗。
    
    等了很长时间,井底也没有动静。朝井里喊话,也没有人答应,井口的人们脸色开始变得凝重起来,一些人开始围在一起窃窃私语:难道……这小兵已经遭遇不测……
    
    不知道等了多久,就在众人差不多对已经对小兵的生还失去信心时,忽见井口的绳子如灵蛇一般开始急速地抖动,军士们大喜过望,马上开始喊着号子合力往外拉绳子。
    
    井口的绳子越来越长,终于,那个主动请缨的士兵露出了头。
    
    人还是那个人,神智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众人七嘴八舌地跟他说话,却见那人迷迷瞪瞪,形同痴呆,过了很久才恢复了语言的能力。面对众人关切的询问,这人说出了如下的一些话:
    
    “入井以后,我便看到一些城池和市镇。那里人很多,熙来攘往,热闹非凡。主宰是一个叫李将军的人,听说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想见他一面很不容易。那儿的官府也非常气派,修得宏伟壮丽,不比我们地上差多少。地下竟有这么个地方,不知是福还是祸,想想觉得很害怕,就拉动绳子,爬了上来。”
    
    “那你看到先前下去的那两个人了吗?”旁边有人问道。
    
    这人为难地摇了摇头,告诉大家,他在地下呆的时间不长,并未见到那两个人,这两个人是死是活,当然也还是一个迷。
    
    建州的节度使听说这件事后,派人把井填上了。这个故事到此也就结束了。出《稽神录》
    
    
    一口幽深的古井,不仅能噬人于无形,而且成为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
    
    这个通道,究竟是时间隧道,还是科学假说中的虫洞?它所连接的那个地下世界,同地面上的现实世界,是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当中,还是处于不同的空间之内?
    
    有人说,天堂与地狱仅有一步之遥,抑或,那口古井,一端是现实世界,另一端,是传说中的幽冥……
    
  既然井是一个通道,那么通行的方向就应该是可逆的,这边的人能过去,那边的人也能过来。《酉阳杂俎》里记载的一则轶闻,便证实了我的这种推想。
    
    说有一个叫独孤叔牙的人,家里有一口井,吃水的时候就从井中汲取。一天,家人象往常那样,摇着辘轳,要把水从井里提上来。奇怪的是,底下的水桶突然变得奇重无比,绳子根本转不动。
    
    这人直觉井下有古怪,便跑回屋子里,叫上几个人,齐心合力,一同把水桶弄上来。
    
    你猜怎么着?他们赫然发现,水桶里面站着一个人!
    
    那人头戴草帽,手扶井栏,仰天大笑。
    
    众人吓得脸色煞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打水竟然打上来一个人,这样的事情,早已超过了他们的接受程度。
    
    众人正惊愕不已的时候,那人一个跟头,扑通一声,又折了回去。身影转瞬便消失在水下,只余下水面上泛起的涟漪,和那顶飘来飘去的草帽。
    
    这个人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要不是水面上漂浮的草帽证明曾经有人活生生地出现过,目击者简直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了幻觉。
    
    这个人从哪里来?难道真的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吗?他又为什么而笑?是不是在地上的人对地下的世界感到好奇的时候,他们也在想办法穿越那个神秘的通道,来看看我们的世界?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的话,还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事实上,早在离唐代尚远的秦朝,就有人对地底下的空间产生过疑虑。
    
    这个人,在秦始皇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秦国的丞相李斯。
    
    根据史书的记载,秦王嬴政登基的第二年,便开始于骊山修建陵墓,陵墓的设计者是他最信任和倚重的谋士、丞相李斯,由大将军章邯监工。一共征发了七十二万刑徒,修陵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八十万人,由此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工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陵园的修造差不多已经到了尾声,而秦始皇本人也即将寿终正寝了(当然,关于这一点,当时谁也不知道)。有一天,在都城咸阳的皇宫里,有一个谒者(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接到从骊山传来的奏报。
    
    奏报的内容有些诡异,李斯在奏文中说,工程进展得很顺利,他们已经开凿到地下的极深处,不过,在这里遇到了点麻烦,下面坚如磐石,工匠用当时最先进的工具都凿不进去,想点火照明,根本点不着火把,敲打地面的时候,发出空空的响声,好像那下面什么也没有,又好像那里面别有洞天。难道,在这广袤深厚的土地之下,真的是别有天地?这件事着实古怪,他们也不敢不报。
    
    这以后不久,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宦者赵高同李斯合谋,杀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来李斯同赵高争权,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不过,他亲手设计建造的秦始皇陵,却仍屹立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骊山陵墓修造时,“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座构筑精巧,充满奇思妙想的陵墓,藏满了奇珍异宝,到处都体现出王者的威仪和尊荣。
    
    这里有一句话值得注意,所谓的“穿三泉”,也就是挖到地底下极深,甚至有可能穿过了地下的暗河或者地下水汇聚的地方。在那里,陵园的总设计师发现了不寻常之处,那以后,他们便停止了发掘。
    
    从这几个事件中不难看出,古人对地下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却又无比的惊惧。除了那个军士以外,只要再往前一步,就可以揭示事情的真相了,而他们,却总在此时止步不前。留给我们的,是历史远去的背影和一个一个的未解之谜。

geminiyuan 发表于 2010-10-13 21:26

怪婴
    
    严綬是唐中期名臣,出身于官宦世家,父、祖辈都在朝廷任职,他本人也于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及第,任官以后,一直效力于各地节度使麾下。
    
    当时宦官专权,严绶在官场摸爬滚打日久,深谙为官之道。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将自己掌管的府库之财悉数进贡,由此给执掌朝纲的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考核和提拔的时候从没落下过,一路青云直上。
    
    这件事就发生在他出镇太原期间。
    
    这天天气酷热,暑气难当。市里的小孩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地来到水边游泳嬉戏。河面风平浪静,清可见底。这些孩子又是扎猛子,又是打水仗,又是甩泥巴,嘻嘻哈哈,乐不可支。
    
    忽然,有个正对同伴做鬼脸的小孩收敛了表情,伸出黑乎乎的手指头,指着上游说:“快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有一物正沿着河岸,顺流而下。
    
    小孩好奇的天性再次发挥作用,那个东西漂到身边的时候,他们都踩着水,七手八脚地伸手去拦,抓在手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质地粗陋的瓦罐。
    
    这东西没有什么稀奇的,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那么三、五个,用来盛米、装面或者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只是,罐口缠了好几层名贵的丝织品,谁也看不清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
    
    这也难不住他们,小孩们商量了一下,纷纷上了岸,在岸边找了一块坚硬的大石,举气瓦罐,朝石头用力砸去。
    
    瓦罐应声而碎,一个一尺来长,细皮嫩肉的婴儿呱呱坠地。看样子,好像是才出生不久。
    
    奇的是,那婴儿在地上挣扎了几下,竟然站了起来。扎煞着小胖手和小胖脚,摇摇摆摆地向前跑去。
    
    竟有这么好玩的事,这群小孩一看来了劲,跟在后面奔跑,一个个伸出脏兮兮的小手,要把这婴儿抓住。谁料,那婴儿进化得极快,眨眼功夫,足下生风,双脚离地,已经升起数尺。孩子们跳起脚来,伸手去够,当然是徒劳。
    
    眼看那婴儿就要腾空而去,恰好旁边有几个近岸的船夫,也亲眼目睹了此事。有一个船夫猛地抽出撑船的蒿子,朝那婴儿一顿乱击,婴儿来不及飞升,又无还手之力,一阵血雨之后,顷刻毙命于蒿下。
    
    众人朝尸体慢慢围拢过来,朝尸体细细端详,陡然发现,那婴儿的头发是红色的,而他的眼睛,则长在了头顶上。
    
    围观的人不禁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婴儿的种种作为,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封神榜》中的哪吒。
    
    那个手持红缨枪,足登风火轮,背负乾坤圈,腰扎混天绫的小孩,出生的时候,也有很多异象。比如说他是从一个肉球中钻出来的,差点被父母遗弃,落地之后,就能跑能跳,后来,还被师傅赐予风火轮,可于虚空中自由来去。
    
    同孙悟空一样,是个反叛心理极强的主儿,而且,也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太原这个极有潜力成长为哪吒第二的婴儿,竟然殒命于船夫之手,真是可惜呀。
    
    而人类,对未知的事怀有以敌意,并且杀之而后快,似乎也不是头一遭了。——先下手为强,避免那可能发生的灾祸,还是人性里的残忍爆发,又有谁能说得清。
    原文如下:
    
    严绶镇太原,市中小儿如水际泅戏。忽见物中流流下,小儿争接。乃一瓦瓶,重帛幂
    之。儿就岸破之,有婴儿长尺余,遂迅走。群儿逐之。顷间,足下旋风起,婴儿已蹈空数
    尺。近岸舟子,遽以篙击杀之。发朱色,目在顶上。(出《酉阳杂俎》)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开贴8惊悚oder色情oder灵异oder外星人oder穿越的古文~均为zt,我只负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