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啊荔枝 发表于 2008-1-7 20:57

$送花$ $送花$ $送花$ :)

照葫芦画鱼 发表于 2008-1-10 17:19

  话说那个冰心张爱玲贴尽是些无聊人在争些无聊事,完全不八卦,所以还是开贴说下其他女作家的八卦,兼及我党早期人物的恋爱故事。
  
  鄙人只谈八卦,因为我也没怎么读过她们的小说,摊手。
  
  第一个白薇的故事来自王德威的《历史与怪兽》。
  
  黄白薇女士出身在湖南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父亲是个参加辛亥革命的新派人,但对家里人却很保守,根据白薇给她爸在几天里写的二十多封信里说,她妈是家中一霸,把她们姐妹做人情和别人订婚,她爸也就笑嘻嘻答应了包办她们的婚姻。
  
  于是白薇就被嫁给了一个寡妇的儿子,但是她婆婆非常厉害,家庭生活不幸,所以她逃了出来,进了一所寄宿学校,1918年她毕业的时候,发现她婆家人已经纠结了一帮亲戚埋伏在大门口准备把她绑架回去,于是她再次亡命天涯,逃到了上海,然后去了日本。
  
  到日本后,白薇小姐拿到了一笔奖学金,进了大学读生物学。1924年她认识了比她小6岁的杨骚,当时杨骚刚刚失恋,本来想向姐姐倾诉,谁知道两个JP一遇到就……开始轰轰烈烈恋爱。然后就恋爱吵架恋爱吵架,杨骚人如其名是个花花公子,1925年他突然一声不响回国,准备去东南亚,白薇从日本追来,他不睬她,跑掉了,白薇只能自己回日本,26年回国,先到武汉政府工作,然后回到上海。
  
  27年杨骚突然浪子回头出现在白薇面前,白薇也就再次接受了他。但是这个男人是贱人极品,不多久又开始出去找女人。最极品的事迹是,28年他们本来准备结婚,但是杨骚在外面追女人,忘记来结婚了。虽然如此,白薇也是极品种的极品,她还是……给杨骚钱,并且“在精神上支持他”。
  
  但是杨骚给她带来了一份大礼——就是他从新加坡妓女哪里染上的性病,27年白薇和杨骚复合后,她就开始生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症状,下身痛到连路都不能走,还有其他毛病:肺炎,风湿,霍乱,慢性腹痛,鼻病(做了9次手术),因为她很穷(当时似乎在中国公学教书),所以不能彻底治病。但是明明是这样子了,他们两个约定只同居不发生关系,可是他们还是一而再再二三地发生关系……
  
  1935年白薇决定去彻底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很低,于是写下了900(!)多页的自传小说《悲剧生涯》,杨骚这个极品再次发功:33年当他知道白薇住院后,马上出版他和白薇的情书集《昨夜》,自曝情史,成为小报头条。他甚至准备好了一份白薇的日记,准备等她死掉后再卖。
  
  然后,老天开眼,白薇终于看清了这个男人,她没死掉,和杨骚一刀两断,从此默默活到……1987年。
  
  这就是写了很多不能演的剧本的黄白薇女士的爱情故事。

这是白薇,标志性的圆眼镜~~

http://imgserver.cheagle.com/DataFile/TalentImg/TalentImgBig/3526.jpg


杨骚,看上去人模人样的

http://baike.baidu.com/pic/8/1165800924576545_small.jpg

照葫芦画鱼 发表于 2008-1-10 17:23

  茅盾的故事,华丽丽的文化部长哟,你那强悍的情妇今何在?
  
  他的故事太长了,转一篇人家写的八卦:
  
  人生是一个舞台,良家妇女请离场
  
  
  前两天睡前看王德威的《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第一章“革命加恋爱”最后探讨了他选择的三个作家本身的恋爱故事,因为“这几位作家不仅在小说世界里建构他们的革命加恋爱,也同时在现实世界里身体力行,(有意或无意的)搬演一场又一场‘革命加恋爱’的好戏。只有透过历史与虚构交错的阅读行为—— 即把生命看成实中有虚的建构,把小说看成虚中有实的生命——我们才有可能了解‘革命’与‘恋爱’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复杂意义。”(p64)
  
  撇去文学史家的视角,从一个八卦门外汉的角度来看,这几位作家的恋爱故事,本身已经给叙述者莫大的愉悦感——因为它们无不曲折离奇,充满时代感——蒋光慈的肺结核,白薇的性病,真是活生生爱比死更冷的隐喻。
  
  我比较喜欢茅盾的那个婚外恋故事,所以借了一本秦德君的回忆录看。据王德威引述沈卫威的话,秦的回忆录在80年代末就已经写成,但是受到茅盾亲友和研究者的阻挠,一直到1999年才出版,此前她的回忆录在日本发表过。看革命女性的回忆录,大体都有一个模式——前半生是一部二十集通俗电视连续剧,中间是乏味的主旋律电影,文革期间都是苦大仇暗无天日一出来就是三级暴力恐怖片,晚年当然是安逸的,只有活下来才能写回忆录。
  
  早年都是风风火火的,剪头发贴标语全部抢在头里,少不得被学校开除的情节,还有离家出走。所以革命妇女一定要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样才经得起折腾。秦德君 1919年参加五四游行时年方十四,却是游行最前列的先锋。当时给蔡元培写信大概在进步妇女中很流行,她也要求入大学,这种事情只有查晓园那样教会女校出身的才比较有希望,果然蔡元培回信婉转表示她恐怕程度不够。但这个着重在姿态。因为这件事她被学校开除,临行前秦德君预备把校长痛打一顿,可惜校长不开门,于是她十分洪兴十三妹的把门玻璃一拳砸烂。这些女性通常性格非常激烈,大概也只有这样的性格日后才能抗得过严刑拷打。她回忆和茅盾在日本的时候,比她年长十岁的茅盾喜欢称呼她“阿姐”,他是个敏感瘦弱的男人,她对他投洒的母性关爱似乎多过男女情爱,有一种精神上的不伦之恋感。
  
  秦德君的感情经历丰富到让所有良家妇女都目瞪口呆,历史证明,良家妇女通常都是不值一哂的,要留名,哪能当成天算账的少奶奶?就连寡妇,都要做到绝,后世人看了只觉得毛骨悚然。她的第一个丈夫名叫穆济波,当日她15岁,正预备去北京,饯行宴上喝醉了,这“人面兽心的家伙”强奸了她,秦德君跳井自杀未遂,在北京时发现自己怀孕了,不得不与千里追踪来的穆某同居。这是个糟透了的《法制报》型故事——最可怕的是,据说这穆济波还是个惯犯,后来还强奸了德君的一个女同学。从此生活如噩梦,德君说两人在一起“没有片刻欢乐,时常吵得昏天黑地,甚至厮打起来”,穆某对她紧追不舍,从北京跟到上海、南京、陕西。即使如此,18岁的时候,小孩也两个生好了。
  
  其实连年谱都不是百分百可信的,这种好多对话的回忆录,当消遣或者会更好一些?穆济波没有留下任何说法,于是他就永生永世被钉在强奸犯和坏丈夫的耻辱柱上,他们的两个小孩,此后在书中没有出现过,死了?送还穆家了?王之芳还有个女儿出来夸赞他风流潇洒,这一位只能无声无息湮没。德君最爱提到的孩子是秋燕,她在陕西时与刘伯坚的私生女,是早早盖棺论定的烈士后代,又因为很早去了解放区,大约特别自豪些。秋燕生得很好看,有一张照片很像李若彤。她还有个女儿秋姮,是和最后一个丈夫郭春涛生的,客串出场过几回,照片也看不到。
  
  因为家庭生活那么苦痛,和刘伯坚的红杏出墙就完全理直气壮了。何况他们相识在前,此时重逢更增情意。刘伯坚最后娶了她的朋友王淑贞,结婚时,她已有了他的孩子秋燕。革命妇女的身体真好,怀孕的时候,恰是北伐高潮时期,日夜行军,入洛阳城时,她还曾经从马上跌下,摔坏了腿,居然都没有流产!刘伯坚死于 1935年,王淑贞如何?不详。
  
  看这些革命故事时,我常常不能投入,而转去想那些良家妇女的感受。郭沫若那猩猩脸的老婆,据说发育颇有不全,依靠媒人的欺骗入了周家门的朱安,如果能提笔歪歪扭扭写个回忆录,不知又会如何?梅志的序中,记述抗战胜利后某次鲁迅逝世纪念会上,情敌碰面,德君“穿着华贵,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位阔太太”,她看到茅盾夫妇,掉头走了,沈太太孔德沚“大宽脸上一副尴尬,像和茅盾满脸的不悦样儿”。梅志回来后比对照片,明白了原因,赞扬德君“看来她是识大体的”。细微的比对和不一样的笔触,“我们”与“她们”分得清清楚楚。“我们”据说声张了“她们”的心声和苦痛,为“她们”表达着,但“我们”对“她们”真的怎么想呢?女学生和黄脸婆,在另外一个层面永世无休地翻演六国大封相,看到惊心动魄。
  
  她与茅盾的一段,是最引人注目的。大文人的风流韵事,人人都想窥探。革命女性的尴尬大约也在这里,想要凸现自己的革命性,偏偏所有人只喜欢看她们革命的性。
  
  在日本的千恩万爱,枕上发过的千般誓愿,到后来都落了空。她理直气壮地后悔没有与刘伯坚在一起,然后对茅盾的失望,却巧妙地偷换成了革命追求的落空。在日本时,茅盾不断装病,逃避着去苏联,然而最最罪大恶极的是这个脱离了组织的家伙居然一直蒙骗她自己还是个党员。当她第二次堕胎回来后,发现茅盾一走了之后,真正的晴天霹雳是知道了此人脱离组织已久!她“顿时感到天昏地暗”,原以为“茅盾一直是个共产党员,我失落了组织关系,见到他,他就可以为我证明,这样,我也就有了组织关系。谁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啊!”男女间的感情忽然变成为与党再次接头不得不上床的忍辱负重,感情的过错再添上革命的背叛,茅盾真是踏上十只脚都不够。看回忆录的好玩有时候也在于这里,已盖棺论定者的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声音缺失者的百变随搭,还有自己形象的小心修饰。回忆录的最后德君提出此生最后一个心愿是恢复党籍,因为连茅盾都恢复了么,几十年后,情爱不再,还是要争一口气,争死后的字字句句。
  
  一个好玩的细节是她记述49年后两人在北京街头水果摊上的一次不期而遇。这个负心人看到她后“惊慌地一溜烟跑了”,连买好的苹果都忘记拿。她透过小汽车的玻璃窗,看见他“把大拇指咬在牙齿中间,歪着脑袋痴望着我”,她觉得自己比他平静比他走得早,可以淡淡地想干吗连苹果都不要了?不就是看到过去对不起的女人么……然而她还记得那是他钟爱的姿势,对峙中,她胜利的姿态那么软弱而可疑。

秦德君与茅盾,其实茅盾很帅!~

http://www.justice.gov.cn/node2/node22/lhsb/node3051/node3071/images/00031432.jpg

照葫芦画鱼 发表于 2008-1-10 17:24

  向警予女士的故事:
  
  向女士作为呱呱叫的革命女性,早年故乡有个土霸司令准备娶她来装点门面——一直到30年代,四川军人还喜欢讨个女学生,所以以后大家穿越就穿回那个时代,很容易钓凯子。
  
  但是向女士根本不睬这个土老冒,冲到人家家里去说“吾终身不婚”,但是她去了法国后就和蔡和森结婚了……
  
  向女士是个很严肃的人,她去开会,陈独秀就不敢讲荤段子了……
  
  可是,向女士晚节不保,后来和彭述之搞起了婚外恋,结果和老公一起被流放到苏联,路上有李立三夫妻一起走,蔡和森因为被带了绿帽子,十分痛哭,李立三的老婆就跑去安慰他啦,然后蔡和森就和李立三的老婆搞上了……
  
  据说彭述之写过一本回忆录,他的女儿和法国女婿把它翻译成了法文。

  向警予女士,长得挺端正的呢

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china05/xjjy/yydfb/200502160441_484358.jpg

 死得很早的蔡和森

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ztlm/zgsd/3d/photo/2006623113111.jpg

彭述之,这红杏出墙的对象……

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ztlm/zgsd/3d/photo/20066281135261.jpg
 老彭后来成了托派,解放前去了香港,后来死在美国。
  他在回忆录里大骂张申府,说他们在法国吃苦的时候,张申府过得不要太舒服。因为他是拿政府的钱出国的,不像他们要半工半读,后来连工作都没有,面包也吃不起。
  
  张申府的老婆是谁呢?是当年和邓颖超周恩来他们一起闹革命的刘清扬。
  
  老了之后的彭述之挺好看的。

http://baike.baidu.com/pic/12/11876742820332795.jpg


  忍不住转向警予的八卦了
  
  我们并不羡慕这种属于“五四”初期的恋爱形态。我们说:“这是小资产阶级的”。女主角并不是同志,这个恋爱并不是建立在革命事业上,我们则很羡慕蔡和森和向警予的结合,称之为“模范夫妻”。向警予,矮小,始终作内地女学生装束,毫不沾染上海的浮华习气,她和杨之华成了对照。那时,她很活跃,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国民党运动,这一切方面,她都有份。《向导》上又常有她写的小文章,她恨死党内浪漫的男女同志。开会或闲谈时,独秀常爱拿男女关系事情当作笑料,但向警予如果在场,她就会提出抗议或者说几句话,使得独秀不能下台。别的同志更加不敢在她面前放肆了。我们的女同志都害怕她,杨之华尤其害怕她。由于她要规劝人或教训人,大家都称她“祖母”,或“革命祖母”。瞿秋白说:“我们党内有马克思主义的汉学家,就是李季,也有马克思主义的宋学家,就是向警予。”
  
    我一回国,就同这对“模范夫妻”住在一起。起初在慕尔鸣路,后来在民厚里,后来在福生路。在民厚里末期,和森去北京养病了,警予留在上海,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工作。中秋节前不久,我们没有等待和森回来,就迁居福生路。此时,彭述之也从医院出来。他二月间就生病,住进宝隆医院,五卅前的罢工运动,五卅时的轰轰烈烈群众运动,他都没有参加,此时运动已经退潮,他才病愈,从医院出来。中秋晚上,为了庆贺佳节,迁居加述之病愈,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饭,晚饭后进行“晚会”。这是我们从俄国学来的办法:每个人做一种游戏。三个主人之外,还有张伯简、沈泽民和泽民夫人张琴秋。彭述之跳了高加索舞,张琴秋唱了《可怜的秋香》,别的人也做了游戏,向警予不肯唱歌,也不肯做别的游戏。大家都不依。最后,她念了一首李后主词“无言独上西楼……”。客人散了,我回到亭子间睡觉,警予还在述之房里不走。天气热,亭子间房门和前楼房门都开着。我一觉醒来,听到警予还在说话,而且说了出人意外的话,即表示她爱述之。不久,她就上三楼去了。述之到我房里来,说“怪事!怪事!”他告诉我刚才警予说的话。他说:“我做梦也未曾想到。”我警告他,说:“这件事做不得,做出会影响团体工作的。”他说:“当然,我自己毫无意思,她也明白这件事情做不得。她说,不过把心里的话告诉我罢了。”述之说这是实在话。
  
    从这日起,向警予常常从三楼下来去述之房间谈话,一谈就是几个钟头。起初几日,述之还把谈话经过告诉我,同我商量“怎么办”?我看见他渐渐动摇了,便加紧警告他。以后,述之就不同我商量,他接受了向警予的爱。
  
    蔡和森要从北京回来了。向警予先接到信或电报,说他将于某日某时左右到上海北站。这日,我问述之:“你们的事情,要不要告诉和森?”述之说“警予同志以为不必告诉他。”到了时间,有人敲门,我从亭子间下去开门,一看是和森,黄包车上还有行李和一篮天津雅梨。他急忙问我:“警予哪里去了?”我说:“在楼上。”他颇惊讶,因为到车站没有看见向警予来迎接,以为出了甚么事情?第二日或第三日,事情揭穿了。向警予“宋学家”做不来瞒骗的事情。和森问她有甚么心事?起初她还回答:“正在构思一篇文章。”以后就原原本本把事情说出来了。
  
  当日或次日,中央主席团在楼下客堂间开会,独秀、和森、国焘、秋白、述之都到会,还有CY和上海区的人列席,我不记得他们是谁,也不记得讨论什么问题。我旁听,向警予也参加会议。讨论完毕,独秀刚宣布散会时,和森忽然站起来,说他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他说:“警予同志和述之同志发生了恋爱……” 当时,独秀、秋白、国焘,以及列席的人,他们的神气好像戈果理的《钦差大臣》剧中最后一幕的场面。他们好久说不出话来,因为这是如此出于他们意料之外的。最后,独秀说:“这要看警予同志自己决定。”警予伏案大哭,一句话不肯说。独秀问警予:“你究竟是爱述之呢,还是爱和森呢?”警予总是不响。独秀又问: “你不爱和森了么?”警予又不响。在此种情形之下,中央主席团只好负起解决的责任了。中央,即独秀、秋白、国焘三人,只好决定派向警予同蔡和森一道到莫斯科去。蔡和森从北京南下,正是为了接受使命,去莫斯科担任中国***常驻代表的。向警予并不提出抗议,事情就是这样解决了。独秀嘱在场的人对于这件恋爱事情严守秘密,尤其嘱秋白切勿告诉杨之华,大家都允诺了。但没有用。不久,就有好多人知道这件事。我相信,杨之华决不会是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
  
    这件事情,中央处理得对不对,我很怀疑。向警予自己当然不肯决定。但她宁愿舍和森而就述之,是可以想得到的。即使当时是双方均等的,但发展下去,旧爱一定会渐渐减少,新爱一定会渐渐增多,倘若中央决定警予同述之结合,或任其自然发展,不加干涉,则往后可以减少许多纠纷,因为这件事情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散会后,向警予斥责和森“自私自利,分明晓得中央会站在你方面,你才提出问题来讨论。”和森无法自辩。晚饭后,他不上三楼去,在客堂间踱方步。我也在客堂间。他说:“超麟,我的心同刀割了一般。”我提议同他看电影去,他答应了。这是新奇的事情,因为他是从来不看电影或京戏的。我们到新开张不久的奥迪安电影院去,那天放映的是一部历史片,场面很华丽而热闹,但他视而不见。幕间休息时,我请他在酒吧间喝咖啡。电影再映,他不想去看了,我只好牺牲这部片子,陪他回家去。
  
    以后几天,三楼床上躺着一个人,长吁短叹;二楼床上也躺着一个人,长吁短叹。向警予在两楼中间奔走不停。我看见这个生活过不下去了,于是去找陈独秀,请他设法解决。他想了一下,提起笔来写了一个字条,要和森和向警予立即搬到旅馆去,等待去海参崴的轮船。这字条,我带回来,和森接受了,警予和述之则恨我入骨。彭述之还同我闹了一场。
  
    我说这个恋爱事件有重大后果,是指它牵连得多,而又影响于后来的党内斗争,和森和述之从此结下了冤仇。在第五次大会上,和森拼命打击述之。一九二七年秋天,和森主持北方局,位居顺直省委书记述之之上,报告中央,说王荷波一案是彭述之告密的,或述之指使他的小同乡段海去告密的,这话连当时主持中央而在政治上反对彭述之的瞿秋白也不相信。
  
  这对有名的“模范夫妻”来到莫斯科后终于拆散了。李立三和李一纯夫妇是同这对“模范夫妻”一路去莫斯科的。立三为了减轻和森的痛苦,叫一纯一路上去安慰和森。在这安慰的过程中,和森和一纯恋爱了。有人说:立三是有意把一纯送走,为的便于同一纯的妹妹恋爱。但立三和和森仍从此结下了仇恨。一九二八年第六次大会选出的新中央回国工作不久,就爆发了内部斗争,主要领导人蔡和森就被李立三轰下台去,由李立三取代他的位置,此事同我的工作有关,后面还会说它。向警予在莫斯科爱了一个蒙古人,一九二七年她孤身回国工作,在武汉曾同和森扭打,并骂李一纯对不起她。她在武汉做工作很努力,武汉反动后仍坚持工作,直到牺牲,没有再闹恋爱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照葫芦画鱼 于 2008-1-10 17:28 编辑 ]

照葫芦画鱼 发表于 2008-1-10 17:26

  再贡献一条施光南他爸爸的八卦:
  
  施光南的爸爸叫施存统,在五四时期出过风头,当时他在浙江一师,写文章说要提倡“非孝”,就是不要孝顺爹妈,因为中国人太讲孝了啊,这是孔家店之一。
  
  他爸爸后来参加了一个工读互助团,具体就是一帮吃饱了撑着的大学生在那里胡闹,号称要半工半读,自己养活自己。其中有一个美女,家里很有钱,叫易群先,为了逃婚也跑出来参加这个团,搞的团里的男青年都纷纷追求她……
  
  有一天易小姐很happy的跟施存统同学说,她和一个姓何的男同学恋爱了,施同学虽然是她的追求者,大概心里很痛哭,但也想想算了,就跑去跟另外一个男的说那个女人和别人恋爱了。然后另外一个男的吃饱了撑死,说肯定是姓何的出于兽欲××××,最后这件事情搞得纷纷扬扬,易小姐一走了事,找不到人了,这几个男的全部被开除,这个工读互助团也完蛋了。
  
  话说施存统同学后来到了上海,讨了一个老婆,正好这时我党高级干部张太雷同学到上海来,住在他家里,就把他老婆拐走了。施同学气死了,自杀,没死成,他有个女学生叫王×明(名字忘记了)天天来看他,终于把他钓上了,于是他改名明志,改叫施复亮,和他老婆的名字对应,接着就生了施光南同学。

荔枝啊荔枝 发表于 2008-1-10 17:27

原帖由 照葫芦画鱼 于 2008-1-10 17: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茅盾的故事,华丽丽的文化部长哟,你那强悍的情妇今何在?
  
  他的故事太长了,转一篇人家写的八卦:
  
  人生是一个舞台,良家妇女请离场
  
  
  前两天睡前看王德威的《历史与怪 ...
$汗$ $汗$ $汗$ :D :cool:

照葫芦画鱼 发表于 2008-1-10 17:32

  《郑超麟回忆录》第七章,原文刊于1998年香港版《史事与回忆》
  
  
  “少年***”,从开始组织起到我离开法国为止,是那么缺乏诗意的,以致没一件罗曼史。原因很简单:没有女同志。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那时尚在法国,她是否参加我们的组织,我不记得,总之两次大会都没有她,我常往巴黎也未曾见她。她的爱人欧阳泽是我的读哲学的朋友之一,在里昂大学运动中被驱逐回国的,她的母亲不喜欢欧阳泽,却看中了李富春,迫她在法国和李富春结了婚。我在莫斯科时,欧阳泽探听人说蔡畅也在莫斯科,就寄了一大本日记来给蔡畅看。我们收下了这本日记,那真是一字一泪。欧阳泽在患肺病,在吐血,但一心忘不了留在法国的爱人,又听到许许多多可忧虑的传说。他在日记里,从同居生活的回忆起,到生死观的问题止,都说到了。我怀疑字里行间沾染着血迹—从肺里吐出来的血。一九二六年春,我在上海第一次看见蔡畅,她刚从莫斯科回来,我向她提起这本日记,她只淡淡一笑。
  
    在莫斯科也没有女同志,这话是说,当我在莫斯科时候,那里还没有中国女学生。从某些人的绰号里可以看出当时的同学如何盼望国内送女学生来。任弼时的绰号就叫做“女学生”,王人达叫做“妇女代表”,同李慰农叫做“农民代表”相映成趣。王一飞介绍陈乔年(陈独秀之子)给外国同志,说这是Kutauruka (中国女人)。东方大学有高丽女人、波斯女人、印度女人、高加索女人,等等,独没有中国女人。我们都觉得没有光彩。卜士奇回国,一到北京,便向何孟雄夫人缪伯英进攻,闹了很大风潮,连我们在莫斯科都听到了这风潮。他到上海又向沈玄庐的媳妇杨之华进攻,但没闹风潮。国内的同志觉得从莫斯科回来的人如同饿鬼一般,幸而卜士奇后面回来的,即我们一批人,比较文明些。事实证明,我们并未比国内同志有更多的性饥渴。

--
  上面既然提到瞿秋白和杨之华,那就不妨说说他们二人的恋爱史。两人恋爱成功在太雷闹事以前,但确实没有“妨害政治”。那时,杨之华漂亮,温柔,聪明,能干,但已是沈玄庐的媳妇。在法国与我同属于“图书馆”的无名(吴明)于里大运动中被驱逐回国,在上海主持青年团中央的工作。一次,青年团召集什么会议,上海不方便,沈玄庐叫他们去萧山开。无名被杨之华的美色所迷,几乎发疯了,写了许多绝望的情书。可是杨之华不理他。沈玄庐大发脾气,说“***内有拆白党”。沈玄庐第一次退出***,与这件事不无关系。可是,他的儿子和媳妇并不相爱,沈剑龙爱了一个高丽姑娘,冷淡了杨之华,之华遂给她的女儿取名“独伊”,以表示她的悲哀,而且自己离家去上海大学读书。秋白此时新丧偶,他的爱人姓王,是丁玲(当时名蒋冰之)的朋友,害肺病死了的。他和之华怎样恋爱起来的,我们都不知道。有一天,约在黄仁案发生,秋白和何世桢同时离开上海大学以后不久,我们晨起读报,忽然看见《民国日报》上有三个奇特的广告:一是“某年某月某日起,沈剑龙和杨之华脱离恋爱关系”。一是“某年某月某日起,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合恋爱关系”。一是“某年某月某日起,沈剑龙和瞿秋白结合朋友关系”。那时,上海小报中最有名的《晶报》,由主笔张丹斧(丹翁)执笔评论此事,但把当事人的姓名都改换了。沈剑龙改为审刀虎,瞿秋白改为瞿春红,杨之华改为柳是叶,沈玄庐改为审黑店,上海大学改为一江大学,商务印书馆改为工业印书馆。我们以后好久都叫秋白做春红。有一天,我到秋白和之华的新家去,说话间来了一个人。他们介绍说:“这位是剑龙”。秋白同他亲密得如同老朋友。之华招待他,好像出嫁的妹妹招待嫡亲的哥哥。后来,之华有一次对我说,剑龙为人高贵,优雅,她自惭庸俗,配不上他。沈玄庐则没有儿子那种度量。玄庐背后骂秋白:“这个人面孔狭窄,可知中心奸狡。”不久之后,玄庐再度退出***了,不能说同这件事没关系。但即使没有这件事情,玄庐还是要退出***的。

--

 好像刚才被吞了一贴
  大家去搜郑超麟:恋爱与革命
  才是八卦啊啊啊……

照葫芦画鱼 发表于 2008-1-10 17:35

    萧红的事谁来说说吧,我不是最清楚,就知道她逃婚然后又和逃婚对象搞上,搞大肚子,困顿在旅馆
    
    然后就遇上东北汉子萧军,家暴……
    
    最后在香港似乎是端木蕻良照顾她吧?比他小很多的一个男的,还是骆宾基?我记不太清楚了。
    
    还有我觉得她和鲁大师感觉也很暧昧的。
  
  ========================================
  
  我知道的版本是这样的
  
  萧红地主家庭出身,老娘没了,继母对她很不好。老爹听继母的。就爷爷疼她。继母给她订了婚,她不干,逃婚。又遇到了逃婚对象,一起在哈尔滨的小旅馆过了半年,怀孕。那男的借故取钱,跑了。
  
  萧红投水,被萧军救了。生下孩子。萧军做工养家,萧红写东西。后来不知道怎么地去了上海。得鲁迅先生赏识,红了。萧军大男子主义,家暴,不过这一对怨侣折腾n久到死还是爱来爱去。
  
  后来不知道怎么和端木有了感情,怀着萧军的孩子和端木蕻良去了香港,好像还是家暴。萧红评价端木是卑鄙无耻小人。萧红死在香港,念念不忘萧军。

==============================

  所以说,最强大的是郑超麟啊郑超麟
  
  据他说,他们那群人从莫斯科回来后,就如饥似渴地闹恋爱,他很惋惜,说自己胆子太小,没敢闹。
  
  萧红的事情基本上就是那样了,总之她遇到的男人都对她……家暴,但她还是爱得要死要活。
  
  其实我后来看过端木写的《曹雪芹》,挺好看的。
  
  庐隐也是婚姻很不顺利,最后找了个年纪比她小的男人,29岁就难产死了。

=============================

  萧红和鲁迅我是觉得没啥暧昧。
  
  就是小姑娘太缺乏关爱了,如婴儿仰望父母。没事就去找人家唠嗑,但是频频打扰的确搞得许广平很不爽。
  
  忽如远行客说她是穷形尽相奔向一个又一个男人,不被珍惜。反倒是bh的丁玲,一辈子都过得不错。

==================================

  许广平看照片是不靠谱,但是鲁迅先生也不像那么受欢迎的样子啊?
  
  话说丁玲的确是个一等一的狠人|||
  
  胡也频,冯雪峰,冯达,陈明,还有和沈从文的八卦,和主席的八卦|||
  
  从3p到姐弟恋~~

===========================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50799.shtml
  
  这有一篇写萧红的,太长了就不转了。
  
  和我们通常的理解好像还是有区别的
  
  萧红好像更像一个被爷爷惯坏了的任性的叛逆少女,家庭其实没有那么不堪。

======================

 萧军和萧红~~~~~~~~~~~
  
  当年我看的那本,封面好像不是这样的啊???

http://images.dangdang.com/images/8757796.jpg

[ 本帖最后由 照葫芦画鱼 于 2008-1-10 17:36 编辑 ]

荔枝啊荔枝 发表于 2008-1-10 17:36

看来没有p腿就没有人生阿

照葫芦画鱼 发表于 2008-1-10 17:39

原帖由 others 于 2008-1-10 17:3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没有p腿就没有人生阿

这些个故事告诉我们:远离进步青年,远离革命青年,远离文学青年$ok$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自娱自乐,全是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