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 这么荣幸啊,去法兰克福了。$送花$
专家是个好同志$害羞$ $送花$
你们都这么不喜欢芙蓉姐啊$郁闷$
我不讨厌她,觉得她比那些惺惺作态的美女好多了
就是上一页,图片太多了....$郁闷$ 我的网页老来回跳 原帖由 others 于 2007-12-20 21:2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郁闷$ $郁闷$ 没有你的咖啡总觉得少点什么
:( :( 感动死了,比专家还让我感动:mad:
我又不舍得放弃这个ID了 原帖由 others 于 2007-12-20 21:2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不讨厌她,觉得她比那些惺惺作态的美女好多了
就是上一页,图片太多了....$郁闷$ 我的网页老来回跳
哦,那我以后控制下图片数量$送花$
这个帖子最开始发在水库,是个自娱自乐的帖子。现在咖啡人气这么好,我不好意思更新这个帖子了,好像在浪费版面。$汗$ 原帖由 照葫芦画鱼 于 2007-12-20 21: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哦,那我以后控制下图片数量$送花$
这个帖子最开始发在水库,是个自娱自乐的帖子。现在咖啡人气这么好,我不好意思更新这个帖子了,好像在浪费版面。$汗$
$m31$ $m31$ $m31$ 大家的咖啡.....想说什么想写什么都可以 $考虑$ 我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开心的时候呢?
$汗$ 就算TMD天往下塌了,俺也得去开心的去享受那美妙的一刻:cool: 原帖由 磚家 于 2007-12-20 21:3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考虑$ 我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开心的时候呢?
$汗$ 就算TMD天往下塌了,俺也得去开心的去享受那美妙的一刻:cool:
$m12$ $m12$ $m12$ 报告葫芦....
你不在的日子,专家进城了...
回复 #146 others 的帖子
后来我翻墙了$m27$ 原帖由 others 于 2007-12-20 21:4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m12$ $m12$ $m12$ 报告葫芦....
你不在的日子,专家进城了...
你一共进过几次$考虑$
这帖子最开始的名字是“给自己的情书”,现在都想改成“给others的情书”,又怕误会。
==========东北话普及============
东北人形容一些长得丑的人,是会说“长得‘约吧’”或者是“长得‘约约吧吧’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丑”都用“约吧”来形容,而且“约吧”的涵义也不是光有“丑”那么简单。
比如,你把一张纸“团吧团吧”(似乎也是东北话,“团”又是名词做动词用,指用手攥、揉),然后再打开,纸上就有了很多皱褶,就可以形容为“这张纸约吧了”。所以最开始用“约约吧吧”来形容人的长相,多数时候指的是那种脸上有很多褶子,笑起来满脸菊花的那种人,后来就引申为指长的“不正”、“长歪了” 的人,于是就引申为丑。
而“约吧”这个“不正”的含义要对照着“瓢”来看。东北人形容一个人脸形长的“不正”,更多的时候不说“长的约吧”,会说“脸长瓢了”。“长瓢了”的“瓢”,是名词的形容词用法——正是因为活用词性,东北话的表现力才格外地强,几乎成为了喜剧小品专用语言。所谓“瓢”,就是指葫芦瓢,以前的人把葫芦剖开,留外壳晒干做成的舀水或舀米用的工具,现在城市里几乎绝迹不见了,去找了一下,还真有瓢的图片:
http://www.52sy.cn/spx/bookpic/20066516454640154.jpg
瓢”字在做形容词用的时候也就是指弯了,形状改变了的意思,所以可以说“我的笔掉到地上了,笔尖都摔瓢了”之类的。还可以在说错话的时候说“我嘴瓢了”之类的,意即嘴歪了,所以说错了。
而当一个人的脸“瓢”到一定程度,比如别人一道弯他三道弯(呃……这种可能性比较小),那就可以用“约吧”来形容了。
说到这里再说说另一个用来形容人长得丑的词“砢碜”。“砢碜”是个古老的词,而且一开始应该不是东北话而是北京话或者是北方大部分地区方言中的词汇,但是现在成为了东北话,似乎北方别的地方的人不太用这个词了(仅仅是“似乎”,因为没考证过)。《辞海》上对这个词的解释是“肮脏丑恶,使人感到难受”,马致远的《岳阳楼》第二折有“砢碜杀我也!”的形容方式,可见至迟在元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砢碜”来形容丑了。而马致远是大都人,所以说这个词以前应该是流行于北京地区的。《辞海》上在这个词条的解释中还写到,“参见‘寒碜’”,而“寒碜”的解释是“北方话,难看,不体面,与‘寒酸’略同。”
可能正因为《辞海》里弄了个“参见”,而且在语言的现实应用中,这两个词的用法有重叠和同义的地方,所以有很多人经常会把“砢碜”跟“寒碜”混同,甚至一些词典里也把二者混同,实际上二者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用反义词的方法来解释一下,“砢碜”的反义词是“好看”,而“寒碜”的反义词多数时候应该是“体面”。当然有的场合“好看”和“体面”是混同的,所以造成了一些混淆。俺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某家办丧事,参加完仪式的人回来之后说“事情办得真寒碜”,没参加的人就可以推测,可能是由于办事情的人家比较寒酸,所以场面上不好看,不够排场;而若人家说“事情办得真砢碜”,那么别人就会推测了,是不是出现了诸如诸子为争夺遗产当场打起来或者情妇跑到现场要遗产之类的事情,所以很不好看,让人脸上挂不住。
所以这两个词是有程度上的不同的,“寒碜”更多的时候是狭义的,仅指寒酸,不体面,程度比较轻微,用“寒碜”形容人的外貌更主要偏重于气质小气、衣着寒酸的方面。而“砢碜”的含义要严重一些,除了可以指寒酸之外,更多是指丑恶难看得叫人难以容忍,无论是指事情还是指长相,丑恶到了一定程度都可以用“砢碜”来形容。
因此,在形容人长的丑的时候,说“长得寒碜”没有说“长得砢碜”要更为“猛烈”,而东北人说话喜欢使用程度重的词,就是说喜欢夸张夸饰,这也正是东北话感染力强、有喜剧效果的原因所在。所以,东北人一般不太说“长得寒碜”,把丑一律称为“砢碜”(读音是前重后轻的,“碜”一定发轻音)。
1.瘪犊子(这个我能听懂,身边也有人说,意思就是没了完了之类的,一般指的是之前比较嚣张的人把事情办坏了,比如英格兰欧洲杯没出线,用东北话形容就是让麦克拉伦狂,瘪犊子了吧。
2.下晚儿(晚上)
3.嘎咕(坏,心眼多。不过这个词挺中性的。东北很多听起来是骂人的话都挺中性的。)
4.撒漠(看,四下看微带贬意)
5.卖呆儿(发呆;凑热闹)
6.叽个浪(吵架;磨叽的意思,但更多强调的是说起来没完没了,让人心生厌烦)
1.削你啊 (揍你的意思)
2.顾东 (貌似不是这两个字,心眼多又坏。)
3.土鳖 (土气。)
4.猖 (嚣张, 例如,嫩咋这猖呢。)
得瑟 (北京人也都知道 在那也流行 很多所谓的演艺界大腕也说过 就是显摆的意思 或发贱的意思 通常都是贬义 )
各应 (貌似不是这两个字。就是烦人非常烦人。)
扯老婆舌 这个不用解释了很好理解
埋汰 侮辱人 或说这个人不讲究的意思 比如他真能埋汰人 或这事他做的真埋汰
出关几年了,听家乡话不太多了,在这儿想几个,找找感觉
羊了二正的, 二虎吧唧的,五迷三道的,穷了巴馊的,无机六受的
干剥楞的,盯把儿的,戴劲儿。
------
“犊子”系列
我本来想在第二讲讲一下东北人平时常用的口头禅,但是看了上面回复发现大家还是对“鳖犊子”比较感兴趣……那就插播这个吧……
东北人骂人的时候,经常用“犊子”一词。
所谓“犊子”,指的牛犊子,也就是小牲口,小崽子的意思;而禽类的“犊子”,就是“蛋”,所以骂人的时候凡是有“蛋”的地方,都用“犊子”代替。
所以,“犊子系列”的解释如下:
扯犊子:扯蛋,指胡说八道。
滚犊子:滚蛋。
王八犊子:王八蛋。
鳖犊子:鳖,就是王八,所以也是王八蛋。(东北话读“鳖”为“瘪”,所以听起来是“瘪犊子”。)
混犊子:混蛋。
于是后来“犊子”的含义就变成了骂人话,所以可以听到“老犊子”、“小犊子”,就是省略了“混”、“王八”之类的,是“老王八蛋”、“小王八蛋”的意思。
不过还有俩词比较例外——“装犊子”和“犊子玩意”。
装犊子:意义就是“装B”,B,,,,这个。。。。也可以理解为“蛋”,为啥理解为蛋就不用我再多解释了吧?
犊子玩意:就是“B玩意”。解释见上条。
那么为什么在别的地方用“蛋”来骂人而在东北用“犊子”代替“蛋”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古时候东北地区的物产:北部黑龙江地区到吉林长白山一带,是渔猎为主的,辽西北和内蒙古赤峰一带,是畜牧生产方式,吉林南部到辽宁地区,是农耕+畜牧+渔猎——在这些生产方式之下,东北地区的大动物、大牲口比较常见,像关内地区那种一家一户养鸡养鸭的反倒比较少,所以,在东北,“犊子”比“蛋”更多更常见。(哈哈……再次笑场。)于是“犊子”就代替了“蛋”成为了骂人话,这也正是东北话里很常见的“拈连”手法,他说的其实是“蛋”,但偏要用一个与次相关联的词来代替,听上去就更有喜剧效果。
但是,大牲口常见虽然可以做为“犊子”代替了“蛋”的理由,可是羊羔子、马驹也一样是大牲口的“崽子”,为啥不用做骂人用呢?现在除了“王八羔子”还偶尔用用,多数时候东北人是骂“王八犊子”的。这就要从语音来分析了——“犊子”,说出来多么响亮啊!比“羔子”和“驹”都简单明快,符合东北话响亮明快、“杀伤力”强的特点。
另外,“扯犊子”和“滚犊子”两句骂人的含义已经很浅了,基本可以当做很熟悉的朋友之间说话的用语。比如:“你少跟我扯犊子!”就是“你不要跟我胡说八道”的意思,还可以简缩为“你少扯!”仨字,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
扒瞎;说话强词夺理,不着边。
报屈:感觉自己受了委屈。
拨嘞:扒开寻找东西。
掰眵(baī chi ):说道,辩论。eg:都多长时间了,这事咱得掰眵掰眵了!
白话(baíhuo ):意思有褒有贬。褒:形容一个人口才好. 贬:瞎扯,胡扯。
逼嗤(bī ci): 说废话或者不中听的话。
别劲:力不从心,或者感觉自己很倒霉。
卟愣:有“挣扎”的意思。
鼻定噶: 即"鼻屎".OTL ...
边儿lǎ: 即"角落". eg:去,烦你,一边lǎ呆着去!
脖梗子:脑袋后面的脖子。
波凌盖(bō leng(li) gar ): 即"膝盖".
白不疵咧:指白得太过分了。
----
唐诗东北话版本(转载)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东北版:虽说人都不在一块了,可俺们那关系,钢钢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东北版:那家伙,老宽敞了,尥蹶子玩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东北版:前后瞅了半天,啥玩意没看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东北版:也不知道在那旮旯咋样儿,叫人怪惦念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北版:那家伙,连风带雨,花掉老鼻子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东北版:再整点,咱哥俩再喝酒指不定啥时候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东北版:真邪乎,就一宿,好家伙,外面全白了.
-----
吗灵: 蜻蜓
愚作:舒服
噶哈:干啥
马葫芦子:下水道
马路牙子:路边
尬(ga四声)点儿哈: 赌点什么
波灵盖儿:膝盖。
踏拉板:拖鞋
好赫儿: 好吃的,长用来逗小孩儿
锛(ber二声)儿楼(lou轻声): 前额
大鼻听:鼻涕
忽悠:丧失诚信,一味讨好某人的不着边际的语言行为。
邪呼:非常厉害或严重
卖呆儿:看热闹。
坷碜:不好看。
豁楞:搅和。
秀咪:腼腆,不好意思,憨态可掬的样子。
得瑟:喜形于色,臭显摆。
贼毙:太好啦,好得不得了。
消你:报复你。
叽咯浪:拌嘴、吵嘴。
边拉儿:旁边儿。
磨叽:喋喋不休,废话多。
不忿:不信,不服。
劲儿劲儿地:执着,有精神头儿。
哈拉味儿:油脂性的食品发霉变质后,产生的气味。
埋汰:引申为语言上的污蔑行为。
耍大刀:办事没准,戏弄人。
借比儿:邻居。
扒瞎:说话虚假成分大,顺嘴跑火车。
各应:烦人,讨厌。
秃噜:事情没办好。
瘪独子:混蛋。
二乙子:不男不女。
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
吭呲瘪肚:速度慢,吃力,费劲儿。
刺挠:身体某个部位发痒。
横是:可能是。
扯哩哏儿棱: 瞎扯。
胡嘞嘞:形容胡乱说。
划魂儿:猜疑,犯寻思。
祸祸:践踏,糟践。
掺攉: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浑儿画的:不明亮,有污垢。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扯:闲谈。
好信儿:好奇。
冲:蛮横。
抽冷子:冷不防,突然。
害事:挡碍,障碍。
吹着唠:说大话。
呲溜:脚下滑动。
蹿稀:腹泻。
寸劲儿:巧劲儿。
二五眼:能力差。
发苶(nie三声):精神不振。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
爸拉:附近
兴许:有可能
估莫:估计
虎:又鲁莽又笨
飞边子:裤腿磨损
大该:大街
意头:太阳
牙碜:食物里面沙子多
碗家柜:厨柜
三驴蹦子:农用车
棉猴: 棉大衣
姨子:肥皂
整景儿:装相儿
突了扣: 这个词儿用法太多了,说不清楚
老(鼻子)了:老多了。
太夜了:常常形容天气比叫热~~~(太热了)
吐洛皮了:比破皮严重一些。
先头:开始。
寒碜:寒酸的意思
撩了:跑了
大电炮:打你一顿
羊毛拉子:毛毛虫
叽里咕噜地:形容东西漫天翻.不老实地样子.
钱串子:蜈蚣
罢哒: 在水或泥里走,脏脚或鞋在地上留印。
魔怔:精神病
搭谷:搭理
必:好的意思
贼必
太必了
藏猫猫:捉迷藏
家巧:麻雀
立整(轻音):规整
--------
1.矬劲——蹂躏的意思。例句:这只猫真可爱,看见它就想矬劲矬劲
2.不善呼——程度很强。例句:这桌子饭吃得不善呼!(吃得差不多盆干碗净)
3. 个棱子——形容人性格别扭,好像跟个色的意思差不多
4. 多前儿、啥前儿——什么时候
有个好笑的例子:我妈小时候去北京,亲戚说要带她去故宫。
她就问:多前儿啊?
亲戚回答:不要钱。
------------
第三讲 口头禅:哎呀妈呀、啥玩意啊、啥意思啊、那你看看、那家伙、完了吧、我CAO
那天我在群里聊天的时候说:“那家伙,老多人了。”结果有人问我:“‘那家伙’是谁?”……我很是汗了一下,告诉她们,那是无意义的语气助词,口头禅,用以做夸大的表示……
东北人口头禅比较多,常用的有“哎呀妈呀”、“啥玩意啊?”(简称“啥呀!”)“那你看看”、“那家伙”、“完了吧”以及著名的“我CAO”等。
“哎呀妈呀!”不是在喊妈,而是一个表惊叹的语气助词,通常放在一句之首,用以表示惊吓、害怕、惊叹、吓了一跳等涵义——都害怕得哭爹喊娘了,可见惊吓程度之深,也可看出东北话就是尽量往夸大了说的特点。不过这个口头禅容易被占便宜,所以在赵大叔的小品里,他说“哎呀妈呀”,宋丹丹马上接一句:“叫大妹子就行,叫妈干啥……”所以呢,现在俺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谁说“哎呀妈呀”我也马上会接一句:“叫名就行,别客气。”挖嘎嘎嘎嘎~~~~
“啥玩意啊?”有两种含义,一是像字面意思一样,是在问话,“是什么东西”的意思,但日常生活中,东北人说“啥玩意啊”多数时候用的是另一种意思,也就是表否定的语气助词。有的时候也简缩为“啥呀!”两个字,意义是一样的,就是对先前说话的人的观点表示否定,接着将要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我说:“某某是鞋拔子脸。”小鸟就可以说:“啥玩意啊!(啥啊!)他那是正宗的猪腰子脸!”这句也就是:“什么鞋拔子脸啊!他那是正宗的猪腰子脸”的意思。所以下次一个东北人说“啥玩意啊”或者“啥呀”,通常他并不是在问你,而是在表达他自己的态度,在对你先前说话表示否定。
“啥意思啊?”也有两种意思,一是字面意思,也就是在问:“你什么意思?”通常是在气氛不是很友好的情况下说的,当某人说了一句话不太好听或者话里有话,你均可以接下来说 “啥意思啊?”,意即请他说清楚到底用意何在,是否在挑衅,同时也隐含着反过来挑衅的含义。另一种含义是指“有什么意思!”也就是“很没劲”的意思。
“那你看看”,不是让你看,而是语气助词,表示很得意的意思,意思是“看见了吧”、“很了不起吧”,一般在某事办得很好或者计划按预期执行等时候说,得意溢于言表,通常后面会接“我是谁啊!”意思是“我多了不起啊!”、“我不是天才嘛”等等,通常说这话时要伴随极其臭P之表情。(旁边人可以反问一下: “你谁啊你?”)
“那家伙”不是一个人,而是跟“好家伙”是一个意思,在形容某事物很多、很大、很超乎想象、很惊人等等意义的时候,可用“那家伙”来表示说话者的惊叹。
“完了吧”不是指完结,而是连接词,作用基本相当于英文的WELL,意思跟“然后”差不多,用以把上下句的意思连接起来,越是年纪小刚学说话的小孩越爱用“完了吧”,因为能把思维连贯起来,大人也常用,但是不会句句都用。
爱说“哎呀妈呀”、“啥玩意啊”、“啥意思啊”等等口头禅的家伙如下,都贴出来给他们曝曝光,主要有白展堂、李大嘴、牛小伟、牛小玲、巴颜格日顺等五人。
顺便说一下,白展堂的口音是正宗的“沈阳普通话”,沈阳人里面普通话说得比较好的,生活里说话就他那样;李大嘴也基本是辽宁口音,但有的时候会有点大连话的发音方式;牛小伟牛小玲,基本都是辽北地区(也就是赵大叔老家大城市那边)和吉林的口音;如果沈阳人普通话讲得不好,那么就是《东北一家人》里顺子、巩汉林和金珠那种口音.
哎呀妈呀,这也太帅了...双眼爆皮儿的...太周正了....
------------
先转这些 我不小心进过一次..也出来了..发誓不进了...;)
到网上还给自己找个紧箍咒...干什么呀 东北人不是说可趁么?$汗$ $汗$ $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