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choc 发表于 2007-2-8 00:11

原帖由 Eisgirl 于 2007-2-8 12:03 AM 发表
当一个人没有亲身经历,或者说没有条件去亲身经历的时候,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当然就只能通过电视,报纸,周围人的评论来判定。就跟我们现在对日本的看法一样,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去过日本,没有经历过南京 ...


可是德国社会本身不是多元社会,我们能如何呢? 就像德国人在中国一样。中国拿洋鬼子开涮的不是也有吗?我觉得如果有几个在德国有影响力的中国人上一下Berlin Mitte,  berlin direkt之类的节目,通过交流来阐述我们的困惑就好了。哈哈,别太在意,图片报的东西不能当真的。

[ 本帖最后由 hichoc 于 2007-2-8 00:13 编辑 ]

hichoc 发表于 2007-2-8 00:12

原帖由 卖啃吸 于 2007-2-8 12:03 AM 发表


我也不晓得应该怎么正确翻译,写的时候只是凭感觉依葫芦画瓢,怎么看到的怎么写。:D

刚翻了下字典,sich einstellen 有“按时到达,出现”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通了。


卖卖,我刚才也查了。我从你那里又学了一条呢。嘿嘿。$握手$

九色鹿 发表于 2007-2-8 00:16

原帖由 hichoc 于 2007-2-8 00:12 发表

卖卖,我刚才也查了。我从你那里又学了一条呢。嘿嘿。$握手$

卖卖,我俩这一条学得可不容易,翻字典琢磨半天我俩才搞明白,娃哈哈哈。。。:D :D

卖啃吸 发表于 2007-2-8 00:18

原帖由 kevinhan 于 2007-2-8 00:07 发表


小卖,你的字典是不是第318页?呵呵。估计跟我和hichoc的都一样,哈哈。$汗$

bingo!:D 这本字典,我每天都用的,一般用它来垫笔记本帮助散热。

九色鹿 发表于 2007-2-8 00:23

原帖由 卖啃吸 于 2007-2-8 00:18 发表
bingo!:D 这本字典,我每天都用的,一般用它来垫笔记本帮助散热。

拿它垫?那也太厚了。我都拿老师的讲义垫。:D甚至垫锅。:D

卖啃吸 发表于 2007-2-8 00:25

原帖由 Eisgirl 于 2007-2-8 00:03 发表
当一个人没有亲身经历,或者说没有条件去亲身经历的时候,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当然就只能通过电视,报纸,周围人的评论来判定。就跟我们现在对日本的看法一样,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去过日本,没有经历过南京 ...

我同意一些klischee和Diskriminierung是骨子里存在的。所谓的"大多数德国人还是明白事理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大众的思想本来就是受媒体引导的嘛。就象国内不少年轻人都认为祖国一片欣欣向荣已经超英赶美一样。

不过呢,还是低调点,不要太偏激,这种小事就当笑话,看过就算了。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不被别的国家所了解,除了一些政治因素(比如西方国家害怕中国崛起而故意诋毁),是不是应该也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比如中国人普遍不open,不喜欢teamworking,不爱交流。。。。$ok$

卖啃吸 发表于 2007-2-8 00:28

原帖由 kevinhan 于 2007-2-8 00:23 发表


拿它垫?那也太厚了。我都拿老师的讲义垫。:D甚至垫锅。:D

不厚的,我的本本就比它大出一个散热器左右的大小,passen gut zueinander :D

卖啃吸 发表于 2007-2-8 00:33

不过话说回来,德国人还真的有时候不太了解中国

今天中午超搞笑,午饭后我在吃冰淇淋,那个味道不错,我吃的津津有味的。结果一同事就问,这么好吃啊,冰淇淋中国有吗?问的很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当场晕得翻过来又翻过去:D 我讲中国原子弹跟火箭都能造,会没有冰淇淋$汗$

九色鹿 发表于 2007-2-8 01:04

哇kao!不是吧他?!你没把剩下的冰淇淋一把戳在他脸上啊?!$angry $angry

chengming 发表于 2007-2-8 04:28

原帖由 卖啃吸 于 2007-2-7 19:03 发表
Ehrlich gesagt, nach dem Lesen des Artikels hatte ich gar kein Gefühl. Der Typ hat bloß eigene Meinung geäußert, vielleicht mit paar Worten, die die Leute bisschen aufheizen, ab ... Gut gesprochen! $支持$ $支持$

hichoc已经改得很不错!但是有的没必要,或改错了。在卖啃吸的文章里:
oekonomisch - 不用改,用wirtschaftlich可能更好一点。也不太清楚为什么,可能Oekonomisch更指理论上的经济吧。
Die Reputation entsteht durch gute Leistung von sich selbst. - 原文没错,你们也发现了吧。

在Aloechen的文章里:
interessieren für die chinesischen Geheimorganisationen - sich fuer chin. Geh. interessieren
so was über chinesische Mafia gehört habe - 跟原文的意思不一样。原文说什么都没听说过,你说的是这样的话还没听说过。Kevin也说得对,was是etwas的口语化。
so behauptet. - 不能这么说。可以说folgendes behauptet,或者像原文一样只说behauptet
zum Teil lächerlich - 跟原文一样,没必要改
每回去中餐馆我总是说中文,但是基本上都被告知:我们不会说中文哈哈,这个我也发现了,但是终于在我的城市找到了一个被中国人开的饭馆。上次还给他们带了天津的麻花,他们好高兴,投桃报李的给我瓶酒,双赢双赢! :D

Kevin 在#46号贴改的:
2)说得对,逗号是挺多的。省略ich meine就只有三个了。
3)没错,dass sich 和 dass sie sich 都可以
4)不对,指舆论界的Presse没有复数

我不是说日本没有做这些事,只是我没有亲眼所见,但我也相信日本在中国犯下了许多凶残的暴行,因为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你的看法很对的,所有的人都是被环境影响的。再举个例子,我差不多每次跟司机说我是德国人,他会回答:嗯,德国很好!我问他为什么呢,他也不知道,反正是好。。。 但是最可怕的是一天坐车,告诉师傅我是德国人,他回答说:幸亏不是个美国的。晕倒我了!
结果一同事就问,这么好吃啊,冰淇淋中国有吗?问的很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当场晕得翻过来又翻过去哈哈,这种事情我在美国也碰到的。同学他们总是问我,德国有没有什么东西。有一天问我德国有没有像美国那样的房子,我就回答说:其实有件东西我觉得这里特别好,那个允许你们从一楼走到二楼的东西,又叫什么,是不是楼梯?他们愣了一下子,后来就可怜我说:那你们没有两层的房子吗? 。。。 告诉了他们我是瞎说的以后,他们就开始明白自己的问题多么傻。很能想象很多德国人也这样,虽然应该没有一个没看到上海高楼大厦的图片,但是听到中国时还是想到一个跟欧洲完全不同的国家。冰淇淋呢,对我们德国人那么熟,中餐跟我们的却那么不同,他们不会也吃冰淇淋吧?全球化还没进入大众的大脑呢。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亲爱的在德中国人们!--德国图片报记者就中餐馆血案致信在德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