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fgaff 发表于 2006-8-4 19:59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4 20:51 发表


多谢,大后天俺还有考试,唉...只能到9点结束。
还有考试阿?辛苦辛苦!$汗$
我已经考完了,不过现在为了Hausarbeit也伤透脑筋,每天磨蹭磨蹭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6-8-4 20:11

德语在文学上是否落后不是一板顶钉的,德语也有古德语,也有韵脚,只是我不是学德语的,不是很清楚,不能和你深入的讨论。

说道识别率,比较简单的例子,微缩照相,假设在一个微缩的胶卷上由于工艺的原因,最小的间距的固定的,那么我们用像素一定的扫描仪将其电子化,在胶卷上随机的分布了300个污点,对于德语来说损失了300个字母,那么比如Studierenarbei后面被一个点盖了,中文的强人的强被盖了,在经过扫描以后,我们可以用字典比对的方法进行后期校正,可以人工的加入t,代替墨点,而中文这个字就损失掉了。

如果墨点的数目少,无所谓,损失的都差不多,但如果墨点的数目多,中文的损失率会高,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句子里面墨点多到一定数量,就无法得知句子是什么意思了。中文在识别上的困难要比西文大,其主要原因是中文的平均信息量,也就是每个字的信息量高,这在自动化处理和通信中是反向的指标。也就是越大越不好。

miguo1976 发表于 2006-8-4 20:12

原帖由 baofie 于 2006-8-4 20:43 发表
插个队啊!这帖看的我累!
少有的好贴。楼主得精华,以下人得分,如果有我没看见,但是也对此帖做出贡献的,自己说话,我再加。
giffgaff 300
eisenstange 300
himmelblau 200
miguo1976 200


呀, 一不小心被猫斑斑加了分了!
呵呵,惭愧惭愧$害羞$$害羞$

alexander_hu 发表于 2006-8-4 20:21

原帖由 cosimo 于 2006-8-4 20:34 发表
我擦眼睛擦眼睛擦眼睛~~~~~ 精华!:D哈哈~~~
谢谢斑斑$送花$,其实这个帖子含金量比较高的是跟贴啦$害羞$,所以,谢谢跟贴的所有xdjms阿!$握手$
被你混到的;)

miguo1976 发表于 2006-8-4 20:24

貌似越来越专业了!

也越扯越远了, 呵呵

估计LZ看到这些 “随机的分布了300个污点”,“平均信息量”,“中文的熵”"反向的指标" 更晕了吧,;);)

是不是还是学习一下德语的变格更简单一点?
:D:D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6-8-4 20:25

还有的反例是,比如战争中电台的通信,有于组成中文的基本单元是字,所以必须要带码表,也就是说没了码表,全完蛋。而且查表的效率,呵呵。当然西方也用码表,不过是密码表

反例实际上很多,但已经脱离了语言学的范畴,实际上是文字和编码的内容了。

回到前面讨论的格,通过格的使用,虽然会觉得烦,但是格能精确的告诉读者,主语的状态,从句主语和主句主语的关系,这正是严谨的所在。中文由于没有长定语从句,必须拆开,这样产生了两个并列的主语,干扰了阅读的连贯性。当然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格的重要性,反正我个人的感觉是看德语的科技文章,比中文的清晰。

中文好的翻译书也有,但几乎都是现理解,然后重新组织,其中添加了不少译者的语言习惯,这干扰了读者的思维。所以有的时候在看完原版以后会感慨翻译的差。去年的时候也帮国内的同学翻译过不少德文的科技专利,我很难用中文组织出像原文那么严谨的翻译,而专利翻译有要求不能过多的改变句式和结构,所以估计专利局的人看的也很费劲。中文如果能有长的定语从句的表达方式的话,将会非常有帮助。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4 20:27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4 21:11 发表
德语在文学上是否落后不是一板顶钉的,德语也有古德语,也有韵脚,只是我不是学德语的,不是很清楚,不能和你深入的讨论。

说道识别率,比较简单的例子,微缩照相,假设在一个微缩的胶卷上由于工艺的原因,最小 ...
从来没有否认德语诗歌有韵脚,并且可以说单从“韵脚”这一概念西方还稍微比中国发达了一点点,什么Binnenreim, Kreuzreim, unarmender Reim,unreiner Reim等等。中古德语(mittelhochdeutsch)以前的德语比现代德语还要繁琐,越早的德语就越有拉丁语的影子,比如现代德语某些词第三格词尾加e就是遗留下来的语法(z.B im Sinne von; auf dem Wege)。中古德语阴性第二格比如Frau还要加词尾en,搞得和复数没法区别,于是在推演中逐渐取消了这些繁文缛节。所以说德语发展的大方向,大胆揣测,就是英语这样简洁的语法。
至于你提的“识别率”,和单纯的语法好象没有直接的关系。承认在现代通讯手段中,汉语的确有点劣势,但不要忘了这些发明都是西方人的,当然都以西方语言为出发点。什么时候中国强大了,说不准也可以发明针对汉语这些工具,理论。

eisenstange 发表于 2006-8-4 20:28

原帖由 miguo1976 于 2006-8-4 21:24 发表
也越扯越远了, 呵呵

估计LZ看到这些 “随机的分布了300个污点”,“平均信息量”,“中文的熵”"反向的指标" 更晕了吧,;);)

是不是还是学习一下德语的变格更简单一点?
:D:D

呵呵,所以俺说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么,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是思维习惯的问题,俺们太喜欢量化了。:P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4 20:32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4 21:25 发表
还有的反例是,比如战争中电台的通信,有于组成中文的基本单元是字,所以必须要带码表,也就是说没了码表,全完蛋。而且查表的效率,呵呵。当然西方也用码表,不过是密码表

反例实际上很多,但已经脱离了语言学 ...
已经说过,中文不是不可以说后置定语从句,而是人们不习惯这样说。那天人们习惯了,那么这种文体就成熟了。你说的翻译不能仅仅从德语译到汉语考虑,一片逻辑缜密的汉语能舒舒服服地译成德语吗?就算是科技文章,也未必。要是中国是科技强国,大部分文章最初是以汉语撰写的,那么估计德国佬也够呛,恨不得把这些im, in, Wege等瓶瓶罐罐一股脑地都抛了去。

giffgaff 发表于 2006-8-4 20:36

原帖由 eisenstange 于 2006-8-4 21:28 发表


呵呵,所以俺说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么,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是思维习惯的问题,俺们太喜欢量化了。:P
难道没有学过理科的德国人看到德语的看到这些德语词就不犯晕吗。好歹我们中国人还知道你再说什么,“熵”一看就应该至少和化学搭上边,“钴”带了个金字旁一看就知道是中化学元素,你说要是德国人没学过Kobalt这个词他压根知道这个词再说什么吗?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困惑,困惑,还是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