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iere
发表于 2008-5-7 09:54
楼上mm喜欢看就好,很乐意效劳。
惰性气体
发表于 2008-5-7 10:09
今年的夏天, 大家肯定过得浪漫 $m15$
carriere
发表于 2008-5-7 17:58
三 Piña Colada
“Piña Colada”的名字来源于西班牙语,其中“Piña”指“菠萝”,“Colada”来源于动词“Colar”,意思是“过滤”。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被过滤的菠萝”。在鸡尾酒领域,“Piña Colada”的名头非常响,尤其在加勒比海地区,它是被点次数最多的鸡尾酒之一。“Piña Colada”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1922年12月出版的“旅行”(Travel)杂志上,但当时并没有介绍具体的配方。而在1950年4月16日出版的“纽约时报”上,有一篇文章写到:“西印度群岛的饮品从马提尼克岛的著名Punch到古巴的Piña Colada”,并列举出了郎姆酒、椰汁和菠萝汁的配方。但也有人认为,今天我们喝的“Piña Colada”其实是在1954年,在波多黎各的希尔顿酒店(Caribe Hilton)开业典礼的当天被发明的。1979年,美国流行歌手Rupert Holmes发表了一首名为“逃亡- Piña Colada之歌”(Escape- The Piña Colada Song)的单曲,这首歌于1980年1月12日坐上了美国流行歌曲排行榜的首位,随即带动了“Piña Colada”在美国的大流行。而在1998年,美国乡村歌手Garth Brooks如法炮制,发表了名为“两杯Piña Colada”(Two Piña Coladas)的单曲,并同样坐上了公告牌的榜首交椅。我看到网路上有人把“Piña Colada”翻译为“椰林飘香”,不禁要为之鼓掌。它第一口的滋味就是浓郁的椰子香,随后伴以奶油泡沫和略甜的郎姆酒味,仿佛把你的思绪拉到了海滩旁的椰树中,艳阳触手可及。
配料:
60毫升白色郎姆酒
100毫升菠萝汁
40毫升椰奶
1片菠萝
调制方法:
将菠萝切成小块,并将所有配料倒入搅拌机中均匀搅拌。拿一个芬希玻璃杯(Fancyglas),先放入碎冰块,再倒入搅拌均匀后的液体,最后用一片菠萝和一颗樱桃点缀。
http://lh5.ggpht.com/eatinwest/SB_8ZewokNI/AAAAAAAAAaY/G1VSznuoroA/s800/pina%20colada.JPG
四 Cuba Libre
“Cuba Libre”的名字同样来源于西班牙语,意思就是“自由的古巴”,于1900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诞生。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而发起了美西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古巴。在战争结束的前夕,有一名美国士兵把柠檬汁和郎姆酒混合后用以庆祝古巴的“解放”。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解放”只是把古巴的行政大权从西班牙转移给了美国,古巴并没有真正独立,因此也有人把这款鸡尾酒戏称为“Mentirita”,意思是“小谎言”。1944年,美国乐队组合安德鲁姐妹(The Andrews Sisters)灌录了单曲“郎姆酒和可口可乐”(Rum and Coca-Cola),描述的就是这款“Cuba Libre”鸡尾酒。此曲迅速在欧美流行,销量达到了400万张,是40年代欧美流行乐坛销量最高的3首单曲之一。而丹麦著名的电子音乐组合“水叮当”(Aqua)在2000年发行的畅销专辑“宝瓶座”(Aquarius)中,也有一首名为“Cuba Libre”的劲爆舞曲。“Cuba Libre”冲淡了可乐的甜味,添加了郎姆酒的酒香,口感冰凉清爽,是夏日解渴很好的选择。
配料:
40毫升白色郎姆酒
3注柠檬汁
冰冻可乐
调制方法:
取一个长饮(Long Drink)酒杯,加入冰块,倒入郎姆酒,加入3注柠檬汁,并倒入冰镇可乐直到杯满,稍微搅拌一下,并用半片柠檬插入杯中点缀。
http://lh3.ggpht.com/eatinwest/SB_8Z-wokOI/AAAAAAAAAag/rr85QjQDLHc/s800/cuba%20libre.JPG
友情提示:如果你想在第一时间看到连载,请来我的博客看看。链接见我的签名档。
carriere
发表于 2008-5-11 08:57
五 Mai Tai
大溪地(Tahiti)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位于南太平洋东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Paul Gauguin)晚年迁往大溪地生活,在那里创作了多幅名画。是不是觉得跑题了?赶紧刹车。“Mai Tai”(网路上有人翻译为媚态,鼓掌一下)的名字就来源于大溪地语,直译的意思是“好极了”(Maita’i roa),引申义为“超乎世界”。这是怎么一个故事呢?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著名的波利尼西亚连锁餐厅垂德维客(Trader Vic,在上海也有分店哦),餐厅的创始人是一名美国商人,名叫Victor Bergeron。1944年,Victor Bergeron为了招待两名来自大溪地的挚友,即兴发挥调出了这款鸡尾酒。当酒液流经喉咙的一刹那,其中一位好友不禁惊呼到“太棒了”,“Mai Tai”因此得名。在当年的波利尼西亚酒吧,调酒师把每款鸡尾酒的配方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绝不轻易示人。“Mai Tai”之父Victor Bergeron也保留了这一传统,直到在1972年出版的“垂德维客调酒师指南”(Trader Vic´s Bartender´s Guide)一书中第一次公布了这款鸡尾酒的确切配方。在美国,“Mai Tai”是最受欢迎的鸡尾酒之一。在好莱坞影片“持续惊恐”(Running Scared,是2005年我最喜欢的影片)中,由Chazz Palminteri出演的反派探长就多次破口大骂道:“我一定要在你身上来点‘Mai Tai’!”(意思是冲某人撒尿)“Mai Tai”的特点是酒味顺口但酒性浓烈,蕴含阳光小岛的热情,喝完后请趁着微醉在沙滩上撒野吧。
配料:
1颗柠檬
60毫升棕色郎姆酒
20毫升君度橙酒(Cointreau,日后会详细介绍)
10毫升浓缩糖汁
10毫升柠檬汁
10毫升杏仁汁
调制方法:
取一个长饮酒杯,一半放入捣碎的冰块。将柠檬切成4块,压汁到杯中。将剩下的5种液体混合后倒入摇杯内摇匀,接着倒入长饮酒杯中,并适当搅拌。最后用菠萝片和薄荷叶点缀。
http://lh6.ggpht.com/eatinwest/SB_8auwokQI/AAAAAAAAAaw/g4dVI4stSYU/s800/maitai.JPG
六 Zombie
“Zombie”,丧尸。爱尔兰著名乐队小红莓(The Cranberries)有一首畅销的同名单曲,但歌曲宣扬的是反战,和这款鸡尾酒并无关联。关于“Zombie”鸡尾酒的得名有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同样是一名成功的美国商人,名叫Donn Beach,在好莱坞拥有一家名为“Don the Beachcomber”的餐厅。1934年某一天的下午,Donn Beach的一位好友要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临行前Donn Beach邀请他在餐厅吃饭,并特意新调了一款鸡尾酒给他品尝。那位好友连喝三杯之后几乎酩酊大醉,最后被抬着送上了飞机。几天后朋友回访,告知Donn Beach说“我在飞机上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丧尸”,“Zombie”鸡尾酒由此得名。这个故事迅速流传开来,在1939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Zombie”名声大噪,一举进入世界知名鸡尾酒的行列。“Zombie”和“Mai Tai”类似,都是入口冰凉顺口,饮完后劲十足。想亲身演一回丧尸,有办法了!
配料:
40毫升白色郎姆酒
40毫升棕色郎姆酒
20毫升高酒精度郎姆酒
20毫升君度橙酒(Cointreau,日后会详细介绍)
20毫升必得利石榴汁(Grenadine,日后有机会也会介绍)
20毫升西番莲汁(Maracuja)
40毫升柠檬汁
40毫升橙汁
40毫升菠萝汁
调制方法:
将所有配料加入摇杯中摇匀,倒入放有冰块的长饮(Long Drink)酒杯,并用樱桃和橙子片点缀。
http://lh3.ggpht.com/eatinwest/SB_8a-wokRI/AAAAAAAAAa4/zwxlw8oSREA/s800/zombie.JPG
友情提示:如果想在第一时间看到本连载,请来我的博客坐坐,因为没有时间在论坛内同步更新了,谢谢!
香奈儿
发表于 2008-5-11 10:19
MM,你这个是自己做的吗?怎么背景像是外面点的啊?
carriere
发表于 2008-5-11 12:45
全是自己做的太贵了,洋酒可不便宜哦
狐狸家的猫
发表于 2008-5-13 14:08
这个僵尸的颜色还挺好看的$害羞$
惰性气体
发表于 2008-5-13 14:21
好象需要很多杯子$汗$
carriere
发表于 2008-5-14 08:19
七 Planter’s Punch
你可能对“Punch”这个英语词并不陌生,意思就是“打一拳”。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Punch”和拳脚无关,它其实来源于印地语,意思是“五”,是一款流行于印度当地的热饮,由阿拉伯烧酒(Arrack)、柠檬、蔗糖、水和茶5种配料组成,因此被称为“五”。相传在17到18世纪,东印度贸易公司的海员将“Punch”带回英国,立刻赢得了英国保守党成员的好评,随即流行起来(如此看来英国保守党有点名不副实,至少对新兴饮品的态度毫不保守)。当时的“Punch”多为热饮,并且只能加热,不能烧开,以为了保留酒的香味。时至今日“Punch”作为长饮(Long Drink)中的一个分支,广泛出现在酒会宴会等场合,并且多为冷饮品。“Punch”在国内被翻译为“宾治”,一听就是典型的粤语翻译。我接下来要介绍的这种鸡尾酒是“Punch”类鸡尾酒中最有名的一款,它同样以朗姆酒作为基酒,名叫“Planter’s Punch”,直译为“种植者宾治”。我们知道牙买加是全球最重要的朗姆酒生产基地。在当地有一款Myers牌朗姆酒,属于深色朗姆酒,质地柔和丰满。而“Planter’s Punch”正是出自Myers朗姆酒的创始人Fred Myers之手,以它来纪念大生产时期的农场主,因此有了“种植者”的名号。1908年8月8日,“Planter’s Punch”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当时是以一首诗的形式道出了这款鸡尾酒的配方,从而迅速在美国流行。“Planter’s Punch”的特点是果味极浓,入口冰甜,特别适合不胜酒力的女性酒友。在介绍了7款鸡尾酒后,郎姆酒篇将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主题将是琴酒(Gin,也叫杜松子酒),精彩不容错过!
配料:
30毫升白色郎姆酒
30毫升棕色郎姆酒
10-20毫升必得利石榴汁(Grenadine,日后有机会也会介绍)
10毫升柠檬汁
30毫升菠萝汁
30毫升橙汁
30毫升葡萄汁
调制方法:
将所有液体混合冰块后倒入摇杯内摇匀,然后拿一个芬希玻璃杯(Fancyglas),先放入碎冰块,再倒入搅拌均匀后的液体,最后用水果点缀。
http://lh6.ggpht.com/eatinwest/SCqPV0dc0sI/AAAAAAAAAfQ/WRM7TWaMVBU/s800/%5C%5CS019204F.destr.corpintra.net%5CLICHEN2%24%5CData%5CMy%20Documents%5CMy%20Pictures%5Cplanterspunch.JPG
八 Gimlet
“Gimlet”是一款经典的短饮鸡尾酒,19世纪后期在英国皇家海军流行,但在英伦3岛之外却默默无闻。关于它名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有位名叫Thomas Desmond Gimlette爵士的外科大夫在船上发明了这款鸡尾酒。其实“Gimlet”这个单词在英语里是螺丝锥子的意思。于是第二种说法是:当时船上的海员要先用螺丝锥子在装酸橙汁的木桶上凿一个洞,有了酸橙汁才能调出这款鸡尾酒。今日“Gimlet”的大流行要归功于美国推理小说家雷蒙-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笔下冷硬派的私家侦探菲利浦-马罗(Philip Marlowe)。在其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中,马罗和他的一名客户在酒吧饮酒,马罗对于自己点的“Gimlet”鸡尾酒非常不满,于是说到:“他们根本就不知道‘Gimlet’是怎么调出来的。真正的‘Gimlet’就是一半琴酒一半酸橙汁,没有别的了!”从那以后,“Gimlet”鸡尾酒就成为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中的常客。比如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中,麦康伯夫妇最喜欢的鸡尾酒就是这款“Gimlet”。而在好莱坞常青树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2002年的影片“关于施密特”(About Schmidt)中,老头在其退休派对上喝的也是“Gimlet”。这款鸡尾酒最大的特点是清爽顺口,口感单纯,富有成熟的韵味。
配料:
40毫升琴酒
20毫升罗斯牌酸橙汁(Rose’s Lime Juice)
调制方法:
将琴酒和酸橙汁混合冰块后在摇杯中摇匀,倒入一个短饮(Short Drink)杯中,最后用一片柠檬点缀。
http://lh4.ggpht.com/eatinwest/SCqP2Udc0vI/AAAAAAAAAfo/3C5TGFu1w-Q/s800/%5C%5CS019204F.destr.corpintra.net%5CLICHEN2%24%5CData%5CMy%20Documents%5CMy%20Pictures%5Cgimlet.jpg
九 Bronx
确切的说布朗克斯(The Bronx)是个地名,是美国纽约市的五个市区之一。它的地理位置最北,绿化面积最高,美国职棒大联盟的强队纽约洋基队的主场就位于此地。由于布朗克斯区的居民主要以非洲和拉丁美洲后裔为主,是纽约出了名的贫民区,犯罪率在全美数一数二,绝不亚于泰森(Mike Tyson)和“街球王”阿尔斯通(Rafer Alston)所在的布鲁克林区。比如香港电影“古惑仔”的英文名字就叫“香港布朗克斯”(Hong Kong Bronx)。说着说着又跑题了。这款“Bronx”鸡尾酒呢,曾经在1934年“世界10大最著名的鸡尾酒”评选中排名第三,仅次于“Martini”和“Manhattan”(马提尼和曼哈顿,别急,以后都会逐一介绍)。一直到今天,“Bronx”都是世界调酒师协会的官方鸡尾酒。关于“Bronx”的起源也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它是在费城(Philadelphia)一家布朗克斯人开的饭馆中被发明。发明它的人叫Joseph Sormani,是饭馆的老板。为此“纽约时报”在Joseph Sormani去世后还特意登了一条讣告,称其为“Bronx之父”。另外的说法是“Bronx”是由一名叫Johnnie Solon的酒吧招待在禁酒令之前发明。当时Solon所在的酒吧距离布朗克斯动物园很近。喝醉了酒的顾客总会对他唠叨形形色色的动物名字。那天他新调了这款鸡尾酒,顾客略带酒意的问他“这款酒叫什么?”他就脱口而出“Bronx”。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其实本无所谓,只是用来调剂一下罢了。“Bronx”的特点是入口较干,并有苦艾特殊的香味,是深沉派的最爱。
配料:
40毫升琴酒
20毫升甜苦艾酒(Vermouth Rosso,日后有机会也会介绍)
20毫升干苦艾酒(Vermouth Dry,日后有机会也会介绍)
30毫升橙汁
调制方法:
将所有配料混合后倒入摇杯内摇匀,并放在鸡尾酒碟中上桌。
http://lh4.ggpht.com/eatinwest/SCqP2Udc0wI/AAAAAAAAAfw/7nR85Mj-wU0/s800/%5C%5CS019204F.destr.corpintra.net%5CLICHEN2%24%5CData%5CMy%20Documents%5CMy%20Pictures%5Cbronx.jpg
友情提示:如果想在第一时间看到本连载,请来我的博客坐坐,因为没有时间在论坛内同步更新了,谢谢!
巧克力兔
发表于 2008-5-14 09:58
学习了,谢谢lz了!还有几个小白的问题:
1,杯子器皿等方面的知识没有,应该怎么办?应该怎样着手学习呢?我只能区分几种酒杯而已。
2,那些柠檬汁阿,葡萄汁阿什么的,要去买什么样的,什么纯度的?还是凡水果汁都要求鲜果 自己榨?
3,还有不知道琴酒是种什么酒$害羞$
请帮助完再笑话$害羞$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